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外气疗法》 > 第八章 治疗各论

第三节 伤科病症

 

落枕

【病因】多因睡眠姿势不当,或感受风寒湿气,邪阻经络所致。

【症状】一般多在早晨起床后一侧项部疼痛,转动不灵,疼痛可扩散至肩背部,肌肉呈痉挛状态并有明显的压痛,但无红肿发热。平掌测试检查:颈部疼痛处多有寒凉、密集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先按揉天柱及颈部两侧膀胱经,再按揉风池、风府、府中俞、肩外俞、曲池、合谷等穴,使经络疏通,穴位打开。

2.以平掌式,用推拉引手法发气于颈项部疼痛处;然后顺膀胱经向下导引经气,并顺小肠经向上肢导引,使经气上下平衡。

3.利关节,调理筋脉。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阿是穴、天柱、风池、曲池、合谷、悬钟。然后用龙含式、以推拉手法发气于针体,并用剑指式从风池向悬钟导引,使诸穴气感平衡。

(三)辅助练功:

1.疏导风池:以两手拇指按风池穴,吸气时轻揉5次,呼气时轻揉5次,共14息。

2.推导天柱:头微低,用一手四指面在项后正中,自上向下推。呼气时推7次,吸气时暂停。然后再以同法推疼痛侧颈部,共9息。

3.转颈导气:吸气时头颈从左前转至后,呼气时从后向右转至前,一呼一吸一圈,共8圈;然后以同法向反方向转8圈。

4.两手与颈项争力:两手十指交叉,抱后项部,吸气时两手用力向前拉,同时头微仰,向后用力仰视,呼气时放松,共9息。

 

颈椎病

【病因】多由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累或年老气血不足,血不养筋而造成。

【症状】颈椎病在临床上症状较为复杂,其中以颈神经根刺激症状,或压迫症状(如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为常见。患者往往因颈部过劳或感受寒冷而诱发或加剧。若脊髓受到刺激或压迫,可出现下肢麻木失灵、无力、行走不稳等。若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头晕、头昏等。平掌测试检查:颈部及患侧上肢多有寒凉、密集、麻、滞等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按揉风池、风府、天柱、肩中俞、肩外俞、极泉、曲池、合谷、少海、小海等穴。

2.以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向大椎穴发气16息。再用平掌式,推拉引手法向风池、大椎、阿是穴发气,并顺手三阳经导引经气于手指端。

3.再按揉以上诸穴,并用拍法、击法、摇法、拔伸法、搓法结束治疗。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阿是穴、风池、天柱、曲池,合谷穴。然后以龙含式,用推拉旋手法向针体发气,使各穴气感平衡。

(三)辅助练功:

1.抱球运颈功:坐或站位,左手在上与膻中平。右手在下与下丹田平,二手心相对,呈抱球状。当二手之间有气感时,左手向外转,右手向内转,如搓球运转,头颈随左手转动,做9次或18次;然后换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同法向反方向运转,头颈随右手转动,做9次或18次。

2.练疏导风池、推导天柱、两手与颈项挣力(见落枕)。

【病例】英××,男,40岁,英国留学生,1983年1月20日初诊。

主诉:颈及左上肢疼痛1年。颈部板硬,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手指麻木。曾用牵引,针灸及服西药治疗,效不显。近1月来疼痛加重,影响睡眠及学习,求治于气功。

体检:第4、5、6颈椎棘突部及其两侧压痛,秉风、曲垣、天宗、曲池,少海穴压痛。纵轴压迫试验(+),左手握力减弱,颈神经根紧张试验(+)。X线摄片检查:颈椎正常前凸生理弧度消失,第4、5颈椎后缘有轻度骨性增生。平掌测试:颈部及左上肢有寒凉、麻胀气感。

诊断:颈椎病(肩臂痛)。

治疗:取穴:风池、天柱、秉风、肩外俞、肩中俞、天宗、曲池、合谷、少海、小海。发功:先施用、按、揉、拿、摇、拨等推拿手法。然后以平掌试,用推拉引手法发气。

治疗经过:向颈部发气并导引时,患者感到有一股热气流从颈、肩部顺手阳明、太阳、少阴经下行至手,上肢温暖舒适。经8次治疗,诸症消失而愈。

 

漏肩风

【病因】年老体弱,经脉失养;肩部外伤,筋脉受阻;或久居湿地,感受风寒湿邪侵袭,造成气血凝滞,阻于经脉,淫于肌肉,肢体屈而不伸。

【症状】单侧肩部酸楚疼痛,夜间为重,活动时疼痛加剧,且有僵硬感,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疼痛可向颈部及上肢部放散。日久关节粘连,活动不得,肩部肌肉萎缩或痉挛。平掌测试检查:患侧肩部、颈部多有密集、寒凉、麻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揉肩髃、臂臑、肩贞、天宗、曲池、手三里、合谷。

2.以探爪式,用震颤手法在肩关节部发气48息。然后以平掌式,用推拉手法,向大椎、肩髃发气,并顺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向指端导气,使上下气感平衡。

3.以按拨法、拍法、摇法施于肩关节,以滑利关节。最后以搓法、抖法结束。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天柱、肩髃、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然后以龙含式,用推拉颤手法发气于诸穴,使其气机平衡。

(三)辅助练功:

1.爬墙伸臂:站位,面向墙,用患手扶墙,吸一口气,然后呼气时患手用力向墙上爬,使上肢高举,做9息或18息。

2.做肩关节屈、伸、外展等活动,使肩关节活动度逐渐增大。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多由突然扭伤,或提取重物,或反复多次扭伤,或腰部劳损,或腰部着凉等原因造成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而致。

【症状】腰腿痛,腿痛从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外侧至跟部、足底部及足背外侧达趾。咳嗽、大便等使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腰部僵硬,功能障碍,行走困难,日久可见患侧下肢肌肉萎缩。平掌测式检查:腰部及患侧下肢有密集、阻滞、寒凉气感。X线检查:腰椎侧突,两侧间隙不等,生理弧度改变,椎间隙变窄。

【治疗】

(一)发功:

1.、按揉肾俞、腰阳关、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等穴。

2.以平掌式,用推拉引手法向命门、肾俞、阿是穴发气,并顺足太阳膀胱经向下肢导引,使上下气机平衡。

3.以平掌式,用拉引手法向环跳发气,并顺足少阳胆经向下肢导引经气,使气机平衡。

4.用腰部斜板法、拍打法及腰、髋、膝部被动活动法,以滑利关节,活血祛瘀。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患侧后溪、阿是穴、腰阳关、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然后以龙含式或平掌式,用推拉旋手法发气于针体,使各穴气感平衡。

(三)辅助练功:

1.两手擦肾俞,以热为度,再擦涌泉穴。

2.疏通下肢经络。以两手掌自腰部顺足三阳经推摩至足心;然后反转至足三阴经而回。呼气时下行,吸气时上行,做7~9息。

3.平坐于床上,两腿伸直,两手平伸向脚趾,用力推拉21次.

【病例】李×,女,29岁,1983年6月13日初诊。

主诉:腰及左下肢疼痛9个月。腰部疼痛,并向左下肢放射。咳嗽、大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近2个月来,疼痛加重,不敢下地活动。曾用中药、封闭、针灸、推拿治疗,效不显。

体检:第4、5腰椎棘突间及其左侧压痛,叩击痛,左直腿高抬试验35°,左指背屈力减弱,膝跟腱反射迟钝。X线摄片:第4、5腰椎间隙变窄。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

治疗:取穴:大肠俞、肾俞、委中、承山、昆仑。发功:以平掌式,用推拉颤引手法发气。然后在左上髎穴针一毫针,以龙含式,用拉旋引手法向针体发气。

治疗经过:发气时,臀部及左下肢出现与手法同步性的震颤、屈伸、后伸等动作。经治疗1次后,放射性疼痛消失,只有腰部疼痛;经治8次而愈。

 

肘关节扭挫伤

【病因】因直接外力打击,或跌仆滑跌时手掌撑地,或过度牵拉等引起损伤。

【症状】肘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治疗】

(一)发功:

1.先、按揉阿是穴及曲池、手三里、少海、小海等穴。

2.以平掌式,用震法向疼痛处发气12息;然后以平掌式,推拉引手法向曲池发气,并顺手阳明大肠经向指端导引。

3.搓、摇肘关节结束。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曲池、手三里、阿是穴、合谷等,然后以龙含式,用推拉手法向针体发气,使各穴气感平衡。

(三)辅助练功:提臂屈肘:患臂随吸气之势向前伸出,腹部隆起,手背向上,高与肩平;呼气时患掌随呼气之势由里向外翻,拉回至胁下方,如此做10息。

 

膝关节扭挫伤

【病因】多因膝关节突然受到外力撞击,或在活动中过度外展、内收、旋转而造成损伤。

【症状】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不能站立,或跛行。平掌测试检查:患膝处有密集、阻滞、胀麻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首先按揉、推摩膝关节损伤部位及其周围;点揉血海、梁丘、膝眼、阴陵泉、阳陵泉,以开其穴,通其血脉。

2.以平掌式,用推拉颤引手法,向疼痛处发气,并顺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向足部导引经气,使其上下平衡。

3.摇动、按揉关节,然后搓揉结束。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膝眼、鹤顶、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然后以龙含式或探爪式,用推拉手法向针体发气,使各穴气感平衡。

(三)辅助练功:白鹤转膝功:两足靠拢,两膝微屈,膝与足尖成垂直线,两手按于膝盖上,食指、中指分别按在膝眼上,先由右向左转10次,然后再由左向右转10次,动作之快慢随呼吸,气沉于丹田。

 

踝关节扭挫伤

【病因】在行走、跑跳等活动中,突然失脚,致使踝关节过度内翻,造成外踝关节损伤。

【症状】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不能站立或行走。平掌测试检查:患部有阻滞、密集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按揉压痛点及其周围;点揉丘墟、商丘、解溪、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太溪等穴。

2.以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患侧。再行牵引、摇动踝关节的手法。

3.以平掌式,用拉引手法,导引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气脉,使其两经经气通畅,气机平衡。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患肢解溪、昆仑、太溪、商丘、丘墟、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然后以龙含式,用拉引手法发气,使各穴气感平衡。

(三)辅助练功:足底滚棍功:平坐于凳上,脚下放一圆木棍,两足以涌泉为中心,前后滚动木棍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