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 |
|
|
|
【科属】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的块茎。 【别名】蒟蒻、蛇六谷。磨芋、鬼头、蜈蜀。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入心。脾经。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化痰软坚。主治癌病痰核,损伤瘀肿,便秘腹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魔芋中含蛋白质2.2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7.5克,钙19毫克,磷51毫克。此外还含有大量蒟蒻甘露糖酐、维生素、植物纤维及一定量的粘液蛋白。 【食疗作用】 1.活血化瘀 魔芋性味辛温,有推动血行,防止瘀肿的作用。魔芋所含的粘液蛋白能减少体内胆固醇的积累,预防动脉硬化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2.抗癌消肿 魔芋所含的蒟蒻甘露糖酐对癌细胞代谢有干扰作用,而且其热水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达 49.8%,药敏试验对贲门癌、结肠癌细胞敏感,可以化痰软坚,散肿解毒,主治肿块、痰核、瘰疬等症。能够防治癌瘤。 3.润肠通便,减少对脂肪的吸收 魔芋中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润肠通便,防止便秘和减少肠对脂肪的吸收,有利于肠道病症的治疗,并能减少体内胆固醇的积累,对防治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有重要意义。 4.充饥减肥 魔芋是低热食品,其葡萄甘露聚糖吸水膨胀,可增大至原体积的30~100倍,因而食后有饱腹感,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也是理想的减肥食品。 【保健食谱】 1.蒸魔芋片 魔芋500克。将采挖出来的魔芋,除去球茎上根及小球,盛入萝筐内,置于流水中,用木棍装上横木,不断搅拌摩擦,除去黑皮,然后用竹刀刮净黑皮,切成5厘米见方的魔芋片,立即投入水中浸泡2至3天,使生物碱溶解于水中,以免中毒;浸泡时,每天换水2~3次,浸泡后及时用旺炭火烘烤、烤至3、4成干后、取出晒成干片将干魔芋片蒸熟,加上调味品,即可食用。此菜具有活血化瘀,消肿解毒作用,可作为肿瘤病人的食疗佳蔬.心脑血管 病人服之亦有改善症状的效果。 2.魔芋豆腐 魔芋片500克,大米250克。将魔芋干片和大米浸在水中。勤换水以清除残毒。待发胀后.再用石磨磨成浆,放入锅内煮熟,铲起放人簸箕.厚度不超过3厘米;摊晾后,用刀切成块状,置清水中浸泡数天.并常换水,待水没有怪味时,即可食用。此菜具有解毒消肿.宽肠通便的作用,可防治大便秘结,发热,无名肿毒等症。咽喉肿痛者食之亦有效。 3.魔芋煲鲫鱼 魔芋豆腐200克,活鲫角250克。将鲫鱼去鳞和内脏,洗干净,入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加生姜、料酒、油、盐等调味品。煮至乳白色加入魔芋豆腐,至豆腐入味后即可起锅。此汤具有补益正气,清热润燥,解毒宽肠的功效,适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胃热赤眼等病症。 4.魔芋粥 魔芋干片200克,粳米250克。将粳米淘洗干净后,与魔芋干片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芋片的膨胀系数为20~30倍,应注意放足水);旺火煮沸后,改文火熬至米熟时即可起锅。此粥具有健脾益胃,强体补虚,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体虚者宜常服之。 【注意事项】魔芋有毒,必须煎煮3小时以上始可食用,每次食量不宜过多。 【文献选录】 《本草纲目》:“主治痈肿风毒,摩傅肿上。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食,主消渴。”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磨醋擦可治风肿、痈毒,作成黑豆腐服能清热,治心烦。” 《安徽中草药》:“杀虫,利尿。主治下肢淋巴管炎,跌打扭伤肿痛,颈淋巴结核,脚趾抽痛。” 【文化颀赏】 宋·沈括 《梦溪笔谈》:“处士刘易隐居王屋山,见一蜘蛛为蜂所螫,坠地,腹鼓欲裂,徐行入草,啮破芋梗,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消如故。自后用治蜂螫有验,由此。” 《罗浮志》:“‘深谷中产物如薯芋状,山人得之,剖作四片,入砂盆磨作胶浆,锅煮成膏,待冷则凝结如饼块,一复剖为四片,添水再煮成膏,膏成,照前三煮四煮,乃可食令饱,一芋所煮,可充数十人之腹故称鬼芋。芋有四异,初生不借根苗,叶上朝露著地,即成种子,一异也;采制不令妇人鸡狗见之,见即化水,二异也;磨时煮时必须顺旋,逆之即化水,三异也;一芋之成,由一而四,四而十六,十六而六十有四,如卦象之数,四异也。闻庐衡岳各有鬼芋,采制又不同。” 历史传说:相传早在我国晋代,四川百姓就已种植、食用魔芋。20世纪50年代,印度一位学者提醒世界:“如果说存在着一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作物,那,就是魔芋。”我国魔芋生产集中在西南山区,目前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民间谚语:“身带魔芋散,毒蛇自避开。”魔芋是否具有B防毒蛇蚊伤的作用,尚需进一步观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