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防治——附183例报告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2期第17卷 技术革新与经验交流
作者:孙建军 邢金德
单位:孙建军 邢金德(山东省莱阳中心医院外科 莱阳市 265200)
关键词:乳腺癌;外科治疗;积液
中图分类号:R737.9;R7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71(1999)02-0191-01
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切口延期愈合、皮瓣坏死、感染等,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延缓化疗及放疗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我院1992年1月~1998年8月共施行乳腺癌根治术183例,发生皮瓣下积液41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3例,男2例,女181例,年龄28~74岁,平均48.8岁。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58例,发生皮瓣下积液8例;行保留胸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5例,发生皮瓣下积液33例。每例积液量为10~120 ml,最长积液时间7~15天,总计积液量10~1 500 ml。发生积液的部位:腋下15例,切口上端18例,切口中部4例,切口下端8例。术中以电刀游离皮瓣145例,发生积液31例;潜行游离皮瓣38例,发生积液14例。本组术后均行创面加压包扎,腋下置多孔硅胶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术后5天首次换药。其中2例术后7天第2次换药时出现皮瓣下积液,且积液量较多,首次排出淡黄色液体分别为100、120 ml,经重新置管负压吸引、加压包扎2周后愈合。本组病人因皮瓣下积液致皮瓣部分坏死12例,切口裂开2例,切口感染3例。
2 讨论
2.1 皮瓣下积液的好发部位
本组资料显示,皮瓣下积液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刀口上端、腋下、刀口下端、刀口中部。
2.2 皮瓣下积液的原因
①术后包扎不严,引流不彻底。乳腺癌根治术后传统的引流方式为腋下置管负压吸引,创面加压包扎。若包扎时某一局部积液、积气未排净,术后该局部引流不畅,易发生皮瓣下积液。腋下、刀口上、下端,因部位因素,加压包扎往往不实,压力与其他部位相比不均匀,故为积液好发部位。②应用电刀游离皮瓣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潜行游离皮瓣组。其原因为潜行游离皮瓣时,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部分损伤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暂时处于收缩状态,游离皮瓣时渗出较少,手术野清晰,但术后部分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重新开放,致术后积液;而应用电刀时,可使创面大部分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即时结痂、栓塞。若部分栓塞不全或皮瓣与胸壁磨擦造成电灼结痂脱落时,亦可致术后皮瓣下积液。③皮下脂肪部分坏死、液化而形成积液。④创面包扎加压不当或不计顺序。因腋窝及刀口上端好发积液,有时先加压包扎上述部位,使切口中下部皮瓣下少量积血、渗液不能及时排出,易致皮瓣下积液。加压包扎时若过紧易致皮瓣部分坏死、过松则易积液。
2.3 皮瓣下积液的预防
①肿瘤位于乳房上半,且为Ⅰ期时,切口下端一般不超过肋弓为宜,以防术后刀口下端因位于上腹壁而不易加压包扎,且皮下脂肪较厚,易致皮瓣下积液;②游离皮瓣时,皮瓣边缘勿钳夹,可用数把巾钳或缝线牵引,或用有齿镊轻提,仔细操作,以电刀游离皮瓣,仅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勿保留过多脂肪,彻底止血,腋窝处小淋巴管亦应结扎;③包扎时除腋窝置多孔硅胶管引流、负压吸引外,可于切口上下端好发积液处置橡皮条引流;④包扎前排净创面积液积气,以厚敷料由下向上均匀加压包扎,使皮瓣与胸壁严密贴合,不易残留死腔;⑤术后5天首次换药,拔除引流条,仔细检查皮瓣下有无积液,如发现有积液,应及时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即使皮瓣下无积液,亦应继续加压包扎。
2.4 皮瓣下积液的治疗
①积液量<30 ml时,可用细针穿刺抽液,加压包扎;②积液量30~50 ml时,可置橡皮引流条后,加压包扎;③积液量超过50 ml时,经抽液、置引流条加压包扎多次无效者,可重新置管负压吸引,并加压包扎。有皮瓣下积液时,应同时注意防治感染。
收稿日期:1999-08-18
修回日期:199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