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临床应用
中国肿瘤临床1999年第26卷第10期
赵声明 顾惜春 臧华 魏建萍 范云
摘要 目的: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白细胞平均降至1.033×109/L时,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白细胞恢复。方法:每天250μg皮下注射,直至连续两次复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超过1.5×109/L后停药,平均用药时间5.9天。结果:与未采用rhG-CSF治疗的对照组13.2天ANC超过1.5×109/L相比,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rhG-CSF能够明显增加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的恢复,缩短白细胞减少症的恢复时间。结论:rhG-CSF能够保证白血病患者接受并完成强烈化疗,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白血病化疗
近年来,大剂量联合化疗使急性白血病长期缓解乃至治愈成为可能。然而,由于强烈化疗造成了骨髓抑制,外周血粒细胞减少而常常合并各种感染,特别是某些致死性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近年来应用rh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粒细胞减少,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15例,年龄20~63岁;男7例,女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对照组:10例,年龄18~61岁;男5例,女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化疗方案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DA方案(阿霉素30mg/m2,第1~3天;阿糖胞苷100mg/m2,第1~7天),或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4mg/m2,第1~7天;阿糖胞苷100mg/m2,第1~7天)。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DOAP方案(阿霉素30mg/m2,第1~3天;长春新碱1.4mg/m2,第1天;阿糖胞苷100mg/m2,第1~7天;强的松60mg/m2,第1~7天)。化疗期间禁用白细胞成分输血。
1.2.2rhG-CSF治疗药品由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提供,商品名:格拉诺赛特注射剂,每支含rhG-CSF250μg。治疗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降至1.033×109/L时,除常规支持治疗外,给予rhG-CSF皮下注射250μg/天,停药指标为两次复查外周血ANC均大于1.5×109/L。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降至1.028×109/L时,仅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化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平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1.2.3观察指标隔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并计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用rhG-CSF期间监测肝肾功能(ALT、Bil、BUN、Cr)、ECG及治疗中rhG-CSF毒副反应。
2 结果
2.1 rhG-CSF对ANC恢复及感染的影响
治疗组应用rhG-CSF后,ANC大于1.5×109/L时平均时间为5.9天,对照组ANC恢复到大于1.5×109/L时平均时间为13.2天,两者相比,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1(t=-6.00)。治疗组于粒细胞缺乏期有3例合并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0%(3/15),对照组在粒细胞缺乏期有8例合并感染,感染发生率为80%(8/10),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细情况见附表。
附表rhG-CSF对患者血细胞及感染影响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ANC>1.5×109/L(天) |
感染发生率(%) |
治疗组 |
15 |
5.9±2.5 |
3/15(20) |
对照组 |
10 |
13.2±3.5 |
8/10(80) |
P值 |
— |
<0.001 |
<0.05 |
2.2 毒副作用
rhG-CSF治疗过程中有1例低热,1例轻微肌肉酸痛、骨痛,15例患者的ECG、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常常导致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或缺乏,使患者易于获得严重感染而导致治疗失败。近年来研究已证实,rhG-CSF作用于中性细胞的前体细胞,促进其分化、增殖、并促使骨髓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功能[1,2]。因而可以缩短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期,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本文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观察了rhG-CSF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和中性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加用rhG-CSF的治疗组ANC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表明rhG-CSF能够明显缩短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与国外Ohno等[3]报道一致。rhG-CSF除能够提高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外,还能增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伤及趋化功能,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4]。本文观察到应用rhG-CSF的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仅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rhG-CSF的应用对感染的防治亦有重要作用。rhG-CSF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一般为骨痛、头痛、乏力等。本组病例中仅1例出现肌肉痛、骨痛,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低热,未出现难以忍受的副作用。关于rhG-CSF能否增加急性白血病的复发问题,Terpstra于1996年总结了20个单位应用G-CSF、GM-CSF治疗急性白血病100名患者,未发现白血病细胞增殖[5]。
总之,rhG-CSF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且感染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是一种有价值的化疗辅助药物。
作者单位:赵声明 顾惜春 魏建萍 范云 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北京市100730)
臧 华 解放军302医院
参考文献
1 Bronchud MH,Potter MR,Morgenstern G,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in patients. Br J Cancer,1988;58:64
2 Lord BI,Bronchud MH,Owens S,et al. The kinetics of humangranulopoiesi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in vivo.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9;86:9499
3 Ohno R,Tomonaga M,Kobayashi T,et al,Effect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fter intensive induction therapy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acute leukemia. N Eng1 J Med,1990;323:871
4 Hammond WP,Price TH,Souza LM,et al. Treatment of cyclic neutropenia with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N Eng1 J Med,1989;320:1306
5 Terpstra W,Lowenberg B. Application of myeloid growth fa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Leukemia,1997;11:315~ 27
(韩豫生校对)
(1998-12-31收稿)(1999-03-17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