近红外光无创伤诊断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癌症 2000年第2期第19卷 论著摘要
作者:谢则平 王晓芳 张先林 刘曼西 王惠芳 布林顿.钱斯
单位:谢则平(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74);王晓芳(湖北省肿瘤研究所,湖北 武昌 430079);张先林(湖北省肿瘤研究所,湖北 武昌 430079);刘曼西(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74);王惠芳(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74);布林顿.钱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关键词:乳腺肿瘤;近红外光;组织血氧含量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67X(2000)02-0185-01
一种简便有效无创伤诊断乳腺癌的方法,采用近红外光对30例正常人乳腺和60例病人的乳腺肿块进行了血、氧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乳腺癌肿块组织高含血低含氧特征的临床符合率达88%以上。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无创伤组织血氧含量光检测仪(美国),X-Y函数记录仪(荷兰)。
1.2 对象
病人:门诊及病房尚未进行组织切片确诊的乳腺肿块病人,随机检测60人;正常人:30人,年龄范围20~52岁。
1.3 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正常人:仰卧体位,以特定同一光强分别检测两侧乳腺对称部位之接收光强,计算其各点之间的血氧含量差值,确定各点的血氧含量特征。
乳腺肿瘤病人:仰卧体位。a)以特定同一光强分别测得肿块和肿块对侧乳腺对称点之接收光强;b)根据接收光强,计算健侧正常乳腺组织与患侧肿块的光密度差值ΔOD,以确定肿块血氧含量特征;c)根据血氧含量特点将肿块区别为:高血低氧、低血低氧和高血高氧、低血高氧4类;d)恶性评价标准:高血低氧(高含血低含氧)肿块高度怀疑乳腺癌。
2 实验结果
正常人两侧乳腺各点光吸收差值无特定规律,但与乳腺大小、胸壁厚薄、月经周期相关。乳腺肿块病人60例,分类比值见表1。
表1 乳腺肿块病人血氧含量分类比值
病种 |
n |
血氧含量分类比值(%) |
高血低氧 |
低血低氧 |
高血高氧 |
低血高氧 |
乳腺癌 |
18 |
88 |
0 |
12 |
0 |
良性肿瘤 |
20 |
0 |
20 |
70 |
10 |
乳腺增生 |
19 |
10.5 |
10.5 |
42 |
37 |
炎性肿块 |
3 |
0 |
0 |
100 |
0 |
3 讨论3.1 探头检测原理及固定方法
探头从光源到接收器之间光波的传输特征为香蕉状传输,光从光源A点出发散射传播后集中于光接收器B点,因而就单位面积来说,B点处组织对接收光强影响最大。我们将探头光接收器B点固定于肿块上,以尽量减少其它组织和两侧胸部器官的不对称性对接收光强的影响,由于60%以上的乳腺肿块位于外上、外下和两乳腺外侧,因而心脏和纵隔对接收光强影响不大。
3.2 乳腺癌肿块有其特殊的血液循环和氧环境
我们检测的乳腺肿瘤病人中,乳腺癌肿块高含血低含氧的临床符合率达88%以上,而良性肿块无高含血低含氧者,近年来文献报道恶性肿瘤含有更高的血量和不良的循环及低氧,亦提示我们可借助肿块高含血低含氧这一参数来做为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指标之一。
乳腺增生肿块中有10.5%的病例为高含血低含氧,而良性肿块未发现高血低氧者。临床所见良性肿瘤转为恶性肿瘤者少见,而乳腺增生肿块却可见转为恶性者。不过,易转为恶性者是否与低氧有关,还有待以后的追踪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肿块中有两例(12%)为高血高氧病例,这两例病人其中有一例乳房扁平,乳腺已完全萎缩,探头检测原理为检测光在深度2.5cm处时光波密集,此处组织对接收光强影响较大,因为该病人乳腺已完全萎缩,深度2.5cm处实际上是肺和胸壁组织,故影响对照点之接收光强的不是正常乳腺而是肺和胸壁组织,易出现误差。另一例病人是乳腺导管癌,肿块较大,是否因肿块中央及边缘的血流不稳定等原因导致,有待进一步进行各类乳腺肿块不同生长阶段的血管分布、血流状态、血氧含量等的基础研究及其与光检测参数关系的研究。
通讯作者:谢则平
收稿日期:1999-01-20;修回日期:199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