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
|
|
|
为多孔菌科真蓖茯苓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增,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7~9月采挖。堆置“发汗”后摊开晒干,再行“发汗”、晾干,如此反复3~4次,最后晾至全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 1.用于各种水肿。本品苦补淡渗,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塞热虚实各种水肿。若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或水肿、小便不利,多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若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可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如猪苓汤。若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 2.用于脾虚诸证。本品能健脾补中,若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若脾虚停饮,常与桂枝、白术同用,如苓桂术苦汤。若脾虚湿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用于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若水气凌心之心悸,与桂枝、白术、生姜同用,如茯苓甘草汤。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本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