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考》 > 营卫

营卫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说。岐伯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其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居脉中,卫居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此详营卫之生会也。始焉谷入于胃,而后能生精微之气,此气出于中焦,以传于肺,而肺传于五脏六腑,则五脏六腑皆得以受此精微之气矣。其大气积于胸中者,为上焦,所谓宗气流于海者是也(上焦即任脉经膻中穴,又名上气海);脐上四寸曰中脘穴,为中焦;脐下一寸曰阴交穴,为下焦。此三焦者,上焦降于中焦,而中焦降之下焦,下焦升于中焦,而中焦升之上焦,犹天道下济,地道上行之象也。上焦为阳,中焦则上半为阳,下半为阴,下焦则为阴。然中焦之下半为阴者,由上节之气降于中焦,而中焦之气随上焦之气,以降于下焦,而生此营气。营气者,阴气也。故曰∶清者为营,言由上、中二焦之清气,降而生之者也。下焦之为阴者,阴极生阳,升于中焦,随中焦上半为阳者,以升于上焦,而生此卫气者,阳气也。始于阳气甚微,而至此阳气甚盛,故曰∶阳受气于上焦。然此卫气者,乃下焦之浊气升而生之,故曰∶浊者为卫。宗气积于胸中,出喉咙以司呼吸,而行十二径遂中。营则阴性精专,随宗气以行经遂之中,所以营之行者,在于经脉之中也。卫则阳性 悍滑利,不能入于经脉之隧,故不随宗气而行,而自行于各经皮肤、分肉之间,所以卫之行者,在于经脉之外也。营气之随宗气而行者,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则脉行六寸,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故五十度复会手太阴也。

黄帝曰∶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宗气积于上焦,出喉咙以司呼吸,而行十二经遂之中,弥伦布KT ,如天之有雾也。营气并胃中,出上焦之下,泌别糟粕,蒸为精微之气,而心中之血,赖之以生,凝聚浮沉,如水之有沤也。胃纳水谷,脾实化之,糟粕入于大肠,水液渗入膀胱,故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为州都之官,正以下焦如渎之渗泄乎水也。然下焦之阴中有阳者,从是升中、上二焦,而卫气生矣。(嗟呼!此篇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一十六字,乃圣神之宗旨,犹尧舜相传,道统不外,人心惟危云云,一十六字也。人之病否生死,从是而决,升降表里,阴阳补泻,从是而分。其祸始于越人《难经·第一难》,将此第四节与营俱行之“营”字下,增一“卫”字,致使“三焦并降、三气所生”之义不明,于世而用药多谬,安能有起死回生之功耶?噫!自仲景而下,如孙、王、刘、张、李、朱辈,尚未有识此义者,况其他乎?)

正人脏图(缺)

阑门,谓大小二肠会处也。自此泌别渗入于膀胱中,乃为溺。

分水,谓水谷承受于阑门。水则渗灌于膀胱而为溺。便谷之泽秽则自阑门而传送大肠之中也。

伏人脏图(缺)

肛门者,言其处似车 之形,因以为名。直肠、肛肠、洞肠,皆即此也。主受大肠之谷而道出焉。

其系上贯于心,下通于肾,心肾水火相感而精气溢泄,乃化血收精之系也。

肛肠,又名广肠,即肛门也。一名鬼门,大便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