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很常见,各种年龄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最多见。卵巢恶性肿瘤由于患病初期很少有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70%已属晚期,很少能得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20~30%,是目前威胁妇女生命最严重恶性肿瘤之一。
一、分类
卵巢肿瘤的种类繁多。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按照组织发生学起源制定了国际统一的卵巢肿瘤分类方法,将肿瘤分为九大类,依次为:1.普通“上皮性”肿瘤;2.性索间质肿瘤;3.脂质(类脂质)肿瘤;4.生殖细胞肿瘤;5.性腺母细胞瘤;6.非卵巢特异性软组织肿瘤;7.未分类肿瘤;8.继发性(转移性)肿瘤;9.瘤样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上皮性肿瘤 最常见,占卵巢肿瘤的50~70%,其中以浆液性肿瘤最多见,其次为粘液性肿瘤。以其组织学及细胞学特点,它们各有良性、交界性(低度潜在恶性瘤)及恶性之分。上皮腺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90%。
(二)生殖细胞肿瘤 来源于胚胎时期的生殖细胞,占卵巢肿瘤约25%,在生殖细胞肿瘤中,良性有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恶性有内胚囊瘤、未成熟畸胎瘤及无性细胞瘤等。
(三)性索间质肿瘤 占卵巢肿瘤的6%,主要有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及纤维瘤。
(四)继发性(转移性)肿瘤 约占1~9%,最常见为来自胃肠道的转移癌,镜下可见印戒细胞,又称库肯勃氏瘤。
二、良性卵巢肿瘤
良性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的75%,多数呈囊性,表面光滑,境界清楚,可活动。
(一)常见类型:
1.浆液性囊腺瘤(图164)
外观剖面观
图164 浆液性囊膜瘤
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常见于30~40岁患者。以单侧为多。外观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囊壁较薄,囊内含淡黄色清亮透明的液体,有部分病例可见内壁有乳头状突起,群簇成团或弥漫散在,称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乳头可突出囊壁,在囊肿表面蔓延生长,甚至侵及邻近器官,如伴有腹水者,则多已发生恶变。
2.粘液性囊腺瘤(图165) 约占卵巢肿瘤的15~25%,最常见于30~50岁。多为单侧。肿瘤表面光滑,为兰白色,呈多房性,囊内含藕粉样粘液,偶见囊壁内有乳头状突起,称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右囊壁破裂,瘤细胞可种植于腹膜及内脏表面,产生大量粘液,称腹膜粘液瘤。
外观剖面图
图165 粘液性囊腺瘤
3.成熟畸胎瘤 又称囊性畸胎瘤或皮样囊肿。占卵巢肿瘤约10~20%,占畸胎瘤的97%。大多发生在生育年龄。肿瘤多为成人手拳大小,直径多小于10cm,单侧居多,约25%为双侧,外观为园形或椭园形,呈黄白色,表面光滑,囊壁较厚,切面多为单房,囊内常含皮脂物质及毛发,亦可见牙齿、骨、软骨及神经组织,偶见甲状腺组织。
(二)临床表现
卵巢良性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或待肿瘤长大后有并发症时才被患者觉察。
1.腹部肿块 患者自觉下腹肿块逐渐增大或在腹部触及包块。或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包块。
2.压迫症状 巨大的卵巢良性肿瘤可产生压迫症状。如压迫横隔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由于腹内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引起两下肢水肿;膀胱受压时可引起尿频、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位于子宫直肠陷凹的肿瘤可压迫直肠引起下坠感或排便困难;压迫胃肠道还可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等。
3.腹痛 良性卵巢肿瘤一般无腹痛,当出现腹痛尤其是突然发生者,多系卵巢肿瘤蒂扭转所致,偶为肿瘤破裂、出血或感染。
(三)并发症
1.蒂扭转(图166) 较常见,为妇科急腹症之一。多见于瘤蒂长,中等大小、活动度大、重心偏向一侧的囊性肿瘤,多发生在体位急骤变动时、妊娠早期或产后。蒂扭转后,由于肿瘤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充血,呈紫褐色,甚至血管破裂出血。可因动脉阻塞致肿瘤发生坏死、感染。急性蒂扭转时,患者突然发生下腹剧烈疼痛,严重时可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检查时患侧腹壁肌紧张,压痛显著,肿块张力较大。一经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切除肿瘤。术时勿将扭转之蒂转回,宜在蒂扭转部近侧钳夹切断,防止血栓脱落进入血循环。
图166 卵巢囊肺蒂扭转
2.肿瘤破裂 可因囊壁缺血坏死或肿瘤侵蚀穿破囊壁引起自发性破裂;或因受挤压、分娩、妇科检查及穿刺致外伤性破裂。破裂后囊液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可引起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甚至休克。检查时有腹壁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腔刺激体征,原肿块缩小或消失。确诊后,应立即剖腹探查,切除囊肿,清洗腹膜。
3.感染 较少见,多继发于肿瘤蒂扭转或破裂等。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及不同程度腹膜炎。应积极控制感染,择期手术探查。
4.恶性变 卵巢良性肿瘤恶变多发生于年龄较大尤其绝经后者,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患者感腹胀,食欲不振,检查肿瘤体积明显增大,固定,多有腹水。疑有恶性变者,应及时处理。
(三)诊断
1.病史 卵巢良性肿瘤早期可无症状,肿块较大或有并发症时,则扪及下腹包块,出现压迫症状及腹痛等。
2.腹部检查 肿瘤较大时,腹部隆起,有波动感,无移动性浊音。
3.妇科检查 在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光滑、活动,无压痛,子宫位于肿瘤的一侧或其前、后方。
4.辅助检查
⑴B超:可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囊实性、部位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鉴别巨大卵巢囊肿及腹水。
⑵X线检查 卵巢成熟畸胎瘤的腹部平片可见牙齿或骨骼影象。肠道造影可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肠道的关系。
⑶CT及核磁共振检查 必要时可选择应用。
(四)鉴别诊断
1.卵巢非赘生性囊肿 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一般直径小于5cm,壁薄,多在1~2个月自然消退。
2.子宫肌瘤 卵巢肿瘤有可能与子宫肌瘤囊性变或浆膜下子宫肌瘤混淆。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3.早孕 子宫增大变软,有停经史,hCG值升高可确诊。B超见有胚囊或胎心博动。
4.慢性尿潴留 多有排尿困难或尿不净病史,包块位于下腹正中,边界不清,导尿后包块即消失,亦可用B超检查鉴别。
5.附件炎性包块 有慢性盆腔炎与不育史,包块位置较低,有触痛,与子宫有粘连。
6.腹水与结核性腹膜炎(包裹性积液)与巨大卵巢囊肿鉴别。
巨大卵巢囊肿、腹水、结核性腹膜炎(包裹性积液)鉴别诊断
|
卵巢囊肿 |
腹 水 |
结核性腹膜炎 |
病 史 |
自觉有肿块自下腹一侧开始逐渐增大 |
无肿块,多继发于肝、肾、心脏器官疾病,腹部渐膨大 |
低热,消瘦、消化道症状明显,常闭经,腹部渐膨隆 |
腹 部 检 查 |
视 诊 |
腹部向前突起,两侧较平 |
两侧外突,中间较平,如蛙腹 |
不定 |
触 诊 |
可摸到肿块,巨大囊肿则不易扪清 |
摸不到肿块 |
有揉面感或有不规则块状物 |
叩 诊 |
两侧鼓音,中间浊音,无移动性浊音 |
两侧实音,中间鼓音,有移动性浊音 |
浊音与鼓音界限不定 |
妇科检查 |
子宫多被顶向前,不活动,后穹窿可扪及囊壁 |
子宫有浮球感 |
子宫附件可正常,也可与肠管粘连而摸不清 |
B 型超声 图像 |
圆形液性暗区,边界整齐,光滑 |
不规则液性暗区,其中有肠道光团浮动 |
不规则囊性液性暗区,壁常为肠管光团组织 |
X 线胃肠 造影 |
胃肠多被脐向外上方 |
肠管漂浮,活动度大,无占位病变 |
肠管粘连不易推开 |
(五)治疗
1.良性卵巢肿瘤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囊肿直径小于5~6cm者,可观察3~6个月,如继续增大,或肿瘤直径虽小于5cm,但为实性肿瘤,均应手术切除。
2.对儿童、年轻未孕患者,多采取患侧卵巢切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如为双侧卵巢良性肿瘤者,宜行卵巢肿瘤剥除术,尽可能保留部分卵巢组织,以维持月经及生育功能。对绝经前后并双侧卵巢肿瘤者则多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近年来有人主张仍应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并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
3.切除的肿瘤应立即剖开探查,必要时作冰冻切片检查。
4.单侧肿瘤切除后,必要时对侧卵巢剖视或作冰冻切片检查。
三、恶性卵巢肿瘤
恶性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5%。
(一)常见类型
1.浆液性囊腺癌 是最常见的恶性卵巢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60%,其中50~60%为双侧。发病年龄在40~60岁。肿瘤呈囊性或囊实性,组织软而脆,表面呈菜花样,囊内充满菜花状乳头。常合并腹水,晚期则常有盆腔腹膜、大网腹等处的肿瘤种植和转移。5年生存率约为25~35%。
2.粘液性囊腺癌 发生率仅次于浆液性囊腺癌,表面光滑,呈结节状。囊实性,囊内为粘液亦可见乳头状突起,5年生存率为40~50%。
3.子宫内膜样癌(腺癌) 少见,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0%左右,常为中等大小,切面实性或部分囊性,囊腔内见乳头状突起。组织类型与子宫内膜腺瘤相似。5年生存率约为40~50%。
(二)临床分期
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分期(FIGO,1985)
Ⅰ期 肿瘤限于卵巢 Ⅰa 肿瘤限于一侧卵巢,无腹水,表面无肿瘤,包膜完整 Ⅰb 肿瘤限于两侧卵巢,无腹水,表面无肿瘤,包膜完整 Ⅰc Ⅰa或Ⅰb期肿瘤,但一侧或双侧卵巢表面有肿瘤;或包膜破裂;或出现腹水含恶性细胞;或腹腔洗液阳性 Ⅱ期 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伴盆腔内扩散 Ⅱa 蔓延和/或转移到子宫和/或输卵管 Ⅱb 蔓延到其它盆腔组织 Ⅱc Ⅱa或Ⅱb期肿瘤,但一侧或双侧卵巢表面有肿瘤;或包膜破裂;或出现腹水含恶性细胞;或腹腔洗液阳性 Ⅲ期 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盆腔外有腹膜种植和/或后腹膜或腹股沟林巴结阳性。肝表面转移定为Ⅲ期 Ⅲa 肿瘤肉眼所见限于真骨盆,淋巴结阴性,但组织学证实腹膜表面有显微镜下种植。 Ⅲb 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有组织学证实的腹膜表面种植,其直径无一超过2cm,淋巴结阴性 Ⅲc 腹腔种植直径>2cm和/或后腹膜或腹股沟淋巴结阳性 Ⅳ期 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有远处转移。胸水如有癌细胞为Ⅳ期,肝实质转移为Ⅳ期 |
(三)临床表现
卵巢癌早期多无症状,或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常被忽视。晚期出现腹部增大,腹痛及腹部肿物,或原有的卵巢囊肿迅速长大,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消瘦、贫血等恶病质。
(四)诊断
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早期诊断有赖于定期普查。
1.病史 应特别询问过去有无盆腔肿块史或近来肿物增长情况。40岁以上妇女有消化道症状而原因不明者,应行妇科检查。
2.全身检查,可发现腹部肿块,腹水征阳性。
3.妇科检查 宫旁肿块,虽实性或囊实性,不规则,活动度差,常为双侧性。三合诊发现后穹窿结节或肿块。
4.辅助检查
⑴B超检查 了解盆腔包块的大小、囊实性、良恶性及有无腹水。
⑵细胞学检查 通过腹腔穿刺取腹水查瘤细胞。
⑶免疫学诊断 癌胚抗原(CEA)在卵巢上皮性癌尤其是粘液性癌中升高明显,有参考价值。甲胎蛋白(AFP)升高有助于卵巢内胚窦瘤的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如CA125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
⑷腹腔镜或剖腹探查 能在直视下观察盆腔的病变性质、范围,并作活检。
(五)治疗
1.手术治疗 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时应先探查腹腔,明确病变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Ⅰ期癌在手术的同时,应将腹腔液或腹腔冲洗液送作细胞学检查。尽可能作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网膜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瘤包膜完整、恶性度低、腹腔液中未发现瘤细胞的Ⅰa期年轻患者可仅作患侧附件切除术,术后严密随访。Ⅱ、Ⅲ和Ⅳ期癌的手术范围除和Ⅰ期癌相同外,须清扫腹主动脉和盆腔淋巴结,并可能将盆腔、腹腔内直径在2cm以上的转移瘤一一切除。在以上广泛性切除的基础上,残余的小型病变就有可能用化疗或放疗根除。不可能行根治术时,亦应将大部分肿瘤切除,术后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次手术。
2.化疗 卵巢癌对化疗比较敏感,最长用而效果较肯定的药物为烷化剂,其它类药物亦有一定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噻替哌、苯丙酸氮芥、更生霉素、马法兰、瘤可宁、5-氟脲嘧啶以及六甲嘧啶、顺铂、阿霉素等。可单独或联合反复进行多个疗程治疗。给药途径,除全身应用外,尚可于腹腔内用药及腹壁下动脉插管注入,使局部药物达到较高浓度,增强疗效。
3.放疗 大面积腹腔注射,组织反应太大,患者无法耐受,应用较少。近年来应用高伏特带形移动多次照射技术,可减少付反应,对预防肿瘤复发可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亦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腹腔内注入。
4.免疾治疗 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其目的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已进入临床使用阶段。
手术、化疗及放疗三种方法综合应用,可使卵巢癌患者的近期存活率有所提高。
卵巢癌治疗后常易复发,一旦复发,治疗极为困难,效果不佳,五年存活率一般只能达到20-30%左右。因此,应加强随访。近年来,国外有采用再次甚至多次剖腹探查者,以明确疗效及切除残余和再发病灶,取得一定疗效。如肿瘤确已消失,可停化疗。再次剖腹探查的时间以在化疗12个疗程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