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学书籍 > 其它科目 > 皮肤性病学
第十二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 银屑病
http://www.piccc.com  2005-3-1 22:59:34 ]  【字体:

第十二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

第一节 银屑病 Psoriasis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类似中医疕。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皮肤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亦未能用实验方法使动物或人发生本病。近年来大多认为遗传、代谢障碍,感染免疫功能障碍等可能为发病的重要因素,季节变化、潮湿、精神创伤或手术等也可能诱发本病。

  遗传:国外报告有族史者一般认为30%左右,国内资料约为10~17%.,关于遗传方式,有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完全外显率,亦有认为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遗传者。银屑病发病与种族似亦有关系,据报告,黑种人发病率低。

  近年来发现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与银屑病明显相关。国外报道银屑病患者HLA-B13、HLA-B17 抗原频率明显增高,但亦有报告银屑病患者HLA-B3、HLA-CL7、HLA-W6增高者。我国银屑病患者除HLA-B13、HLA-B17抗原比正常组明显增高外,HLA-BW35明显降低。目前均认为银屑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

  感染:临床上有些银屑病的发病和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等病有关。当应用抗生素或切除扁桃体后,银屑病可好转,特别是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亦有报告在患者受到链球菌感染后,银屑病可迅速恶化,抗链球菌“O”值亦增高,因而认为银屑病发病与链坏菌感染有关。有人主张本病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曾观察到对同时有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银屑病也可能因之缓解。有人证实在棘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代谢障碍:以往曾怀疑银屑病的发生与代谢、蛋白质代谢、糖代谢、维生素缺乏、硫及/或无机盐代谢等紊乱有关,但均未以肯定。近年来研究证明,银屑病表皮中cAMP(环磷腺苷)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表皮的含量,而cGMP(环鸟腺苷)则较高。后者有促进细胞增生作用,这样就使皮损的表皮细胞失去控制。

  免疫功能紊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单个核细胞的聚集,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的表达,以及被诱发的角朊细胞的过度增生是本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而有人相信,银屑病在实质上是一种免疫细胞性疾患。

  除上述诸种因素外,其他如精神创伤、外伤或手术、寒冷、潮湿、血液流变学改变,以及与月经、妊娠、分娩、饮食等的关系,亦有不少报道,目前认为这些因素可能是促发诱因。

  临床表现

  银屑病可发于各种年龄,男女发病无大差异,初发年龄悬殊颇大,最小者为3个月,最大者可达70~80岁,以15~45岁为最多,10岁以下较少见。

  类型:一般分为四型,即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与红皮病型。

  (一)寻常性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临床多见。大多急性发病,扩延全身。原发疹为针帽头至扁豆大小的炎性丘疹或斑丘疹,呈特有的淡红色,境界明显,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周围有轻度红晕。剥除鳞屑可露出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除此膜则出现小的出血点,称为Auspitz征,相当于刮破的真皮乳头顶,此种薄膜现象与Auspitz征具有特征性。自觉有不程度瘙痒。皮疹可不断的扩大和增多,可表现各种形态,如点滴状,钱币状、花瓣状、地图状、少数可呈带状。亦可融合扩延甚广以至全身者。少数可有渗出湿润或形成蛎壳状,称为湿润或蛎壳状银屑病。

  银屑病可发于全身各处,但好发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部位。对称发生。其次亦常见于头皮、腰骶部。少数亦可见腋窝,腹股沟等皱襞部。掌跖、指(趾)甲及粘膜亦可被累。发于头皮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现,皮损处界限清楚,鳞屑厚积,发成束状,但不脱发。皮损常沿发际呈带状。部分患者可由头皮开始先发生鳞屑斑,逐渐扩延至四肢或全身。皱襞部银屑病鳞屑较薄,境界分明,常因汗液浸渍及搔抓,表面出现湿疹样变。掌跖部银屑病少见,皮损为境界明显的棕黄色角质增殖斑,周围有红晕,鳞屑较厚,剥除后可见有杯状小凹窝。较易形成皲裂。

  本病在经过中皮损始终保持干燥,除蛎壳状及发于皱襞者外,一般不倾向湿润或继发水疱或脓疱,亦不累及内脏。

  指(趾)甲银屑病多见。常见者为甲板有“顶针状”小凹陷,较严重者甲面失去光泽,呈暗黄色,增厚变脆,可出现纵嵴、横裂,时久可破坏或脱失。如全部指(趾)甲被累,指关节可有强烈炎性反应。

  少数病人可发于口唇、阴茎龟头等处,呈境界明显的淡红色浸润斑,表面干燥,鳞屑不明显,但刮后可见银白鳞屑。

  银屑病病程一般分三期。①进行期:皮损浸润明显,鳞屑较厚,周围有红晕,各种机械性刺激如针刺、搔抓或涂性质剧烈药物,常可在受刺激部位引起新的皮损,称为同形反应(isomorphism)亦称Koebner征。②稳定期或静止期:病情稳定,暂停发展,炎症减轻,基本无新疹出现。③退行期(恢复期):皮损炎症基本消退,缩小变平,周围出现浅色晕,浅色晕逐渐扩大,皮疹消退,遗留浅色斑而达临床治愈。亦有先自中央部呈环状消退者。内服或外用抗肿瘤药物如氨甲喋呤、外用芥子气软膏等,则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下肢及头皮部皮损往往消退较迟。银屑病在长期经过中可自行缓解,但易复发。一般冬季易于复发增剧,冬季减轻缓解者。情绪不安、精神创伤、寒冷、潮湿、饮酒或过度劳累等常可促使复发或病情加剧。

  组织病理:主要为显著角化不全,在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有Munro脓肿,系嗜中性白细胞由真皮乳头层上端向表皮游走聚集所致。棘细胞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展,深入真皮。真皮乳头顶呈杵状,向表皮内上伸,接近角质层。真皮乳头层内血管肿胀,内皮增生,血管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其皮损特点、好发部位、慢性经过、易于复发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等,一般易于诊断。鉴别诊断方面根据上述诊断要点,易与其它皮肤病鉴别。但限局于其一部位而症状不典型者如头皮银屑病与头皮脂溢性皮炎鉴别。后者无束状发及Auspitz征,基底浸润较轻,身体他部无银屑病损害。阴茎龟头银屑病应与阴茎龟头扁平苔藓鉴别。后者为紫红色多角形丘疹所组成的环状损害,表面有珍珠样光泽,鳞屑不著,口腔粘膜常被累。皱臂部银屑病应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鉴别。后者瘙痒剧烈,湿润明显,腋窝银屑病虽亦可湿润,但如撒以扑粉使其干燥,即可复现银屑病样损害特点。小腿部慢性肥厚性银屑病应与小腿神经性皮炎鉴别。后者显示苔藓样变,无多层鳞屑及Auspitz征。组织病理角化不全轻微。

  (二)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losa)可分为泛发性(或全身性)及限局性两型。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Zumbusch)临床少见。本型发病急剧,有全身不适并伴有弛张性高热等全身症状及白细胞增多。皮损初发为急性炎性红斑,表面有多数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黄白色无菌浅在性小脓疱。脓疱可扩大融合形成“脓糊”状。常累及广大皮面,甚至可扩延全身。以四肢屈侧及皱襞多见,常因接触摩擦而出现糜烂湿润和结痂。指(趾)甲板混浊肥厚,甲下可发生角化及鳞屑堆集。甲床亦可出现小脓疱。可发生甲萎缩、甲碎裂。常伴有关节症状。数周后脓疱可自行干涸,症状好转,或转化为红皮症。但又可因感冒、疲劳、月经前期及感染等诱因而反复再发。亚急性者,经过较缓,症状较轻。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常伴发沟状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常性银屑病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剂后,停药者易发本病,或与感染、药物刺激有关。本病病情较重,常呈周期性复发,预后较差。

  2.限局性脓疱型银屑病(Barber型)亦称掌跖脓疱性银屑病,多限于掌跖,常在大小鱼际或足跖部成批发生多数淡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基底潮红。约经1~2周脓疱破裂,结痂,脱屑。以后又在鳞屑下出现小脓疱,时轻时重。自觉痒或疼痛。有时亦可有低热或全身不适,指甲常被累及,呈混浊肥厚,有嵴状隆起。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常可见有银屑病皮损。亦有先发于掌跖,经多次反复发作后转变为泛发性者。

  组织病理:与寻常性银屑病基本相同。但渗出较重,在角质层内可见有较大的Kogoj海绵状脓疡,疱内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真皮有以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有少量嗜中性细胞,弹力纤维破坏。

  诊断:主要依据多数密集无菌性浅在脓疱,易融合成“脓湖”,泛发性者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易继发红皮症等,可以诊断。

  (三)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arfhropathica)又名银屑病性关节(psoriatac arthritis)。常继发于寻常型银屑病或银屑病多次反复恶化后,亦可先出现关节症状或与脓疱性银屑病及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关节症状与银屑病皮损有平行关系,本病多见于男性

  临床表现:主要为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可发于大小关节,亦见于脊柱,但以手、腕、足等小关节特别是指(趾)末端关节多见。关节红肿疼痛。轻者关节红肿轻微,有轻度变形。多累及手足小关节。重者手、足、膝、踝、肩、髋、脊柱等大小关节均可被累。关节红肿疼痛、变形及功能障碍均较严重(残废性关节炎)。大都伴有指甲损害,同时见有银屑病损害,可作诊断依据。本病多与脓疱性银屑病或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常伴有高热、贫血等全身症状,类风湿因子多阴性,血钙值低,可并发内脏损害如淀粉样变,溃疡性结肠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X线检查:受累关节边缘有轻度肥大性改变,无普遍脱钙。骨破坏位于一个或数个远侧指关节,近侧指关节受累很少或无改变。部分病例X线检查可呈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

  本病可长期迁延,治疗困难,伴发脓疱型银屑病者预后较差。

  诊断:主要依据为有银屑病史或与银屑病并发,多累及远心端小关节,伴有指(趾)甲损害,类风湿因子阴性。此外,参考X线检查所见。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后者多侵犯近心端小关节不伴发银屑病,类风湿因子阳性。

  (四)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又名银屑病性红皮病(erythroderma psoriaticum)。本病因治疗不当,特别在寻常性银屑病急性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药物或寻常性银屑病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停药或减量方法不当所致。此外,脓疱性银屑病在脓疱消退过程中,亦可出现红皮病。本病约占银屑病的1%。

  初起时在原有银屑病皮损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延成大片,最后全身呈现弥漫性潮红浸润,在弥漫性潮红浸润中,常有片状正常“皮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发病过程中每日均有大量鳞屑脱落,头皮有厚积鳞痂。后期手足可呈大片皮肤剥脱,尤如穿着破袜套、手套。指(趾)甲混浊肥厚、变形、甲可脱落。口、咽及鼻腔以及眼结膜均充血发红。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表浅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本病性质顽固,愈后易于复发。伴发关节炎者,预后较严重。由于长期迁延,反复再发,病人逐渐衰弱,易继发各种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治愈后,皮肤恢复正常,银屑病皮损又复出现。

  组织病理:与寻常型银屑病基本相似,但炎症较剧烈。

  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为全身弥漫性浸润潮红,大量麩皮样鳞屑及残存的正常“皮岛”,有银屑病史。应与由其他原因(如药疹、毛发红糠疹等)引起的红皮病鉴别,后者无银屑病史。

  治疗

  目前对银屑病尚无特效疗法。现有各种疗法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

  1.一般疗法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精神创伤,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勿滥用药物,特别在急性进行期应避免应用强烈刺激性药物及紫外线照射,热肥皂水洗浴等。

  2.外用药物疗法应用得当,对银屑病可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常用者有:

  (1)角质促成剂此类药物除具有刺激皮肤,改善局部微循环作用外,并具有干扰RNA合成,抑制蛋白合成,减低有丝分裂作用。在紫外线作用下,并有抑制DNA合成作用。对寻常性银屑病可用焦油制剂(如5~10%黑豆馏油、糠馏油松馏油煤焦油等)、5-10%硫黄、5%水杨酸、5%白降汞、1-2%焦性没食子酸(acid pyrogallol),0.1~0.4%蒽林(anfhralin)、芥子气(mustard gas)等,配为软膏或泥膏。焦油类及蒽林亦可与皮质类固醇配伍使用。蒽林刺激作用强,可引起红斑、灼痛、剧痒、皱襞部应慎用。芥子气常用者为1:2万-1:1万软膏,适用于寻常性银屑病稳定期及恢复期。本药刺激性较强,急性进行期禁用,对粘膜有刺激性,头面部以不用为宜,有肝肾疾患者禁用。

  (2)皮质类固醇霜剂 可外涂或加封包,或加于焦油类药物内,效果较好。对慢性限局性皮损亦可用醋酸强的松龙加等量1%普鲁卡因溶液作皮损或皮损下封闭。

  3.全身疗法

  (1)免疫抑制剂皮损泛发,外用药物疗效欠佳可考虑应用。常用者有氨甲喋呤(MTX、乙亚胺乙双吗啉羟基脲(hydroxyurea)等。本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用时须严格掌握其剂量用法,并须于疗前疗后定期作各项化验检查。乙亚胺、乙双吗啉(bimolani)在严格控制用量下可用于寻常性银屑病,其他免疫抑制剂可用于乙亚胺及乙双吗啉的疗效不佳时及某些重症脓疱性及关节病性银屑等。

  (2)维甲酸应用芳香性维甲酸类药物,有一定疗效。

  (3)抗生素常用者有青霉素及新型青霉素,可用于寻常性银屑病急性点滴型伴有扁桃体炎或咽峡炎者。

  (4)皮质类固醇可用于红皮病型、关节病型或泛发性银屑病应用其他药物无效时,寻常性银屑病禁用。

  除上述药物外,在急性进行期及红皮病型者亦可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普鲁卡因240mg维生素C1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慢性稳定期可试用厌用厌氧短棒状杆菌菌苗注射。

  4.物理疗法常用者有浴疗、光疗及光化学疗法。①浴疗:常用者有磺黄浴、糠浴、焦油浴、矿泉浴、海水浴、中药浴等,可刺激皮肤、改善血行,消除炎性浸润。中药药浴常用者有花椒枯矾侧柏叶、楮桃叶等多种药物。亦可用花椒、枯矾各120g、野菊花250g、朴硝500g、加水适量,煎水作全身浴,用于寻常性及红皮病型,有较好疗效。②光疗:主要为紫外线疗法,可单用紫外线照射,亦可用药物加紫外线照射或外涂焦油油类药物加紫外线照射,再加水疗(Godckerman三联疗法)。③光化学疗法:主要为口服或外用8-甲氧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再用长波紫外线(UVA)照射(PUVA)。同时须采取预防白内障措施,服8-MOP后24-48小时戴防UVA眼罩,注意继发皮肤癌瘤。对光敏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禁用。

  5.中医疗法国内有不少较好经验,有用辨证施治,亦有用单味中药者。一般对急性进行期特别是急性点滴型伴有扁桃体炎、咽峡炎者,法宜清热、凉血、消斑、化瘀、除风、止痒。方用青黛饮、紫草消斑汤、凉血散风汤等加减。对稳定期,如病势迁延,脾湿胃热者,可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有气滞血瘀、月经不调者,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复方青黛丸郁金银屑片、丹参片、雷公藤片、口服,均有一定疗效。单用中草药者有丹参、当归、拔葜、板蓝根、土大黄、三梭、莪术等。对红皮型或急性泛发性者,法宜清热凉血,可用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加减。对脓疱性银屑病法宜清热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对关节病型者法宜调补肝肾,活血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二至丸等。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第二节 玫瑰糠疹
下一编:第四节 结节红斑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