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穴手纹诊治》 > 第四章 手穴常用治疗方法

第一节 手针疗法

手针疗法是手穴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手针疗法与耳针疗法、头针疗法相似。都可通过针刺局部的穴位,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手针与全身其它部位的针刺疗法相同,就是用银或不锈钢制成的细针(毫针)在手部穴位上进行一定的刺激,或用较粗的三棱针在手穴上点刺放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灵验、经济的特点,深受患者的欢迎。

一、手穴进针方法

手部皮肤较厚且松弛,皱折多,皮下肌肉脂肪少,骨质多,皮下神经末梢分布广泛。因此,手部穴位进针较难,且患者痛觉明显。这就要求医生熟悉手部穴位的解剖,针下明了。针刺时用右手的拇、食二指,或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左手拇、食二指挟起皮肤,使穴位皮肤充分隆起,然后斜刺或直刺进针。如果皮肤松弛皱折多的部位,可用左手拇、食指将穴位部皮肤撑开,再行进针。

二、进针方向、角度和深度

手穴进行的方向为直刺,斜刺,横刺和透刺。

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角,一般针刺较深、皮下肌肉、脂肪较多,或关节缝之间。直刺手穴一般用0.5~2寸的毫针即可。

斜刺——针身与皮肤呈30~60°角刺入,斜刺多适用在掌指关节,指节头、指尖等部位,可用毫针。

横刺——针身与皮肤呈15°角,也叫沿皮下刺入。术者左手拇、食指捏起皮肤,直刺或斜刺迅速进入皮下,然后再沿要求的角度进针。

透刺——透刺是手针常用针法,具有疗效高、用穴少的特点。透刺要注意进针穴位的解剖部位,把握进针深度,针刺时要询问病人的感觉和注意病人的表情。如合谷透后溪、合谷透劳宫,中渚透液门等。

点刺——用三棱针在指尖或手的其它部位迅速点刺放血,为浅刺法。方法是用左手拇指、食指捏起穴位皮肤、右手拇、食指持针,速刺速去。然后用拇、食二指轻轻挤出几滴血。刺后注意用消毒干棉球擦拭。此法适用于热病,急症。

三、手穴使用的基本手法

手穴使用的手法与身体其它部位的针法相似,只是因手穴多为浅刺,用针宜短,一般1寸左右的毫针即可。又因手部皮下神经末梢分布广泛,痛觉明显,宜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寻觅针感。手部骨质多,进针要明确穴位下部位的解剖。

1.提插法:在针按一定的角度,方向刺达一定的深度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捏住针柄,将针反复地上下提插,寻觅针感,直待气至。

2.捻转法:针刺达到一定的角度、方向、深度时,医生用右手拇指、食指持针,一左一右地来回捻动,频率要快,这是一种为加强针感,催针导气的手法。在此基础上,如捻转数下,再突然放开,拇、食指似飞鸟展翅状,这种手法为凤凰展翅法。

以上两种手法常结合运用,为提插进退捻转法。适用于虎口、手背上某些穴位。

3.刮针法:进针后,用左手拇、食指轻捏针身与皮肤上,使之因定,右手拇指抵压针柄顶端,用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刮针柄;或用右手拇、食指作一环弓状从下向上方向弹针柄,使之振动,从而增强或扩散针感,即弹针刮柄法。

4.震颤法:进针后,将针在穴位的即定深度内,上下提插,快速捣动,使针身产生震颤,此手法亦称捣针震颤。此手法切忌深捣、猛捣。

四、手针异常情况及处理

手针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异常情况,但手部皮下末梢神经分布细密,故进针时一般较痛,进针后的感应多为痛、酸、胀、麻、沉等几种。手针的感应和刺激强度要适当,术前做好思想工作,让病人有精神准备,以免晕针。又因手部皮下脂肪少、骨质多,用力要适当,不宜猛插、猛捣,以防弯针、折针。捻转时,不宜用力过猛,须防纤维组织缠绕,以免引起疼痛或滞针。如出现晕针,立即停止针刺,迅速出针,让病人在床上平躺。如昏迷用拇指尖捏掐人中、合谷等穴。出现弯针按着弯针的角度缓缓将针拔出,折针时要采用外科手术取出,防止损伤大的血管、神经,防止局部感染。滞针时,按着捻转的逆行方向缓缓退针、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