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然疗法 > 自然疗法指南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按摩疗法
[ 文章来源:INTERNET 编辑:admin ] 【字体: 】【打印】【关闭
  分类名称:按摩疗法


操作方法

        按摩是一种适应症十分广泛的民间物理疗法。有正骨按摩、伤科按摩、小儿按摩、经络按摩、脏腑按摩、急救按摩、保健按摩、点穴按摩等。
    按摩疗法的机理为:一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等循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二是诱导深部组织的血液流向体表,或使一部分血液郁滞于局部,或使深部组织充血,以减低体内或其他部位的充血现象,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三是调节肌肉机能,增强肌肉弹性,张力和耐久性,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产物;四是影响神经机能,使其兴奋或镇静,振奋精神,或解除疲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操作方法
    临床上使用按摩手法的种类很多,学派不一,动作不同,据之有几十种甚至达百余种,但一般常用的不过二三十种。这些手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规律。按其作用力的方向可分为如下5种。
    一、推揉类(平面用力手法)
    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
    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人体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前后、上下或左右的推动。图14。推法在应用时所用的力量须由轻而重,根据不同部位而决定用力大小。用力大时,作用达肌肉、内脏;用力小时,作用达皮下组织。一般频率50- 150次/分,开始稍慢,逐渐加快。推法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可分为拇指推、手掌推、肘尖推、拳推。图15。
    推法的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增加皮肤强性,促进肌肉生长,消 除疲劳和使肌肉放松。
    2.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图16。
    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重揉时叫作用到肌肉。频率较慢50-100次/分,一般是由轻到重再至轻。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做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图17。
    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助消化等。
    3.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皮肤表面顺、逆时针方向的回旋摩动。图18。操作时指或掌不要紧贴皮肤,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的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皮肤与皮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一般慢的30-60次/分,快的100-200次/分左右。此法多用单手摩,也可用双手摩。常用在按摩的开始,或疼痛较剧烈的部位及用强手法按摩后,使肌肉放松。摩法的转动方向一般是顺时针方向运动,摩法根据不同部位有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摩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气活血,消肿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补脏腑,增强皮肤弹性等。
    4.抹法: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图19。其作用力可浅在皮肤,深在肌肉。其强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双手同时操作,也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频率也较推法慢。
    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5.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图20。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100-200次/分。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此法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图21。
    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快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散寒等。
    二、按拍类
    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处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图22。按压的力度可浅到皮肉,深达骨骼、关节和部分内脏处。操作时按压的力量要由轻而重,使患部有一定压迫感后,持续一段时间,再慢慢放松。也可以有节律的一按一松,这种按压法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按压的强度与频率,不可过重、过急,应富有弹性。按法在施术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及不同治疗目的,可分为拇指按、中指按、拳按、掌按、肘按。图23。此外,尚有利用按摩工具按压等。
    按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矫正畸形等等。
    2.掐法: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图24。掐法刺激较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 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  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3.拨法: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图25。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4.振法: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图26。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按摩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  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按摩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5. 弹法: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图27。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6、拍捶法: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图28。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图29。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图30。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图31。
    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      等。
    7.踩跷法(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图32。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脚交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按摩强度较大。此法应用时要慎重,对年老体弱、小儿均不宜用。
    8.滚法:是用手背部着力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手法。图33。操作时将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连续摆动腕掌部,进行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的协调运动。为了使滚动力集中到手指,在滚动前将手腕稍屈,各指略微伸开,手背平贴推拿部位以助发力。然(3)点揉气海、神阙、曲池、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太冲,每穴约半分钟。
    2.病人俯卧位
    (l)推法。医生两手全掌着力,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从第一胸椎至腰骶部反复推摩5-7次。
    (2)滚揉法。医生两手掌指交替着力,置于脊柱两旁自上而不,自下而上反复擦揉5-7次。
    (3)点按肝俞、肾俞、命门,每穴约半分钟。
    3、病人坐位
    (1)捏拿法。医生一手扶一侧肩部,另一手拇、食、中、无名指对称捏拿后颈部,自上而下反复施术2分钟。
    (2)点按风地、印堂、太阳、人迎,每穴约半分钟。
    (3)叩法。医生两手四指交替叩击颈项和肩、臂部,反复施术5-7次。要求叩击手法要轻巧,速度要快。
    注意事项:
    嘱咐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过度劳累,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少食或无食刺激的食物。后再将手收回成原半握拳状。如此一滚一回有节律地着力按压,滚动向前.频率100次/分左右。滚动时力量要均匀,使手背之滚动压力持续作用于被按摩部位上。均不可发生跳动、击打或摩擦。滚法的作用较深,以达肌肉层为度。其作用面也较大,多用于软组织面积较大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此法一般单手与双手交替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讲行,或借助器械操作。
    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三、捏拿类
    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1.捏法:将皮肤提起,作用于皮肤与皮下组织。捏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图34。手法强度可轻可重。轻的,患者感到温和舒展;重的,患者则感到酸胀。频率可快可慢,快老l00次/分以上,慢者 30~60次/分。另一种手握空拳状,用食指中节和拇指指腹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法可用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操作。捏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疾患,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也可用于成年人接摩。
    2.拿法:用拇指与食、中指或其它手指相对做对应钳形用力,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做一收一放或持续的揉捏动作。图35。拿法不同于捏法,力量集中指尖上,而是指腹和手指的整个掌面着力。使用拿法时,腕要放松灵活,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在拿法的同时可结合提法,提拿并用。多在提拿某~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相垂直。即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此类手法强度比较大,被治疗者反应明显,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轻快的手法强度合适。通常是做定点拿、揉、提的手法,也可做移动拿、揉手法。图36。拿法可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用  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和抖动拿等。速度可快可慢,要有节奏,要连续,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拿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调节、兴奋神经,通络散寒,消除疲劳等。
    3.搓法: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图37。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30- 50次/分左右,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  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松弛肌肉,消除疲劳等。
    4.提法: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劲向上 (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在临床分为顿提法和端提法两种。
    (1)顿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例,嘱患肢抬举过头并伸直(手  心向内),医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小指,先缓慢导引放松局部,再使劲上提3次,每提1次关节可发出1次弹响。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
    (2)端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虎口置于患者同侧  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于下颌角缘,置准贴实后,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合立并向上提。但施本法时,必须注意双手虎口必须对准患者同侧耳垂下后侧,并将患者头部卡于两手之中,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切勿压及颈总动脉,造成危险。
    四、牵抖类
    有抖法、引伸法等。
    1.抖法:是抖动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在牵拉的同时做上下,或左右的 抖动。即象抖动绳子一样用柔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似波浪样的起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抖动的次数也不同。抖法一般多应用于腕、上肢、下肢和腰部。图38。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韧带,具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整复和恢复解剖位置的异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抖法来进行治疗。
    2.引伸法;是在肌肉放松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方法。图39。本法属于特殊的被动性运动按摩。此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使关节发生一时性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的运动。这种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使引伸的动作有劲而不蛮,幅度大而不野,达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程度。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下肢引伸、腰部引伸等多种。图40。引伸法的治疗作用,是牵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错位,增强肢体的活活动能力等。
    五、运动类
    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1.屈伸法:是对有活 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  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图41。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证被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
    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2.摇法: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图42。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图13。
    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3.扳法(又名搬法):扳法可以在人体几个部位应用,如肩、髓、腰、颈等。是用一手压住人体某一部位,另一手扳动其他部位,两者使用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外力,使关节旋转或伸展。图44。扳法也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手法,常用于  治疗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的交锁与错位等症。故此也可以认为是正骨干法的一种。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在施术时必须将要扳动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微加大幅度的运作。扳动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了解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出生理功能。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几种。
    扳法的主要作用松解粘连,帮助复位,滑刮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牵伸肌肉、韧带之作用。
    4. 背法: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肘屈曲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以臀部着力顶住患者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做左右方向的摆动和上下方向的抖动,使腰部有牵动感。图45。在施术时要注意肘部勾紧不要滑脱,嘱患者不要打挺。背法常用于治疗急性腹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病症。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传染性疾病,严重感处性疾病,脓毒血症,精神病,疾病的急性期病情危重,有高热,神志不清,血液病有出血倾向,结核,恶性肿瘤,按摩局部有较严重的皮肤病、皮肤损伤或炎症(如蜂窝组织炎、丹毒、脓肿、骨髓炎等),均不适应按摩治疗;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昆仑穴、小腹部、腰骶部和髋部;女性经期不应做腰骶部与双 髓部的按摩。另外,骨折未愈合、韧带和肌肉断裂的固定期,均不宜按摩治疗;年老体弱、血压过高,以及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者,应慎用或禁用按摩治疗。
    二、注意事项
    按摩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明确诊断,选用穴位,确定手法,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全面,有中心有重点。
    2.根据不同疾病与按摩部位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按摩体位。这个体位要使病人舒适,治疗方便,有利于各种手法的操作。不论是自我按摩或由别人按摩,都要注意。
    3.按摩的操作程序、强度、时间,需根据治疗中病人的全身与局部反应及治疗后的变化随时调整。并应掌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4. 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嘱病人不要紧张,肌肉要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做腰背和下腹部的按摩,应先排空大小便。病人在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均不适宜按摩,一般在餐后2小时按摩较妥。对病人要耐心、认真、亲切、负责,使病人对医生既信任又能配合治疗。自我按摩时也要注意放松和时间安排。
    5.按摩时操作者的双手要保持清洁、温暖、勤修指甲,不要损伤被按摩部位的皮肤。并要注意室温及被按摩部位的保暖。
    6. 在单独检查异性病人和进行按摩时,要态度庄重、严肃。尤其给女病人按摩时,应避开乳房、阴部。如治疗上需要,应先与病人讲明,取得病人同意后进行治疗,同时要有第三者在场(病人家属或其它女同志)。
    7.对于保健按摩(不论是自我按摩,还足由别人操作),一定要持之以恒,方能达到防治疾病、强壮身体的目的。
    8.在按摩结束之后,被按摩者应感到全身轻松舒适,原有症状改变。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这是常见反应。按摩后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寒凉刺激,更不要再度损伤。应配合治疗,保持治疗效果。 
 ※ 相关疗法名称 ※
·面神经炎
·支气管哮喘
·便秘
·胃肠神经官能症
·遗尿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近视
·小儿麻痹后遗症
·痛经
·小儿佝偻病
·绝经期综合症
·小儿支气管炎
·婴幼儿泄泻
·闭经
·小儿疳疾
·髌骨软骨病
·跟痛症
·月经不调
·髋关节扭挫伤
·慢性盆腔炎
·踝关节扭伤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急性腰扭伤
·腕管综合症
·肩关节周围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肱骨外上髁炎
·腰部劳损
·腕关节扭伤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冈上肌肌膜炎
·颈椎病
·阳痿
·遗精
·落枕
·神经衰弱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糖尿病
·细菌性痢疾
·半身不逐
·头痛
·百日咳
·高血压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