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儿童急淋白血病转换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一例

儿童急淋白血病转换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一例

中华儿科杂志 1999年第9期第0卷 病例报告

作者:赵辉 臧晏 赵新民

单位: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患儿 女,9岁。于1996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确诊时外周血WBC为 490×109/L,原幼淋巴细胞0.88;骨髓中原幼淋巴细胞0.89,单抗为普通淋巴细胞表型;组化染色:糖原(+),未作染色体检查。入院后予泼尼松及别嘌呤醇预处理,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及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导,第28天骨髓完全缓解。后用3次大剂量氨甲喋呤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性治疗,继以威猛及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出院后6个月行颅脑放疗,规则应用高危维持方案,定期强化治疗。骨髓及外周血象均正常。

  于病程2年5个月时,患儿皮肤出现出血点及瘀斑伴球结膜出血。遂来院复查:外周血WBC为 194.8×109/L,原始粒0.06,早幼粒0.08,中幼粒0.27,晚幼粒0.22,血小板 78×109/L。骨髓中原始+早幼粒细胞为0.11,中幼粒0.45,晚幼粒0.17,以“急淋复发?系转换?”收住院。体检:躯干四肢皮肤可见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双下肢见多处直径2~3cm的瘀斑,双球结膜出血。余体检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免疫表型:髓过氧化酶(MPO) 40%,CD13 83%,CD33 95%;组化:过氧化酶(POX) 55%,醋酸萘酚AS-D脂酶(+),氯醋酸萘酚AS-D脂酶(+)。细胞遗传学检查: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P210(+),P190(-)。入院后予水化碱化、别嘌呤醇及对症处理。于入院第20天白细胞降到20.5×109/L,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出血现象消失。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为0.13。第34天白细胞升到238×109/L,脾脏增大到肋下3.5 cm,加用羟基尿500 mg/m2,1周后增到1 200 mg/m2。第53天患儿出现头疼,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双眼底视网膜出血。行腰穿,脑脊液(CSF)见到大量肿瘤细胞,鞘注阿糖胞苷治疗脑白,5次鞘注后CSF中仍有少量肿瘤细胞。 第71天白细胞降到43.2×109/L,3日内减停羟基尿。之后骨髓中原始+早幼粒细胞上升为0.61,出现严重肉眼血尿。 经血小板输注及对症处理,3天后血尿基本消失。于入院第79天以去甲氧柔红霉素及阿糖胞苷方案化疗,Idarubincin 5 mg/(m2.d),连用4天;Ara-C 100 mg/(m2.d),连用7天。第90天出现严重骨髓抑制,肛周感染,大肠艾希菌败血症,持续高热,经抗感染,同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丙种球蛋白治疗,2周感染痊愈。第102天骨髓完全缓解,外周血正常。继续巩固治疗,不久骨髓再次复发,家长放弃治疗。

  讨论:此例在确诊ALL并经正规治疗2年5个月后,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骨髓中原粒和早粒以及中晚幼粒、杆状明显增生,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P210(+),故此例为急淋慢粒变的诊断明确。患儿出现脑白,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0.3是慢粒急变的指征。对于急淋转慢粒而后急变的病,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即使给予强化疗骨髓持续缓解的时间也很短,如有条件在骨髓缓解时争取做骨髓移植,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唯一出路。

(收稿:1998-12-18  修回:1999-02-26)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吡喃阿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焦点新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基因及P16蛋白失活与临床相关性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白细胞介素4对其多
·儿童白血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系内克隆演化二例
·Bcl-2和Bax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与化疗反应
·75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儿童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