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部分。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淋巴管系统则是一个单向的回流管道,它以毛细淋巴管盲端起源于组织细胞间隙,吸收组织液形成淋巴液,淋巴液在淋巴管内向心流动,沿途经过若干淋巴结,并获得淋巴球和浆细胞,最后汇集成左、右淋巴导管开口于静脉。
循环系统的主要机能是①把机体从外界摄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部,供给组织进行新陈代谢之用,同时把全身各部组织的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分别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处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稳定;②它还将为数众多的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物质(如激素)运送到相应的器官,以调制各器官的活动;③淋巴系是组织液回收的第二条渠道,既是静脉系的辅助系统,又是抗体防御系统的一环。
一、心脏
心脏heart位于胸腔的纵隔内,膈肌中心腱的上方,夹在两侧胸膜囊之间。其所在位置相当于第2-6肋软骨或第5-8胸椎之间的范围。整个心脏2/3偏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
心脏的外形略呈倒置的圆锥形(图2-44),大小约相当于本人的拳头。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底部自右向左有上腔静脉、肺动脉和主动脉与之相连。心脏表面有三个浅沟,可作为心脏分界的表面标志。在心底附近有环形的冠状沟,分隔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心室的前、后面各有一条纵沟,分别叫做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表面分界的标志。左右心房各向前内方伸出三角形的心耳。心脏是肌性的空腔器官。与壁的构成以心脏层为主,其外表面覆以心外膜(即心包脏层),内面衬以心内膜,心内膜与血管内膜相续,心房、心室的心外膜、心内膜是互相延续的,但心房和心室的心肌层却不直接相连,它们分别起止于心房和心室交界处的纤维支架,形成各自独立的肌性壁,从而保证心房和心室各自进行独立的收缩舒张,以推动血液在心脏内的定向流动。心房肌薄弱,心室肌肥厚,其中左室壁肌最发达。
成体心脏内腔被完整的心中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每半心在与冠状沟一致的位置上,各有一个房室口,将心脏分为后上方的心房和前下房的心室。因此心脏被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分隔左、右心房的心中隔叫房中隔;分隔左、右心室的叫室中隔。右心房、右心室容纳静脉性血液,左心房、左心室容纳动脉性血液。成体心脏内静脉性血液与动脉性血液完全分流。
右心房通过上、下腔静脉口,接纳全身静脉血液的回流,还有一小的冠状窦口,是心脏本身静脉血的回流口。右心房内的血液经右房室口流入右心室,在右房室口生有三尖瓣(右房室瓣),瓣尖伸向右心室,尖瓣藉腱索与右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当心室收缩时,瓣膜合拢封闭房室口以防止血液向心房内逆流。右心室的出口叫肺动脉口,通过向肺动脉。在肺动脉口的周缘附有三片半月形的瓣膜,叫肺动脉瓣,其作用是当心室舒张时,防止肺动脉的血液返流至右心室(图2-45)。
图2-45 右心房与右心室(右面观)
左心房通过四个肺静脉口收纳由肺回流的血液,然后经左房室口流入左心室,在左房室口处生有二尖瓣(左房室瓣)。左心室的出口叫主动脉口,左心室的血液通过此口入主动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分布,在主动脉口的周缘也附有三片半月形的瓣膜,叫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形状、结构及作用与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基本一致(图2-46)。
图2-46 左心房与左心室(左面观)
房室口和动脉口的瓣膜,是保证心腔血液定向流动的装置,当心室肌舒张时,房室瓣(三尖瓣、二尖瓣)开放,而动脉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左、右心房流向左、右心室;心室肌收缩时则相反,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左、右心室泵入主动脉和肺动脉。这样形成了心脏内血液的定向循环,即:上、下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右房室口(三尖瓣开放)→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肺瓣开放)→肺动脉→肺(经肺泡壁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二尖瓣开放)→左心室→主动脉口(主动瓣开放)→主动脉(通过各级动脉分布至全身)。
此外,下列结构对保证心脏正常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①心传导系统,它是由特殊的心肌纤维所构成,能产生并传导冲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协调地规律地进行收缩。从而维持心收缩的正常节律。②心脏的血管,心脏的动脉为发自升主动脉的左、右冠状动脉,其静脉最终汇集成冠状静脉窦开口于右心房。供给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叫冠状循环。
二、血管系
血管系由起于心室的动脉系和回流于心房的静脉系以及连接于动、静脉之间的网状的毛细血管所组成。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环流入心房,循不不已,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大(体)循环和小(肺)循环两种。大循环起始于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泵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即血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为组织细胞所吸收,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进入血液,形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而小循环则起于右心室,右心室收缩时,将大循环回流的血液(含代射产物及二氧化碳的静脉血)泵入肺动脉,经肺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即排出二氧化碳,摄入氧气,使血液变为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流于左心房(图2-47)。
图2-47 血液循环概观
上述可见,动脉artery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在行程中断分支,形成大、中、小动脉。动脉由于承受较大的压力,管壁较厚,管腔断面呈圆形。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内膜的表面,由单层扁平上皮(内皮)构成光滑的腔面,外膜为结缔组织,大动脉的中膜富含弹力纤维,当心脏收缩射血时,大动脉管壁扩张,当心室舒张时,管壁弹性回缩,继续推动血液;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的中膜,平滑肌较发达。在神经支配下收缩和舒张,以维持和调节血压以及调节其分布区域的血流量。静脉vein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网,行程中逐渐汇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开口于心房。静脉因所承受压力小,故管壁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弹性和收缩性均较弱,管腔在断面上呈扁椭圆形。静脉的数目较动脉多,由于走行的部位不同,头颈、躯干、四肢的静脉有深、浅之分,深静脉与同名的动脉伴行,在肢体的中间段及远侧段,一条动脉有两条静脉与之伴行。浅静脉走行于皮下组织中。静脉间的吻合较丰富。静脉壁的结构也可分为内、中、外膜,在大多数的静脉其内膜反折,形成半月形的静脉瓣,以保障血液的向心回流。毛细血管capillaries是连接于动、静脉之间的极细微的血管网,直径仅7-9μm、管壁菲薄,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具有一定的通透性,血液在毛细血管网中流速缓慢,有利于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物质交换。
1.小循环的血管
(一)肺动脉
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起于右心室,为一短干,在主动脉之前向左上后方斜行,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经肺门入肺,随支气管的分支而分支,在肺泡壁的周围,形成稠密的毛细血管网。
(二)肺静脉
肺静脉pulmonary veins的属支起于肺内毛细血管,逐级汇成较大的静脉,最后,左、右肺各汇成两条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2.大循环的血管
(一)动脉
⑴主动脉
aorta是大循环中的动脉主干,全程可分为三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降主动脉又可再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升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壁。主动脉弓,是升主动脉的直接延续,在右侧第二胸肋关节后方,呈弓形向左后方弯曲,到第4胸椎椎体的左侧移行为胸主动脉。在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发出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是主动脉弓的直接延续,沿脊柱前方下降,穿过膈肌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腹主动脉,是胸主动脉的延续,沿脊柱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平面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而终(图2-48)。
图2-48 主动脉及各体部的主要动脉
⑵头颈部的动脉
头颈部的动脉主要来源于颈总动脉,少部分的分支从锁骨下动脉发出(见上肢的动脉)。
左侧颈总动脉直接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者起于头臂干。起始后沿气管和食管的外侧上升,至甲状软骨上缘平面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两支。颈内动脉经颅底的颈动脉管入颅,分布于脑和视器。颈外动脉,上行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沿途的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等,分布于甲状腺、喉及头面部的浅、深层结构。
⑶上肢的动脉
上肢动脉的主干是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起于头臂干,起始后经胸廓上口进入颈根部,越过第一肋,续于腋动脉。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穿经颈椎的横突孔由枕骨大孔大颅,分布于脑。甲状颈干,分布于甲状腺等。胸廓内动脉分布于胸腹腔前壁。
腋动脉 为锁骨下动脉的延续,穿行于腋窝,至背阔肌下缘,移行于肱动脉,腋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腋窝周围结构。
肱动脉 沿臂内侧下行,至肘关节前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分别沿前臂的桡侧和尺侧下降。至手掌,两动脉的末端和分支在手掌吻合,形成双层的动脉弓即掌浅弓的掌深弓。上述各动脉分支分布于走行部位附近的组织。
⑷胸部的动脉
胸部的动脉主要起源于主动脉。其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类。
壁支主要是肋间动脉,共9对,行于第3至11肋间隙内;肋下动脉,沿第12肋下缘行走。壁支供养胸壁和腹前外侧壁。
脏支供给胸腔脏器,如支气管和肺、食管和心包等。
⑸腹部的动脉
腹部的动脉主要发自腹主动脉,也有壁支和脏支两类。
壁支分布于腹后壁和膈肌。
脏支供养腹腔脏器和生殖腺,由于腹腔消化器官和脾是不成对器官而泌尿生殖器官是成对器官,所以血管的分支与此相适应可分为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成对的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和生殖腺动脉(男性的睾丸动脉或女性的卵巢动脉)。不成对的分支有腹腔干,分布于胃、肝、脾、胰等;肠系膜上动脉,分布于小肠、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肠系膜下动脉,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
⑹盆部的动脉
腹主动脉在第4腰椎体的左前方,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关节处又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髂内动脉,是盆部动脉的主干,沿小骨盆后外侧壁走行。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之分。
壁支分布于盆壁、臀部及股内侧部。
脏支分布于盆腔脏器(膀胱、直肠下段、子宫等)。
⑺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髂外动脉,是指自起始部至腹股沟韧带深而以上的一段动脉,其分支供养腹前壁下部。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经股前部下行,在股下部穿向后行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腘动脉在腘窝深部下行,在膝关节下方分为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沿小腿后部深层下行,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胫前动脉起始后经胫腓骨之间穿行向前,至小腿前部下行,越过踝关节前面至足背,移行为足背动脉,足背动脉在第1、2跖骨间穿行至足底与足底外侧动脉吻合形成足底动脉弓。上述各动脉都有分支供养所经部位周围的组织。
(二)静脉
大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图2-49)。
图2-49 上、下腔静脉各体部的主要静脉
⑴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合成,垂直下行,汇入右心房。在其汇入前有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接纳头颈、上肢和胸部和静脉血。
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①头颈部的静脉
头颈部的静脉有深、浅之分。深静脉叫颈内静脉,起自颅底的颈静脉孔,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它除接受颅内的血流外,还受纳从咽、舌、喉、甲状腺和头面部来的静脉。浅静脉叫颈外静脉,起始于下颌角处,越过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注入锁骨下静脉。
②上肢的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汇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在臂内侧中点与肱静脉汇合,或伴随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肘正中静脉在肘部前面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③胸部的静脉
右侧肋间静脉、支气管静脉和食管静脉汇入奇静脉;而左侧肋间静脉则先汇入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然后汇入奇静脉。奇静脉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弓形越过右肺根汇入上腔静脉。
⑵下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接受膈以下各体部(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四腰椎下缘处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穿过膈的腔静脉孔,注入右心房。
①下肢的静脉
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由股静脉续于髂外静脉。下肢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沿下肢内侧上行,在股前部靠上端处汇入股静脉。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在腘窝注入腘静脉。
②盆部的静脉
有壁支和脏支之分。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脏支起自盆腔脏器周围的静脉丛(如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和直肠丛等)。壁支和脏支均汇入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汇成髂总静脉。
③腹部的静脉
腹部的静脉有壁支与脏支之分。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下腔静脉。脏支与动脉相同,也可分为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成对脏支与动脉同名,大部分直接注入下腔静脉;不成对脏支有起自肠、脾、胰、胃的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脾静脉等,它们汇合形成一条静脉主干叫门静脉。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最终与肝动脉的分支共同汇入肝窦状隙,肝窦状隙汇成肝内小静脉,最后形成三支肝静脉注入于下腔静脉。门静脉是附属于下腔静脉系的一个特殊部分,它将大量由胃、肠道吸收来的物质,运送至肝脏,由肝细胞进行合成、解毒和贮存。
三、淋巴系
淋巴系lymphatic system包括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称为淋巴。淋巴结、脾、胸腺、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和咽扁桃等都属于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器官的粘膜内。
当血液通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部分液体和一些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细胞自组织液中直接吸收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将代谢产物又排入组织液内。组织液内这些物质的大部分又不断通过毛细血管壁,再渗回血液;小部分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经淋巴管、淋巴结向心流动,最后通过左、右淋巴导管注入静脉角而归入血液中,还流回心脏。因此,淋巴系可以看作是静脉系的辅助部分。
1.淋巴管
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s可区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等。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于组织间隙,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管腔粗细不一,没有瓣膜,互相吻合成网,中枢神经,上皮组织、骨髓、软骨和脾实质等器官组织内不存在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管壁与静脉相似,但较薄、瓣膜较多且发达,外形粗细不匀,呈串珠状。淋巴管根据其位置分为浅、深二组,浅淋巴管位于皮下与浅静脉伴行;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二者间有较多交通支。淋巴管在行程中通过一个或多个淋巴结,从而把淋巴细胞带入淋巴液。
淋巴干 由淋巴管多次汇合而形成,全身淋巴干共有9条:即收集头颈部淋巴的左、右颈干;收集上肢、胸壁淋巴的左、右锁骨下干;收集胸部淋巴的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下肢、盆部及腹腔淋巴的左、右腰干以及收集腹腔器淋巴的单个的肠干(图2-50)。
图2-50 淋巴系统概观
淋巴导管 包括胸导管(左淋巴导管)和右淋巴导管。胸导管的起始部膨大叫乳糜池,位于第11胸椎与第2腰椎之间,乳糜池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淋巴的汇入。胸导管穿经膈肌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再上行至颈根部,最终汇入左静脉角,沿途接受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和左锁骨下干的汇入。总之是收集下半身及左上半身的淋巴。右淋巴导管为一短干,收集右支管纵隔干,右颈干和右锁骨下干的淋巴,注入右静脉角。
2.淋巴结
淋巴结lymph nodes是灰红色的扁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常成群聚集,也有浅、深群之分,多沿血管分布,位于身体屈侧活动较多的部位。胸、腹、盆腔的淋巴结多位于内脏门和大血管的周围。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各部淋巴结的名称、位置,参阅下册的有关章节。
3.脾
脾spleen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同时又是储血器官,并具有破坏衰老的红细胞、吞噬致病微生物和异物,产生白细胞和抗体的功能。
脾位于腹腔左季肋部,第9-11肋之间,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在肋弓下缘不能触及。活体脾为暗红色,质软而脆,易因暴力打击而造成破裂。脾的表面除脾门以外均被腹膜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