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温冲剂治疗小儿风热型感冒90例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0年第2期第19卷 短报
作者:闵风玲 刘春兰 李佐华 张国成
单位:闵风玲(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 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刘春兰(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 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李佐华(中国人民解 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张国成(中国人民解 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关键词:清温冲剂;抗病毒药;感冒;大青叶;板 兰根;中草药
[摘要] 目的:观察清温冲剂治疗小儿风热型感 冒的疗效。方法:121例风热型感冒病例,分为清温冲剂组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 龄(6±s 4) a],口服清温冲剂,年龄<1 a, 0.5 包;1~3 a, 1包;4~6 a, 1.5包;7~14 a,2包,均tid。31例用抗病毒口服液作为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 年龄 (5.1±2.9) a]。结果:清温冲剂组与抗病毒口服液组总显效率分别为77%和61%,痊愈率 为5 7%和29%。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清温冲剂对小儿风热型感冒有一定疗效,且疗效较抗病毒 口服液为好。
[分类号]R286.4; R25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669(2000)02-0150-02
依据《内经》“热者寒之”、“温者清之”、“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的温病学治疗理论,清温冲剂以辛寒、苦寒的药物组方,具有清热解毒、宣泻肺胃的功效[1,2]。我们对121例诊断为小儿风热感冒病例,采用随机分组,单盲对照试验方法,进行清温冲剂治疗小儿风热型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病例选择 121例均为风热型感冒病人,病程在2d(48h)以内,未用其他药物,无高热惊厥病史,年龄6mo~14a,分为清温冲剂组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6±s4)a,病程(30±14)h;抗病毒口服液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1±
2.9)a,病程(31±14)h,2组病例均有发热及咽部体征,清温冲剂组体温(39.2±0.6)℃,抗病毒口服液组体温(39.0±0.6)℃。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无显著差异。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与辩证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儿科学》[3],症状与体征的轻、重分级依据国家卫生部药政局(95)ZL- -48号批文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制定,具体评分分组除恶风、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数或指纹浮紫均为1分,其他详见表1。
表1 症状及体征分级表(分)
症状、体征 |
轻(+) |
中(++) |
重(+++) |
发热 |
37.3~37.9℃(4) |
38~38.9℃(5) |
>39℃(6) |
鼻塞 |
微感鼻塞(2) |
鼻塞较明显(3) |
塞鼻严重需张口呼吸(4) |
咽疼 |
咽干不适(2) |
烧灼感微痛(3) |
吞咽疼(4) |
流涕 |
少量清涕(2) |
清浊涕交替(3) |
涕浊粘稠(4) |
口渴 |
口微渴(1) |
口渴饮水不多(2) |
口干渴频饮(3) |
咳嗽 |
偶咳(1) |
咳较重少痰(2) |
频咳多痰(3) |
咽部体征 |
咽充血扁桃体I°肿大并微充血(2) |
咽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I-II°肿大,充血(3) |
咽充血明显,扁桃体II°肿大,充血明显或见眼结膜充血水肿或滤泡等(4) |
药品来源 清温冲剂由第四军医大学药品制剂科提供(国家卫生部批准文号:卫药准字Z-98007),规格是每包6g,成分:石膏15g、大青叶9g、桑叶9g、芦根9g、甘草3g等,批号:930116,930320。抗病毒口服液由辽宁本溪制药厂生产,规格:每支20mL,成分:板兰根、石膏、生地、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等,批准文号(89)卫药准字Z-04-1号。
治疗方法 清温冲剂组单用清温冲剂,根据不同年龄给药,<1a,0.5包,tid;1~3a,1包,tid;4~6a,1.5包,tid;7~14a,2包,tid。抗病毒口服液组单用抗病毒口服液。<3a,1/3支;3~9a,1/2支;9~14a,2/3支;均tid。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2组用药前后的体温、咳嗽、流涕、鼻塞、咽痛、恶风、汗出、舌质、舌苔、咽部体征及精神、食欲、睡眠等伴随症状改善时间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心电图及病原学检测。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指导原则》及按卫生部药政局(95)ZL-48号文,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拟定的《清温冲剂治疗小儿风热型感冒II期临床试验方案》,疗效判定标准制定。临床治愈:服药48h以内,体温恢复正常(<37.3℃),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化验检查正常,或总积分减少90%以上。显效:服药48h以内,体温恢复正常(<37.3℃),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化验检查接近正常,或总积分减少70%~89%。有效:服药72h以内,体温有所降低,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化验检查有所好转,或总积分减少30%~69%。无效:服药72h以内,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或加重,或总积分减少<30%。
统计学方法 按观察表分组统计各项观察指标,计数指标用χ2检验,计量指标用t检验,总疗效指标用Ridit分析。
结果
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除发热、脉数等症状消失率清温冲剂组优于抗病毒口服液组(P<0.05)外,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口渴、恶风、汗出等症状消失率均相似(P>0.05)。
2 总疗效比较 清温冲剂组比抗病毒口服液组总显效率高,经Ridit分析,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总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
效率 |
总显
效率 |
值 |
抗病毒口
服液 |
31 |
9(29) |
10(32) |
12(39) |
0(0) |
(100) |
(61) |
0.639 |
清温冲剂 |
90 |
51(57) |
18(20) |
21(23) |
0(0) |
(100) |
(77) |
0.5b |
2组疗效比较,经Rdit分析:bP<0.05。
3 清温冲剂组疗效与病程的关系 病程1,2d的疗效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病程1d的57例中痊愈30例(53%),显效14例(25%),有效13例(23%),总显效率77%。病程2d的33例中痊愈21例(64%),显效4例(12%),有效8例(24%),总有效率76%。
4 2组退热效果比较 清温冲剂组和抗病毒口服液组退热起效时间分别为12h±11h,30h±28h,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经组间t检验,P<0.01。退热效果亦优于抗病毒口服液组,清温冲剂组体温降至正常者85例(85/90),未降至正常者5例(5/90)。抗病毒口服液组降至正常者18例(18/31),未降至正常者13例(13/31),经χ2检验,P<0.01。
5 痊愈时间比较 清温冲剂组痊愈51例,痊愈时间(31±16)h,抗病毒口服液组痊愈9例,痊愈时间(31±9)h,经组间t检验,P>0.05。
6 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比较 2组治疗前白细胞升高者(清温冲剂组23例,抗病毒口服液组9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对部分病人(清温冲剂组42例,抗病毒口服液组9例)治疗后作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察,未发现异常改变。
7 病原学检测 对76例病人作咽拭子培养,其中6例阳性,对48例作呼吸道病毒检测[4],显示以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较高,清温冲剂组和抗病毒口服液组分别为58%(19/33)及67%(10/15),少数病人同时检出腺病毒。
讨论 本文对清温冲剂治疗小儿风热型感冒进行临床观察,疗效高于抗病毒口服液。清温冲剂组2d内体温降至正常者无体温复升现象,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此外,通过对病儿病原学检测,提示本实验组病人大多数以呼吸道病毒感染为主,清温冲剂对这些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有一定疗效[5]。该药剂新颖,使用方便,气味香甜,小儿乐于服用,服后降温效果好,及早解除家长焦急心理,同时也为临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了有效药物,避免了滥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彭平健. 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选择[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1 ;11:494.
[2] 吴炳辅,陈求浩,王小燕,田瑞泉,崔万钧. 石膏、麻杏石甘汤、模拟麻杏石甘汤之 退热作用研究[J]. 中成药 1992;14(5):26.
[3] 诸福棠,顾 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 渚福棠,主编. 实用儿科学[M]. 第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p 32-3.
[4] 张国成,王瑞华,李新发,等. MAc-ELISA快速诊断合胞病毒感染 的研究[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1;14:164-6.
[5] 刘 忞,沈 玲,冯高宏,伍学洲. 上感清口服液的抗病毒感染的研究[J]. 中 成药 1992;14(1):35.
[收稿日期]1998-04-27
[接受日期]199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