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卷之七十

不寐候

 

病机

《灵枢·邪客篇》∶帝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咽喉,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 气之悍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帝曰∶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半夏汤见后。)

口问篇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春甫谓∶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燥,便不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之法也。

《伤寒书》云∶伤寒瘥后不得眠者,何也?盖热气与诸阳相并,阴气未复,所以不得眠。又谓∶汗下后过亡津液,心血虚而神不宁,亦不眠。

 

脉候

不眠,脉微涩,为血虚。

寸口浮大有火,兼滑为痰。

两尺弦大,为肾虚,相火炎上。

 

治法

体气素盛偶不眠,为痰火,所致,宜先用滚痰丸,次用安神丸、清心、凉隔之类。体气素弱,或因过劳,或因病后,此为不足,宜养血、安神、补心之类。

凡病后及妇人产后不得眠者,此皆血气虚,而心脾二脏不足,虽有痰火,亦不宜过于攻治,仍当以补养为君,而略佐以清痰火之药。其不因病后而不寐者,须以痰火处治,亦必少佐以养血补虚之药,方为当也。

凡人劳心思虑太过,必至血液耗亡,而痰火随炽,所以神不守舍,烦敝而不寐也;导痰清火以治其标,稍得效验,仍须养血收神,兼之静定,以治其本,则不再复以竭其真也。此心元之主,神思之病,不可不慎。每见轻浅视之,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

 

药方

(本集)养心汤 治体质素弱或兼病后思虑过多,而不寐者。

当归身 生地黄地黄 茯神(各一钱) 人参 麦门冬(各钱半) 五味子(十五粒) 柏子仁 酸枣仁(各八分) 甘草(炙四分)

水盏半,加灯心、莲子,煎八分,食远服。

酸枣仁汤 治大病后气血俱虚,内亡津液,烦渴心躁,诸虚烦热不得眠者,宜用此药。

酸枣仁(微炒) 人参(各一钱) 麦门冬(三钱) 竹茹(二钱)

上水二盏,龙眼肉五枚,煎七分,无时服。

(《局方》)茯苓补心汤 治思虑过多,心神愦乱,烦躁不寐。

茯苓 白茯神 麦门冬 生地黄 陈皮 半夏曲 当归(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水、竹叶、灯心同煎服。

(《秘验》)琥珀多寐丸 治健忘恍惚,神虚不寐。

真琥珀 真羚羊角(细镑) 人参 白茯神 远志(制)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猪心血和蜜丸,如芡实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汤嚼下。

(《和剂》)辰砂妙香散 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虚烦不眠。(方见虚烦门。)

温胆汤 治病虚烦,心胆惊怯,自汗有痰不寐者。(方见惊悸门。)

(《养心》)滚痰丸 治痰火、实火、无故不寐。(方见痰饮门。)

(《灵枢》)秫米半夏汤《灵枢经》中有此方,世医鲜用之。久病不寐者,神效。

秫米(一升) 半夏(五合)

千里长流水一斗,扬之万遍,取清者五升,煮秫米数沸,炊以苇薪,令竭至一升半,去秫米、半夏,取汁饮之。每服一小杯,日三服。其新病者,覆杯即卧,汗之即已;久病者,三日三饮而已也。

(东垣)安神丸 治血虚心火,神乱不眠。(方见惊悸门。)

(《活人》)竹叶石膏汤 治病后烦躁不眠。

栀子乌梅(同前方治。)

(《局方》)归脾汤 治病后及思虑心脾两虚而不寐者。

(《道藏》)天王补心丹 治心肾两虚,水火不济,致夜不寐,心悸口干,烦躁不定。此治本之要药也。(二方并见虚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