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女、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因"神经衰弱"一年半,加重半年,药物治疗无效,严重影响学习,故来咨询。 在普通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小敏非常自信、开朗。升入重点中学、进入重点班后的第一个学期考试,小敏的总成绩排在全班54位同学中的第28名。"第28名"强烈地挫伤了小敏的自信心,再想到严厉而不容分辨的父母,她更感到无地自容。 从名列前茅降到中下游,是许多学生在升学过程中都会面临的挫折。为了保持自尊和自信,好强的学生都会对挫折进行"合理化"的解释,即对所遭受的挫折进行原因分析:不同的原因分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不相同的,正确的原因分析产生积极的影响,错误的原因分析则产生消极的影响。 根据读小学的经验,小敏认为,只要多花一点时间在学习上,自己的成绩肯定就会赶上并超过同学们;基于这种认识,小敏鼓足劲,开始了学习上的赶超。第二个学期考试,小敏的总成绩从28名前移到21名,没有进入她所预期的前10名。 学业上的竟争有一个"规律":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重点学校,从市级重点到省级重点,从省级重点到国家级重点;越往上,越是"强手如林",竟争越历害。在小学和在普通学校,由于强手少,一个学生只要努力,便很容易在排行榜上往前挪十名甚至二十名。在大学,尤其是在国家级重点大学,由于"强手如林",要想短时间内在排行榜上一下子往前挪十名、二十名是非常困难的。 本来,小敏"只要努力就能赶超同学"的认识并不错,只要坚持下去,她就有可能进入前10名。由于不能客观地认识学业上的竟争规律,小敏开始怀疑自己的经验,而父母只是简单地要求小敏必须保持名列前茅。于是,重压下的小敏只得转向外部,去找一个能解释竟争受挫以保持心理平衡的原因或借口。 竟争受挫在小敏的身上引起了"正常"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如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疲乏和心烦等。由于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指点,处于"情绪失读"状态的小敏不善表达自己的情绪困扰,而只能诉说身体不适,并倒果为因地认为"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疲乏和心烦等导致了学业落后"。而为了找到身体不适的原因,孤军作战的小敏便自己翻书找答案。在一本科普读物中,小敏一知半解地了解到:神经衰弱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疲乏和心烦等,厖神经衰弱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厖只有在治疗好神经衰弱后,学习效率才会恢复,厖。据此,小敏认为自己患了神经衰弱。而在人们的观念中,"生病"是一种"合理"的摆脱困难的手段或借口。从那一天起,小敏不仅为自己找到了借口并不断暗示(暗示,指非理性地接受一种认识。)自己:竟争受挫是因为神经衰弱,治好神经衰弱我就能在学业上赶超同学们。 父母严格要求孩子也愿意付出,但粗心有余、细心不足,他们为小敏找来了各种治疗神经衰弱的药,却没有仔细想一想:孩子是神经衰弱吗?南辕北辙的治疗不仅不能解决小敏的问题,反而以"药物治疗"肯定了"小敏的确患有神经衰弱",增强了小敏的自我暗示。因此,当父母带着他走进咨询室时,小敏一脸疲惫,目光也有些呆滞,一开始交谈,小敏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她得了神经衰弱,已经服用过多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西药而未能见效。小敏反复讲述自己的神经衰弱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学习所产生的灾难性影响,其语气非常肯定,就像在为自己进行辩护一样,她已经躲在"病"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