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安慰剂效应、药物依赖和用药依从性
一、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于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或崇拜的病人,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安慰剂,以激发病人的安慰剂效应。当对某种药坚信不移时,就可增强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当某种新药问世,评价其疗效价值时,要把药物的安慰剂效应估计进去。如果某种新药的疗效与安慰剂的疗效经双盲法试用后,相差不大,没有显著的差异时,这种新药的临床使用价值就不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新药刚刚问世时,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灵丹妙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热潮消失、身价下降的原因。安慰剂效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比比皆是。甚至如心绞痛这样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使用安慰剂也有1/3以上的患者获得症状的改善,许多镇痛剂都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些病人,在使用安慰剂时,也可出现恶心、头痛、头晕及嗜睡的药物副反应,这也属于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好与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可以随疾病的性质、病后的心理状态、不适或病感的程度和自我评价,以及医务人员的言行和环境医疗气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就出现了安慰剂效应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的现象。我们应当记住,在病人中安慰剂效应是较易出现的,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精神病病人都会出现此种效应。也正由于病人有此心理特点,才使江湖医生和巫医术士得以有活动市场,施展其术。
二、药物依赖或瘾癖
医务人员在指导病人使用药物以及药政管理和药物销售部门都要考虑到药物引起的一种严重心理效应即药物依赖或瘾癖的出现。为了保护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减少犯罪,医务人员、公安机关和海关等部门都应十分重视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加强对药物的管理。
所谓药物依赖或瘾癖,都有对药物和毒物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一旦突然中止药物或毒物,就会出现戒断反应:焦虑、惶恐、疼痛不适、流涎、无力、疲乏、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震颤性谵妄:震颤、大汗、恐怖性幻视、幻听、意识障碍、兴奋、躁动、甚至可以导致虚脱死亡。
(一)引起药物依赖的原因
1.因疾病引起,如由于疼痛、失眠而长期服用止痛片、APC、安乃近、麻黄素及催眠剂等。
2.医师滥用或过度使用某种药物;药物选择不严肃。
3.药物销售管理不严。
4.医务人员凭借职务之便,轻易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而引起药物依赖。
(二)引起瘾癖
1.疾病或手主后为了止痛,过度使用如吗啡类药物而成瘾。
2.焦虑症或抑郁症病人,精神痛苦不能自拔,或借酒消愁或服用抗焦虑、抗抑郁剂而成瘾。
3.精神空虚、无聊、企图寻找刺激,获得暂时欣快,如吸印度大麻、致幻剂药物。
4.年幼无知、意志薄弱,为猎奇异,尝试而成瘾。
5.某些病态人格或精神病病人,抱着特殊动机而沉溺于某种毒物而成瘾。
6.文化因素 以酒待客已成为许多活动的必备形式,而且非一醉方休才够朋友,豪饮者才是英雄。在这样的社群中,很易形成酒癖。
(三)病人用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compliance)是指病人是否按医师所嘱用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要治好疾病,不仅决定于医师的正确用药,还决定于病人是否合作,严格执行医嘱用药。事实上,据调查约有30~70%的病人没有按医嘱用药,甚至未用药,或中途停药。
病人不依从医嘱的原因有:不信任医师、怕中毒、怕副作用、怕成瘾;有些是自觉病情好转,不愿再服药;用药时出现副作用,不能忍受;用药方式或途径不方便,嫌麻烦;太忙,忘记按时服药,因而时断时续,经济因素,嫌药物太贵,或认为药价太便宜治不了病,等等。当然,也有相反的现象,病人急于求成,滥用、多用药物。
因此,医师应郑重用药,耐心地向病人说明必须用药的道理,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不执行医嘱的危害。尊重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反映和意见;与药剂人员及药厂互通信息、加强合作,制备病人乐意使用和能坚持服用的药物制剂,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应。
(何慕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