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学书籍 > 内科学 > 免疫与健康
十四、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http://www.piccc.com  2005-3-1 23:20:29 张立煌]  【字体:

十四、病毒肝炎的发病机理

  (1)急性黄疸型肝炎多见于甲、戊型肝炎,病程2-4个月,病程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

  黄疸前期:多数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尢为突出。腹痛腹泻、肝区痛,尿色日渐加深,至本期末呈浓茶样。有些病例有发热,头痛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感冒。本期体征多不明显,少数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

  黄疸期:自觉症状可开始好转,发热可减退或消失。但尿色持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一周左右达高峰,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肝内硬阻性黄疸表现,黄疸迅速加深,皮肤瘙痒,大使颜色浅,心动过缓等。肝多有肿大,可达肋下1-3厘米,质地充实,有压痛和叩击痛、部分病人可有轻度肿大,肝功检查有明显异常,本期持续2-6周。

  恢复期:此期黄疸和其他症状逐渐消退,精神、食欲明显好转,肝脾开始回缩,肝功能亦逐渐恢复正常,有些病人有口苦、肝区钝痛、腰酸、腹胀等症状迁延较久。本期持续2-16周,平均1月左右。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是一种轻型肝炎,可发生任一型病毒性肝炎中,由于无黄疸不易被发现,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实际上本型较黄疸型为多,大多缓慢起病,临床表现除无黄疸外,其他均与黄疸型相似而较轻,部分病人可无明显表现,肝功能损害亦甚轻微。本型病程长短不一,大多见于3-6个月内康复,部分病例可迁延或转为慢性,多见于乙肝丙肝

  (3)慢性肝炎见于乙、丙、丁型肝炎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仍有临床及实验室肝炎表现者。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将临床分3度。

  轻度:病情较轻,症状多不明显,多数属于无黄疸型,一般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临床上仍表现有轻度乏力,疲倦、纳差、上腹不适和腹胀等一般症状,肝脏有肿大及叩击痛、压触痛。生化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中度:病情稍重,病程多超过一年,症状亦较显著,如明显乏力、纳差、腹胀和不适亦较明显,肝脏肿大,叩触痛明显,常有自发性疼痛不适,生化指标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病情重,病程多在一年以上,带有持续的明显肝炎症状,反复波动不愈,如显著乏力、倦怠、纳差、便溏等。可有肝病面容、痤疮、肝掌、蜘蛛痣、肝脏肿大,质较硬,有叩触痛。脾脏进行性肿大,还可有肝外多脏器损害的表现。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A、G比例异常,丙种蛋白升高。凡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三项中有一项达重度者,即有助诊断。

(张立煌)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十五、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相关疾病
下一编:十三、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