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里没有艾滋病
过去我和我周围的人只要提起艾滋病这三个字就会毛骨悚然,甚至觉得艾滋病人所到过的地方或所触摸过的东西都被沾上了一层可怕的病菌。然而当我这个中国女人,独自于2000年7月来到南部非洲莱索托国家的莫霍特隆省的塔巴姆村,真正走近艾滋病人,并与他们友好相处时才发现,艾滋病并非像我想像得那么可怕,而且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里,虽然从1999至2000年这短短的两年中,就已死亡了13人,但在这里,人人都知道,艾滋病只是一种病,决不能把它与罪犯相等同。
村里有个41岁的女人叫泰必斯(TEBITSI),1971年与丈夫莫哈里(MOANLI)结婚,生有5个孩子,原本是个幸福的家庭,然而1994年泰必斯被查出患有艾滋病,直到2000年5月终于卧床不起。之后,根据她的愿望,她被送回了出嫁前的娘家——塔巴姆(THABANG)村,得到了妈妈马布鲁果(MABOLOKHO)和看着她长大的邻居们的精心照料,而我也正是在这个期间与她相识的。2000年8月、9月和10月我曾几次来到她家,起初她总是挣扎着微微地抬起头,十分吃力地反复对我说:“我想活,真想活,我不愿死,救救我吧!”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她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痛苦之中。然而,村里的人们没有因为她患有艾滋病而遗弃她、远离她。
在她从卧床到离开人世的5个多月里,人们一直陪护着她,给她关爱,特别是10月8日,当她的生命已处在垂危之际,人们为她请来了教堂的牧师,为她诵经和祈祷。这一天她终于吃了点早已不能吃的食物,之后,静静地闭上双眼,安详地于10月9日夜里离开了这个世界。11天之后,村里有800多人参加了她的葬礼,尽管为她如此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但还是轻轻地在她的棺木填上了最后一锨土。他们告诉我:“泰必斯(TEBITSI)只是个病人,而不是罪人,如果我们抛弃她,将她拒之门外,那我们将成为上帝不可饶恕的罪人”。
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里,我看到了人与人如此真挚的情感,尽管人们对艾滋病了解甚少,也知道是一种既传染又难以医治的疾病,但从他们与病人和谐相处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注重情感的民族,他们没有更多的表白,也无需索求,只是默默地为病人做着什么,甚至在病人死后他们还不断地为她祈祷。
摘自《北京青年报》
作者: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