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昏迷一例
中华儿科杂志 1998年第8期第36卷 病例报告
作者:石军 徐益群 吴淑俊 薄辉
单位:276002 山东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儿科教研室
患儿男,3岁。因昏迷1小时入院。患儿1岁开始鼻塞,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时有呼吸暂停及突然憋醒。平常喜俯卧睡眠。发病前2日因感冒鼻塞加重,喉中痰鸣。当天入睡前精神良好。至凌晨3时患儿憋醒,呼吸急促,俯卧后再次入睡。清晨6时其母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口周紫绀,四肢松软,呼之不应。即刻送院治疗。途中患儿惊厥1次,表现为两眼上视,面色青紫、口角抽搐、四肢强直、抖动,持续3分钟缓解。体检:体温36.3℃,呼吸24次/分,血压10/6.67 kPa(75/50 mmHg),深昏迷状,呼吸微弱、浅表,有时呈下颌呼吸。面色灰暗,口周紫绀,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咽部充血,扁桃体Ⅲ°肿大。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多量痰鸣音。心率86次/分,律齐,心音弱,无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弱,病理征(-)。血常规:白细胞19×109/L,淋巴细胞0.2,中性粒细胞0.8,血红蛋白126 g/L,血小板236×109/L。心电图Ⅰ、Ⅱ、aVF导联P波0.35 mV,V1~V3导联P波0.3 mV,ST-T波未见异常,诊断:右心房肥大。入院后因呼吸阻塞症状加重,行气管切开术。切开后见气管大量白色粘痰,经吸痰、气管插管后呼吸即刻加深、加快,面色转红,10分钟后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给予抗感染,降颅压,减轻脑水肿等治疗。6小时后患儿神志清醒,肢体轻微活动。继续治疗3天,肢体活动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后,CT检查示腺样体增生致鼻咽部狭窄,堵塞后鼻孔。请耳鼻喉科会诊嘱择期手术。治疗13天出院。出院时智力及肢体活动正常。诊断: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讨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指由于睡眠时上呼吸道梗阻导致的反复呼吸暂停及因此导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是小儿OSA最常见的原因。临床表现除夜间反复呼吸暂停、打鼾、张口呼吸外,严重时因缺氧导致惊厥、昏迷、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27%~56%的患者有右心肥大、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等心血管改变。本例患者有扁桃体及腺样体的明显肥大,感冒后组织充血,分泌物分泌增多使已经阻塞的上呼吸道更加狭窄,加重了通气功能障碍导致脑缺氧引起昏迷。心电图示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有肺性P波的特点,说明心脏也已受到慢性缺氧的影响。OSA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措施。轻症可局部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组织水肿;重症应手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可直接解除通气障碍,主要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危重患儿的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