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骨髓细胞DNA含量测定对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骨髓细胞DNA含量测定对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0年第2期第16卷 论著摘要

作者:田玉旺 丁华野 黄晓南 韩玲霞

单位:田玉旺 丁华野 黄晓南(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韩玲霞(检验科 100700)

关键词:白血病;DNA含量;图像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2000)02-0168-01

  我们应用图像定量分析技术观察了30例白血病细胞DNA含量的变化及倍体分布规律,旨在探讨其对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被光镜及临床确诊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标本30例。按FAB分型: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2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9例。另选10例正常骨髓涂片细胞作为对照。涂片分别作HE及DNA染色。采用CMIAS-B图像分析仪测定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及DNA指数(DI)。依二倍体细胞DNA上限值,计算机自动统计分析出2C、3C~4C、5C和>5C细胞各自占该例测量细胞的百分数及DNA倍体直方图。将≥5C细胞作为高倍异倍体细胞(也称非整倍体细胞)。

  2 结果

  DI值按正常骨髓细胞→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顺序逐渐增高。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与正常骨髓细胞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1)。

表1 正常骨髓和30例白血病DI分析结果

  类 别 n DI(±s) P值
正常骨髓涂片 10 1.06±0.05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21 1.52±0.36 <0.01
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9 1.94±0.79

  在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中,高倍异倍体细胞明显增多,≥5C细胞分别占69.12%和76.20%;而正常骨髓细胞主要以2C细胞为主,2C细胞占72.96%(表2)。

表2 DNA倍体率结果比较

  类 别 n 细胞数(%)
2C 3C~4C ≥5C
正常骨髓涂片 10

72.96

27.04

0.00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21 7.69 23.19 69.12
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9 5.48 18.32 76.20

  正常骨髓细胞DNA倍体直方图主峰主要分布在2C处,为低倍体分布模式;而白血病细胞DNA倍体直方图主峰主要位于≥5C处,且分布较弥散,呈多峰型,为高倍异倍体分布模式。

3 讨论

  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已证实,恶性肿瘤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都有很高的畸变率,因而DNA含量必将出现改变,测定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和倍体水平可作为直接反映肿瘤增殖能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1〕。15%~80%的恶性白血病有DNA含量的异常,它比其他恶性细胞标记(如细胞表面抗原)更稳定〔2〕。以往国内外对白血病DNA含量的研究多采用流式细胞术〔3,4〕,但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白血病细胞DNA含量的报道较少。本文采用该技术对30例白血病细胞DNA含量进行了测定,30例白血病细胞随其恶性程度的增加,DNA含量逐渐增高,DNA倍体直方图明显右移,且分布较弥散,高倍异倍体细胞明显增多,在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中,≥5C细胞占69.12%,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中,≥5C占76.20%;而正常骨髓细胞DNA倍体主要以2C细胞为主,DNA倍体直方图主峰主要分布在2C处,与文献报道一致。从而说明对DNA倍体含量和直方图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血液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据文献报道〔5〕,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其DNA含量发生变化,用6-巯基嘌呤和氢化泼尼松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后,肿瘤的DNA含量明显降低。我们对5例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化疗前、后的DI值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化疗前5例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DI均值为1.56±0.25;经化疗后,DI均值变为1.04±0.06。结果证实,随着临床治疗的进展,白血病细胞的DI值逐渐降低。说明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动态观察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变化,所测定的参数可作为白血病疗效判定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Barthel B, Benjamin D, Johannes S et al. Celluar DNA content as a marker of neoplasia in man. Am J Med,1980;69:195

  2,Watte AJ, Niedermayer W. Aneupldy as a marker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in leukemia. Cancer Detect Prev,1985;8:303

  3,左连富,郭建文.流式细胞仪在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12(3):431

  4,Andreeff M. Discrimination of human leukemin subtypes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cellular DNA and RNA. Blood,1980;55:282

  5,黄权威(综述).肿瘤细胞化学定量研究的一些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5;(4):208

收稿日期:1999-10-13 修回日期:1999-12-0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和bcl-2表达的临床意义
焦点新闻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川芎嗪联合环胞霉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
·白血病bcl-2,pI7O,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德国的治疗——COALL-92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