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感冒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三伏灸预防感冒80例临床观察

三伏灸预防感冒80例临床观察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3期第11卷 临床报道

作者:林滨

单位:林滨(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 366000)

关键词:感冒;三伏灸

  提要 将80例易感患者按不同的疗程分为三组,观察三伏灸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连续3 a按受三伏灸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进行1~2 a治疗的病。在连续3 a三伏灸治疗的35例中,其有效率可达到97.1%,提示三伏灸具有良好的预防感冒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0)03-0257-01

  我科自1991年起在采用“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同时,发现三伏灸对预防感冒具有令满意的疗效,现将几年来临床观察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80例患者,男43例,女3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3岁;其中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28例,合并冠心病17例,气虚体弱24例;病程3~10 a者58例,10 a以上者22例;每年平均感冒8次以下者16例,8次以上者64例(其中每遇风或冷空气即感冒者49例)。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根据清·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的白芥子散,本科采用生白芥子、细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为2.0 cm,厚约0.5 cm 大小饼状,正中放少许麝香,备用。

  2.2 取穴:大椎、风门(双)、肺俞(双)、定喘(双)、膏盲愈(双)。

  2.3 操作:将新鲜生姜切成5分硬币厚,2 cm×2 cm 大小的姜片备用,取精细艾绒制作成底阔3分大小的圆椎形艾柱数壮,每次敷贴药饼前先于大椎、风门行隔姜灸,每穴灸三壮,灸至皮肤潮红为度,然后将做好的药饼置于穴位上,用4 cm×4 cm 的风湿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而定,15岁以下者贴4~6 h,15岁以上者贴6~24 h,于每年夏季三伏天上午11时以前为佳,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在贴药期间如皮肤感觉特别疼痛者可提前取下。按时取下者,如局部水泡较大者,应用消毒针筒穿破水泡,排干,局部搽龙胆紫即可。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海鲜品。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运用三伏灸治疗1~3 a,随访1 a 后统计,每年感冒两次以内为痊愈;5次以内为显效;6次以上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本组共80例,治愈44例,占55%;显效27例,占33.8%;无效9例,占11.3%;总有效率达88.8%。

  3.3 疗效分析:按疗程将80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18例,均为仅接受1 a三伏灸治疗者;第2组27例,为连续2 a三伏天接受治疗者;第3组35例,为连续3 a三伏天接受治疗者。三组间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间疗效比较表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率(%) 率(%) 率(%)
第1组 18 4 22.2 9 50.0 5 27.8
第2组 27 13 48.1 11 40.7 3 11.1
第3组 35 27 82.9 7 20.0 1 2.90

  经统计学处理,第1组与第2组疗效比较,X2=3.09,P>0.05,无显著意义;第2组与第3组疗效比较,X2=5.6, P<0.05,有显著意义;第3组与第1组疗效比较,X2=14.77,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连续3 a接受三伏灸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进行1~2 a治疗的病。在连续3 a三伏天都接受治疗的35例中,其有效率可达到97.1%,说明坚持三伏灸对于容易感冒的群体来说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预防措施。4 典型病例

  李某,女,35岁,教师。1993-07-15初诊。主诉:易感冒打喷嚏10 a余。每遇天气变化,寒冷刺激即感冒,每 a达10次以上,伴之打喷嚏,尤以晨起时嚏声连作,甚则声音嘶哑,流清水样涕,鼻塞声重。曾在某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刻下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辨证属肺气亏虚,清窍不利。为其于初伏、中伏、末伏敷贴三伏灸膏治疗,每次均于12 h 后取下,三伏后敷贴处形成灸疮,并结痂脱落。连续2 a三伏灸治疗,随访1 a,仅感冒过1次。

  5 体会

  5.1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更为多见,而且不分男女老幼。感受外邪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也是导致本病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腠理疏懈,卫气不固,内外相引而发病。老年、婴弱儿和素体虚弱者比常更易患感冒,不但症状重且有转变其他疾病的可能。因此,对这些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之原则,本科在每年夏季三伏天采用药物穴位敷贴,以鼓舞阳气,增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感冒的目的。

  5.2 “三伏灸”为天灸中的一种。“天灸疗法”最早专家记载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根据“内病外治”的原则,用某种中草药贴于相应的穴位上,通过经络、穴位而达到灸治效果。至于用“三伏灸”来防治肺系疾患,则首见于清代初期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张氏在书中较为详细记载了三伏灸疗法的时间及其药物等等。“三伏灸”较为强调时间,为每年夏季的三伏天。古医书记载:“伏日必是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应,肺在背;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气而应自然。”由此可见三伏灸有了时间治疗的理论依据。中医认为背部为五脏俞穴所会;胸腹为五脏六腑之所在,阴阳经络,脏腑胸腹背,经络相贯,气相通应,故防治大多取背部俞穴,利用三伏时节之炎热气候,体之阳气(尤其是素以阳气偏虚之体)若得天阳相助,配以辛温、走窜、通经之药物,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充血,起泡形成灸疮,以此达到疏通经络、温阳益气、驱散外邪,使肺气正常升降、温补脾肾的作用,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5.3 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对抗御疾病和保证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现代研究证实,三伏灸可加速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对红细胞 C35受体花环率,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三项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证明三伏天贴敷三伏灸膏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的防御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作者简介:林滨(1966-),女(汉族),福建省福清,现任福建省三旺市第二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9-07

  修订日期:1999-10-28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小儿感冒,家长应走出用药误区
焦点新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来曲唑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2例分析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sup>△<
·20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分析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