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淋症大小总论合参(附茎衄尿血)

淋者,小便淋沥,欲去不去,不去又来。《经》曰∶脾受积湿之气,小便黄赤,甚则淋,此言湿传膀胱而成淋也。又曰∶风火郁于上而热,其病淋,此言热传膀胱而成淋也。《内经》言∶淋无非湿与热而已,然有因忿怒,有因醇酒,有因浓味,大人则更有因房劳者。忿怒者,气动生火也。醇酒浓味者,酿成湿热者。房劳者,阴虚火动也。

故诸淋,皆肾虚为本,而膀胱生热也。盖肾与膀胱为表里,凡水入小肠,则通于胞,行于阴而为溲。若肾气不足,热入膀胱,故水道涩而不利,欲出不出,淋沥不断,脐腹急痛,蕴作有时,或如豆汁膏血,甚有窒塞其间,令人闷绝者。凡小肠有气,则小便胀,有血,则小便涩,有热,则小便痛。更有肾虚气弱,囊中受寒夹冷,而小便淋沥者,其候必先寒战,而后溲便,盖冷气与正气交争,冷气胜则寒战,而成淋,正气胜,则战解而得便矣。然淋有五,石膏劳热血是也。石淋者,盖肾主水,为热所乘则化为石,正如汤瓶久在火中,底结白碱也。若遇小便,则茎中痛,不能流利,痛引膀胱里急,其砂石乃从小便而出,甚有痛急昏闷,遍身有汗而后醒者;膏淋者,小便有肥脂如膏,浮于小便之上,此因肾虚不能制其肥液,而下行也;劳淋者,所因有二,若因劳倦而作者,属于脾虚也。强力入房者,属于肾虚也;热淋者,三焦有热,热气传肾,流入于胞,溺黄而涩,间有鲜红同来者;血淋者,热之极也。盖心主血,外行经络,内行脏腑,若热盛搏血则失其常道,心与小肠,为表里,乃下流而入于胞,与便齐出,则为血淋,脉必数而有力,若血色黑黯,面色枯白,尺脉沉迟,此属下元虚冷也。若小腹硬满,茎中作痛欲死者,此血瘀也。然尿血而痛者为血淋,若尿血而不痛者,则又为溺血也。五淋之外,更有气淋、冷淋、虚淋、肉淋之别,实同候而异名,总不外乎水火不交,心肾气郁,遂使阴阳乖舛,清浊相于,自清而浊、自柔而坚,自无形而有形,要皆一火之化,犹水煮为盐,岂真有砂石出于水脏之内哉!治法并宜开郁行滞,破血滋阴,疏利小便,清解邪热,调平心火,心清则小便自利,心平则血不妄行,切弗误加补剂,姑息,盖气得补则愈胀,血得下则愈涩,热得补则愈盛,源泉欲遏,厥溃更深矣。然通淋者,更宜清肺,盖肺为生水之源也。其药加郁金琥珀,开郁药也。青皮木香,行气药也。蒲黄牛膝,破血药也。黄柏生地,滋阴药也。若内痛腰曲,无泪干哭,上唇焦干,脚冷额汗者,此小肠气痛也。当用疝门之药,如橘核青皮、茴香之类。若小便尿血而不痛者,此为茎衄也。当用清利膀胱溺血之药,如山栀、小蓟、琥珀、归尾生地、牛膝之类,务使脏腑和平,其血不治自愈。一加止遏,即为痛为淋矣,淋证无出于热,大法流行滞气,疏利小便,清解邪热,调平心火,然有隔二隔三之分,如膀胱有热不渴,则宜泻膀胱火,乃正治也。如口渴而肺燥,不能生水,宜清金,此隔二也。如脾湿不运,而清气不升,故肺不能生水,则当燥脾渗湿,宣扬胃气,此隔三也。大忌发汗,以阴虚故耳。亦忌补气,以胀满故耳。又当分在气在血,渴者在上焦气分,宜黄芩茯苓泽泻、灯心、瞿麦、 蓄淡渗之剂,以降肺金之火,以清膀胱之源。不渴在下焦血分,宜知毋、黄柏牛膝、发灰、茅根行血之剂,以补肾水之源。色欲过度,或体瘦之人,日久不愈,属虚火,坎离丸主之。色白气虚,小水不通,宜吐,病在下,取之上也,清心莲子散主之。一老人气虚,不能施化,补中益气汤,加淡渗。有虚劳汗多而赤涩者,却是五内枯燥,滋腴既去,不能生津,不宜过通小便,竭其肾水,惟当温养润肺,并诸失精血,及患痈毒人,或有便赤之证,亦是枯竭不润之故,并宜前法。至于不通为闭,《经》云∶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所生病者,闭癃;又云∶督脉者,女子入系廷孔,(廷,正也,直也,言正中之直孔,即溺窍也。)其孔,溺孔之端也。(女人溺孔在前阴中横骨之下也。孔之上际,谓之端,乃督脉外起之所,此虽以女人为言。然男子溺孔亦在横骨下中央。)其男人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此生病不得前后。(茎,阴茎也。不得前后,二便俱团也。此虽督脉所生而实亦冲任之病,盖此三脉皆由阴中而上行,故为病如此。)又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不约者,不能约束收摄也。)又曰∶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夫闭与癃二证也。新病为溺闭,盖点滴难通也。久病为溺癃,盖屡出而短少也,然太阳膀胱,但主藏溺,其主出者,皆肝经及督脉及三焦也,故曰∶气化则能出,夫气化者,太阴肺也。

以肺为气之主,而能生水也。若肺燥不能生水,气化不及州都矣。脾为肺之母,湿不运而精不升,不能生水之源,要皆热盛,而气不能通调也。夫肾肝在下,地道也。心肺在上,天道也。脾胃居中,气分之交也。故天之阳绝,而不交于地者,白露不下,人同乎天,其在上之阳,不交于阴,则在下之阴,无以为化,小便其能出乎,史国信曰∶若欲便清,先分肝火,以其失疏泄之职也。然肝火之旺,更由于癸水之失养也。故有实热者,非与纯阴之剂,则阳无以化,有大虚者,非与温补之剂,则水不能行。《别录》云∶小便不利,审是气虚,独参汤,如神。《集验》云∶中焦气不升降,为寒所隔,惟服附子,小便自通,丹溪以吐法通小便,如滴水之器,使上窍开,而下窍之水自出焉。然病源霄壤不同,治法亦贵揆情处变,岂可概以清热疏肝导水为事乎?

脉盛而大实者,生。虚小而涩者,死。下焦气血干者,死。

 

车前子散

治诸淋,小便痛不可忍。

车前子(半两) 淡竹叶 赤茯苓 荆芥穗 灯草(各二钱) 作二服,水煎服。

一方

治血淋,诸热淋。

茵陈 淡竹叶 木通 山栀子 滑石 甘草 猪苓 瞿麦 灯心 水煎。如大便闭结,加大黄

 

琥珀散

治五淋,沙石淋。

滑石 琥珀(各一两) 木通 当归 木香 郁金 竹(各五钱) 为末,每服五钱,空心竹叶煎汤下。

 

琥珀散

治五淋涩痛,小便有脓出血。

琥珀 海金砂 没药 生蒲黄(各一两) 为末,每三钱,浓煎,通草汤下,日二服。

一方

用蝼蛄七枚,盐二两,同于新瓦上,焙干,研细,温酒调服一钱即愈。又方,用芒根二茎,锉碎,水一碗,煎半碗顿服,即通。又方,用车前子一两,以绢袋盛,水煎温服,立瘥。又方,用地肤子,或茎叶一两,水煎温服,即北方扫帚秧上子是也。又方,用萱草根一握,捣取汁服,或嫩苗煮食之。

一方

治赤白沙淋。

白枯矾 乌梅肉 二味丸,赤用甘草汤,白用酒下。

 

参苓琥珀汤

治淋,茎中痛不可忍,相引胁下痛。

人参(五分) 茯苓(四分) 川楝(炒,一钱) 生甘草(一钱) 玄胡索(七分) 琥珀 泽泻柴胡 当归青皮 黄柏(各三分) 水煎,空心温服。

一方

治尿血,用益元散,以甘草升麻煎汤,调服。

又方

用琥珀为末,每服一钱,灯心薄荷调下。

 

萆厘清饮

治膏浊频数,漩白如清,名曰膏淋。

萆 石菖蒲 乌药 益智(等分) 甘草梢(减半) 水煎服。

水性就下,故淋沥不已。燥可去湿,故用菖蒲,乌药以平湿土之敦阜,益智入肾可纳气归源,肾水得令则自能闭藏,而小便有节,至于使水道转入大肠,厘清渗浊者,独萆之力也,故曰萆 厘清饮。

 

小蓟饮子

治下焦结热血淋。

小蓟 生 滑石 通草 淡竹叶 蒲黄 藕节 当归 栀子 甘草水煎,空心服。

丹溪治溺血,用夏枯草,烧存性,研细,空心米饮调服。以此草活血行气,有补养厥阴血气之功,盖前阴属厥阴也。

 

当归散

治妇人小便出血,或时尿血。

当归 羚羊角屑 赤芍药(各半两) 生地黄(一两) 刺蓟叶(七钱五分) 每服八钱水煎食前通口服。

 

鹿角胶丸

治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鹿角胶(五钱) 没药(另研) 油头发灰(各三钱) 为末,用茅根汁打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

 

八正散

治大人小儿,心经蕴热,脏腑闭结,小便赤涩,癃闭不通。五淋并皆治之。

车前子 瞿麦 蓄 滑石 大黄(面裹煨) 山栀 甘草 木通(各一斤) 每服灯心汤下。一方加木香。

 

五淋散

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沙石诸淋。

茯苓(六两) 赤芍药 山栀子仁(各十两) 当归 甘草(生用,各五两) 条苓(三两)

每服四钱) 水煎,空心服。

牛膝膏,以牛膝合许,清水浓煎,入麝少许,神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及妇人血结坚痛,故牛膝为治淋之圣药。但虚人当兼以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