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病学
2001年12月4日 网易
1. 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 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任何能够引起体液交换的行为,都有传播HIV的 可能。流行病学调查证实,HIV有三种传播途径:经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及母婴 传播。
1.1 经性接触传播
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大约全球70%~ 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而男性同 性恋性接触传播占5%~10% 。欧美的研究表明:发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交(即未 使用安全套),在男性同性恋中的传染HIV的概率约为1% 。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 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是0.05%~0.15%,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是0.03%~0.09%。HIV的性 接触传播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性伴数、性伴的病毒载量、同时感染其他性病、性接 触方式、性行为的角色(接受方较主动方危险)、性交发生的时间(在女性月经期)、 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以及使用安全套与否等。
1.2经血传播
1.2.1静脉注射吸毒: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是感染HIV的危险行 为。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 。该途径是目前我国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截至 2000年9月,我国经静脉吸毒感染HIV者占报告总病例数的72.1% 。
1.2.2 接受血液或血制品:主要是指接受污染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 染概率大于90%。
1.2.3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其中也 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暴露于感染者/患者的体液,而致感染HIV。针刺 传染HIV的机率与针头的特性(空心或实心)、针刺的深度、针头有否可见的血液、 患者的感染阶段(在2个月内死亡)以及被扎伤者的遗传特性有关。不慎被污染HIV的 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传播概率为0.3%~ 0.5% 。目前职业暴露后,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有效降低发生HIV感染的危险。
1.3 母婴传播
感染HIV的母亲,可以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HIV传 染给下一代。目前在世界上不同地区,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差异很大,从欧洲、美国 的15%~30%,到次撒哈拉非洲的30%~50% 。已经证实一些因素可以增加新生儿感 染的危险性。母亲方面的因素有病程进展较快者、血浆病毒载量高者、吸烟或频繁 注射毒品者;产科方面的因素有胎膜早破(超过4小时)、绒毛膜炎症、阴道分娩、 产科的辅助操作(如使用产钳等);新生儿方面的因素有母乳喂养、早产、低出生 体重儿等。最新报导,在孕期给HIV感染的孕妇及其新生儿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并结合剖腹产、人工喂养等措施,可使母婴传染率降低至2%。
1.4 不会传播HIV的途径
HIV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与 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HIV。一般接触如握 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HIV不会经马桶圈、 电话机、餐炊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而传播;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但 是要避免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2. HI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全球范围内,HIV-1流行最为广泛,HIV-2 主要局限在 西非,但是其他地区陆续有病例报告,我国1998年报告了首例HIV-2感染。引起全球 流行的主要亚型为HIV-1的A(23%)、B(6%)、C(6%)、D(13%)、E(7%)亚型 和HIV-2的A(87%)和B(9%)亚型。我国现已发现的HIV-1有A~F 6个亚型和一个B亚 型变种,其中以B、C亚型为主。研究表明,HIV-1的型别与传播途径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