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白血宁Ⅰ号治疗白血病疗效观察△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9年第1期第12卷 临床研究
作者:杨新中 胡俊斌 林淑芬 刘新月 刘士清 陈如泉 宋善俊 邹萍
单位:杨新中 林淑芬 刘士清 陈如泉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430061);胡俊斌 刘新月 宋善俊 邹萍 同济医科大 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430022)
关键词:白血病;白血宁;中药治疗;雄黄;砷剂
1996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中药复方白血宁Ⅰ号治疗急慢性 白血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资料较完整的9例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 9例中男3例,女6例;均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 医院血液肿瘤科和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观察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 急性白血病6例,慢性白血病、MDS-RAEB、骨髓增生性疾病各1例。年龄6~60岁,病程2个 月~3年。诊断和疗效标准依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临床特 点及治疗结果见附表。
附表 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
病
例
号 |
性
别 |
年
龄 |
诊
断 |
发病
年月 |
治疗前血象/后 |
治疗前髓象/后 |
疗
效 |
随访 |
Hb(g/L) |
WBC |
PTL |
原+早% |
1 |
女 |
20 |
M3b |
1996.1 |
109/108 |
3.5/3.9 |
138/102 |
2.5+10复发倾向/
0.5+1.0 |
CR |
初用维甲酸缓解,后加化疗巩固,于1996.11复发,改用白血宁治疗至 今,已持续CR 24月,现仍存活。 |
2 |
女 |
25 |
M3a |
1996.10 |
39/100 |
1.2/5.6 |
44/114 |
1+81.5/
0+1.5 |
CR |
农民,自费,确诊后即带白血宁回家治疗。信访1年余缓 解。1998.6来我院复查,仍CR。 |
3 |
女 |
33 |
M3a |
1996.2 |
92/108 |
6.3/9.4 |
124/1 16 |
0.2+1.6/
0+2.0 |
CR |
初用维甲酸缓解,继用化疗巩固,自1996.12改用白血 宁及化疗维持,现仍CR,存活。 |
4 |
男 |
6 |
M2a |
1993.4 |
119/121 |
5.4/6.9 |
136/193 |
1+4/
未做 |
CR |
确诊后化疗10余次,其间复发1次。96.6停止化疗,改为间断 服用白血宁至今,已持续CR两年余,现已上小学。 |
5 |
女 |
60 |
MDS
→M2a |
1993.11 |
58/72 |
4.2/3.6 |
56/60 |
26+6血中幼稚
细胞为10/
未做血中幼稚
细胞降至1 |
PR |
先后3次 复发,多次化疗。1997.12改服白血宁5个月余,达PR,现仍带瘤生存。 |
6 |
男 |
41 |
M5a |
1996.4 |
90/86 |
5.6/2.2 |
141/15 6 |
0.5+1.0/
2+33.5 |
无效 |
确诊后正规化疗10余次,1996.9间断加服白血宁,至 1997.10复发,经化疗获CR2,现仍存活。 |
7 |
女 |
50 |
CML |
1994.6 |
110/101 |
14.6/8.0 |
364/268 |
2+4中
晚幼粒为主/
未做 |
PR |
自1996.10间断服用白血宁等药,现仍存活。 |
8 |
女 |
60 |
MDS
RAEB |
1996.4 |
36/48 |
1.5/3.1 |
70 /70 |
9+1/
0.5+2.0 |
PR |
1997.3开始服白血宁,髓中幼稚细胞下降明显,1997.8 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
9 |
男 |
53 |
骨髓
增生
性疾病 |
1996.5 |
190/135 |
11.1 /6.8 |
456/233 |
三系增生
粒系占87.4/
未做 |
PR |
自1997.4开始服白血宁,19 97.6发生心梗后失访。 |
1.2 治疗方法 白血宁Ⅰ号为中药复方片 剂,由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制备。治疗急粒,诱导缓解开始口服剂量每次5片,3次 /d,饭后服,如无明显消化道反应,以后每天 每次逐渐增加1片,1周后增至每次10~13片。坚持用药治疗>30 d,如临床、血象或髓象有 好转或部分缓解,应继续用本药治疗。60 d后判断疗效。缓解后,减量(10~15片/d)维持3 ~6个月。治疗慢粒及MDS剂量酌减,3~10片/次,3次/d。从小剂量服起,递增至15~30片/ d。部分病人必要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及化疗。
2 结果
2.1 疗效 结果见附表,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各 4例,无效1例。
2.2 毒副作用 ①大剂量(40片/d)使用时,个别病人出现 骨髓受抑,外周血白细胞降低。例1白细胞降至最低(仅800),减量或停药后,受抑骨髓可解 除,降低的白细胞恢复至正常。小剂量(10片/d)长期服用或维持时,对白细胞无明显影响。 例4间断长期小剂量服用白血宁(9片/d,服两个月,停1个月)已近两年,未见任何明显毒副 作用。②部分病人较大剂量口服后可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腹泻、恶心、纳差等, 个别病人出现肝功能不良。例1减量或停药后,消化道症状消失,继之改为中小剂量(12~15 片/d)长期维持,多次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③部分病人服药后可出现头面及下肢轻度浮肿 ,但查肾功能及小便常规正常,减量及停药后浮肿消退。④个别病人(例1对青霉素过敏)服 药后,出现皮肤瘙痒,起红丘疹,加服小剂量强的松(5~10 mg/d)后,症状减轻。表明对砷 剂的敏感性有个体差异〔4〕。⑤少数病人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及颜色变 黑变深(例5,例6),停药后颜色变浅。
3 讨论
白血宁Ⅰ号为纯中药制剂,由雄黄、黄芪、当归、苦参等药组成。全方具有益 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及健脾补肾等作用。雄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具有解毒 杀虫,化瘀消积等作用,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传统药物。近10年来,国内多家科研医 疗单位用砷剂治疗白血病,已取得可喜成绩及突破性进展〔2〕。认为雄黄砷剂除了 有“以毒攻毒”的作用外,还具有诱导分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对瘤细胞有选择性的细 胞毒作用,但对骨髓无明显的抑制和诱发DIC等副作用〔3〕。本方以雄黄为主药,经 临床初步观察表明,该药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或M3型有较好的缓解作用(3例均缓 解),与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和大连解放军中医血液病研究所报道一致〔4,5〕。且 对复发的M3型也有效,与维甲酸无交叉耐药(例1,例3)。本药对其它类型的白血病的幼稚 细胞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使骨髓内和血中的幼稚细胞减少或降至正常,或带瘤生存(如 例4,例7~例9)。另外,本药对白血病的复发有一定预防作用,如例1,例4均已持续缓解> 24个月,至今仍存活。本药大剂量口服对骨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使白细胞下降,与有关 文献资料报道的有所不同。原因:①可能与片剂制作工艺有关,雄黄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烘 干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使雄黄所含的二硫化二砷受热分解,氧化成为毒性更大的三氧化二砷 ,即砒霜。而砒霜为传统中药中的剧毒药,口服毒性甚大,消化道症状明显,一般很少内服 ,口服后对骨髓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砒霜口服毒性大于静滴:静滴三氧化二砷时,由 于用量较低(10 mg/d),静脉给药后迅速与红细胞内珠蛋白结合,并可直接从肾脏排出,故 对骨髓抑制不明显〔4〕。③雄黄(砷剂)的抗癌作用机制复杂、广泛而特异。中、小 剂量具有诱导分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大剂量仍具有细胞毒样作用,故可使骨髓受抑 〔3〕。通过以上病例观察,我们认为白血宁Ⅰ号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对维 甲酸耐药后,或用化疗巩固效果不显及复发病例的替代药物;也可用于因化疗效果不显和复 发的其它类型的粒细胞白血病的姑息性治疗药物;或作为正规化疗后预防白血病复发的维持 药物。△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 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91
[2] 王振义.开展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2:57
[3] 杨新中,等.中药砷剂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概况.白血病,1998,1:59
[4] 张鹏,等.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72例APL.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2:58
[5] 黄世林,等.复方青黛片为主治疗APL的临床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1:26
(1998-06-05 收稿)
通知:请撰写结构式摘要
为了便于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从1998年起,论著所附中英文摘要采用结构式。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符。结构式摘要分“目的”,“方法、“结 果”及“结论”四要素,连续排列,内容如下。
1.目的(Objective):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提出问题的缘由,研究的范围及重要性。
2.方法(Method):简要说明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与方法。
3.结果(Results):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处理。
4.结论(Conclusion):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在英 文摘要前还需附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格式同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