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大假,很多对新人趁此佳节操办婚事,望着满大街游行般的花车,不禁感慨一番:“多好看的婚纱,多气派的花车呀。”走在一旁的先生打趣地说:“咳,这哪有咱们的婚礼好呀,那才有意义哪。”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我先生的老家是河北省赵县,就是那个盛产雪花梨的地方,当然还有李春的赵州桥。可能是燕赵古风源远流长,我的婆家还沿袭着独特的老式婚礼仪式,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民俗吧,我就是想亲临“现场做秀”,以与众不同的效果来纪念我的好日子,于是我放弃了花车、婚纱、酒店的城市婚礼套路,和先生回老家结婚。
我们婚庆典礼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男方在仪式前三日开始用架在屋顶上的高音喇叭放一些喜庆的歌曲或戏曲,藉此喜讯就路人皆知了,于是贺喜的人不请自来,就像是发了请帖。吉日举行拜亲仪式,其中最重要的最实际的是婚礼宴席,要很有量,因为村里谁都可以进来吃,除了炒菜,主要的是“肉菜”,配料有肉片、粉条和用馒头屑炸成的丸子。大锅支在院里,碗碟特别多,足够一个团用餐了。公公很自豪村里人都来吃肉菜。
我最欣赏的新房门口的对联: “向晓红莲开并蒂,朝阳彩凤喜双飞”,“完成一件儿女事,了却两家父母心”。还有金箔双喜字气势非凡,足见大师功力。但小姑却告诉我写字的师傅不认得几个字,只是心巧,无师自通,他只练得一些有套路的对子,写得喜字好,远近村落有喜事都要找他。婚礼上还有好些我不明白的礼仪,最夸张的是公公婆婆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打扮成小丑的样子,心甘情愿抹了一脸黑颜色,头上带着红纸糊成的七品芝麻官样的帽子,特别滑稽,而且婆家的亲戚都被贺喜的人追着往脸上抹黑,连八十多岁的奶奶也象征性地用锅黑擦了一点。我问家里人此举的渊源,都说图个热闹,我想其中肯定有典故的。
当时我要不是身份拘着,早就拿起相机拍下这些一辈子不会忘记的场景。回老家前先生曾告诫我没有花车、没有婚纱不要后悔。我大声地回答他:那些租来的不真实,没什么意思,有幸体验家乡的纯朴亲情,何悔之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