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嗓子疼、皮肤瘙痒等不适,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候很可能会侵犯你。不少人生病时总是习惯使用一些抗生素,认为这样可以消炎杀菌、控制病情。而这样治疗的结果往往不如想象的那样有效,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
北京地坛医院性传播疾病防治中心接待过一位因为滥用抗生素而使病情加重的患者。这位35岁的女患者因为下身不适,在一家医院被诊断为非淋菌性宫颈炎,进行长达一个月的抗生素输液治疗,花了上万元,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后来患者找到地坛医院,对其进行检查后,发现是由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治疗,从而继发了真菌感染。
医生说,虽然这是较为特殊的病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但由不正确使用抗生素造成的后果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而恰恰是这种没有觉察的伤害,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人们已经听说过滥用抗生素有可能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比如:使耐药菌株增多;使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多;使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而贻误正确治疗等。但真正事到临头时,可能就顾不上了,只想赶紧控制病情。
下面是几种比较容易错误使用抗生素的常见病。
细菌性痢疾
如果感染细菌性痢疾,会出现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次感染。急性细菌性痢疾一旦转为慢性则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病死率很高。细菌性痢疾治疗的关键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便彻底消灭病原菌,避免恢复期带菌或演变为顽固难愈的慢性细菌性痢疾。选用抗生素时应避免无针对性盲目用药。
尿路感染
在尿路感染时,首先要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杀灭细菌。合理使用抗生素,争取最小的不良反应。因为不少患者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难以痊愈。因此,降低尿路感染的复发率与死亡率,选用敏感抗生素是关键一环。还应避免使用对肾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尤其是经肾脏排泄的药物。肾功能减退时,抗生素的排泄减少,致使尿中的药物浓度降低,感染不易控制,而且在体内易积蓄中毒,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皮肤病
患皮肤病时通常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生素,以避免增加细菌耐药性,还要考虑不易引起过敏,局部无刺激作用,无明显毒性;作用稳定,如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抗菌活性不为组织代谢产物破坏等;抗菌谱有针对性;无积蓄作用,可迅速排出体外。如长期外用磺胺类药物可积蓄产生类似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且易致敏,所以现在很少外用。
儿童感冒
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一般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吃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康复。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如果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浓痰等,这时就应到医院就诊,一般需应用足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并不是孩子感冒发烧就应静脉点滴抗生素。因为孩子感冒发烧最常见的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静脉点滴抗生素对这些病毒性感染是无益处的,甚至有毒副反应的危险。
医生还提醒哺乳期女性,不同的抗生素自乳汁中排泄的差异很大,其中从乳汁中排泄量较大的有红霉素和林可霉素。尽管有些抗生素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到达婴儿体内的药量有限,却能引起婴儿过敏反应和导致耐药菌株的发生。有些药物如卡那霉素等经乳汁排泄,有可能导致婴儿中毒,应禁用。磺胺类药物通过乳汁的药量也有可能导致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哺乳期女性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有: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呋喃妥因等。需要慎重使用的有克林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