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处】《中药临床手册》 【组成】夏枯草15克,野菊花20~30克。 【功用】发散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①流行性感冒轻证,头痛、身痛,咽喉肿痛,发热恶寒,全身乏力。②皮肤肿毒,颈淋巴结炎,肿痛,发热恶寒,头痛不适。 【制法】夏枯草15克,野菊花20~30克。挫碎,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浸泡约15分钟。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 【宜忌】气虚阳虚而多汗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用治流感轻证、淋巴结炎而见轻度热毒之症。方中夏枯草性味“苦辛,寒”,“祛肝风,行经络……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疠、周身结核”(《滇南本草》)。《神农本草经》说“主寒热”。它含有三萜皂甙、多种维生素、生物碱等,具有抗菌作用。野菊花性味“甘苦、辛,微寒”,功专散风清热,解毒消肿,善治肿毒湿疹。《山西中药志》说它能“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并有“排脓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本品有抗病毒、抗菌作用。二味相伍,药简效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