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创新系统工程。该问题虽已讨论了几年,不少学者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有很多共识,但由于站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立场上,仍有一些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几年下来,似乎是说的多,做的少。笔者认为,在中药现代化这个问题上,不必强求认识一致,做法一致,应该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鼓励大家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开拓,这有利于中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对待各种事物上,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前进。因此,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除了要不断发掘外,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进步,要走现代化之路。这是人民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也是中医药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的认识和看法符合了客观实际的需要,就会少走一些弯路,中医药现代化事业的步伐就会迈得更大一些,将会取得更多的成果。一、中药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被世人接受、走向世界的过程 中药现代化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药材原料的规范化种植(GAP),规范化提取制备工艺(GMP),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质量的标准化,规模化药效学实验(GLP),制剂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生物利用度等等问题。综合起来,就是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出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确、毒副作用较小的高质量药品。简言之,就是要研制出“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中成药品,只有这样,才有条件被世人接受,走出国门。无论如何,疗效确切、安全稳定、有可控的质量标准是中药现代化的推一标准。一种中成药,不管其方剂组成如何合理,如何体现和符合了中医药的理论,如果按现代医药学实验,疗效不显著,化学成分基本不清,没有质控标准等,那么,即使再怎么宣传,国际市场是不会承认和接受的。以上看法,是不是就是为了迎合外国人的需要而“中药西化”呢?笔者认为,我们决不能再搞“闭关自守”、“孤芳自赏”了,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谁不希望用上“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高质量药品呢?这是人类的共性。二、中药现代化要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层面着手 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与我们的文化、经济和目前我国中医药企业的现状密切相关。2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企业在现代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市场上的药品种类和质量可以看出,中医药在保障我国人民健康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基于原先的基础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要求太急,需要有一个过程,否则“欲速则不达”。中药现代化事业首先是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我国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由于我国人民用药习惯的不同以及文化和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能要求所有药品都要一下子向高标准看齐。不管怎样,都要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疗效、改良剂型等方面入手,在尽可能保持中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将现有的中医药变成质量可控的、疗效确切、性能稳定的新中医药产品。但都去搞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一、二类药是不现实的。 对于一些用药历史悠久、有明确适应症,特别在治疗疑难病症方面有特殊功效的中药,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传统理论,而应按现代化中药的要求,实实在在地去研制,下功夫拿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药品,这样才有可能走出国门,为世人所接受。三、不同地区和不同厂家要扬长避短、选择优势项目 在现代化的中药研究与开发中,各个地区和厂家不要只盯着市场上的几个热门品种,或者搞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工作;应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优势项目,脚踏实地,逐步创制出有自己特点的药品。这样的话,国家在“十五”提出的“培育20个左右具有质量标准完善、药效机理清楚、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化中成药。争取有2-3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对于疗效确切、效益好的中药产品应加大二次开发的力度,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在我国目前现有科技力量、人力财力下能够办到的事。但要注意,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避免相互重复;同时,要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走“厂学研”的道路,这是中药现代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一个重要方面。 入世在即,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就能赢得市场,我国中药现代化事业就能不断发展,从而使传统中药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