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第十六章 内分泌疾病

第147节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机体不能正常释放或利用胰岛素,而使血中葡萄糖(一种单糖)水平不适当升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血糖(葡萄糖)水平整天处于变化之中,餐后血糖升高并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经夜间空腹后,晨起血糖水平正常在70~110mg/dl。通常,在进食或饮用糖水或其他碳水化合物后血糖应低于120~140mg/dl。50岁以后的老年人,尤其是活动较少者,血糖轻度进行性升高。

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的一种主要物质。胰岛素促使血糖转入细胞内,产生能量或贮存葡萄糖,供需要之时用。餐后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阻止血糖进一步升高,并使血糖逐渐下降,由于肌肉将葡萄糖作为能量,故体育活动也可使血糖下降。

【病因】

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或者是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腺产生的胰岛素很少或者完全不产生胰岛素。虽然糖尿病患者约占美国人口的6%,但其中仅10%为Ⅰ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患者大多于30岁以前起病。

科学家认为,在儿童或青少年中环境因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营养因素引起免疫反应,破坏胰腺内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还可能与基因易感性有关。无论为何种病因,90%以上的Ⅰ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的细胞(β细胞)受到永久性损害。胰岛素缺乏是严重的,为了生存患者须有规律地注射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能继续产生胰岛素,有时甚至胰岛素水平超过正常人。然而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Ⅱ型糖尿病可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但多见于30岁以后,并随年龄增加而进行性增加。大约15%70岁以上的老人患Ⅱ型糖尿病。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此型患者80%~90%有肥胖。某些种族和文化背景也是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黑人及西班牙人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2~3倍。Ⅱ型糖尿病有家族遗传趋向。

其他少见的糖尿病病因有:皮质类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怀孕(妊娠糖尿病)(见第246节),药物及干扰胰岛素产生或作用的毒物均可使血糖水平升高。

【症状】

糖尿病的首发症状与高血糖水平的直接作用有关。当血糖水平升至160~180mg/dl以上时,葡萄糖进入尿液。当血糖水平继续升高时,肾脏排出额外的水以稀释尿中丢失的大量的葡萄糖。由于肾脏产尿增多,故糖尿病患者常排尿增多(多尿)。多尿导致口渴(多饮)。由于大量的热卡从尿中丢失,引起体重下降,为了补偿此种变化,患者感到异常饥饿(多食)。其他症状还有:视物模糊、嗜睡、恶心及体力下降。此外,糖尿病控制不佳者易患感染。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Ⅰ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几乎总有体重下降。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无体重下降。

Ⅰ型糖尿病起病突然,可迅速进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尽管血糖水平升高,但大多数细胞在缺乏胰岛素时不能利用葡萄糖,于是,这些细胞转向其他能源,脂肪细胞开始分解,产生酮体,此类毒性化学复合物可使血液变酸(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首发症状为极度口渴和大量排尿,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疲乏、腹痛,尤其在儿童多见。呼吸常变深变快,以纠正血液酸度(见第138节)。患者呼出的气味像指甲油清除剂,如不进行治疗常会在数小时内出现昏迷。

Ⅰ型糖尿病患者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如中断胰岛素注射或遭受感染、意外事故或严重疾病打击,仍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数年或数十年无任何症状。当胰岛素缺乏加重时可出现症状。最初,多尿及口渴较轻,数周或数月后逐渐加重。酮症酸中毒少见。如果血糖显著升高(常超过1000mg/dl),通常是由于感染或药物等重叠应激作用的结果,患者可出现严重脱水,导致精神错乱、嗜睡、抽搐,此种状态称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神经及其他内脏结构。复合的糖基物质堆积在小血管壁,使其变厚和易渗漏。血管壁变厚,血管供血量越来越少,尤其是支配皮肤和神经的血管变化更明显。血糖控制不佳亦可引起血中脂肪物质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壁形成斑块)(见第26节)。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为非糖尿病者2~6倍,男女两性均可发生。大、小血管的循环血量不足可损害心脏、大脑、双下肢、眼、肾脏、神经、皮肤等,使创口愈合缓慢。正因为以上的原因,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许多严重慢性并发症。心脏病发作及卒中很常见。眼睛的血管损害可引起视力丧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脏功能异常,导致肾衰竭,需透析治疗。神经损害有数种表现。如果是单一神经病变(单神经病),一侧上肢或下肢可突然无力;如果双手、双下肢、双足神经受损(糖尿病性多神经病),可出现感觉异常及针刺或烧灼样疼痛,四肢无力(见第70节);如果皮肤神经受损,病人不能感觉挤压或温度变化,使皮肤可能反复受伤。皮肤血流供应不足也可导致溃疡形成,伤口愈合缓慢。足部溃疡可较深、感染、愈合不良,甚至需要截肢。

最近的证据显示,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预防、推迟或减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其他未知因素如遗传因素也决定着病情的发展过程。

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

受累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的变化并发症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阻塞心脏、大脑、下肢及阴茎的大、中型动脉。小血管壁受损,以致血管不能正常输送氧气,并可能发生渗漏循环不良导致伤口愈合差,可能导致心脏病、卒中、手足坏疽、阳痿及感染
眼睛视网膜的小血管受损视力下降,最终可能失明
肾脏肾脏的血管变厚;蛋白漏入尿中;血液不能正常滤过肾脏功能减退;肾衰竭
神经由于葡萄糖代谢异常及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神经病变一侧下肢突然或逐渐无力;手足感觉减退,刺痛、疼痛;神经的慢性损害
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血压及消化过程的神经受损血压波动;吞咽困难及消化道功能改变,伴有腹泻
皮肤皮肤的血供差,感觉丧失,导致重复受伤溃疡、深部的感染(糖尿病溃疡);愈合差
血液白细胞功能受损对感染的抵抗力差,尤其是易患尿路及皮肤感染
结缔组织葡萄糖代谢异常,导致组织增生或挛缩腕管综合征;杜普伊特伦挛缩(掌挛缩病)

【诊断】

如患者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糖尿病的诊断即可成立。每年一次的就业或参加运动会之前的常规检查或体检通常需要检测血糖。当病人出现明显口渴、多尿、饥饿或存在典型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反复感染或任何一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时,也应检测血糖。

血糖测定常在空腹8小时后进行,也可测定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是正常的,但不应很高。超过65岁的老人,最好检测空腹血糖,因老年人餐后血糖升高较明显。

某些情况下,如怀疑孕妇有妊娠糖尿病时(见第246节),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是:病人空腹时,测空腹血糖,然后饮入含标准量葡萄糖的溶液,再分别检测进食后2~3小时的血糖水平。

【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将病人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要维持血糖完全正常较难,但血糖越接近正常,发生糖尿病短时或长期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小。严格控制血糖的主要问题是发生低血糖症的机会增加(见第148节)。

糖尿病治疗需要注意控制体重、体育锻炼及饮食控制。大多Ⅱ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如果能降低体重及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必采用药物治疗。但降低体重、增加锻炼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难以做到,因此胰岛素替代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往往是必要的。体育锻炼直接降低血糖水平,常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饮食调整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应吃太多甜食,应规则进食。早晨或晚间注射中效胰岛素者,睡前或傍晚加些点心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发生。糖尿病患者也常有高胆固醇血症,需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最好途径还是控制血糖和体重。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通过了解他们所患疾病及如何控制这种疾病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有关这方面的教育最好由专门接受过糖尿病教育培训的护士负责。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懂得饮食及锻炼如何影响自身血糖水平,了解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检查皮肤有无溃疡形成,也必须特别注意避免足部感染。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很有必要,能尽早发现可致失明的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为防万一受伤或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随时携带能证明病情的卡片或医疗预警手镯。提醒医务人员迅速进行急救处理。

胰岛素替代治疗

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不能产生胰岛素,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替代治疗只能采用注射法;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不能口服给药。新的胰岛素剂型如鼻腔喷雾剂,正处于试验中。到目前为止,由于这些新剂型的吸收率不稳定,故疗效不佳,其使用剂量还有待确定。

胰岛素通常注射的部位是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微小细针注射器使注射几乎无疼痛。压缩注射器可将胰岛素压入皮下,适用于不能耐受针刺注射的患者。

胰岛素注射笔内含一个装有胰岛素的笔芯,关闭后像一支大钢笔,是一种便于携带胰岛素的注射器,尤其是对那些在户外活动,一天需要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更为方便。还有一种注射装置叫胰岛素泵,通过一个持留在皮下的小针将胰岛素从贮存器连续不断地注入体内。胰岛素用量可预先计划设定,以便更好地模拟机体内胰岛素的正常释放。胰岛素泵使某些患者病情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但也有一些人戴泵感到不适或发生输注部位的疼痛。

胰岛素有三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发挥作用的速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速效胰岛素如正规胰岛素,发生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该型胰岛素常在20分钟内开始显效,在2~4小时达到最大作用,持续6~8小时。速效胰岛素适用于每天需注射数次胰岛素的患者,餐前15~2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如锌胰岛素悬液或低精蛋白胰岛素悬液,在1~3小时开始起作用,6~8小时达最大作用,持续18~26小时,早晨使用控制白天的血糖,或在晚上使用维持夜间血糖。长效胰岛素如强化胰岛素锌悬液,注射后6小时后开始起作用,持续28~36小时。该胰岛素制剂稳定,在室温下可保持数月。可以携带去工作或旅行时使用。

如何选用胰岛素是个复杂的问题,这取决于病人要求控制糖尿病的迫切性、监测血糖和调整药物剂量的意愿、日常活动的变化、对所患疾病认识、熟悉的程度及病人每日血糖的稳定程度。

最简易的方案是每日一次中效胰岛素,但血糖控制差。将速效和中效两种胰岛素联合应用--在早晨同一剂量下使用,血糖控制比较理想。这需要技巧但也为矫正血糖水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第二次注射可在吃晚餐或睡觉前

和晚上联合使用短效及中效胰岛素,白天再加用几次速效胰岛素,血糖控制最佳。

某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每日使用的胰岛素剂量可不变;另一些人则可根据自身饮食、锻炼及血糖变化的情况调整每日胰岛素剂量。胰岛素需要量随摄食量、运动量变化进行调整。饮食及锻炼变化小者,胰岛素用量变化不大。如患者体重改变,情绪激动或患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时,则需调整胰岛素用量。患者如改变饮食及锻炼方法则须相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某些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由于注射用的胰岛素并不完全与人体产生的胰岛素相同,人体可产生抗胰岛素抗体,抗体干扰胰岛素的活性,故胰岛素抵抗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大大增加。

胰岛素注射可影响注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变态反应少见,可出现疼痛、烧灼感、局部发红、瘙痒、肿胀,持续数小时。较常见注射部位脂肪沉着或萎缩,以至皮肤隆起或凹陷。改变注射部位及变换胰岛素种类一般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合成的人胰岛素是如今主要使用的胰岛素类型,产生胰岛素抵抗及变态反应者较少。

口服降血糖药物

口服降血糖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格列苯脲、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常能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对Ⅰ型糖尿病患者无效。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腺分泌胰腺素及增强胰岛素作用发挥降血糖作用。另一类口服降血糖药如二甲双胍不影响胰岛素的释放,但可增强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反应。二甲双胍可单独或与磺脲类配合使用。还有一种药物阿卡波糖,通过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Ⅱ型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而能良好降血糖者,加用口服降血糖药物。这类药物有时只需早上服用一次,但有些病人则每天需服2次或3次。如果口服降血糖药物不能完全控制血糖,可换用胰岛素或联合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物。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特性

药物作用时间(小时)每日服用次数
阿卡波糖大约4左右3
醋磺己脲12~181~2
氯磺丙脲601
格列美脲达241
格列吡嗪达241~2
格列本脲达241~2
二甲双胍24或更长2~3
妥拉磺脲12~241~2
甲苯磺丁脲6~122~3

监控治疗

监控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必要部分,虽然也可检测尿中葡萄糖的存在,但不是一个很好的监控或调整治疗的方法。目前,在家中检测血糖很容易做到。

用小柳叶刀刺破手指末端,采一滴血。柳叶刀内有一个微型针,可刺入手指或柳叶刀被放入一个带有弹簧的装置内,极易迅速地刺破皮肤。多数患者感觉不到疼痛。然后将一滴血放在试纸条上,和血中葡萄糖反应后,试纸条颜色改变或发生一些其他的化学变化。一些试纸条颜色改变较大,将其与图表上的颜色对照,可读出血糖水平。更好更精确的监护系统是使用仪器描述试纸条上的变化,以数字表示结果。这类仪器可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并读出结果。仪器体积小,从钢笔到一包香烟盒大小。

糖尿病患者应将自己的血糖水平记录下来并报告给医生或护士,以便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剂量。在不必要看医生或护士时,某些病人还需学会独自调整胰岛素用量。

还可检测血中糖化血红蛋白(也称血红蛋白Aic)监控治疗。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血中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发生改变,其变化程度在很长时间内与血糖水平直接相关。血糖测定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此不同,它反映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水平应<7%。糖尿病患者较少达到此水平,血糖控制较好者可接近此水平。糖化血红蛋白>9%者,表明血糖控制差,>12%者,血糖控制极差。大多数糖尿病专家推荐以每3~6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为宜。

并发症的治疗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均可将血糖降得很低,导致低血糖症(见第148节)。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足或未按时进食或在未进食的状态下剧烈运动时,均可发生低血糖症。血糖水平过低时,第一个受影响的器官是大脑,为保护大脑,机体立即开始利用肝脏中储备的糖原产生葡萄糖。该过程涉及肾上腺素的释放,常引起饥饿、焦虑、神经质和颤抖。大脑缺乏葡萄糖时可引起头痛。

低血糖症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治疗,因为病情可在数分钟内变得很严重,导致精神错乱、昏迷,极少数患者可能有持久性大脑损害。低血糖症状一旦出现,应吃糖类食品。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经常随身携带糖果、糖块或葡萄糖片以治疗低血糖症的发作。其他方法还有:饮一杯牛奶(内含乳糖)、糖水、水果汁或吃一块蛋糕、水果或其他甜食。Ⅰ型糖尿病患者应随时携带或可能得到胰高血糖素(一种升高血糖的激素),以便在不能进食任何含糖食品时,注射入体内,改善低血糖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科急症。如不进行迅速而有效的治疗,可导致病人昏迷和死亡。病人必须住院,一般住在监护病房。静脉大量补充含电解质如钠、钾、氯化物、磷酸盐等的液体,以补充大量排尿所丢失的液体。胰岛素一般静脉滴注,这样起效快,剂量可随时调整。每几小时应测血糖、血酮体及电解质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也应采集动脉血测定酸度。虽然通过控制血糖水平,补充电解质常可使机体恢复正常的酸碱平衡,但有时还需采用一些其他治疗措施以纠正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相似。必须补充液体及电解质。血糖必须逐渐恢复,以避免液体突然转入大脑引起脑水肿,此症与糖尿病酸中毒相比,血糖较易控制,酸中毒也不严重。

除非血糖控制严格,否则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会逐渐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直接治疗。激光手术可封闭渗漏的眼底血管,防止对视网膜造成持久性损害。早期进行激光治疗有助于预防或减慢视力的实质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