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大全良方》 > 卷之五

妇人痨瘵叙论第一

夫骨蒸、 、复连、尸疰、劳疰、虫疰、毒疰、热疰、冷疰、食疰、鬼疰等,皆曰传尸。以疰者,注也。病自上注下,与前人相似,故曰“疰”。其变有二十二种或三十六种,或九十九种。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核,连复数个,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痰涎;或咯脓血如肺痿、肺痈状;或复下利,羸瘦困乏,不自胜持;积月累年,以至于死。死后乃疰易傍人,乃至灭门者是也。更有蜚尸、遁尸、寒尸、丧尸、尸疰等,谓之五尸。及大小附着等证,不的知其所苦,无处不恶,乃挟诸鬼邪而害人。以三因考之,内非七情所忤,外非四气所袭,虽若丽乎不内外因、奈其证多端,传变、迁移难以推测,故自古及今,愈此病者十不得一。所谓狸骨、獭肝、天灵盖、铜鉴鼻,徒有其说,未尝见效。唯膏肓俞、崔氏穴(名四花,有六穴),若闻早灸之,可否几半,晚亦不济也。

病者憎寒发热,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其传在肝。

病者憎寒发热,面黑鼻燥,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复泄泻、口疮,其传在心。

病者憎寒发热,面青唇黄,舌本强,不能咽,饮食无味,四肢羸瘦,吐涎沫,其传在脾。

病者憎寒发热,面赤鼻白,干燥毛折,咯嗽喘急,时吐白涎,或有血线,其传在肺。

病者憎寒发热,面黄,耳叶焦枯, KT 痛,小便白浊,遗沥,胸痛,其传在肾。

 

二十四种蒸病论

所谓劳蒸者二十四种,随证皆可考寻。毛折发焦,肌肤甲错,其蒸在皮外;人觉热,自反恶寒,身振 剧,其蒸在内。

发焦鼻衄,或复尿血,其蒸在血。

身热烦躁,痛如针刺,其蒸在脉。

爪甲焦枯,眼昏,两胁急痛,其蒸在筋。

板齿黑燥,大杼酸疼,其蒸在骨。

背膂疼痛, 骨酸 ,其蒸在髓。

头眩热闷,口吐浊涎,眼多眵泪,其蒸在脑。

男子失精,女子白淫,其蒸在玉房。

乍寒乍热,中脘与膻中烦闷,其蒸在三焦。

小便赤黄,凝浊如膏,其蒸在膀胱。

传道不均,或秘或泄,腹中雷鸣,其蒸在小肠。

大腹隐痛,口鼻干疼,其蒸在大肠。

口鼻干燥,腹胀,睡卧不安,自汗出,其蒸在胃。

口苦耳聋,胁下痛,其蒸在胆。

里急后重,肛门涩秘,其蒸在回肠。

小腹 痛,筋脉纵缓,阴器自强,其蒸在宗筋。

眼昏泪下,时复眩晕,躁怒不常,其蒸在肝。

舌焦黑,气短烦闷,洒洒淅淅,其蒸在心。

唇干口疮,胸腹胀闷,畏寒不食,其蒸在脾。

咳嗽喘满,咯痰吐血,声嘶音远,其蒸在肺。

耳叶焦枯,香港脚酸疼,起居不得,其蒸在肾。

情想不宁,无故泄精,白物绵绵而下,其蒸在右肾。

心主胞络,心膈噎塞,攻击疼痛,俯仰烦冤,其蒸在膈。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啮其心肺,治之不可不绝其根也。

 

神仙秘法

取传尸劳虫,服此药先择良日,焚香祷祝,令病患设榻,面向福德方服,即有神效。不可使病患知其药味及仔细。

青桑皮 杨柳枝 梅枝 桃枝(以上要取东引者,各七茎) 葱白(七茎) 青蒿(一握,如无,以子代) 真安息香(一分,研,去石) 阿魏(一分)

上八味除阿魏外,用童子小便一升半煮取,药耗及一半去滓,将药汁化阿魏,再煮十数沸,去滓候温,作二次调下件药末∶朱砂(半两) 小槟榔(半两) 麝香(半分)

上三味研令极细,分为二服。用前汤使调下,五更初一服,三点再一服,辰时间取下虫,遂绝根本。若见虫色白者,此病必差;若黑色,则已传入肾经,不可救也。服药后只以淡粥补之,并不动元气,效验无比,切须秘之。世传劳虫有灵,轻易传之则伤医者。此说殆医者秘惜其方,不可以授人耳。要须密重之,则无泄慢天机。乃起死还生,功同造化,鬼神护助,自有灵效。大凡传尸劳者,必须先服此一药,后拾伍方随证治,不可以概用药。调治三、五个月,再服此取虫药,则永除根本。如取下虫色已黑,纵服后药,亦无补也。然则能使不传它人。

治心胸积气作胸痹,引两胁痛,昏闷不收,音声不清,虚热上壅,作鼻衄方。

桑白皮(三分) 枳壳 木通 子芩 生干地黄 白芍甘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文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治伏瘀血在心肺,时作衄,心胸彻背痛方。

白芍药 牡丹皮(各一两) 生犀屑(半两) 生地黄(三两,别捶碎入)

上 咀,每服半两。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调荣卫,消瘀血,出声音,治痰嗽,消瘀血方。

当归 牡丹皮 白芍药 子芩 木通 麦门冬 甘草 华阴细辛(各半两) 生干地黄(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虚热,昏冒倦怠,下虚上壅,嗽血,衄血,鸡苏丸。

 

鸡苏丸

鸡苏叶(半斤) 黄 (半两) 甘草 川芎(各一分) 防风(一两) 苦梗(半两)

荆芥穗(一两) 甘菊花(一分) 真脑子(半钱重) 生干地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麦门冬去心,煎汤嚼下。又治肺损吐血,日渐乏力,瘦弱行步不得,喘嗽痰涎,饮食不美。或发寒热,小便赤涩,加车前子一分,每服一丸,煎桑枝汤嚼下,日可六、七服。桑枝锉,炒香,每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下药。

治劳气,食后身疼倦,夜间盗汗,此病因失血,荣卫损也。宜防风汤方。

 

防风汤

黄 (一两) 白芍防风(各三分) 甘草(半两) 当归 生干地黄(各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服。

治劳嗽,温金散。

 

温金散

甘草 黄芩 桑白皮 防风(各一两) 杏仁(二十七粒,制) 人参(去芦) 茯神(各半两) 麦门冬(一分)

以前五味,用米泔浸一宿,晒干;次入人参、茯神、麦门冬三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蜡一豆大,煎至八分,食后温服。

治劳嗽有四满丸极妙。(方见劳嗽门)

治心气不足,解劳倦、益血,桔梗饮子。

 

桔梗饮子

苦梗 甘草人参(去芦) 麦门冬(各一两) 青皮(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治胸痹,栝蒌汤。

 

栝蒌汤

枳壳(四个) 浓朴 薤白(各一两) 栝蒌(一个) 桂枝(一两。有热除此一味)

上 咀,水七升,煎取四升,去滓温服。

凉心肺,解劳除热,使荣卫顺,血不绝。子芩散。

 

子芩散

黄 (一两) 白芍药 子芩 人参茯苓 麦门冬 苦梗 生干地黄(各半两)

上为粗末,先用竹叶一握,小麦七十粒,水三盏,姜三片,煎至水一盏半,入药末三钱重,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积气坚硬作气噎,胸胁引背痛方。

白芍药(一两半) 鳖甲(醋炙) 枳壳(去穣,麸炒) 北柴胡(各一两) 甘草茯苓(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伏连、传注,腹中有坚硬积气壅心胸,作痹痛,引胁背痛,脘痛,脘膈满闷方。

鬼臼 天门冬(去心,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炒) 莽草 不蛀皂角(酥炙,各半两) 叶子雄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渐加至二、三丸,空心,汤水吞下。临卧一服,常宜斟酌,勿令泄泻。忌鲤鱼、山猪、芦笋。

出声音方诃子(炮,去核) 木通(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 咀,用水三升,煎至升半,入生地黄汁一合,再煎数沸,放温,分六服,食后,日作半料。

治咽喉痛方百药煎(去黑皮) 硼砂 甘草白矾(等分)

上四味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细细呷咽。

治肺间邪气,胸中积血作痛,失音,含化丸方。

 

含化丸

蛤蚧(一双,去口足,炙) 诃子(去核) 阿胶(粉炒) 麦门冬(去心) 北细辛 甘草生干地黄(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头大。食后含化一丸。(以上诸方,辰州李 、名景 录示云∶传之于五羊大帅方侍郎上务下德)

治瘵疾得效方,河车丸。

 

河车丸

治劳嗽、一切劳瘵虚损、骨蒸等疾。

河车一枚(初生男子者尤良。于长流水中荡洗尽血,净入锅内熟煮,以手擘成小片,焙干,须在一日内便碾成末。才经宿即不干,碾不成末矣。按《本草》云∶人肉治瘵病,胞衣飘生者尤佳。主血气羸瘦,妇人劳损,面 皮黑,腹内诸疾,渐渐瘦悴者,以五味和之,如法与服之,勿令病者知。亦治天行热疠,立效。胞衣埋地中七、八年化成水,澄清如真水。南方之人以甘草升麻和诸药罐盛,埋之三、五年,揆之此为药服)

雪白茯苓(半两) 拣参(一两) 干山药(二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少麝香末为衣,每服三、五十丸。米饮、温酒、盐汤送下,空心服。嗽甚者,五味子汤下。

又方∶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

蛤蚧(一双,全者,酒浸一宿,酥炙) 知母 贝母(去心) 人参(去芦) 甘草 杏仁(去皮尖,麸炒) 枇杷叶(去毛,炒) 鹿角胶(粉炒)

上各一两,根据方事,治净,研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桑白皮煎至八分,温服,日三夜二。

治劳嗽,补肺汤。

 

补肺汤

桑白皮 熟地黄(各二两) 人参(去芦) 紫菀 黄 川五味子(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入蜜少许,食后温服。

又四君子汤加秦艽、黄蜡煎服尤妙。

辰阳李 云∶以上药方,乃赵世则效之次子公 ,并服此乃安。传之仲弟,屡救人甚验。服药止,可食淡煮猪蹄肉,仍须先煮熟肉去元汁,再以白汤熟煮。仍忌房劳、一切生冷、鱼腥、咸毒、腌藏等物,无不痊愈。修合药及煎药时,忌生人、孝子、妇人、鸡犬、猫畜见。仍勿令病患知用药味,大有功效。

治传尸出汗,取虫辟邪,养正膏。

 

养正膏

鳖甲(一两,醋炙) 青蒿(一握) 淡豉(三、七粒) 葱白(二茎) 安息香(一分,研) 桃柳 桑枝(各七茎) 桃仁(四十九个,去皮尖、双仁) 天灵盖(用匕头大一片,酥炙)

上十味,隔夜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至半升,再以童便半升同煎,取四合。又用槟榔一个为末,麝香一钱匕,将所煎药去滓调下。至日高二丈时,放温顿服。以衣覆出汗,审看十指,汗出如藕丝,五色臭秽;汗出后,仍泻下虫状恶物尽,甚者,旬日再服,永效。

 

猪肚丸

治骨蒸劳,唇颊赤,气粗口干,遍身壮热。或多虚汗,大肠涩秘,小便赤黄,饮食全少。

(出《博济方》)

青蒿 鳖甲(醋炙) 北柴胡 木香 生干地黄(各一两) 青皮(半两) 宣黄连(二两)

上为末,以猪肚一个洗净,入药在内系定,蒸令极软,研如泥,为丸如绿豆大。汤下十五丸,空心,日三服。忌湿面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