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毒流行状况查明
本报讯 (记者郑灵巧)历时3年的全国范围HIV(艾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及30个省份卫生防疫站共同努力下,现已全面完成。此项研究发现,我国已成为世界HIV亚型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A、B(欧美B)、B`(泰国B)、C、D、E、F和G亚型等8种类型的HIV-1流行。
1995年,我国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当年发现的感染例数几乎达到前10年的总和,流行区域也迅速扩大。1996-1998年,科研人员随机于西藏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深圳特区,抽取了600名HIV感染者的血样,通过对样品HIV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和对流行的HIV代表毒株的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查明了全国艾滋病毒流行的基本情况。
研究发现,在我国流行的8种类型毒株中B'亚型占47.5%,C亚型占34.3%,E亚型占9.6%,其余4种占5.7~0.3%,从地区分布看,不同亚型病毒在各地也是不平衡分布,来源于泰国吸毒人群的B'亚型流行区域最广,几乎见于所有被调查地区;来源于印度吸毒人群的C亚型主要分布于吸毒者较多的云贵川新和西北地区,并随新疆流动人口传至华东、华南;来源于东南亚地区的E亚型主要见于西南边境和东南沿海地区;少数非洲回国劳工感染的非洲A、D和G亚型,散见于劳工输出较多的内陆省份;主要见于南美的F亚型则仅见于广东。从感染人群分布看,吸毒人群感染的主要是B'、C亚型;经血感染的主要是B'亚型;在性传播人群中,所有亚型均有发现,并以E亚型为最多。
这项研究还在国内首次发现了HIV-1重组病毒。科研人员通过对重组毒株全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搞清了该杂交病毒基因的重组形式,并观察到它由云南向新疆传播过程中逐步取代了父代和母代病毒的现象。调查资料显示,在云南该重组毒株只占所有毒株的4.5%,经四川、甘肃、宁夏传至新疆时,则100%均为重组毒株。杂交后的重组病毒可能获得了某种传播优势──吸毒人群中HIV从开始流行到达接近饱和的70%感染率,在云南用了5~6年,在新疆只用了2~3年。
199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