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上皮组织肿瘤免疫细胞化学
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是人类最常见的肿瘤。病理组织学上具有上皮特征的高分化肿瘤,一般不需要免疫标记即可明确其上皮性质。但对本质上为上皮组织来源而病理组织学上为低分化的肿瘤,仅靠病理组织学特征有时难以明确其起源,此时即有必要进行免疫标记。这一问题的解决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明确一个低分化肿瘤(不论原发生或转移性)究竟是否上皮组织来源;二是如果是上此组织来源的肿瘤,空间是来自什么器官,尤其是对转移性者;三是有些肿瘤虽然不是上皮组织来源,但由于它们能表达上皮性肿瘤的某些标记物,因此在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本节 也作扼要介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得到具有良好特异性的上皮组织肿瘤标记物是关键的环。简言之,这种良好的特异性应当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有的标记物能够成功地区分上皮组织(肿瘤)与其它组织,换言之,它们具有上皮组织特异性这一共性作用;二是有的标记物能成功地识别某一器官的上皮组织,构成了器官特异性免疫标记物。目前,对明确上皮组织起源这一目的而言,角蛋白仍是最可靠的标记物,较其它中间丝更具有诊断价值。因此,出于在肿瘤病理学诊断中实际应用的目的,本节 将重点介绍角蛋白在上皮组织肿瘤免疫细胞化学诊断中的有关问题,对某些器官特异性标记物和近年报道的新的上皮组织肿瘤标记物也作扼要介绍。
一、角蛋白
关于角蛋白(Keratin)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本节 不作详述。考虑到临床病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只作扼要介绍。角蛋白是位于细胞内的多基因编码的非水溶性纤维性多肽,它存在于每种上皮细胞之中。到目前,已知人类上皮组织含有19(或更多)角蛋白分子,其中角蛋白I与最轻者(67kD)相对应。而角蛋白19与最轻者(40KD)相对应。其中亚型2~10被任何上皮所表达,但取决于细胞类型、胚胎发育阶段、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而最小分子的角蛋白(40kD)是单层上皮的特征,并且是在胚胎时期首先出现的,在肿瘤性上皮细胞中则常常出现。大分子量角蛋白可能是从简单的低分子量角蛋白进化而来。根据角蛋白的等电点、酸碱性及分子量大小,又可分为A(acidic)和B(basic)两大亚族。
(一)角蛋白抗体及其在肿瘤病理学中的应用
针对角蛋白家族不同成员的多克隆抗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很多商品化的抗血清对大分子角蛋白尤为敏感,因此在外科病理学中的诊断价值受到限制。相反,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较多克隆者,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有许多优点,并且现在已可获得商品化的单一或混合抗体。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大体上可分为两组:一是广反应组(broadly reac-tive group),它能识别角蛋白家族中许多成员所共有的表位;另一是选择组,它仅识别少数角蛋白成员甚至某一种角蛋白。其中,识别小分子量角蛋白18和19的单克隆抗体在病理诊断中最为有用。
1.广特异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这组单克隆抗体对识别上皮细胞尤其是肿瘤细胞具有高的敏感和特异性。这些抗体包括AE1,AE3,CAM—5.235BHll,UCD/PR10.11c 以及KA4。这些单克隆抗体可以优先识别存在于A和B亚族中的小分子量角蛋白的表位。其中,AE1在不同的固定和染色条件下对角蛋白显示了很高的敏感性和广泛的特异性。因此,特别适合用于区分分化差的癌和非上皮性肿瘤。而CAM-5.2对识别神经内分泌癌优于AE1,这是因为CAM—5.2,UCD/PR10.11和35BH11以其各自理想浓度混合即可。另外,目前已有针对小分子量角蛋白的商品化的单克隆抗体混合物可供选择(MAK—6和AE1/AE3)。这些试剂对鉴别上皮组织肿瘤具有广特异性和很高的敏感性。①广特异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在正常组织的染色。用上述抗体在多数正常的上皮细胞可以获得很强的染色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差异。AE1和KA4对皮肤和附件上皮、非角化性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如胃肠道等)、泌尿系上皮、分泌性腺体的管道、间皮、乳腺和胸腺上皮可以有很强的染色,但不染正常的肝细胞、唾液腺和胰腺腺泡细胞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这些细胞优先表达角蛋白18,不能被AE1和KA4所识别。相反,CAM—5.2则能识别角蛋白18,可染肝细胞,腺泡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但不能染正常的表皮细胞。而AE3单抗不论在冰冻切片,还是在酒精固定、石蜡包埋的切片上,都可以染所有正常的上皮细胞,但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阳性比例下降。因此,AE3可望成为识别所有角蛋白作为上皮组织起源的通用探针。②广特异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的染色。如前所述,虽然AE1和KA4对正常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阴性染色结果,但很多肝细胞肝癌和肾癌却可微弱或局灶性表达它们识别的表位,这可能是肿瘤转化过程中抗原改变所致。角蛋白类型的变异表达在非肿瘤性病变的肝细胞中亦可出现。已经证明,Mallory 小体即是由在正常肝细胞所不能测出的角蛋白所组成,AE1和KA4对可将其染为阳性。
应当指出的是,广反应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与上皮组织肿瘤不起反应,但在上皮样肉瘤和滑膜肉瘤例外。另一个中胚层来源的肿瘤即间皮瘤,仅约有1%的病例可表达上皮特征。
2.广特异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在诊断中的应用
(1)未分化癌。使用上述抗体可以成功区分未分化癌与大细胞淋巴瘤和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此时,最好同时使用黑色素瘤和白细胞标记物以避免阴性结果。同时,为了达到对未分化肿瘤精确诊断的目的,最好使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包括波形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LCA)、S—100以及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HMB—45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值得指出的是,约有10%的大细胞淋巴瘤会因福尔马林固定而不能染出LCA,尤其是固定时间过长时,这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诊断时应当考虑。
(2)腺癌。所有腺癌,不论其细胞起源如何,均可表达用广反应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易于测出角蛋白。因此,上述抗体甚至可作为识别某些腺癌微转移灶,在正常时不含角蛋白的器官或组织,如淋巴结和骨髓中,甚至易于识别出单个转移性肿瘤细胞。
(3)胸腺瘤。当活检标本很小时,鉴别发生于纵膈的胸腺瘤和淋巴瘤有时相当困难。这种情况下,使用广反应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以明确肿瘤细胞的上皮性质。在胸腺瘤,即便是淋巴细胞为主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亦可揭示均匀分布于肿瘤之中的大量含有角蛋白的细胞。相反,累及胸腺的淋巴瘤为阴性结果,但偶可发现残存的胸腺组织灶。
(4)生殖细胞肿瘤。所有生殖细胞肿瘤,除精原细胞瘤外,均表达角蛋白。因此,在病理工作中遇到难以鉴别的间变性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时,使用广反应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是有帮助的。因在胚胎性癌,总会有些肿瘤细胞表达角蛋白。在典型的精原细胞瘤,有时虽然可看到含有角蛋白的滋养层型细胞,但这种机会是很偶然的。
(5)梭形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常见于皮肤,但在很多其它上皮组织器官亦可见到。梭形细胞癌组织像与梭形细胞黑色素瘤或非典型纤维黄色瘤等有时是难以区分的,是皮肤活检鉴别诊断中常常碰到的问题。使用广反应性角蛋白单隆抗体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特别联合使用其它抗体,如S100等,更为可靠。当然,由于上皮细胞向间叶样细胞表型的转移可能伴随角蛋白表达的下降或消失、致使某些梭形细胞癌仅可局灶性表达角蛋白,甚至有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不能检测出来。因此,遇到难以诊断的皮下梭形细胞肿瘤时,当角蛋白阴性、S100与波形蛋白阳性时,宜诊断为黑色素瘤;而只有角蛋白阳性时,才可诊断为梭形细胞癌;当角蛋白和S100均阴性、而波形蛋白阳性时,诊断为非典型纤维黄色瘤。
(6)滑膜肉瘤和上皮样肉瘤。一般认为,这两种肿瘤乃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但能表达角蛋白。这一特征在与具有相似形态的其它肿瘤鉴别诊断中很有帮助。单相性滑膜肉瘤常需与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及其它一些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而单相性滑膜肉瘤时常有广反应性角蛋白的局灶性阳性表达,其它肿瘤则为阴性表达。上皮样肉瘤有时可误诊为透明细胞肉瘤、横纹肌肉瘤、甚至炎性肉芽肿。上皮样肉瘤表达角蛋白的特征,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由于后三者并不表达角蛋白。
(7)脊索瘤。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区分脊索瘤与高度恶性的软骨肉瘤。由于前者表达角蛋白而后者不表达,这一问题即可得以解决。
(8)神经内分泌癌。神经内分泌癌包括雀麦细胞癌,可表达低分子角蛋白,但在雀麦细胞癌的表达可为局灶性的。因此,如果没有足够标本,则难以得到证实。皮肤的Merkel细胞癌有时与淋巴瘤难以区分,但Merkel细胞癌强表达角蛋白,并且其表达方式常常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即角蛋白分布呈包涵体样阳性,这种特性阳性表达形式在其它神经内分泌肿瘤亦常可见到,但在未分化小细胞癌则难见到。
(9)间皮瘤。文献报道,所有的间皮瘤包括上皮样型,混合型和肉瘤型都可广反应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有强反应。由于间皮瘤与多数腺癌对角蛋白的表达强度与在胞浆中的分布相似,因此,上述抗体对区分两者没有帮助。但是,使用不同表型角蛋白的抗体,可能对区分两者有一定价值。当然,通过使用针对其它非中间丝抗体在上述鉴别诊断中也会有所帮助。
3.有限特异性的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本组抗体能通过对富含细胞骨架标本的凝胶电泳免疫反应,识别非共有的角蛋白表位,但并不一定说明这些单克隆抗体能通过组织学方法成功测定角蛋白的免疫表型。因而还不能肯定这些单克隆抗体对上皮组织肿瘤的进一步分类具有价值,这里不作一一介绍。但是,对已明确知道其免疫反应类型的某些抗体,则可予以使用。比如,对不能识别角蛋白18的单克隆抗体,如AE1特别适合在富含角蛋白18的组织(如肝脏)中弄清是否存在肿瘤性上皮细胞,因为只有肿瘤细胞才能被染色。又如CAM—5.2能够识别绝大多数腺癌。但不能染正常表皮,因此对佩吉特氏病(Paget’s)具有诊断价值。
(二)有关方法学应注意的问题
1.抗体的选择实践证明,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较异源性抗血清有更多优点。但应该注意,有些单克隆抗体对大分子角蛋白具有特异性,然而组织固定能破坏其表位。大多数针对小分子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比异源性抗血清显示了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于对照问题,参见有关章 节 ,这里只作扼要介绍。如同每个免疫细胞化学试验一样,角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也必须设计适宜的组织对照和抗体对照。组织对照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应当应用明确不表达角蛋白的组织作为理想的阴性对照,如纤维母细胞、血管和淋巴细胞。这一目的在同一组织切片上即可达到,并且不会受到因重取标本时固定或处理过程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二是在某些标本中,残存的正常上皮组织可能作为阳性对照。此外,可以设计含有多种肿瘤或正常组织的石蜡包埋的组织块,亦可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抗体对照时,一般应当采用与第一抗体同免疫球蛋白、同浓度的无关单克隆抗体作替代试验。
2.交叉反应问题由于中间丝有很多分子同源现象的共有区域,因此有些抗血清甚至单克隆抗体表现了对其它中间丝的反应性,但仍以异源性抗血清多见。在与角蛋白有关的交叉反应中,已经注意到有些上皮性肿瘤可以同时表达角蛋白和波形蛋白。但未分化癌的这种表达却十分罕见,即使见到,广反应性角蛋白的阳性反应远比波形蛋白强得多。此外,尚有个别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如KA4,偶可与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有交叉反应。由于肿瘤恶性转化中某些无关抗原的异常合成,也要予以考虑。总之,避免交叉反应所致的错误,诊断或鉴别时最好使用一组有关抗体,而不是仅用一个抗体。
3.显示角蛋白固定剂的选择与蛋白酶消化福尔马林固定有时可以破坏或遮蔽角蛋白的抗原决定簇。实践证明,酒精固定对保存角蛋白的抗原性优于甲醛固定,且不必消化。用蛋白酶消化以暴露其抗原决定簇,能提高免疫细胞化学的敏感性,但对某些肿瘤却有增加与其它中间丝的交叉反应的可能性。与消化有关的其它具体方法问题请见有关章 节 。
二、器官特异性及其它瘤标记物
如前所述,若我们把角蛋白视为上皮性肿瘤的共性免疫标记物,则对不同器官的上皮性肿瘤具有特别或优先识别作用的标记物,可看作为器官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标记物。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一些上皮器官特异性标记物已为人们所接受。此外,也发出了一些效果较肯定、特异性较好、诊断作用较明确的新的标记物。现将其生物化学本质、肿瘤表达情况及诊断应用附表如下(表12-5),并将其在上皮组织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分别予以扼要介绍。此外,考虑到对某些肿瘤标记物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叙述的方便,对少数具有上皮广谱性的标记物也在此介绍。
表12-5 其它常用的上皮性肿瘤标记物
生物化学组成 |
标记物名称 |
相关肿瘤 |
糖蛋白 |
CEA |
结肠癌,乳腺癌等 |
|
AFP |
肝细胞癌,生殖细胞肿瘤 |
|
EMA |
上皮性肿瘤等 |
|
PSA |
前列腺癌 |
粘蛋白 |
CA15-3 |
乳腺癌 |
|
CA125 |
卵巢癌 |
|
CA19-9 |
胰腺癌等 |
|
CA50 |
|
酶 |
PAP |
前列腺癌 |
|
NSE |
神经内分泌癌 |
激素及有关物质 |
TG |
甲状腺腺癌 |
|
降钙素 |
甲状腺髓样癌 |
※:标记物名称英文缩写及中文全名参见本节 有关部分。
(一)上皮膜抗原
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EMA)是从人乳脂小球膜(human milkfat globules)上分离的糖蛋白的总称。针对此种抗原的抗体除了包括EMA抗体外,HMFC--2和CA15--3也属于该家族之中。EMA免疫细胞化学定位主要在细胞膜上,故得此名。EMA在Zenker、Bouin或B5等固定液中保存良好,在10%缓冲中性福尔马林溶液、石蜡包埋的组织中也能很好地被检出。常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标本,经消化后也可满意检出。
EMA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的正常上皮。虽然发生肿瘤时EMA的含量增加,其分布与正常上皮的分布也有所不同,但因在炎性或良性增生性病变时的含量也增加,因而借此不能或难以达到区分良恶性肿瘤的目的。但因EMA常存在于分化差的和未分化的肿瘤,一般不见于间叶组织肿瘤,所以它可作为上皮性分化的可靠标记物。应该说,也是一种上皮组织的共性标记物。因此,除腺癌,鳞状细胞癌及移行细胞癌均可表达MEA外,其它具有上皮分化的肿瘤,如滑膜肉瘤、上皮样肉瘤、间皮瘤及上皮型脑膜瘤等亦EMA表达。此外,在某些特殊类型的恶性淋巴瘤,也可有EMA表达,在鉴别诊断时应特别注意。至于HMFG-2和CA15-3,一般认为前者可做为乳腺癌的良好标记物,后者则不能,因在其它肿瘤也有表达,故不具有诊断价值,但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可能有所帮助。
(二)桥粒蛋白
最初,桥粒蛋白(Desmoplakins)是从牛鼻表皮细胞分离出的大分子蛋白质。目前主要有6种大分子蛋白成份与桥粒有关,其中,两种分子量分别为250000和215000者,称作Desmo-plakin Ⅰ、Ⅱ,尚有多肽带5(polypeptide band 5)和三种糖基化多肽(多肽带3和4a、4b),前三者定位于桥粒区。Desmoplakin Ⅰ和多肽带5存在于所有形成桥的上皮,Desmoplakin Ⅱ仅存在于复层上皮。目前已有商品化抗体可供使用。
与角蛋白抗体相比,桥粒蛋白抗体有一定优越性。一是因为它们表现出分布于细胞外周的特殊免疫染色类型,尤其在显示角蛋白等胞浆蛋白成份的信号较弱时,易于与其它反应背景相区别;二是desmoplakins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具有相似的高度稳定性,而不像细胞角蛋白是一个多基因调控的大家族,对不同上皮、不同类型癌有着不同的表达。所以,Desmoplakins 对确定上皮本质是可靠的标记物。在肿瘤鉴别诊断中除绝大多数癌阳性表达外,各类型脑膜瘤及卵巢颗粒细胞瘤等也可表达桥粒蛋白。在正常组织的表达此外不作介绍。
(三)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是人们熟悉的肿瘤标记物之一。最早是从结肠癌中分离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180~200lkD,存在于细胞膜上,故易于脱入人体液之中。因此,临床上常常测定血清中的CEA水平帮助建立肠癌的诊断。但应该指出的是,随着大量资料的积累,已发现很多非恶性病亦可有血浆CEA水平的升高,包括肝脏、消化道、乳腺、肺及肾脏等器官的良性疾病,甚至吸烟亦可引起CEA的升高。因此,对于建立恶性肿瘤的诊断,只在参考价值。并且,在已明确的恶性肿瘤之中,CEA的升高也不仅限于结肠直肠癌,在很多其它肿瘤,如肺癌、胰腺癌、肝癌、胆管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及乳腺癌等都有CEA的升高。总的来说,CEA可以做为上皮性肿瘤的标记物,而不是某一种癌瘤的特异性标记物。
(四)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含有一条多肽链、分子量为70kD的糖蛋白。因在早期脐带血中被检出而得名。如CEA一样,AFP也是研究得最为充分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在筛选高危肝细胞癌患者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然而,AFP的升高并不只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所特有,也可见于生殖细胞肿瘤,以卵黄囊恶性肿瘤和睾丸胚胎性癌最多见。同时还应指出,在10~35%的非恶性肝脏疾病中,如肝硬变和肝炎,也可有轻到中度AFP升高。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AFP是一种胞浆抗原,在细胞内的分布可表现为胞浆、包膜型、核周型或局限型,主要存在于中等分化的肝细胞肝癌。在肝母细胞瘤中也经常出现,但在胆管细胞癌中未能检出AFP。因此,对区别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有重要作用。
(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酯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产生的、分子量为33~34kD的一种糖蛋白,对正常、良性病变和前列腺癌组织均具有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酯酶(Prostate acid phosphatase, PAP )是前列腺分泌的正常成份,具有水解酶的功能。PAP的升高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关。它不仅出现于前列腺癌,在其它组织也可出现,因此,PAP作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的作用是有限的。PSA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表明,PSA抗体可以成功应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中。阳性反应位于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且在核周较强。但阳性反应的强度可随细胞与细胞、区域与区域以及原发性与转移性前列腺癌而不同。文献报道,对较多原发性和继发性前列腺癌病例以及非前列腺癌的研究发现,前两者都明确表达PSA,而后者无1例PSA阳性。鉴于此,PSA不仅能用于前列腺低分化腺癌的诊断而且对明确其它器官或部位的转移性前列腺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鉴于前列腺和膀胱在解剖学上的密切关系,PSA对区分波及两个器官的肿瘤来源也和很有帮助。鉴于此上理由,PSA是比PAP更为优越的前列腺器官特异性肿瘤标记物也是目前公认的肿瘤特特性标记物之一。
(六)CA19-9及CA50
CA19-9是由结肠癌细胞株免疫小鼠所获的单克隆抗体的识别抗原。此种抗原是表达于癌细胞膜和胚胎性胃肠道上皮组织的糖脂和粘液成份。与CA-19-9有关的另一粘蛋白是CA50,其抗原表达谱与CA19-9相似。血清中CA19-9的升高可见于多种肿瘤,如胆道癌、胃、结肠与直肠癌,但升高幅度最大、机率最多的是胰腺癌。然而遗憾的是,在急慢性胰腺炎及其它良性病变也可有明显升高。
(七)CA125
CA125是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株所获的抗原。分子量约500kD,表达于胚胎性体腔上皮组织。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表明,CA125抗体能与80%以上的卵巢上皮性肿瘤起反应,但在非妇科肿瘤甚至某些正常组织,如胰腺,也能反应。血清CA125不仅在其它恶性肿瘤,如子宫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及胰腺癌等可以升高,而且在消化道、妇科的良性疾病也有升高。因此,CA125不能作为满意的肿瘤筛选工具。但是,CA125对判断卵巢癌的分期、进展或消退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八)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烯醇化酶催化2-磷酸甘油酸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化的糖酵解酶。它有三种同工酶形式。其中α和β分别于脑和肌肉细胞。而γ烯醇化酶,即NSE,主要在神经元,与恶性肿瘤有关。在上皮恶性肿瘤中,血清NSE的升高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胰岛细胞癌,并与部分小细胞肺癌的进展有关。此外,NSE在其它上皮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如皮肤Merkel细胞癌、甲状腺髓样癌、类癌等也呈阳性表达。
(九)甲状腺球蛋白和降钙素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产生的大分子糖蛋白。甲状腺的良恶性疾病,包括结节 性甲状腺肿,突眼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都可引起血清TG升高。因此,对区分甲状腺的良恶性结节 没有价值。在某些其它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和肺癌,血清TG可以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100ng/100ml水平。TG的免疫细胞化学表明,不论原发性或转移性甲状腺癌的类型为何(滤泡或乳头状腺癌),都为TG阳性表达,只是随分化程度不同而表达强度不同,髓样癌则为阴性反应。由此可见,TG对鉴别上述两种肿瘤具有肯定价值,是较好的器官特异性肿瘤标记物。
降钙素(calcitonin)是甲状腺C细胞产生的调节 血清钙的肽类激素。虽然在非恶性疾病和其它恶性肿瘤也有升高,但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血清中常有显著升高,因而降钙素仍不失为甲状腺髓样癌的良好标记物。
(十)血型抗原
血型抗原(Blood group antigen, BGA)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脂。目前已检出的有A、B、H、Leb、Lea、M、N、P等十余种,其中以A、B、H系统的抗原为最强。血型抗原除未在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及肌肉组织发现外,几乎分布于机体所有正常细胞膜,只是在不同器官含量不同。
随着细胞的恶性转化,BGA的异常表达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某种BGA的明显丢失或丢失;二是出现正常时不能测出的抗原。这种抗原表达的异常是由于肿瘤细胞不能完全合成低聚糖链等因素所致,在研究恶性肿瘤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长期以来,人们对消化道腺癌、泌尿系移行细胞癌等做了大量研究。以移行细胞癌为例,上述异常表达表现BGA的丢失主要涉及ABH系统,而抗原出现表现为T抗原的表达。概括起来,BGA的异常表达在肿瘤发生与诊治的研究中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一般而言,良性增生细胞大多保留其BGA,而恶性肿瘤细胞常表现为不同的BGA的减少或消失或出现异常表达。但最近研究发现,在良性病变中,偶可发生BGA丢失。如多形性腺瘤常发生H、A丢失及Le(Y)表达减少。在肝脏疾病的研究中出发现,Le(X)抗原不仅可以出现在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在不同类型的肝硬变也为阳性表达,而正常肝细胞为阴性。
(2)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浸润与转移能力。BGA消失的肿瘤易于发生浸润与转移。
(3)肿瘤BGA保留与否,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保留者预后好,否则预后不良。
(4)可以预见癌前病变的发展趋势。如在食道癌的癌前病变研究中发现,增生的基底细胞及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常有Le(Y)的持续阳性表达。BGA与肿瘤病理生物学关系的研究,已经历了很长时间,并取得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结果,预计今后仍然会获得新的发现。
总之,在上皮性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中,共性标记物已经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满意的器官特异性免疫标记物为数却很少,其中以PSA较为理想。为了解决临床病理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难以明确转移性低分化肿瘤原发部位的问题,这方面仍需不断深入研究。同时应该指出,在上皮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中,除使用上皮性标记物外,常应同时使用LCA、NSE等标记物,以从不同角度取得证据,具体内容参见本章 有关部分。此外,涉及上皮组织肿瘤的标记物也不止本节 所介绍的内容,新的标记物不断出现。对文献报道不多、正在研究的与上皮组织肿瘤有关的标记物,如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 )等本节 暂时不介绍。
(黄高升)
参考文献
1.Trojanowski JQ, et al. 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human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neurofilaments and glial filaments. Human Pathol. 1984;15:248
2.罗欣鸣,等.星形细胞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2):95
3.连锦英胡瑞德李瑛.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蛋白在脑膜中的分布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中华病理杂志.1987;16(1):11
4.Osbor11 M, et al. Tumor diagnosis by intermediate filament typing, a novel tool for surgical pathology. Lab lnvest. 1983,48:372
5.刘开凤.免疫组织化学在外科病理学中的应用.中华病理学杂志,1990,19(2):148
6.Erlandson RD. Diagnostic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human tumours. Am J Surg Pathol. 1984, 8:615
7.Gatter K, et al. Which antibodies for diagnostic patnology. Histopathol.1987,11:661
8.Kahns HJ, et al. Role of antibody to S-100 protein in diagnostic pathology.Am clin Patnol. 1983, 79:341
9. Loeffel SL, et al. Celluar immunolocalization of S-100 Protein within fixed tissue section by monoclonal antibodies. Arch pathol Lab Med. 1985,190:117
10. 谭郁彬. 弥漫内分泌系统病理研究进展.中华病理学杂志,1990,10(2):81
11.Delellis RA.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fion in neuronedocrine neoplasms.J Histochem Cytochem, 1984, 32:899
12.张福林. 等.垂体腺瘤的功能分类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90,19(2):97
13.张晓军, 等.垂体ACTH细胞腺瘤的免疫电镜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90,19(2):100
14.刘冬弋,等.垂体多激素腺瘤的免疫电镜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3,73(4):223
15.李维华, 等.肺癌超微结构分类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21(5):262
16. 冼美生段惠军.七例食道燕麦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中华病理学杂志,1988,17(4):292
17.刘鸿瑞,等.肺原发性小细胞癌超微结构及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8,11(5):285
18.吕宁,等.皮肤神经内分泌癌(Merkel)细胞瘤.中华肿瘤学杂志,1992,14(6):452
19.Silva EG,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in 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skin. Am J Clin pathol, 1984,81:558
20.sibley RK, Dahl D. Primary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skin:An immunocytochemical study of 21 cases. Am surg pathol, 1985,9:109
21. Gould VE. et al. Neuroendocrine (Merkel) cells of the skin: hyperplasia,dysplasia, and neaplasms. 1985,52(4):334
22.蔡文琴王伯沄,主编.实用免疫细胞化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3.刘彦仿主编.免疫组织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24. Boulag CHE, DU,Immunohistochemistry of soft tissue tumors:A review. J of Pathol, 1985;146:77~94
25. Corson JM, et al . Intracellular myoglobulin: A specific marker for skeletal muscle differentiation in softtissues sarcomas. Am J Pntlol,1981,103:384
26. Tosokos M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alueolar and 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 Lab Investigation, 1983; 48:148
27. Leong AS-Y, et al. Expression of cytonecatin and vineutin intermediate filaments in epithelial neooplasms: a correlalion of immunocy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findings. Proc th Asia – pacific confecence and workshop on eletcon microscopy. Bangkok, 1988:711
28.赖日权罗祝和安建成,等.恶性上皮性肿瘤角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中华病理学杂志,1990;19:119
29.张建中.S-100蛋白在神经嵴起源组织及其肿瘤中的分布.实用肿瘤杂志,1988;2:109~112
30.赖日权安建成彭保,等.横纹肌肉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中华肿瘤杂志,1989;11:184
31.潘传敬汪感贤陈志远,等.间变型脑膜瘤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21:224~226
32.高奉浔李增鹏苏红.骨肉瘤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3;15(3):223~227
33.Tubbs RR. Sheibani K. Immunohistology of lympho - proliferative disorders.Seminrs in diagnostic pathol. 1984, 1:272~284
34. Aisnberg Ac. Current eoncepts in immunology, Cell surface markers i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N Eng J Med, 1979,301:512~518
35.Bo – Yec Ngan et al. Immunophenotypic diagnosis of non- Hodgkin’s lymphoma in paraffin sections (L60(Leu22)and L26antigen expnes-sion). Am J Clin Pathol. 1989,91:579
36. Hsu SM, Ho ys, Hsu pl Lymphomas of lace hisliocylic origin. Am J Pathol.1991,138:1389~1404
37.Boulag CEH, Du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soft tissues tumors: J of Pathol,1985;146:77~94
38. von Kleist S. What’s New in Tumor Markers and their Measurements? Path Res Pract, 1988;183:95~99
39. Jacobs EL and Haskell CM. Clinial use of tumor markers in oncology.Current Problems in Cancer Mosby- Year book, Inc. 1991: pp301~360
40.Delellis RA. Advances in Immunohistochemistry. First ed. Raven Press New York, 1988;pp191~221
41. Javadpour N. Tumor Markers. First ed. Praeger New York Westport,Connecticut, London. 1987
42. Herberman RB and Mercer DW. Immunodiagnosis of Cancer. Second ED.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Basel Hong Kong. 1990
43. Fenoglio – Preiser CM, Weinstein RS and Kaufan N. New Concept in neoplasia as applied to diagnostic pathology. William & Wilkins Baltimore,London, Los Angeles, Sydney. First Ed. 1986:pp225 ~241
44.Moll R, cowin P, Kapprell HP, et al: Desmosomal protein: New marker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Lab Invest, 1986;54:4~25
(隋延仿 朱梅刚 黄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