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1期第15卷 护理经验
作者:邱敏芬 潘燕萍 童盛华
单位:邱敏芬(浙江省丽水市医院, 丽水 323000);潘燕萍(浙江省丽水市医院, 丽水 323000);童盛华(浙江省云和县医院, 云和 323600)
宫颈癌根治术对盆腔组织及神经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我院1995~1998年施行宫颈癌根治术6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经护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宫颈癌病人年龄25~73岁,平均52.1岁。原位癌4例、Ⅰa 11例、Ⅰb 16例、Ⅱa 34例。术后并发盆腔腹膜后淋巴囊肿4例、尿潴留6例、尿路感染3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阴道残端大出血1例、肠梗阻1例。
2 护理与效果
2.1 盆腔腹膜后淋巴囊肿的护理
本组4例宫颈癌根治术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由于腹膜后腔隙内遗留有被切断而未结扎的淋巴管,形成死腔。淋巴液、组织液和一些渗血淤积在腔内形成淋巴囊肿。预防措施:术中细致地结扎淋巴管断端,后腹膜用橡皮管经阴道引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引流管1~2 d外拉0.5~1 cm,以利盆腔充分引流,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会阴护理,2次/d,以防逆行感染。经限制进水量、纠正低蛋白血症后4例病人15 d至2个月,淋巴囊肿逐渐缩小或消失。
2.2 尿潴留的护理
本组6例宫颈癌根治术时损伤骨盆内脏神经及血管,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引起神经性膀胱麻痹;又因留置尿管时间达7~12 d,并持续开放,引起膀胱张力消失、排尿反射暂时丧失。预防措施:术中保留盆腔神经丛及其副支、保留膀胱上下动脉以及神经节[1]。术后加强膀胱功能训练①持续开放3~5 d后根据病人的尿意和/或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要求病人参与排尿,能逐渐恢复排尿反射;②体位前倾、腹式呼吸、提肛训练及膀胱区按摩,增强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促使膀胱受损神经逐渐恢复,促进自主排尿。本组6例残余尿均>100 ml。表现为尿频、尿量少、排尿不净等症状。经重新留置尿管、配合理疗、功能训练等护理。4例7 d、1例9 d、1例12 d恢复自主排尿。随访3个月无异常。
2.3 尿路感染的护理
本组3例女病人年龄均>65岁,抵抗力差;尿管留置7~12 d,术后阴道分泌物污染造成尿路感染。预防措施:①选择合适导尿管,动作轻柔、长度适宜,避免损伤尿道粘膜;拔管时先抽出气囊内液体。②采用一次性密闭式导尿用品;每日冲洗会阴、消毒尿道口1次,每周更换集尿袋2次,排放尿液时注意防止尿袋排出口被污染。每周更换尿管,同时作尿培养。③多饮开水,保持尿量在1 500 ml/d以上,以冲洗膀胱。本组3例病人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3~5 d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
2.4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
本组1例重度贫血,切口行Ⅱ期缝合,给予高营养食物纠正;4例肥胖病人切口继发感染,经优苏尔或灭滴灵液换药愈合。预防措施:术前加强营养;术中缝线不宜过松、过紧,遗留腔隙;术后以腹带包扎,减少切口张力,咳嗽时轻压腹部,每日检查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切口硬结,动态监测血像、体温。
2.5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创伤、麻醉、肥胖、输库血使血液粘滞度改变有关[2]。预防措施:手术操作轻柔;麻醉后给予保暖;贫血者输新鲜红细胞;术后3 d常规测红细胞压积;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病人术前加强宣教,使之能自我防护。鼓励病人术后在床上多作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按摩下肢(自下而上),尽早下床活动,尽量避免下肢输液。本组1例术后第6天出现左下肢疼痛、肿胀,次日局部皮温低、皮肤紫绀。经消除紧张情绪、抬高患肢、制动,使用肝素、尿激酶5 d症状消失。
2.6 阴道残端大出血的护理
本组1例术后第6天阴道少量出血,后因用力排便大量出血(约400 ml)。检查为残端缝线脱落,血管搏动性出血,经缝扎止血、碘纺纱条压迫而止血。
2.7 肠梗阻的护理
因腹腔手术、麻醉等术后致肠梗阻。预防措施:术后6~8 h后进少量流质,免进牛奶、豆浆等。病情稳定后尽早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本组1例术后第2 d进食大量牛奶,出现呕吐、腹胀,X线示肠梗阻,经对症处理3 d缓解。■
参考文献:
[1]傅才英,吴佩煜,翁霞云主编.手术学全集.妇产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74~275
[2]姜云霞,王本英,形建芹.子宫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46
收稿日期:1999-06-07
修回日期:199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