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报告解析禽流感,疫情暴发可能带来全球健康风险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从去年12月至今,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暴发禽流感疫情,导致数千万只家禽病死或被扑杀销毁。越南、泰国等还出现了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亚洲禽流感疫情还在发展中。这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新传染病在国际上引起严重关切。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中旬公布了一份关于亚洲禽流感的最新调查报告,对禽流感致病病毒、蔓延趋势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一系列广受关注的问题作出了最新认定。
禽流感病毒通常并不感染鸟类和猪之外的动物。有记录的第一次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发生在1997年的香港。H5 N1病毒导致18人发生严重呼吸道疾病,其中6人死亡。这与香港家禽中蔓延H5 N1禽流感传染病同时发生。
对这次疫情的广泛调查证实,与受感染的活禽密切接触是人类遭感染的源头。基因研究证实病毒直接从禽类身上跃迁到了人类。卫生工作者受到有限的感染,不过症状并不严重。随后香港紧急杀死所有的150万只家禽,减少了对人类的直接传染,也避免了大疫暴发。
这一事件警告卫生当局: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传染人类,并导致高致死率疾病。2003年3月警报再次出现,香港同一家庭的两人在外出旅行后感染上H5 N1病毒,其中一人死亡。这个家庭中还有一个孩子在那次旅行中死亡,但死因并不清楚。
其它两种禽流感病毒最近也导致人类疾病。2003年2月,在荷兰高致病性H7 N7禽流感病毒导致1名兽医在2个月后死亡,其余83人患病。1999年和2003年12月中旬,H9 N2禽流感病毒在香港分别导致2人和1人患有轻微症状。对禽鸟而言,H9 N2还不是高致病的。
最新的警报在2004年1月。实验室检查证实,越南北部的严重呼吸道疾病患者身上有H5 N1病毒。
从遗传学角度看,所有的甲型流感病毒(包括引起人类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的流感病毒)都很容易发生变异,以调整自身、避开宿主的免疫抵抗力。但流感病毒在自身复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机制来“校正”和“修补”复制过程中的错误。由于这些复制中的错误得不到修正,病毒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复制时,其基因结构就发生了改变,再次复制时又会发生新的改变。
流感病毒的这种易变性就要求长期地持续监测全球流感状况,而且每年都应该针对新出现的流感病毒类型迅速调整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的第二个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特征是,包括15个亚型在内的禽流感病毒都能与其它遗传物质“互相交换”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病毒类型。一旦变异出一种全新的流感病毒,人类对其将不具备免疫能力。现有的流感疫苗对新病毒也没有抵抗能力。
根据历史经验,流感大疫每个世纪大约出现三到四次。疫情流行期间,流感病毒的新亚型出现,并且能在人群中轻易传播。
一些措施有助于减少高致病性
H5 N1禽流感大规模暴发带来的全球健康风险。最优先的一项措施是制止传染病在家禽中的蔓延。这一战略可以减少人类感染的几率。对密切接触染病家禽的人接种人类流感疫苗,可以减少人类流感和禽流感共同感染的可能性,这样也减少了病毒“交换基因”的风险。宰杀家禽的工人应使用适当的防护服等装备,也应服用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
当人类中发生禽流感时,禽流感在动物和人群中感染范围的信息、当前流行感冒病毒的信息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评估公共卫生的风险,并指导最佳防范。对每个病例进行彻底调查也非常关键。WHO及其全球流感网络和其它国际机构可以提供帮助,但减少公共卫生的风险依然取决于受影响国家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能力、现有监测体系是否足够。
□在过去5个月,印尼已有470万只鸡因感染禽流感和患纽卡斯尔病而
200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