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驿站 > 个案分析
品行障碍案例分析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案例1]

    王灵,女,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从事幼教工作。王灵的学习情况一直比较稳定,家长挺放心;但近来出现品行问题,引起家长的不安。大约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王灵结识了附近一位邻居家的女伴,同一所学校的,比自己高两级。这位女伴有偷摸的恶习。她不时用自己偷来的钱买好东西给王灵吃。王灵感到很开心,觉得“新朋友”真大方,够意思。后来,“新朋友”不再向王灵提供物质满足了,转而鼓动她自己想办法,从家里“弄几个钱花”。王灵一向嘴馋,好吃零食,过去因家里管得紧,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现在有“新朋友”给自己打气,不由得有些手痒。她开始想办法从家里“弄”钱。先是3-5元,后来发展到“大团结”;从偶尔“弄”点钱和朋友分享快乐,逐渐发展到主动搜寻妈妈的钱包。女儿的行为终于被母亲察觉了。她开始还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干这种事。她故意将自己的钱包再次遗忘在床上,结果证明女儿确实从中拿了钱。母亲将孩子的毛病告诉了父亲。父亲大发雷霆,用皮带狠狠地抽了女儿一顿,满以为这下子该解决问题了。但好景不长,没过几日,过父亲也发现自己的钱被孩子“弄”走了。

[案例2]

    姜旦,男,8岁,小学一年级回读生。他生活中一人离异家庭。7岁时,父母离婚,孩子判给父亲抚养。父亲经营饭店,结交广,挣钱多,对儿子的教育虽不上心,但在花钱上没皱过眉头,只要儿子张口,几乎都满足。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一副“阔少”风度,生活上处处讲究高级的,花起钱来“出手不凡”,然而在学业上却一塌糊涂,老师不时有“请柬”邀家长面谈。
    在国家机关工作的母亲了解了孩子的现状后,那颗本来已经平静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她不忍心让亲生儿子走下坡路,她要想尽办法把自己的骨肉要回来,好好将孩子抚育成才。经过一番奔走交涉,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法院重新进行了判决,将孩子改由母亲抚养。
    孩子回到母亲身边,因学习跟不上只得重读一年级的课程。母子俩暂时住在孩子的外祖父家。母亲心想,只要自己多吃点苦,把孩子抓紧点,将他已有的野性好好收收,孩子很快就会和从前一样天真、活泼、可爱。然而,孩子像是不领母亲的情,他接连给母亲出了一道又一道难题,使得做母亲的心一阵阵绞痛。
    孩子经常向母亲念叨父亲好,“爸爸要什么给什么,不像妈妈这样小气”。母亲觉得儿子说得也有道理,环境乍一转变,若给孩子卡得太紧,他会适应不了的。于是,便每天给孩子两三无钱的零用钱,这在母亲的工资中已是笔不小的开销了。然而,这点钱在胃口已经很大的儿子那里只能是杯水车薪。儿子的欲望满足不了,他开始想办法“自谋财路”。他把眼睛盯在妈妈的钱包上。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设法偷钱,一共偷了多少次,母亲也说不清。她只记得有两件事对她震动很大。一次,母亲发现自己的一枚金戒指不见了。除了孩子之外,卧室里没有别人来过。母亲心中犯疑,却又没有作声,她怕家中老人知道后心中难过。又一次,母亲带孩子到大姨家串门。孩子吃罢玩够,逐渐把目光移各大姨的钱包。他以为大姨没有注意自己,顺手从大姨的钱包中取了5元钱,慌慌张张塞在自己兜里。大姨对此看得一清二楚。她不忍心看着外甥走歪门邪道,便把这一切告诉了妹妹。此时,母亲再也不能宽容孩子了。她动手打了孩子,逼着孩子向大姨承认错误,并把前前后后许多事情告诉了孩子的外祖父、外祖母。两位老人因女儿离异,对外孙本无好感,打这以后更是气上加气,不时埋怨女儿把这么个“孽种”带回家来。
    面对这种一团糟的局面,母亲上班时难以安心,回家后胸口堵得慌,心科快要碎了。她渴望孩子的不良品习能够早日改掉,她企盼家庭的紧张局面能够尽快改善,她怀着一颗母亲的赤爱之心小心地寻求社会的帮助。终于有那么一天,她找到了我们咨询工作者,向我们敞开心扉,尽诉了心中的烦恼。最后她恳切地对我们说:“即便放弃我自己的幸福,我也要花最大的心血把这个孩子带好。请你们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改掉孩子的这些毛病?”

二、案例分析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孩子都有偷窃行为,但偷窃的对象仅限于父母或亲戚,尚未发展到公共场所,应当说,这时进行咨询矫治还较为有利。从两个孩子偷窃行为的成因来看,也迥然不同。案例1王灵的偷窃行为主要同那位高年级女友的引诱、唆使有关,此外她本人嘴馋,物质贪欲强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因。案例2姜旦的偷窃行为十分复杂。它既说明了家庭离异对子女行为的不良影响,也反映出重物质满足、轻心灵培育的家教方式对孩子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如果不是孩子的母亲及时从生父那里争得抚育权,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恐怕是不堪设想的。
    关于王灵的偷窃行为的矫正问题,我们感到最重要的是应设法切断外界不良诱因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向王灵的家长建议:迅速同学校取得联系,搞清那位高年级女生的品行状况,由学校出面会同其家长共同对她进行教育;同时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同那位高年级女生接触,要选择品行好的同学作为自己交往的友伴。我们相提醒王灵的家长注意:要加强孩子意志力的锻炼,使其明白懒、馋、贪、沾、变的道理;引导孩子向勤奋、节俭的同学看齐,激励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用孩子在学习上的成功事例教育孩子,帮助其战胜挫折感,重新增强上进的信心。最后我们叮嘱王灵的家长,如果那位高年级女生积恶成习,教育情况不见好转,自己的孩子又控制不住自己继续同其暗中来往,这时可考虑采取转学或迁居这一万不得已的措施。转学或迁居虽非良策,而且办起来困难颇多,但从改善外部环境、促进孩子弃恶扬善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不是给我们以应有的启示吗?
    关于姜旦的偷窃行为的矫正问题,必须估取综合措施,我们向姜旦的母亲建议:
    第一,动之以情,好好向孩子谈谈母亲目前的处境和工资收入,激发孩子对母亲的同情心和亲近感。
    第二,做好外祖父、外祖母的思想工作,从感情上接纳有过失的外孙。这一点对孩子的悔过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在家庭感受不到温暖,常常怀恋生父的纵容与物质满足,那就会抵消母亲的感化力量和教育效果。假如外祖父、外祖母的思想工作比较难做,个人又有条件另置新居,改换一下环境对缓解当前的困境有所帮助。
    第三,采用行为契约法帮助孩子矫正偷窃行为。可让孩子写一份书面保证,从今以后不再偷钱花,贴在孩子可以经常看到的地方,定期要孩子汇报执行情况(三日一次或周一次),及时予以鼓励强化,必要时可设计考核情境(有意将钱款放在孩子可以找到的地方,观察其反应),对孩子的履约情况进行检查。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将孩子的偷窃行为向外宣扬,有关行为契约的情况也要替孩子保密。
    第四,继续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但为其建立储蓄和小帐本,鼓励孩子省下零花钱存入储蓄箱,并将零花钱的开销记在小帐本上(可简单记)。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逐步控制其消费欲望。
    第五,星期天多带孩子到娱乐场所游玩,密切母子感情,陶冶孩子的情趣,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渐弱化和消退不良行为。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一个怕花的女孩
下一编:日本杀人女生成长的11年
精彩推荐
最新更新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