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 第五章 诊断试验及疾病筛检的评价

一、筛检

(一)筛检的概念

筛检(screening)是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和其他方法,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病人、可疑病人或有缺陷的人。

筛检步骤示意图

图5-1 筛检步骤示意图

筛检不是诊断试验,它是把健康人和病人(疑似病人、有缺陷的人)区别开来的方法,它仅是初步检查,是早期发现病人的一种方法。对筛检试验阳性还应进一步确诊。

对某种疾病来说,在一般人群中包括三种人,一种是无该病的健康人,一种是可疑有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一种是有该病的人。这三种人混杂存在。筛检的工作即是将健康人与其他两类人区别开来。然后用更完善的诊断方法,将可疑患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与实际患该病的人区别开来,(见图5-1)。第三步为对有该病的人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因此,筛检是第一步,诊断试验是第二步,治疗是第三步。

(二)筛检的分类

1.人群筛检(population screening,massscreening)是指用一定筛检方法对一个人群进行筛检,找出其中患该病可能性较大的人,然后,对其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如先用尿糖测定筛检出可疑糖尿病病人,再用其他方法(如血糖测定)以确诊,然后加以治疗。

2.多次(级)筛检(multiple screening)在上类筛检中,同时应用多种筛检方法进行筛检,可以同时筛检多种疾病。

3.定期健康检查(periodical health examination)或目标筛检(targeted screenig)对有某种暴露的人群(如铅作业工人)、高危人群、某一单位、某种职业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病人,及时给予治疗。

4.病例搜索(case-finding)或机会性筛检(opportunisticscreening)筛检的对象局限于因其他原因而找临床医师或卫生医师诊治或咨询的人。即是临床医师或卫生医师对来诊者加用其他筛检方法,以发现与主诉无关的疾病。

(三)适用于筛检的疾病、对象及筛检应用的原则

在开展筛检规划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应当筛检危害严重的疾病或缺陷,迟发现将造成严重后果 如遗传性代谢缺陷的苯丙酮尿症(phenyl ketonuria)及某些癌症(如宫颈癌),或某些已成为重大的社会卫生问题的疾病或缺陷。

这些疾病的自然史应当已经清楚,以便能准确判断筛检措施的效果。

这些疾病应当是临床前期现患率高的疾病,并且从出现首发体征到出现明显疾病间有较长的间隔。

这些疾病应该有可以识别的早期症状和(或)体征,有进一步确诊的条件和治疗方法及统一的治疗方案和标准。

2.筛检试验的特点 筛检试验必须具有快速、简单、易进行、价廉、安全、可靠、灵敏、特异、有效、能被受试者接受。还应考虑筛检、诊断和治疗等的经济消耗和收益问题。

所谓经济消耗和效益是指筛检规划所需的经费和该规划所能筛检出的病人数以及不筛检的不良后果。通常说,在筛检的人群中该病临床前期病人的患病率应该是高的,偶尔的领先时间(先导时间,lead time)。领先时间指的是从筛检发现到该病人因症状而去就诊的时间间隔。领先时间长的疾病,在筛检发现后,有时间加以诊断、治疗。其结果优于症状明显后自动去就医的。高血压及噪声性耳聋有较长的领先时间,而胰腺癌仅有一个短的领先时间。领先时间短的疾病进展很快,从筛检发现到因症状而去就诊仅有短短的时间。筛检发现后开始治疗比其自动就医后开始治疗,好处不大。

对筛检的疾病,应该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早期治疗应当比晚期治疗可以降低筛检的疾病的死亡率或患病率,如原位性子宫颈癌、早期乳腺癌。这类疾病治疗方法还应该能被尚无症状的病人所接受,而且是安全的。对尚无有效治疗的疾病,进行大规模筛检(如全民检查HBSAg)只会使阳性者长期担惊,使周围人害怕。参加者更长时间知道自己有这种病,在做其他研究时,由于这种情况而引起的偏倚,叫作长期偏倚(length bias)或长期/时间偏倚(length/time bias)。

3.对特殊暴露人群进行筛检 其标准可比在一般人群开展稍松些。比如轻度不适(如恶心、头痛)。如果减少劳动能力或健康感,虽然轻微也应考虑筛检,以减少疾病。有时暴露有不同等级,轻度暴露时加以筛检,也许可以预防严重后果。这类筛检通常在工作场所进行。有些国家对某些职业人群规定定期筛检,如对矿工进行矽肺(尘肺)筛检,对石棉工进行石棉肺、肺癌的筛检,对接触铅作业职工及其他严重有毒、有害环境作业职工的定期筛检。

4.筛检试验的条件 筛检试验应该价廉,易于执行,能被群众接受,具有可靠性及真实性。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该试验应该永远得出一致的结果。真实性(validity)用灵敏度(sensitivity)和特异度(specificity)表示,是指将被筛检的对象正确地归类到有病或无病组。

灵敏度指的在该人群中的病人被此筛检试验正确地判断为有病的百分数。特异度即在该人群中的非病人被此筛检试验正确地判断为非病人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见诊断试验节。

人们当然希望一个筛检试验既有高的灵敏度,又有高的特异度。可是,实际情况是,当变动诊断标准提高该筛检方法的灵敏度,必然降低其特异度,将诊断标准向另一方向移动,提高其特异度,则必然降低其灵敏度。

究竟将筛检试验的诊断标准定在何处为宜,则既要考虑到漏诊或误诊对该病的重要性,又要考虑对大量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病例进一步确诊、治疗等的经费、人力、物力的消耗以及对病人的健康(漏诊)或精神负担(误诊)的影响,全面衡量最后加以确定。对于新生儿严重疾病的筛检,希望有高的灵敏度,而容许假阳性加多(降低特异度)所增加的经济负担。因为需要进一步随访以确定其为真阳性或真阴性。

5.确定筛检标准时应考虑的问题 既要考虑该病的自然史,又要考虑其治疗的收益和消耗。对新发现的病例还应该有合适的进一步确诊、治疗、随访的设备。最后,这种筛检规划还应该能为所有有关人员(如行政管理人员、卫生工作者及被检群众)可以接受。

(四)筛检效果的评价

1.新发现的病例(或有缺陷人)数 一项筛检试验应当能从人群中发现一些过去未识别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发现率愈高说明这项筛检效果愈好。此时还应考虑此种疾病(或缺陷)的患病率高低,距上次同样筛检时间间隔长短等影响因素。

2.对疾病结局的影响 一项筛检试验应当能导致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合并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愈大,效果愈好。理想的方法是比较由筛检发现的病人及因症状而来就医的两组人。但因为参加与未参加筛检的两组人可能存在的差别,所以评价筛检效果最好用随机对照试验。在纽约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了约6万名40~64岁的投保险的妇女达23年,比较经过筛检(乳腺摄影,mammography)的妇女与未经筛检的妇女,随访5年时,经筛检组乳腺癌死亡率比未经筛检组低38.1%,10年时低28.6%,18年时低22.7%(Shapiro,1989)。

3.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进行一项筛检试验是很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所以筛检的效果应当从成本效益方面进行分析。筛检试验的成本指的是筛检试验所花费的全部费用,而效益则为通过筛检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经过筛检早期发现病人,节省的医疗费用等能用货币计算的效益)及社会效益(指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卫生服务质量等,给社会、社会活动、人群的精神和健康所带来的好处),在患病率很低的情况尤应进行此种分析。如丝虫病患病率高时,对人群末梢血筛检,一次可以发现大量微丝蚴血症者,加以治疗,效果相当可观。而在一地区多次筛检、普治后,微丝蚴血症率已很低,微丝蚴数目也极低时,再用引法筛检,发现1例阳性要比患病率高时多用若干倍成本。此时应当重新考虑用什么方法筛检。筛检血片以查疟疾病人及疟原虫携带者,也有类似情况。

(五)筛检中的偏倚

筛检试验既是一种试验,它同样可以有选择性偏倚、衡量偏倚、混杂偏倚。这些偏倚在第七章偏倚节加以叙述,可以参阅。

在筛检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特殊偏倚如下:

1.领先时间偏倚(lead time bias)由于筛检试验提前发现了那些尚未发展到明显疾病而来主动就医的病人,如果忽略这一点,在比较筛检查出的病人及来医院就诊病人的存活期、病死率、治愈率等等,就可能因为领先时间偏倚而使结果偏离真实情况。

2.病程长短引起的偏倚 病程短的疾病被筛检出的可能性低于病程长的病。在评价筛检时应考虑病程长短可能带来的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