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博士(左一)和勃劳克博士(左二)。
“我已有30年没到过中国了,今天再次来到这里,觉得和以前真是大不相同。云南真美,昆明真美。”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90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勃劳克博士微笑着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昨日,他和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生化学家米歇尔博士以及国际知名科学家赫尔教授等一起,来到了云南。受科技部邀请,在短短数天内,科学家们将对云南进行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考察。
在春城绵绵的细雨中,科学家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 神奇的云南植物药让几位专家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云南的多样性物种将成为世界生物研究的资源。”
曾因在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空间结构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米歇尔博士是初次来中国,初次到云南。虽然和昆明只是短暂接触,但他已对这块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兴趣。在仔细地参观考察后,他这样诠释云南的生物科技:“云南在生物制药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这里的各民族有使用天然植物来治疗疾病的传统。但不能忽视的是,虽然传统中药已被证明很有功效,但是要让西方国家接受,就必须找出传统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分子构成。也就是说,要把传统的知识和现代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为人类造福。”他说,在参观了几家生物制药企业后,发现云南发展生物制药具有自己的优势。他举例说,去年全世界开发出27种新药,但投入了将近4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即开发一种新药,就需投入10亿美元以上。如果尝试从云南的植物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发新药,可能会经济实惠得多。
曾获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勃劳克博士是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研究员,被誉为“绿色农业之父”。作为一个“绿色革命”的“首要推动者”,他为向世界提供粮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获诺贝尔奖的农业科学家。或许是长期致力于扩大和提高粮食生产数量和质量的工作,这位高龄科学家对中国的农业发展研究甚深。他说,来中国前,他就对中国近几年的农业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小麦生产国,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但遗憾的是,在过去的3年,这两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都下降了。“粮食生产对发展中的中国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中国的农业能够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勃劳克博士真诚地说。
虽然没有更多的时间游览美丽的彩云之南,但在学校、企业参观,看到年轻的、充满活力的一代,两位科学家看到了云南发展的未来。“云南有着美好的前景,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两位科学家肯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