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过分忧虑自己的睡眠吗?
充足的睡眠固然重要,但若偶尔出现睡眠不好也不必担心。医学专家认为,每个人的睡眠需要量是不同的。此外,还应该看到,睡眠的质比量还要重要。很深地睡上3~4个小时,比躺在床上8个小时的时睡时醒,可能效果还要好。睡眠够不够,自我感觉是最好的判断根据。一般说,入睡顺利,入睡时间在10~15分钟以内,整个睡眠过程中很少中途醒转,觉醒后感到疲劳消除,周身舒适,头脑清晰,精力充沛,这些就表明睡眠良好。相反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长达30~60分钟以上,在睡眠中醒转的次数较多;觉醒后仍感头脑昏沉,疲惫不堪,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很差,这就表明睡眠不足。偶尔出现睡眠不好,白天自然会出现打盹的现象,这并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
如果白天或临睡前,发生了使人特别高兴或特别焦虑的事情,这就会影响当晚的睡眠。此外,人在应付生活中的危机时,也可使睡眠受到影响;遇到睡眠环境(如出差换一个新的地方)、睡眠习惯(如由一贯早睡突然改成晚睡,或由一贯晚睡突然改成早睡)等改变,也可以影响睡眠。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反应,不能当成什么异常来看待,也不用害怕,过一天或几天,就会恢复平时的睡眠状态(也可能是通过一种适应而达到)。这种一时性的睡眠改变,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如果对这些本来正常的反应,大惊小怪,怕这怕那,那就有可能导致“失眠症”或其他神经官能症。
还有些人诉说自己“整夜没睡”,或“好长时间了一直睡不着”,但实际上用科学的办法客观地检查一下,发现他们实际上晚上是睡着了,对于夜里发出的声、光等刺激毫无反应,证明确有足够深和足够长的睡眠,这就说明这些人的自我感觉有问题。所以,不要轻易地断定自己是失眠症患者,从而陷入到莫须有的焦虑中去。
也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睡眠不好,因为“老是做梦”。在过去,确实一直误认为多梦是睡眠不好的表现。现在,对梦的看法改变了。实际上,人不但做梦,而且夜夜做梦,一个梦连着一个梦,比较极端一点的睡眠研究家甚至断言,睡眠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做梦。所以,那些总觉得自己睡不好的人再也不必背做梦就是没睡好的包袱了。
苏联研究睡眠生理学和病理学的专家,莫斯科医学院教授魏因博士1981年发表了题为《不要怕睡眠不足》的谈话,他的结论是:“显然,一个人对自己越是注意,越是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找到的毛病也就越多。要相信科学家和医生。然后最好还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机体。不要总是考虑失眠症,考虑睡眠失调,而是要精力充沛地去生活、工作——我也不知道,人的机体、神经、感情的潜力究竟有多大,不要怕睡眠不足——这就是我的主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