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一)中医药发展简史 1.早期(18世纪及其以前) 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了解中医、针灸早于其他欧洲国家,可追溯至1000年前。大约公元10世纪(北宋年间),中药与针灸就通过民间交往和国家贸易途径传入俄罗斯。及至明代(公元1368~1644年),中俄接触增多,针灸已为俄国人所使用。在宽广的中俄边境附近,居民开始服用中草药,针灸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公元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俄国医学使团来华学习牛痘接种技术(当时欧洲天花流行),同时也考察了中国针灸术,此后俄国医学界开始关注针灸与中医。公元1773年,俄国的列比奥欣研究并报道了草药的收藏与应用,其中不少品种就是中药,这是俄国研究中药的早期记载。 2.中期(19世纪~20世纪前期) 19世纪,俄罗斯一些医院开始使用针灸疗法。查尔考夫斯基(Charkovsky)在《俄罗斯医学杂志》1828年第1期上撰文介绍针灸疗法,并详述了他本人的针灸临床实践总结,主要治疗病种为腰痛、坐骨神经痛、各种关节炎与风湿性肌痛症。此时俄国也开始探索针灸疗效机理。中草药的应用与引种逐渐开展,公元1871年,俄罗斯冒险家从我国甘肃、青海收集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北大黄)种子,种植于彼得堡并获成功,民间更普遍地应用当地草药与中药。本世纪前期的重要发展是针灸与中药的进一步普及,针灸机理研究也取得进展。1946年,苏联生理学家福尔鲍尔特,波德希亚德撰文谈针灸穴位与皮肤的生物活动点的关系,他们从生理学,解剖学角度作了大量研究,认为针灸脑穴的实质是生物活动点。医史学家弗亚兹门斯基研究针灸发展史,并宣传了中国针灸术。 3.近期(本世纪 50-70年代) 50年代,中苏建交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就开始了针灸疗法的广泛应用和基础研究,事实上形成了“针灸热”。自1956年起,苏联不断派遣专家(德柯琴斯卡娅等)来华学习针灸、中医;也邀请秦伯未等中国中医专家到苏联考察、讲学与临证应诊。该国先后成立一些针灸研究组织。1957年,苏联卫生部成立针灸疗法生理研究所,领导与推广中医、针灸,委任格拉申科夫教授为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室领导人。苏联医学科学院也成立了针灸疗法感传试验室。首批来华学习的针灸人员在重要科研机构担任要职,并予以良好的工作条件,从事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50年代~70年代,苏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针灸研究,许多神经病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调至有关研究机构。他们注意中医针灸理论,但更重视神经反射基础理论,因为当时苏联医学的核心是巴甫洛夫学说。巴甫洛夫(公元1849-1939年)的神经反射学说可以解释许多针灸现象,因此他们径称针灸疗法为反射疗法。1976年在莫斯科组建反射疗法中央科学研究所,全苏均建立分支机构,由莫斯科的“中心”协调、指导各地研究,其中包括新疗法、新技术的推广。苏联科学院院士、全苏外科研究中心负责人彼得洛夫斯基认为针灸镇痛效果好,因而倡议全苏各外科研究所均成立针刺镇痛小组,尤其对针灸麻醉深入研究。 (二)中医药现状与发展前景 本世纪80年代以来,针灸应用范围渐广,涉及内外妇儿各临床科室,开办了多家针灸专门杂志,其它医学报刊也常刊载针灸与中医的论文。针灸医生已逾2万人,大中城市相继成立针灸学会组织,象莫斯科、明斯克、列宁格勒均有针灸学会,会员数百人,分布在当地针灸研究所或综合医院针灸科(或称为针灸部)。针灸诊室内配备齐全,如①针灸挂图,有的是中国印刷品,也有日本、苏联版挂图。②常备针具多种:中国华佗牌毫针或日本仿制品,电针、激光针、图钉型皮内针(揿针)、管针、三棱针等。③其它治疗设备,如电按摩仪、皮肤电疗仪等物理疗法器具。由于病人怕针故常用电针、光针,因而针灸治疗室常备电针治疗机、各种型号激光治疗仪、微波针灸仪、经络诊疗仪。 对中医药的研究也很活跃,苏联本土草药资源丰富,约有4000多种,民间应用广泛,城乡医院也常常使用地产草药与中草药,约占医药总销售量的40%~50%。在苏联药典中收载的草药(植物药)占24%,这些草药均有现代药学研究的可靠资料。据统计,到1992年苏联解体之前已对3000多种植物药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近来,与中方的医疗合作发展迅速,聘请中国中医师去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地医疗,使中医药的临床应用趋向正砚,逐渐运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因而带来新的成果。 俄罗斯与前苏联其他国家有着重视针灸、中草药的优良传统,民众相信中医,政界与医学界也较少干扰,因此那里的中医药内场较为广阔,俄罗斯等地丰富的草药资源和移种中药的传统有利于中药研究,我国中医药专家可大显身手。但因俄罗斯法规不够健全、经济全面滑坡等问题,带来具体运作的困难。面对中医药发展的新形势,中医药自身的继承与发扬问题更加突出,故应深入了解各国国情、民情,以便因时因地制宜。 中医药管理 中苏毗邻,有宽广的国境线,加上50年代成为政治上的盟友,因此对中医药的管理法规较为宽松。近40余年,政治风云变换也每每影响中医学的传播,但总的来说是好的,并无大的起伏。由于学术观点的差异,苏联常将针灸疗法称为反射疗法,一些管理法规和指示文件也称之为“反射疗法”云云。 (一)针灸管理 1.50年代建立有关针灸的基本法规 1957年,苏联卫生部制定“针灸疗法暂行使用条例”,1958年修订后颁布正式的“针灸疗法使用条例”。总的原则是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应用针灸治病防病,但对针灸医生的条件有严格规定:必须医学院毕业并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才能学习与使用针灸疗法。为了加强针灸的科研和管理,1957年苏联卫生部成立“针灸疗法生理研究所”,苏联医学科学院成立“针灸疗法感传试验室”。 2.70年代对针灸科研、临床的指导性文件 1971年,苏联卫生部规定了针灸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但不具有强制性。文件指出,那仅仅是一种原则,并非法规,各地酌情执行。当时苏联卫生部长、科学院院士布·维·彼得洛夫斯基指示全苏各地“进一步研究针刺疗法及其临床疗效”。不久,卫生部下达了“继续扩大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及其研究工作”的文件,针灸适用的范围又有扩大,并在苏联各地建立针灸科室,认真总结推广好的经验,研制新仪器。全苏各研究机构,医师进修学院和其他医学院校均要求设有相应的针灸组织,并规定医师进修课程必修针灸学科,且要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考试。 3.加强针灸研究的组织建设 1976年在莫斯科成立“反射疗法中央科学研究所”,全苏各地成立分支机构。下属组织在全国性的研究中心协调、指导下开展工作,承担一定的临床与科研任务,并负有推广新方法、新技术的任务,还建立了生产针灸器具的工厂。70年代建立的有关针灸组织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国的一种模式。但到90年代,由于政治原因使经营管理不力、投入减少,因而并无大的发展。 (二)药政管理 前苏联时期,当地草药与中药在民间的应用较为自由,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对各级医生却有处方限制,主要是对各科医生的用药范围有些规定,未经培训;不能随便处方中药,尤其对有毒草药(如附子、莨菪类、马钱子)或矿物有毒药(如轻粉、白砒)内服均在禁止之列。此外,急危病人不可先用草药,而应请西医师诊治,以防延误病情。1992年8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制药工业滑坡,新药奇缺,因而中药制剂需求量大增,但也因其医药市场管理与经营不够规范,为中药进入俄市场带来难度。 1.管理体制 1992年8月以后,俄罗斯主管医药的政府部门是卫生与医药工业部(MINISTRY OF HEAITH AND MEDICAL INDUS-TR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由原卫生部和医药工业部合并而成。主要职权包括①制订卫生、医药政策法规。②审批医药、医疗器械产销企业。未经批准者不得从事医药品类、医疗器械的生产与经营销售活动。③审批注册药品、医疗器械的进口与使用。④审查新办医院、医药生产厂家与贸易机构的经营资格,以及医药院校的审批。⑤下达医药卫生事业拨款。具体事务由下属医政司、药政司、教育培训司等12个司、室分别管理。 俄罗斯卫生与医药工业部在89个行政区域(包括自治共和国)设有医药管理机构,每年由这些部门向中央提出下一年度生产计划和申请新药生产品种及数量,然后部里下达指导性生产任务与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的计划。国家通过审批许可证控制药厂生产品种与数量。在1992~1995年度,全俄各药厂申请4120个品种,国家批准2500个。俄罗斯也有基本药物管理制度,颁布的药品目录规定了190种基本药物,属医疗中最常用品类,但多年未行增删,而且相应的政策法规不配套,甚至迄今尚无一部“药品管理法”,因而管理松散。1992年后,俄罗斯卫生部、医药工业部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再次弱化了医药工业的领导,加上过快的私有化进程使中央政府对企业的调控、干预能力减弱。企业只要不直接违反政策法规,可以自主地决定生产经营行为,药品价格放开,生产品种、数量一般由企业自定。实际上是无序化生产,制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个人左右药物生产全局,造成一种宏观失控和无序经营的状态。中药生产品种、数量也有很大随意性,还缺乏独立的管理机构。 2.申办注册许可证 药品若经正当渠道进入俄国市场,必须申办注册许可证。有关药物成分检测、疗效的认定、毒理学试验等程序规定,多按一般国际惯例执行,备齐有效资料才能考虑办理注册登记,签发进口许可证。此项所需费用较为昂贵,官方公布的数额是每一个品种需缴纳5,000~10,00O美元,加上中间环节的各项支出,实际费用要高出5~10倍。据1996年6月俄罗斯医药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介绍,每个品种(药品或医疗器械)注册费少则37,000美元,多则6万美元。其中大部分金额用作打通关节的公关费,即落入政府官员及审批人员的腰包。目前,俄罗斯通过正常渠道办不成的事,依靠私人活动往往可获成功,法规常常不那么重要。 (三)其他管理规定 中医在俄的发展受其卫生与医药工业部医政司直接调控,管理尺度较为宽松,但常须通过私人联络、通融。俄罗斯未实施全民医疗保险,但医疗事业属于社会福利,在一定范围内,公职人员不需付费。现已有所改变,较好的药物归入自费范畴。大部分医疗机构属于国家与集体,较少私人开业,这与大部分欧洲国家不同。 俄罗斯政府对推拿、气功的管理一般较为松散,但七八十年代却遭到了短期禁止。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善中苏关系后,成立了全苏武术与气功协会,在各加盟共和国发展分会,开展多种活动,均得到政府认可。1992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仍保留气功组织。 中医药医疗、研究机构与学术组织 (一)中医药医疗机构 1.在综合医院设立针灸科(部)或中医门诊室 50~60年代,苏联各地医院、科研机构相继成立针灸科或针灸部,也邀请中国的中医专家去开办中医门诊,但无专门的中医院。近期仍然存在类似的科室,但初具规模的中医门诊部陆续成立。例如苏联医学科学院全苏外科研究中心下设针灸麻醉、手术后康复及疼痛治疗部,以针灸为主要医疗手段。莫斯科近郊的波德里普吉疗养院,将针刺作为综合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已30余年。莫斯科第一医院是1500张病床的大型综合医院,其针灸部在编具有高级职称的针灸师就有8名。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一所250张床位的中型职工医院数十年开展针刺疗法,多配合心理治疗,水疗、中草药疗法,常用48个中医协定处方,医院印有药物组成、功效、用法的小册子,供教学与推广使用。 2.中医医疗中心、门诊部或医院 资料显示,截至1991年,我国东北三省已在苏联境内建立了近百个中医药服务网点,多数在1985~1990年间建立,以苏联亚洲部分为主,每年诊疗病人约20万人次,并负有带教培养苏联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任务。新疆地区则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展中医、针灸医疗活动。其它省份如山东、江苏等省也在原苏联境内设立了固定医疗点。这些医疗点多在工矿、农场、林区,那里需求量较大。较大的中医医疗中心设在城市,影响也较大。仅举几例,以示说明。 (1)巴尔璃尔市中医医疗中心:1988年开诊,为苏联第一家中医医疗中心或中医院,聘请了辽宁省中医、针灸专家应诊,医院药房备有多种剂型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并设有煎药室。该中心还开办多种类型的培训班,培养中医、针灸、中药人才。 (2)尼日涅科明斯克市中医门诊部:1989年开诊,下设中医、针灸、推拿按摩、气功、整形美容等科室。这是哈尔滨市中医院帮助组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医院。 (3)青岛-希波克拉底医疗中心:1992年青岛市中医管理局与俄罗斯莫斯科希波克拉底医疗中心合作兴建,中方派遣中医、针灸、推拿、药膳(食疗)等专业人员坐诊。莫斯科宣传机构多次报道该中心事迹,1992年报道其针刺排出尿路结石0.9cm*O.5cm的典型案例,影响较大。 (4)雅罗斯拉夫中医培训中心与治疗中心:1994年由中国中医药学会与俄方合作建立,其中,俄方投资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中方负责业务技术工作,派遣中医药专家进行中医、针灸医疗和培训工作。进一步的合作在于兴建中药厂,组建中药进出口贸易业务实体。 (5)斯维尔德洛夫斯基市中医诊疗中心:由黑龙江国外贸易总公司协建,哈尔滨市选派中医、针灸、推拿、气功专业人员承担医疗业务。 (二)中医药研究机构 前苏联重视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科研机构林立,主要有两个系统:卫生部,医学科学院。它们在全国各地设立127个针灸(反射疗法)研究组织,容纳了15,00O名专业人员,形成了全国性医疗、科研网络。 1.50年代~60年代 50年代初期苏联就有针灸研究组织,一般是兼管的。1957年广泛设立专门针灸科研机构:苏联卫生部在莫斯科成立“针灸疗法生理研究所”,各地相继成立分支机构,同年苏联医学科学院成立“针灸疗法感传试验室”,各地也设有分支机构。卫生部与医科院的各级机构均颇具实力,特别是列宁格勒精神病研究所针灸疗法实验室、喀山市国立列宁医师进修学院精神病研究所、高尔基国立医学院医疗研究所等机构,技术设备先进,人员配备精干,国家拨给充足的科研经费,因而成果显著,也涌现了一批针灸专家,加莫斯科妇严科学研究所的波杰金斯基、医疗仪器科学研究所的维克托罗夫、喀山创伤与矫形科学研究所的波拉克谢依丘克等在内科、妇产科、外科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获得突出成绩。 2.70年代~80年代 70年代苏联医科院提出发展针灸疗法的具体计划:争取到1980年受针刺疗法培训的医生增加2倍,全国各地医院门诊部的针灸科室增加5~6倍,与之相适应的是治疗病人成倍增加,并承担重要科研任务。70~80年代建立的苏联医学科学院与卫生部的下属科研机构百余家,承担全国44.3%的科研课题,医学院校与医师进修学院承担41.7%的科研课题,有关针灸(反射疗法)的大部分科研工作由它们承担,其中著名机构有:①卫生部全苏外科试验医学科学研究所(1973年),②苏联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1973年),③反射疗法中央科学研究所(1976年),④基辅国立大学的乌克兰针灸教育中心、全欧针灸中心(197年),⑤各加盟共和国的医学研究所、高等医学院校都相继建立了针灸科研机构(研究所、部、科室),其中包括苏联医科院阿诺兴正常生理研究所、拉脱维亚实验与临床医学研究所、伏尔加格勒医院与喀山医学院的针灸研究机构。 (三)中医药学术组织 在俄罗斯与前苏联的许多研究机构也有学术团体的职能,经常召开学术研讨会,交流会。80年代,出现苏联针灸学会,各地、市设立分会,每个城市拥有数百名针灸学会会员,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大城市学术活动较多,会员的研究论文常在地区性、全国与国际性会议上交流, 1983年在索菲亚召开第八届世界针灸大会,苏联派出强大阵容,显示了实力。 中医药教育 苏联的中医教育启动于本世纪50年代,重点在针灸人才的培养,早期的教学方式是专题学习班,以派员来华学习为主。1956年派遣德柯琴斯卡娅等来中医研究院学习,后来还在北京中医学院、龙江中医学院等处开办学习班.培养一批骨干针炙师与研究人员。当时也邀请中国针灸师去莫斯科等地开办针灸教学班,每期3个月左右,例如1956年莫斯科的中医教学班,学员百余名,均系来自莫斯科市区与郊区的医师,以神经科医生为主。 60年代,苏联医师进修学院开办针灸医师训练班,它们主要分布于莫斯科、列宁格勒(彼得堡)、喀山等9个大中城市。稍后苏联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针灸课程或针灸专科班。到了80年代,全苏有7个正规的反射疗法教学中心,分设于哈尔科夫、喀山、基辅、列宁格勒、莫斯科、塔什干、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此外高尔基市、阿拉木图、赤塔、阿尔玛维尔也有针灸教学机构。这些中心定期培训针灸人才,教授现代反射疗法,也讲授古典针灸术(中国针灸)与中医,教材来源于中国中医著作的俄文版,还有不少自编教材。 80年代中期,建立了十余所针灸专门学校,如1984年创建的列宁格勒针灸学校。一般学校规模不大或附属于某些医、教、研机构,其影响也不及医师进修学院、反射疗法教学中心。针灸学校生源多为在职西医师,入学条件要求医学院毕业,并做临床医疗工作2~5年,多为所在单位保送的定向培养生。教学内容有中、西医两套,中医方面讲述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针灸,如经络、胸穴、辨证取穴、补泻手法等。针具如毫针、梅花针、揿针(皮内针)。方法有体针、电针、耳针、手外、头针,以及激光针、超声波、微波、电磁(磁疗)等物理刺激,也介绍灸术、拔火罐、穴位指压法、推拿按摩等。中医基础理论课,一般不作为重点,实际上多数学员也难以掌握。教师多强调痛点治疗、神经走向,寻找相关的生物活动点。现代反射疗法的相关科目是生理、解剖、生化和西医临床课程,尤其重视神经科与巴甫洛夫学说。这样的苏联教育培养出不少针灸流派,多数抛开中医理论,用神经反射理论指导临床医疗,而且认为这种现代理论优于传统(古典)针灸理论。也有一部分人较为重视中医理论指导下施针,如循经取穴、钻研操作方法。 在世界卫生组织关怀下,我国于1991年开始了国际针灸师、中医师水平考试,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中医专业人员水平考试大纲。率先开考针灸师,1996年7月开始了国际中医师水平考试,具体由中国国家中医药考试中心、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承办。原则是坚持标准,严格公正。历届考试合格率在60%左右。为此,近年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与我国交往增多,要求合办“中国医学教育中心”,使用中国编写的专用教材,聘请中国教师讲授,中方考试,预计对俄罗斯等国的中医教育将有较大促进。 中医药研究 自本世纪50年代起,苏联开展了中医药研究,由于政府的推广,针灸很快在全苏各地展开。在民间,草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但不登大雅之堂,医院均以西药为主,因此中医、中药实践较少,及至幼年代世界性的“回归大自然”,倾向植物药,也波及苏联,但因医药卫生管理是政府行为,又无个人开业的医生,因而医学界的动作并不太大。近年经济衰退,医药匾乏,又记起了米邱林的名言“要向自然索取,不能等待恩赐”!,因而也热衷于植物药(当地草药、中草药)的开发,开展了现代药学研究,也研制与引进中成药。 (一)针灸研究 近半个世纪,苏联建立了数百个针灸临床与科研基地。针灸使用范围涉及大中小医院的内外妇儿各临床专科,受治者见于各年龄组。在莫斯科就有十余所著名的医疗机构应用针灸,如莫斯科第一医院、莫斯科大学附属第八诊所、福罗斯区第20诊所、莫斯科白基娜医院等。 1.针灸在内科的应用 50年代中期,苏联许多综合医院开展了针刺治疗内科疾病的研究。起初以治疗癌症为主,如头痛,牙痛、腰腿痛、肿瘤疼痛等,也治疗神经官能症、神经炎、各种功能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莫斯科白基娜医院的奥李波娃善治神经功能性疾病、支气管哮喘、顽固性湿疹,一般对用脑过度的头痛、失眠者针灸1周可愈,求治者多为大学生与脑力劳动者。对于支气管哮喘发作,针灸1次多能立即平喘,继续巩固7~10天可以完全缓解,也可在发作间期施行预防性治疗。《苏联医学科学院通报》于1980年载文云,全苏从事镇痛的单位有1000个,专家3000名。那时有关针灸的临床报道与基础研究成果总结很多,每年逾百篇,针灸应用的范围远远超出WHO公布的43种疾患。试举1987年苏联针灸杂志的数篇论文,即可知其盛况。 (1)舍瓦加报道低血压64例临床观察,治法为针、药并用,体针选穴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渊、中渚、风池、厉兑、本神等,耳针取穴大脑皮质、零点、肾上腺、肾、生殖器等,分组交替使用,每疗程10~15次,每日1次,耳穴留针5日,配合白蒺藜、漏芦根、刺五加等,疗效显著。 (2)苏托尔明娜治疗中风、脑震荡后遗症156例,治法以头针为主,配合耳针、体针,再加推拿按摩、医疗体操、矿泉浴。针法多选激光照射,功率1毫瓦、波长630纳米,每穴照射20秒。结果总有效率85%。 (3)季奥尔捷科报道治疗头痛48例,治法为针灸、推拿按摩及药物。针刺选穴宗远、近结合原则,考虑经络脏腑等传统理论,头部常取头维、本神、四白、丝竹空、翳风;颈部取穴风池、肩井;远隔取穴为合谷、鱼际、悬钟、三阴交等。每疗程12次,疗程间隔1~2周。全部患者好转,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睡眠改善、能力提高、疼痛消失。关于疗效机理,作者认为针灸实现了植物神经反应正常化,凋节了大脑皮层状态,提高了痛阈。 (4)沃特拉列克等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60例(其中男性8例),中医辨证取穴,体针加耳针,结果有效率90.76%,其中显效61.6%。 (5)瓦科里瓦娅治疗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927例,经中医分型后施针加灸。如属脾胃失调型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加灸);肝阳上亢型取风池、外关、昆仑、百会(灸);心肾不交型取心俞、肾俞、太溪、命门(灸);心脾两虚型取间使、公孙、内关、身柱(灸)。一般留针10分钟,灸5壮,每疗程12次。结果治愈118例(12.7%),显效652例(70.3%),有效146例(15.7%),总有效率84.6%(784例)。作者应用了中医理论,但在结果分析中认为疗效机理以神经平衡调节为主。 (6)耳针治疗高血压病;1986年,苏联卫生部保健与理疗中心针研所报道,治疗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114例,有效率94%,其中显效53%。常用穴位有皮质下、脑干、肾、心、降压沟、高血压点等。作者认为疗效机理在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与心理暗示作用。 (7)激光虹膜刺治疗心律失常:80年代中期苏联用氟氖激光(3毫瓦)照射左眼虹膜小环的第2~3点钟处自主区,以治疗心律失常。扎莱斯基等人报道治疗48例快速心律失常有效,即异位搏动减少、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方法是激光虹膜刺与小量心得安交替使用,疗效机理可能系交感神经β受体抑制作用。 (8)针刺治疗其他内科病:有关针灸的杂志还报道了针灸治疗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糖尿病性神经炎、淋巴瘤放疗后损伤、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等疾患,均有一定疗效。 2.针灸戒断疗法 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国将针灸疗法用于戒烟、戒酒较为普遍,而对其他毒品成瘾的治疗报道较少。 (1)戒酒:急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精神、神经功能障碍,苏联医生认为用针灸疗法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可达到戒断目的。1984年,马梅多夫报道了153例患者,病人系14~17岁的未成年者,患有慢性酒精中毒。依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型、精神障碍型,选取体针加耳针效穴。体外多用内关、足三里、神门、通里、阴陵泉诸穴,留针20~35分钟;耳针多用皮质下、交感、特殊反应点,留针3~5日,再结合心理输导、社会监督。近期疗效显著,但随访中发现复发率高。1985年,Y.A.安德烈耶夫等用微波共振疗法(MRT)治疗慢性酒精中毒、阿片中毒有效。方法是用低强度、毫米波长的电磁照射穴位,可调节机体状态,疗效满意。 (2)戒烟:8O年代鲁德涅夫报道用体针加耳针治疗1358例,年龄20~75岁,完全戒断69%,有效率79%,无效21%。塞姆瑟金用耳针戒烟756例,每日1次,每个疗程3~5次,有效率90%,其中完全戒断78%,因此认为耳针戒烟更为有效,甚宜推广。常用耳穴有神门、肺、内分泌、口;体针穴有率谷、迎香、风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 3.针灸在妇产科的应用 苏联医生认为针刺调节神经机能状态与内分泌平衡,故更适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产科用于妊娠呕吐、水肿、蛋白尿、保胎、引产或助产。妇科用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输卵管炎、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 妇产科的针灸研究学者,主要有莫斯科妇产科学研究所的波杰金斯基、医疗仪器科学研究所的维克托罗夫等。他们对妊娠呕吐优先选用足三里、内关、曲池,因其具有全身调节作用;选用风池、然谷等,因其调节交感神经;选用太渊、内关、中冲、阳辅,因其调节心脏功能,具体病例再随症加减配穴。报道有效率92.7%,测得脑电图、尿中儿茶酚胺代谢物发生了改变。 有人报道针刺治疗先兆流产,认为针刺可使体内雌二醇、黄体酮、催乳素改变,宫缩减少,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降低,核苷酸酶活性趋于正常。还有迹象表明宫内胎儿供氧改善。对伴有宫颈峡部缺陷的患者,针刺足三里、外关可降低子宫体肌肉张力,提高子宫颈管内口的紧张度而起治疗作用。 关于不孕症,吉利亚、苏蒂诺娃针灸治疗60例,选穴考虑五行法则、子午流注等经典理论。结果显示90%改善了血中孕酮、催乳素、促黄体生成素等内分泌指标,月经恢复正常,在排卵期,基础体温、血中5-羟色胺、碱性磷酸酶也有良性改变,34%怀孕。有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52例(含男性8例),用耳针加体外,每日1次,8~15次为一疗程,结果有效率90.76%,其中显效61.16%。 4.针灸麻酸与外科疾病 苏联从50年代就用针灸麻醉,使其成为复合麻醉的组成部分,但真正的广泛应用是在70年代。那时苏联科学院院士、外科专家彼得洛夫斯基倡议,全苏临床外科研究所均成立针刺镇痛小组。认为针刺止痛效果好,但不易达到睡眠和肌肉松弛的麻醉深度,故而配合少量麻醉药、肌松剂使之麻醉效果更佳。他们通常使用电针、激光针,配合局部或全身麻醉。从70年代起,针麻就用于甲状腺、乳腺与骨伤科手术,大的研究中心也用之开展食管、胆道、心脏等大手术。著名针麻研究专家有喀山创伤与矫形科学研究所的波拉克谢依丘克、里加医学院眼科病教研室的瓦科利娃等。苏联反射疗法中央科学研究所反射止痛研究室参照中国传统针法与现代反射针法制定了一套操作常现:一般为耳针、体针并用,术前刺激20~40分钟,术中持续针刺,术后间断刺激。疗效观察指标主要是①止痛剂消耗量,以芬太尼为代表。齐布辽克提出芬太尼消耗量分级标准:耗量≤0.002mg/kg/h(即减少一半用量)为止痛疗效佳,耗量>0.006mg/kg/h为止痛效差或无效。②血流动力学、电生理、生化指标,如心排血量(CO)、痛阈、血清酶等多种指标。结果显效率65%~85%,主要表现为镇痛有效、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关于耳针穴位命名分类,苏联多用塔别斯瓦制定的耳穴系统,其零点、高血压点等穴位与中国耳针系统有所不同,至于补泻方法则参照阿卡沃派植物神经试验选择补泻强度。 外科其他疾病如尿路结石、急性创伤、感染、嵌顿疝、胆胰炎症等也试用针刺,屡见成功的报道。 5.其他领域的针刺治疗 1956年,苏联小白桦歌舞团演奏员符拉吉米罗夫患有左手肌肉萎缩症,经中国医生针、药兼施而取效,重新走上舞台,演奏他擅长的三角琴。消息传出,激发了苏联的广泛医疗实践,针灸用于各种肌病、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使病情出现转机。70~80年代,开展了针灸治疗近视眼、眼肌疲劳等五官疾病,有人针刺治疗儿童假性近视201例,90%有效,其中58%显效,随访2个月,仍有90%维持疗效。针灸的保健作用也受到重视,1990年苏联国家宇航局将针灸作为宇航员的特殊保健疗法,发现在失重情况下针刺可以减轻人体不适,调整酸碱平衡与血钙水平。 6.针灸疗效机理研究 苏联政府指示,要用现代医学成就去评价古人的结论,并丰富其内容,因而针灸的基础研究广泛展开。有报道说,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针刺数百头母牛,增加了奶产量;针刺10万只母鸡,增加了蛋产量。苏联学者多从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等方面探讨针灸疗效机理。例如,从神经生理与解剖方面研究发现生物活动点(穴位)700个,临床常用150个。穴位局部生物学待性为①代谢水平高,②摄氧能力强,③皮温相对较高,④电阻低。故认为,穴位是生物活动的开放之门,通衢五脏六腑。例如,大椎、肺俞通肺,心俞、中府、外关、神门、少冲通心,等等。针刺提高免疫功能,包括胸腺功能、活性淋巴细胞功能,因而对抗体、淋巴细胞转化率、白细胞趋化作用都有促进作用。近年较为强调中枢神经系统的内源性阿片物质改变在针灸疗效机理中的地位。90年代,苏联科学院、苏联细胞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展了经络学说的研究,并邀请中国、匈牙利合作。1991年6月,我国专家祝总骧、徐瑞民等赴苏开展工作。祝总骧教授在用现代科学方法测定14经线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果。 7.乌克兰的针灸研究 前苏联时期,各加盟共和国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针灸疗法(反射疗法),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针灸专家。到1993年,乌克兰全国拥有主治医师1.5万人,其中1.1万人学习或从事过针灸工作,首都基辅也有2100位医师掌握针灸疗法。他们学习的途径主要是在医师进修学院,少数人从旅欧的中、日、韩医生那里学得一鳞半爪,常缺乏系统中医理论,不讲究经络、脏腑。乌克兰多用激光针,全国有多家工厂生产各种型号的激光仪器设备,比如距基辅百余里的法斯托夫小镇就有类似工厂。 乌克兰的针灸权威要数得上伊夫盖尼亚·列奥尼波夫娜·马切列特博士,现任欧洲激光治疗协会主席、基辅国立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反射医学医生进修教研室主任。马切列特于1955年毕业于乌克兰医学院,1964年获副博士学位,1971年获博士学位,1976年任基辅国立大学神经外科、针灸系主任。长期从事神经科与针灸科的医、教、研工作。1977年组建全欧针灸中心,接受保加利亚、前东德、法兰西等国留学生,马切列特自编教材,组织教学。1991年她来华考察中国针灸学发展状况,有意加强与中方合作,洽商中一乌筹建基辅的“中国医学教学中心”。马切列特颇有著述,正式著作12部,其中两部在国外出版发行;发表论文320篇,其中20篇在国外发表,另外还编写了大量教学讲义与针灸情报资料。 (二)中草药研究 俄罗斯引种中草药至少在100多年前,但较为广泛的种植与研究是在苏联建国后,到本世纪50年代已初具规模。其中著名的是莫斯科郊外的中央植物药物研究所,占地400余亩,种植了3000多种药用植物,有现代化管理,温室中模拟植物原产地的生态环境。其中有常用中药数百种,如人参、芍药、枸杞、地黄、大黄、芦荟、石斛等。1957年2月,著名中医秦伯未在大雪纷飞的早春参观该所植物药圃,可见温室内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内中有杜鹃花、月季花、夹竹桃花等,他仿佛看到家乡江南的初夏景象。中药芦荟原产非洲、南美,却也很早就在苏联民间栽种。这种百合科多肉植物犹如生长茂盛的龙角,俄罗斯民间用其新鲜浆汁加入蜂蜜调服治疗肺结核,有一定疗效,与中医用作泻下通便剂有所不同。人参在苏种植多年,主要选用朝鲜的高丽参种子培植,苏联专家认为莫斯科的土壤气候适于人参生长60年代在西伯利亚等地又有大面积种植,至今仍出口欧洲等地。苏联对于人参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支持中医对其性味功效的描述。 在原苏联广阔的土地上,生长着4000种草药,如羌活、牛蒡、水红花(红蓼)、大黄、玄胡索、车前草、款冬花等品种与中药相比并无二致,究系原产抑或引种,已难于一一考证。另一些草药则与中药不同。上述草药在民间多有收藏和使用,常将树状芦荟(蜈蚣掌)、山金车、黄香草木犀用于生肌收敛;薄荷、款冬用于呼吸道感染;侧柏叶、沼泽鼠曲草、苦艾、甘草用于消炎、止血。另外,桑皮、紫草、蒲公英、番泻叶、鼠李皮均为常用草药。据统计,专用于伤口感染的草药517种,27种已收入药典。政府为了发掘有效药品,于1931年成立了药物研究所,选取民间常用草药进行现代药学分析,及至1956年已知160种草药的主要成分与药理、药效学特征。80~90年代,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分析了158个常用中医处方的药理作用、应用价值,并筛选出地黄、川芎、杞子、山萸肉、山药、麦冬、人参、黄芪、五味子、柴胡等30余味常用中药,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无毒。此外,益母草提取物治疗神经官能症与早期高血压,杜仲制剂降压,荠菜、地榆、匾蓄或芝麻提取物止血,玉米须、薄荷利胆,黄芩降压。研究正在继续深入,但其单味药的提取利用不如德、法;中药复方的开发制剂不敌日本,故在国际上的影响不大。 (三)中医药学的其他研究 1.气功推拿 50~6O年代,气功、推拿、中国武术与针灸疗法一起传入苏联,并在小范围内传播。随着政治风云变换,乍冷乍热。8O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改善、成立了苏联武术气功协会,并在全苏各地成立分会,将气功运动推向了高潮。气功协会主席斯维多夫曾是苏联卫国战争战十、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又当过10年全苏拳击协会主席,但在1984年突患重病,屡治不愈。朋友推荐的中国气功治好了他的病,坚持练功使其身体变得更为健美,他就是气功治病强身的见证,因而决心推广气功。运动员往往感叹体育寿命太短,而气功则老少咸宜,普惠大众。气功在苏联有较广泛的应用,常与推拿、药物配合治疗多种顽疾难症。为了切磋技艺,苏方频频邀请中国专家访苏,如1989年11~12用由冯理达、刘少斌等人组成的中国气功代表团访苏,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处教学、巡诊。1990年7月四川气功师何天祺等访苏共开展医疗活动,他们用气功、推拿加祖传药酒(何氏药酒)、外贴膏药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等病有特效。总的来说,前苏联各国的气功运动起步较晚,目前水平不高,尚以强身为主,治疗为辅。 2.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的临床应用在俄医疗工作中占有次要地位,仅有零星报道。比如,舍瓦加于1987年报道低血压患者64例,针药并用,主要中药为白蒺藜、漏芦根、刺五加等,疗效满意。明斯克市职工医院筛选48个中药处方,标明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与用法,在院内普及使用。从总体来看,大多数医生并未掌握中医理论,因而中医的临床实践较少。近年中同医生在俄的中医门诊部使用了正宗中医疗法,并广泛开展教学工作,或开办短训班,或师徒相传,培养俄罗斯中医人才,预计未来将有较多的中医临床研究成果公诸于世。 六、中医药学术交流 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国均重视中医药的地区性或国际性学术交流,这包括参观访问、互邀讲学与各种学术会议。从总体来说,50~60年代以国内地区性交流为主。国外交往主要是来华;70~80年代学术交流处于高潮,但随着政治上的变革而起伏变化;90年代的学术交流较为平淡,尤其是1992年苏联解体、经济衰退,冲击了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 (一)参观访问、考察讲学 5O年代,中苏学术交流频繁,仅莫斯科大学就有600多名在校中国留学生,部分人专学苏联医学。1956年,中苏两国签订了科技协定,使得中医药学术交流迅速发展,当年就有多人来华学习针灸和其它中医综合疗法,随后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学院均开办多期苏联留学中学习班。培养了德柯琴斯卡娅、卡赞、华格拉列克、塔别耶娃、莫洛巧夫等针灸专家,为苏联的针灸学发展提供了骨干力量。1957年,中国中医专家代表团两次访问苏联,著名中医秦泊未、叶心请、韩刚等前往讲学、考察。同年苏方派遣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习过的德柯琴斯卡娅、乌索娃、奥新波娃来华参观访问,考察针灸事业发展状况,出著名针灸学家、针灸研究所所长朱琏陪同访问了中医研究院与针炙研究所。 1958年苏联医学专家特洛、药学院教授布雷娜率团访华,重点参观了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同年朱琏《新针灸学》俄文版问世。随后苏联派团考察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并进行了座谈、讲座等活动。 60~80年代,中苏两国中医界继续互访与学术交流。我国主要中医药院校仍有苏联留学生或访问学者在深造,如莫斯科反射疗法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瓦·库·德米特里耶夫等专家于1985年到南京中医学院参加国际针灸班或进修班进行为期3个月或1年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到80年代后期,中苏交往又有增加,主要在于洽谈医、教、研的合作项目、开发中医中药的产业或事业。我国东北三省先后与俄罗斯等国开办近百个中医、针灸医疗网点,仅医药市场的合作,重点在中药饮片与中成药贸易事宜。 (二)中医药学术会议 1.国内学术交流会 从50年代起,苏联地区性、全国性的针灸会议频繁召开,交流大量临床资料、基础研究成果、新的针灸技术和仪器的推广经验。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是1959年在莫斯科召开的首届全苏针灸学术讨论会,随后分别在高尔基市、喀山市、列宁格勒市召开了3次同等规格的学术会议。1981年起,每年召开1次全苏针灸大会,到会代表400~600人之间,并邀请国外专家莅临指导,开办专题讲座,每次会议均依针灸疗法发展的需要拟定中心交流内容。 2.国际学术交流会 从60年代起,苏联积极参加与组织国际性针灸会议,交流了具有独特见解的学术论文。1965年10月,苏联学者出席了在日本召开的“国际针灸学术大会”。1983年10月,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针灸与有关技术医学会”上苏联专家萨尔尼科夫当选为该会副会席。1983年5月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召开第八届世界针灸大会,苏联派出60多位代表,交流论文54篇,占大会论文的1/4,其研究成果具有领先地位。1989年,苏联武术气功协会主席斯维利多夫率团参加在我国西安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气功会议,并进行参观考察工作。 七、中药生产与贸易 俄罗斯拥有近2亿居民,前苏联其它各国人口共1亿左右,地跨欧亚两大洲。由于历史原因,前苏联各国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医药工业薄弱。近年推行私有化,经济全盘滑坡,原有的医药企业受到影响,部分转产、停产,五六十年代曾经辉煌过的医药工业也因设备老化、投入不足、原料匮乏等因素而停工停产。原来由卫生部、医药工业部直属的24家医药企业、600家医疗器械厂经过关、停、并、转以及私人控制股份后所剩不多,数目不详。 (一)医药市场 前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创建华沙条约国后,将医药工业分配1987~1990年的3年时间里,东北三省派遣500多名中医中药人员赴苏,每年诊治患者20多万人次。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也开展了中医医疗和中药贸易合作事务。其他省份如山东、江苏、上海、湖北、四川等地也先后在前苏联各国建立了中医药合作基地。例如,1988年苏联巴尔璃水市与辽宁省有关方面合作建立中医医疗中心,辽宁派遣中医各科医师去巴尔璃尔市开展医疗与教学工作。此时黑龙江省国外贸易总公司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卫生局合作建立中医诊疗与培训冲心。1989年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传统医学研究所所长率团来华,与新疆、陕西中医研究所合作建立学者互访关系,并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专家门诊与培训中心。仅1990年初,新疆就派出16名中医、中药与针灸人员去该国的传统医学实验科学生产中心进行为期1年的工作,双方商定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将继续发展。1990年,黑龙江的中医药专家应邀赴苏联阿穆尔州、莫斯科、尼日涅科明斯克等地进行中医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开展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同期四川省绵阳市与普希金的故乡普斯科夫市建立协作关系,中方派遣中医、针灸师去该市进行医疗与教学。1991年6月中国中医专家代表团赴苏联莫斯科、明斯克、列宁格勒等地参观访问,考察讲学与医疗服务。 气功方面的交流合作在全苏武术气功协会成立后较为频繁。1989年11~12月,由冯理达、刘少斌等专家组成的中国气功代表团访苏,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教学活动,先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考察、讲座、表演与医疗。当地电台、电视台均有报道,有的电视台还安排了固定节目,播放气功套路和带功报告录相。中苏还草签了意向书,主要内容是①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接纳列宁格勒武术气功协会为团体会员。②成立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列宁格勒研究中心。③筹办“苏联-欧洲气功会议”。1990年7月,应苏联卫生部邀请中国传统医疗技术交流代表团访苏,中国骨伤科专家何天棋、针灸专家周荣兴等人的精湛技艺受到好评。国家电台、真理报等宣传机构作了大量报道。1996年6月应俄罗斯卫生与医药工业部邀请,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张文周率团赴俄考察访问,并洽商在南斯拉夫、匈牙利、前东德,而苏联本土则较为薄弱。目前其药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国内医药生产总值只占需求量的1/3左右。例如,1995年俄罗斯医药市场需求量为2O亿美元,自产仅7亿美元,大部分药品依赖进口。目前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印度和欧洲各国,中国医药较少直接进口俄罗斯,我国大部分原料药是转口进入俄国的,因而中国药价被压低,俄进口价则被提高,中间盘剥比较严重。若中俄直接贸易将双方受益。但因早几年中国有些个体户经营假冒伪劣药品造成了恶劣影响,使得俄方担心中国产品质量,因而使得中俄药物贸易额未能快速增长。但俄罗斯的中药生产、开发很有潜力,其本土有丰富的草药资源和贵贵动物药材。俄罗斯的中草药已如前述,其动物药加阿穆尔斯克地区的熊胆、麝香、羚羊角等均有待联合开发,研制生产新制剂。 (二)中药贸易 前苏联民间有使用中草药的传统,目前因大部居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加上惧怕化学药品毒性等因素,使得中药需求量增大,其所需药品依赖进口,而中成药主要来日本、韩国、港台与东南亚各国。我国大陆中药产品在边境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三九胃泰等制剂已获得俄药品注册许可。90年代,我国有较多中药制剂、保健品畅销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国,主要品种如下。 1.中医小器械,如多种针具、针炙穴位模型、艾条、艾绒、耳针收涩止泻药。 2.小儿用中成药,如清热解毒消炎药、镇咳平喘剂、消导剂、收涩止泻药。 3.抗风湿痹痛药,如多种祛湿镇痛膏药、风湿痹痛丸、正清风痛宁。 4.呼吸系统药物,如蛇胆川贝液、止咳糖浆、黛芩化痰丸、消咳喘。 5.循000000药物,如月见草油胶丸、蟾麝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灵芝片。 6.消炎药,如牛黄解毒丸、双黄连系列以及治疗中耳炎、服炎、口腔炎的诸多中药制剂。 7.防治感冒药,如速效感冒胶囊、羚羊感冒片、柴胡系列制剂。 8.消化系统药物,如三九胃泰、肝胃气痛片、香砂养胃丸、良附丸。 9.皮肤用药或美容制剂,如创可贴、清凉油、风油精、珍珠膏、防皱霜、浓眉灵、增白蜜、生发水。 10.滋补保健品,如人参蜂王浆、蜂乳精、人参茶、人参精、人参蛤蚧精、鹿尾精、减肥茶、胖大海、核桃、地黄丸系列、活性人参胶囊、花粉制剂、花粉营养食品、药枕、磁铁健身球等。 11.其它,如男宝、参茸鞭丸、化痔片、沈阳红药、片仔癀等。 (三)中药营销中的几个问题 50年代,苏联保健部第四管理处管理零售药房,因有计划经济模式,药房店面设计也有统一格式,一般分为4个柜台①凭医师处方配药处,②凭医师处方取成药处,③非处方成药、草药与医疗用品处,④眼镜部。第三柜台常备数十种草药,包括中药薄荷、菊花、番泻叶、麻黄,也有草药嗅剂、配剂。80年代以来,国际中药市场增大,但90%被其它国家所占领。特别是日本,仅中成药救心丹(六神丸加人参、沉香等)年出口额达9000万美元;小柴胡系列制剂有广泛市场,1996年也获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国的中药市场仍有开发余地,需求量大,目前以中低档制剂为主,贵重药品也有一定市场。我国有丰富的中药资源,800多家中药制药企业,5000多种中成药(其中398种载入药典)以及大量中药效方等有利因素,应具有国际中药贸易的竞争能力,目前尚需抓紧申办注册许可证、加强与俄方企业合作、提高我国产品质量等项工作。 1.重视中俄合作 因政策、法规不健全,俄方企业个人可能左右贸易形势,寻求他们的合作甚为重要。俄方多数制药企业举步惟艰,也有合作愿望。例如莫斯科的AKRIKHIN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俄罗斯第一家符合GMP标准的药厂,从50~60年代就与我国医药界有过接触,目前每月从中国进口原料药(包括中药 ),金额达100万美元,该厂十分想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中西药产品。中俄双方具有合作的意向,接着就是谈判技巧、签订合同。专家们强调风险意识,或曰机遇、风险掺半,如何运作是成功的关键。举例来说,1993年上海在莫斯科成立了新亚国际有限公司,总投资5万美元,三年来尚未打开经营局面,却已亏损9万美元,主要原因是①无足够的资金保证,②无有效货源,③用人不力。现由上海医药工业销售公司协助经营,并直接控股而出现转机,今后还将寻求俄方合作伙伴,希求新的发展。汕头超声研究所寻求了彼得堡的一家公司为代理销售商,并在洽谈与俄合资建厂。东北三省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新疆、陕西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也都在开办中药贸易实体。说起风险,不得不谈俄罗斯货币,由于经济衰退,卢布迅速贬值。到1996年初。1美元就可兑换5000卢布以上,而且还有下跌趋势。因此汇率风险极大,同时政府对硬通货管制很严,一般不得随意汇出境外,放在进出口交易时,要找一家可以自由兑换货币的银行作为外汇代理机构,防止本息俱损。 2.提高中药质量 中药进入俄罗斯的途径有国家贸易(直接或转口贸易),也有个体贸易,因此有时质量不够稳定。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均有待提高。国际通用药品标准有GMP、GSP、GIP、GCP,我国自1995年10月1日起实施GMP认证制度,以WHO/GMP为蓝本。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起源于60年代,1975年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新版药品GMP,各国也有修订标准,世界各国正在推行。到1996年,我国已对1/3的药厂进行改造,并将强制执行GMP标准。到1998年6月30日,凡未取得药品GMP认证的企业(车间),不得生产新药产品,以便尽快改变“粗、大、黑”的中药老面孔,达到严格可控的质量标准,占领国际传统药物市场。销往俄罗斯的产品应有正规的俄文说明书和外包装,内容包括药品的主要成分、功效主治与宜忌等,使之易于在药店、商店销售。 中医药出版物 50年代,苏联各地已有中医药书籍销售。莫斯科高尔基大街的民族国际书店就设有中国书柜,可见数十种中文中医出版物,如《灵枢》、《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历代名著有《内经知要》、《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干金方》、《外台秘要》、《类证活人书》、《医宗金鉴》之类。规模较大的列宁图书馆也有中医著作,供给懂得中文的读者借阅。50年代中后期,已有一些俄文版中医书籍,如朱琏著的《新针灸学》等。80年代,苏联的针灸、中医著述与刊物相继出版,内容丰富。在针灸方面的书刊有《针灸反射疗法原理》、《中国针灸疗法原理》、《针灸反射疗法研究资料》、《针刺疗法》、《针灸疗法》等。例如B.H.齐布利亚克《反射疗法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一书于1985年出版,作者从现代科学角度系统地论述针刺反射疗法,并对3000多人次的针灸麻醉案例进行临床分析,结论是针麻具有疗效肯定、减少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加速术后康复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此外,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国的近30种重要医学刊物均刊登针灸研究论文,其中《苏联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学》、《神经病理学杂志》、《精神病学杂志》、《妇产科学杂志》、《外科通讯》均设有针灸专栏。针灸文献检索可使用《苏联化学文摘》、《物理化学文摘》、《生物学文摘》、《人和动物生理学与形态学文摘》。因分类规范、收录内容全面,故查找方便快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