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属】为菊科植物茵陈早春采集的嫩茎叶。 【别名】婆婆蒿、青蒿、绒蒿。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辛;入脾、胃、肝、胆、膀胱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湿热黄疽,肝炎,小便不利,风痒疥疮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茵陈嫩茎叶含蛋白质5.6克,脂肪0.4克,糖类8克,胡萝卜素5.01毫克,维生素B10.05毫克,维生素B20.35克,维生素PP0.2毫克,维生素C2毫克,钙257毫克,磷97毫克,铁21毫克。此外,还含有蒿属香豆精、咖啡酸、叶酸以及各种挥发油等。 【食疗作用】 1. 利胆退黄 茵陈蒿内含有多种利胆有效成分,如香豆精、绿原酸、咖啡酸和对羟基苯乙酮等,能使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胆红素含量也有一定增加,因此茵陈蒿对治疗各种类型的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新生儿高胆质血症等均有一定疗效。 2.抗菌消炎 茵陈蒿煎剂对人型及牛型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还能抑制流感病毒,挥发油对于皮肤病的病原性丝状菌有很强的抑制及杀菌作用。 3.解热平喘 茵陈蒿中含有挥发油类物质,具有较明显的解热作用,所含的香豆精有平喘效果,现已人工合成治疗慢性气管炎。 4.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血液病 茵陈蒿中所含的香豆精和对羟基苯乙酮能使血压下降,还可使血清胆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防止内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这主要是由于香豆精类化合物有扩张血管、降血脂和抗凝血作用,因而可用于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症;茵陈蒿中还含有叶酸,可用于预防由叶酸缺乏而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5.驱虫 茵陈挥发油对蚯蚓、猪蛔虫及人体蛔虫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能使虫体麻痹而排出体外,可试用于驱蛔。 【保健食谱】 1.茵陈蒿荷叶粥 茵陈蒿25克,新鲜荷叶1张,粳米10O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蒿、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成。此粥色淡绿,质浓糯,清香甘甜,具有健补脾胃,利胆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痊愈有一定的作用。 2.凉拌茵陈 茵陈蒿250克,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3.茵陈蒿炒鸡蛋 茵陈蒿300克,鸡蛋3枚,葱末15克,料酒、花生油各适量。将茵陈蒿洗净,入开水锅中体透,捞出沥水;鸡蛋打入碗中,加盐搅匀;炒勺置火上,加油烧至六成热,放葱末,倒入蛋液炒熟,装入碗内;炒勺再置旺火上,加油烧至六成热,煸葱末,烹料酒,放入茵陈蒿、食盐炒约1分钟,再放入鸡蛋、味精炒匀,装盘即可。此菜色绿嵌黄,质地鲜嫩,具有健补脾胃,利湿助食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等病症。 4.茵陈蒿炒肉丝 茵陈蒿嫩茎叶250克,猪肉100克,葱花10克,姜末5克。将茵陈蒿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片刻,捞出挤干水分,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放入碗内,搅匀成调味汁;炒勺加油烧热,下入肉丝偏炒至发白,倒入调味汁,炒至肉丝入味,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酱红透绿,嫩爽韧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不欲饮食,小便不畅,大便溏泄等病症。 5.海米茵陈蒿 茵陈蒿4O0克,水发海米25克,蒜末15克。将茵陈蒿洗净,入开水锅中焯透,捞出沥干水分,放碗内;将海米洗净,与蒜末、精盐、味精、醋、香油同放于茵陈蒿上,拌匀,装入盘中即可。此菜黄绿相映,细嫩清香,具有清热利湿,疏肝和胃的功效,适用于小便黄浊、胃脘痞满,食欲不振等病症。 【注意事项】茵陈蒿应采春季幼苗食之;脾胃虚寒者不可食之过量。 【文献选录】 《神农本草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名医别录》:“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本草图解》:“治发黄,驱湿热,利小便,通关节。” 【文化欣赏】 宋·苏轼。《春菜》:“茵陈甘菊不负渠,脍缕堆盘纤手抹”。 民间传说:华伦为一内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后来发现其食茵陈蒿而愈,于是三度试验,确定三月茵陈蒿的幼嫩茎叶可以入药治病,这就是“华佗三试茵陈蒿”的传说。 民间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痪,四月青蒿当柴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