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常可因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而引起损伤。如腰背用力太猛、负荷过重,或因体位和姿式的不当等。挫伤是由外界暴力撞击而引起,劳损则是长期在某一姿势下劳动,或骨骼畸形、病变而导致的积累性损伤,也可因急性扭、挫伤恢复不全式反复多次受伤而造成。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背腰部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急性扭、挫伤者,起病突然,有外伤史,局部疼痛,压痛明显,严重时并有肿胀或血肿。慢性劳损者,多有持久的时轻时重的背腰酸痛史,亦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每于劳累、气候变化时加重,患处常感怕冷,并可急性发作。久坐久卧后起来活动时症状加重,并有板滞僵硬感。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鱼际、后溪、腰腿点、痛灵、威灵、精灵、第二掌骨全息穴、上都、养老。
操作方法:取以上1~2个穴位,直刺适应于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急性发作时,如局部怕冷发凉者,可行温针或艾灸。
(二)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腰腿点、后溪。
穴位注射方选:选用以上穴位压痛明显点。急性扭、挫伤用0.5~1%盐酸普鲁卡因5~10毫升注入,隔日1次;慢性劳损用10%葡萄糖5~10毫升或25%硫酸镁5毫升加2%盐酸普鲁卡因1毫升慢慢穴位注入。
(三)电针疗法
选穴:腰腿点、上都。
操作:用28毫针直刺0.3~0.5寸,按电针疗法接通电疗仪,穴位电刺激,每次5~10分钟。
(四)点穴治疗
选穴:腰腿点、后溪。
操作:用手指点、掐和扣击以上穴位3~6次,使受刺激部位有麻胀感,刺激时间应稍长,节律要均匀,力量由轻到重,要注意不要掐破皮肤。在刺激穴位时,让患者站立,两腿分开站稳,作腰部前后屈曲和左右旋转运动。活动节奏要由慢渐快,边点压边活动,这样效果显著。
【手穴治萃】
针威灵、精灵治疗急性腰扭伤。以针刺经外奇穴威灵、精灵两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满意。针刺时嘱患者正坐,腰部放松,伸展患侧手背,伏掌。选30号1寸毫针,分别针刺上两穴,均刺深0.3~0.5寸。得气后即缓慢提插、捻转。嘱患者站起,活动腰部,前俯后仰,左右旋转,再留针半小时,留针间行针两次。每日1次。治疗100例,经治1~3次,除2例无效外,90例腰痛消失,活动正常。8例腰痛基本消失,活动正常,偶有轻度疼痛。(张林灿浙江中医杂志8:(3)3741993)
第二掌骨侧全息新穴治愈急性腰扭伤50例。患者半握拳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医者用与患者相反手的拇指尖沿患者第2掌骨的长轴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可觉有一浅凸长槽,新穴群即分布在此,从头穴到足穴以大小适中且相等的压力顺序揉压。如果在某一穴位出现疼痛反应,即表明与其对应的整体上同名部位或器官有病,可在此穴行针刺。治疗选30号0.5~1寸的毫针,沿压痛点最敏感处的第2掌骨拇指侧边缘垂直刺入,进针后轻轻捻转即产生较强的针感并向发病部位传导。留针15~30分钟,日1次,经1~3次治疗全部获愈。(石信箴河南中医—1991,11(4)—27)
【概述】岔气由用力不当闪挫后,出现深呼吸和咳嗽时胸胁背腰间胀满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检查多无阳性发现,X线骨质无异常。临床多见于青壮年。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鱼际。
操作:用28号和30号1寸毫针,常规消毒后,针尖略向腕关节,刺0.8寸,得气后提插捻转,同时让患者作深呼吸动作,患者就会感到呼吸通畅,疼痛就会明显减轻或缓解。一般1次即愈,重得2~3次愈。
方法2:
选穴:后溪穴。
操作:用30号5分或1寸毫针,皮肤常规消毒后,直刺0.5~0.8寸。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度捻转1~2分钟,并同时让患者活动腰背部。至腰痛全消失出针。未愈留针15~20分钟。
病例:吴××,男,27岁。1989年12月16日就诊。主诉昨日帮邻居搬家时由于用力不当,闪挫腰间,昨夜碾转反侧,一夜未眠,不敢深呼吸,咳嗽时亦明显加重。遂取后溪穴,直刺0.8寸左右,轻度捻转,并嘱其活动腰部,令咳嗽,针后明显减轻,可弯腰蹲起。一次即愈。
按语:后溪穴为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督主一身之阳气。腰痛,闪腰岔气多为督脉阳气受阻。针后溪穴,可以使阳气得以转输运行,腰痛自愈。临症验证,无不如鼓应桴。
(二)指针疗法
选穴:腰腿点。
操作:医者用右手拇指指尖,对准穴位,用力切按,切按时让病人活动腰部,每次治疗一分钟左右,让病人休息5~10分钟再行治疗,直到病情缓解。
【概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漏肩风”、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大多因积累性损伤,或突然外伤或感受风寒所引起。主要病理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好发于40~5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肩关节酸痛,活动受限、外旋及后伸为甚,日久关节活动可完全丧失或肌肉萎缩。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后溪穴。
操作:常规消毒后直刺1.5寸,针尖略向上斜刺,使针感向肩部放散。
资料:据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系吕建平介绍:用后溪穴治肩周炎,止痛解痉效果甚好。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针刺5—10次症状即可缓解。介绍1例。
典型病例:宫某,女,42岁。1989年3月27日就诊。诊为:肩周炎。患者诉肩部酸痛,向颈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肩关节僵直,手臂上举、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局部有多处压痛。即以上法针刺,患者自觉有股热流向肩部放散,活动当即灵活,疼痛减轻。每日针1次,5次后肩关节活动自如,随访1年,未再复发。
方法2:
选穴:肩点、脊柱点。
操作:常规消毒后,紧靠骨膜直刺0.2~0.5寸,不进入骨膜,针感局部疼痛。针时让病人活动肩关节。
方法3:
选穴:少商、商阳、关冲。
操作:用0.5寸毫针刺井穴少商、商阳、关冲穴,嘱患者活动肩关节。根据肩关节活动情况诊断其粘连程度,确定治疗方法与配穴。并采用直流电首尾穴位相接,间接放电治疗。
(二)指针按压疗法
选穴:阳谷、合谷。
操作:用拇指指端用力在穴位上压抑,并用中指指尖点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三)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合谷、外关。
药物:维生素B1100毫克
操作:用1次性注射器每穴注入维生素B150毫克。每日1次,两个穴位交替进行,注患侧穴位。
(四)按摩推拿疗法
选穴:肩点、中渚、合谷、阳溪。
操作:用拇指外侧缘或食、中指面在体表来回摩抹,用鱼际在患者穴位处抹揉,并嘱患者活动上肢及肩部。
【手穴治萃】
针灸治疗肩周炎55例。对肩周炎采用经络辨证和病因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使用针刺井穴(手部穴位),首尾取穴,间断低频放电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对初诊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进行试探性治疗。用0.3~0.5寸的毫针刺其井穴的少商、商阳、关冲,嘱其活动肩关节,以诊断其粘连程度,确定治疗方法及配穴。采用间接放电治疗。1.阳明经:肩峰臑臂疼痛,上举活动受限者,取商阳,肩髃,迎香(首尾取穴),采用电针机,正负两极分别接于首尾两穴。2.少阳经:肩外廉、肩胛疼痛,内收外展,伸举活动受限者,取关冲、中渚、肩髃髎。3.太阳经:肩外后廉痛,内收,前伸,内旋受限者,取少泽,臑俞、天宗。4.太阴经:肩臑臂内侧疼痛,外旋,后提受限者,取少商、孔最、中府……。
治疗结果:在55例中,痊愈29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100%。
在我们日常生活劳动中,经常发生指间关节扭挫伤,伤后局部疼痛,严重地影响功能。有时往往因对本病未引起足够重视,或处理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一般地说拇指的掌指关节和其它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甚易造成损伤。掌指或指间关节的两侧均有侧副韧带,关节屈曲时则韧带紧张,伸直时则韧带弛缓,所以手指向一侧偏曲和过伸性扭伤时,常引起韧带损伤关节囊撕裂,严重者可造成关节脱位。关节失去稳定,以致影响手持物功能。
【手穴治法】
(一)按摩疗法
指间关节扭挫伤,若韧带断裂未加以妥善处理,日后必经常肿胀,并影响关节稳定。如单纯采用局部固定,未注意关节练习活动,有时关节发生强直,影响活动功能。所以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按摩是治疗单纯性指间关节扭挫伤的很好方法。如合并韧带断裂,应施行短期固定,约2—3周,使断裂之韧带得以修复,然后再进行手法按摩和功能煅炼。如严重出现撕脱性骨折,要采取内固定,如骨折块脱位,要手术切骨块,修补断裂韧带。
1.准备手法
(1)按压“合谷”法。(图4—1)
(2)按压“阳溪”、“阳谷”穴。(图4—3)
(3)捋十指法(见图4—2)
2.治疗手法:
(1)患者手背向上,掌心向下。术者左手拇食指持握近侧指间关节的两侧,右手拇食指呈前后位捏住远侧指节,用中指指端抵住近侧指间关节的掌面,在牵引下,屈曲其近侧指间关节(图5—1),反复2—3次。
(2)术者以右手拇及食指,呈前后位夹持伤指,食指屈曲位以中节横于伤指近节掌侧,拇指指腹放于伤指近节背侧。在二指夹持下向下捋按,反复2~3次。然后用拇及食指,呈左右位,夹持伤指向下捋按,反复2~3次。
图略
(3)患者掌心朝上四指呈半屈曲位,术者用右手四指掌侧压住患者四指指端,以拇食二指向下捋按伤指,先前后位,
以拇食二指向下捋按伤指,先前后位,后左右位后左右位推滚,使患者四指作屈伸活动,反复2~3次。(图5—2)。以上3种方法,每日1次。
(二)药浴疗法
1.药物组成:当归尾、赤艾、红花、乳香、没药、元胡、伸筋草、桑枝、血竭、川芎。
2.制法:水煎制成500毫升药液,备用。(夏天置冰箱,3天内有效)
3.用法:取少半盆水,在摄氏50~60℃,兑入药液150~200毫升,上盖毛巾,熏洗患指。每日2~3次。
按语:本法能活血祛瘀,通利关节,配合其它疗法治疗,尽快消除肿胀,有利关节修复。
【概述】腕关节因工作性质劳损,引起长期腕痛为临床所常见,局部一般无红肿,“X”线片上显示阴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按摩手法可以减轻疼痛。
腕关节的病理表现为,腕关节附近韧带扭伤或破裂;下桡尺关节分离或松驰;三角纤维软骨破裂;创伤性肌腱滑膜炎;局部软组织损伤后出血瘀积,久之机化粘连。
【手穴治法】
(一)按摩疗法
1.按摩前准备手法:
(1)按压“合谷”穴(见图4—1)
(2)按压“阳溪”、“阳谷”穴(见图4—3)
2.治疗手法:
(1)术者呈45°斜坐于患者病侧,以右手拇及食指捏住患者四指,其他三指握住拇指,并将拇指指关节夹于中与食指之间。此时患者手掌朝上,术者以左手拇指放于患者桡骨茎突平面下,其它三指放于尺侧,食指放于尺骨茎突平面下。术者向下牵引手腕,将腕向尺侧偏屈,尺侧偏屈时食指抵住尺侧腕关节间隙使腕向尺侧偏屈至最大限度。
(二)指针按压疗法
选穴:合谷、腕骨、后溪。
操作:按压合谷穴同按摩准备手法同(见图4—1)。腕骨可用双手拇指尖合拢后掐压,并活动患者腕部。后溪穴采取点压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针刺疗法
选穴:压痛点、鱼际、合谷、列缺、阳溪、大陵。
操作:以压痛点为主,从痛点四周向压痛点透刺2—4针,留针10—20分钟,根据患病部位及有无放射痛,适当选用配穴2—3穴,每日或隔日1次。或用温计。即在压痛点四周向痛点中心以75°角各斜刺一针,有酸胀感后,用艾绒制成艾炷或艾条,在针柄上温针灸2~3壮,或10~15分钟。
【概述】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管内肌腱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增生,使腕管相对变窄,压迫正中神经和血管,而引起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此综合征多由腕部外伤如骨折、脱位、扭挫伤、慢性劳损等因素所引起。局部无肿胀、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按压腕关节和尽量背伸腕关节症状加重。
【手穴治法】
(一)小针刀疗法
将患者前臂平放在铺有消毒巾的桌面上,让病人尽量背伸腕关节,医生用拇指按压患者腕横韧带部,对准压痛点、用2%的龙胆紫标记,常规皮肤消毒,皮下注入2%普鲁卡因2~4毫升,先用小针刀的三角刀刺入刀下,皮口约0.5厘米,同时做局部切痕,切开后用弯钩刀在切痕处平行刺入患处,当到达腕横韧带部,将针尾抬高,与皮肤表面成45°角,目的是使刀尖接触腕横韧带,避免伤及正中神经。慢慢地向远侧进行钩割,同时可听到腕横韧带的“喳喳声”即出针。腕部疼痛,麻木症状立即消失,感觉松快,握拳有力。刀口压迫止血,不用缝合,以消毒敷料外敷2天。周氏曾用此法治疗20例,有17例症状、体征消失,3例症状减轻。(周游新中医,—199123(5)—33)
(二)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病变部位。
操作:按穴位注射疗法操作,用1毫升1次性注射器,抽取2%的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指针按压疗法
选穴:合谷、阳谷、腕骨、中渚。
操作:患者将患手放于桌面上,医者用拇指指尖,由轻至重,对准穴位,点按,每日数次,点按后轻轻揉搓局部1~2分钟。
【概述】
屈拇长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于掌指关节之掌骨头的掌侧,初发时病部手指均感酸胀疼痛,局部腱鞘肥厚,亦可摸到结节样隆起,有显着压痛。手指屈伸活动受限,有时狭窄部将膨大的肌腱交锁,则手指不能做伸屈活动。如勉强用力或被动性伸屈时,局部发生弹响,且有剧痛。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鱼际。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31号1.5寸毫针,针尖向第一掌骨小头掌侧方向进针,深约0.8~1寸,得气后,捻转提插1~2分钟,至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用一段长约2~3厘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然施灸,烧完后除去灰烬,再如法施灸,灸2~3段艾条。
(二)按摩疗法
选穴:合谷、阳溪、阳谷、鱼际。
操作:①准备手法:按压合谷穴。用拇指按压患肢合谷穴一分钟。按压阳溪、阳谷穴。并伸屈患腕1~2分钟。②治疗手法:术者以左手握腕,右手以拇及食指呈前后位捏住患者右手拇指做对抗牵引。术者以左手拇及食指用力持握患者拇指远端,右手拇、食指持握患者拇指近端,两手做对抗牵引,牵引时屈曲其患指的掌指关节,并同时用中指指端抵住患手拇指掌骨远端掌侧(即腱鞘的狭窄部),用力向尺侧推按其腱鞘的狭窄部,往往有撕裂感。③术前术后按摩鱼际穴1~2分钟。
(三)艾灸疗法
选穴:腱鞘炎局部。
操作:用艾条或艾炷直接灸,或隔姜、隔盐或隔药物灸。以病人局部皮肤发红,不至于灼痛不能忍受为度。治疗期间嘱患者手指不要劳累和着凉。
【手穴治萃】
隔姜灸治疗指部腱鞘炎50例/秦培合/中国针灸1992—(2)—31
治疗方法:切取厚约2~3毫米的鲜姜一片,直径约2厘米左右,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大艾炷放在患处施灸,如病人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少许,再衬一厚约1毫米相同姜片放下再灸,直至皮肤潮红为度,(约6~9壮),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手指不要劳累和着凉。
治疗结果:手指活动自如为痊愈43例,占86%;疼痛消失,手指活动受限减轻为好转,好转7例,占14%。有效率为100%。疗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21天。
【概述】
腱鞘囊肿好发于关节和肌腱附近,常由于局部损伤引起,多发生于腕背部,亦可见于足背及膝部。患处局部隆起,边缘光滑,与附近组织不粘连。患处可有酸痛,有时可使肢体乏力,这主要是腱鞘的粘性变所致,和外伤、劳损有一定关系。囊肿多与关节或腱鞘相交通,内含胶状透明液,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囊肿局部。
操作:固定囊肿部位,用三根28号毫针,齐刺入囊肿,略加挤压,再用艾绒温针2~3壮,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如囊肿较大。有波动感,可先行局部皮肤消毒,用注射器吸出囊液,然后针尖向囊壁穿刺数孔,加以挤压,再用三针齐刺加压温针。然后加压包扎3~5天,隔1周如再出现囊液,可重复上法5~7次,至囊肿消失为止。
(二)火针疗法
选穴:囊肿部位。
操作:医者右手持2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容物推向一侧,避开血管和肌腱部位,对准囊肿中心,迅速刺入囊肿深部,快速出针,出针后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挤出胶状粘液,消毒后压迫固定,2天内不要沾水,3日后取下胶布即愈。
(三)艾灸疗法
选穴:鱼际、合谷、列缺、阳溪。
操作:对准以上穴位,用艾条采取温和灸法,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或隔姜、隔附子饼用艾炷灸,或直接用艾炷灸以上穴位,每穴灸2~3壮,每日1次。
【手穴治萃】
火针治疗腱鞘囊肿200例/由福山,张玉莲/中国针灸1990—10(4)—38。
一般资料:200例中,男84例,女11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0岁。囊肿部位:手背及手腕部130例,足背及足踝部33例,腘窝部30例,足拇指第一关节7例,其中手及手腕部发病率最高。治疗方法、医者右手持2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物推至一边,避开血管及肌腱,使囊肿突起,对准囊肿中心迅速刺入深部2至3针,针要快刺快出,必要时可留针。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挤出胶状粘液,挤压干净后用酒精棉球擦干,消毒后再用挤干的酒精棉球压迫,用胶布固定,2日内不要沾水。3日后取下胶布即愈。治疗200例,共治254次。1次治愈者149例,2次治愈者48例,3次治愈者3例。200例全部治愈。随访2~3年未复发,治疗中无1例感染。注意:将针烧红至白亮,迅速刺入不觉疼痛。针刺到囊肿茎底部,不可过深。
【概述】踝关节扭伤最常见,约占全身关节扭伤80%以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活动量较多,因而发生踝关节扭伤的机会要多,踝关节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内外二踝与距骨构成的关节。多由于足部突然遭受内翻性损伤、足外侧韧带过度牵拉而得。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尤以走路或活动关节时更为明显。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多见踝前外侧和足背部。由于出血积聚于关节间隙或软组织嵌入于关节内,致使走路疼痛,足跖不敢着地,即使勉强走路也是以足外缘着地,表现跛行。
【手穴治法】
针刺疗法
选用手穴:同侧阳池穴
针刺方法:常规皮肤消毒,俯掌,对准穴位,直刺0.3~0.4寸,嘱患者同时活动受伤踝关节。留针30分钟,留针时按摩患侧太溪,按压解溪。也可牵引患者足趾,在牵引下将患足左右摇摆,内翻与外翻3~5次。
【手穴治萃】
针刺阳池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1例。取同侧阳池穴,常规消毒,针尖对准穴位,快速进针至皮下,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病人可自行按摩,使循环改善,瘀血吸收,疼痛缓解。疗程与疗效:针刺2次痊愈9例,针刺3次痊愈8例,针4次痊愈5例,针5次以上痊愈9例。针刺同侧阳池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1例,疗效明显,特点是疼痛减轻快,肿胀吸收好,其原因可能是针刺部位和病变部位形态相似,功能相似,符合祖国医学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原则,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牟治修中国针灸—1985,(6)—8)
【概述】指趾头炎临床以中、小学生较为常见。手指趾感染,属于祖国医学手足部疔疮之范畴,其病因病机多因脏腑蕴热蓄积,正邪相搏,热毒炽盛,气血壅滞于手足皮肉之间。而致。患者指趾在2—3日成脓,溃后如脓毒浸淫范围小的可迅速治愈,但每因指甲积脓或肉芽增生,则需拔甲方能治愈。
【手穴治法】
(一)艾熏疗法
选穴:指头感染部位。
操作:取玻璃或不锈钢熏艾器1个、用20至30克艾绒置熏器中,用火柴点燃,用口吹灭火苗,用艾烟熏灸指头感染部位,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二)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少商、中冲、关冲。
操作: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双手后,用三棱针点刺以上穴位,并放出0.5~1毫升血液,每日1次,两手交替进行。
【手穴治萃】
艾熏治疗指(趾)头炎40例临床观察。治疗方法:(1)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病灶部份已化脓者,用三棱针点刺放出脓液。嵌甲者,剪去部分指(趾)甲。肉芽增生者,用三棱针点刺破坏肉芽组织。(2)用20克艾绒置于熏艾器中燃烧,以烟熏病灶部位20分钟,熏后以消毒敷料包扎患指(趾)。疗效观察:(1)疗效标准:痊愈:局部症状、体征消失,创面愈合,患指(趾)功能完全恢复;无效;连续艾熏14次以上无效,症情无改善。(2)治疗结果:急性炎症7例,嵌甲6例,甲下瘀血5例,肉芽增生8例,均完全治愈;指(趾)头化脓14例中,治愈11例,无效3例。(叶春枚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5(1),44)
【概述】甲癣为皮肤科常见病,中青年易患,每年春夏易发,秋冬渐愈,反反复复,难以治愈,发病时瘙痒难忍。中医认为,此病乃指端为湿热之邪流注,气血受阻,血瘀于局部所致。病久常致指甲板增厚,高低不平,呈灰褐色,没有光泽。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合谷、劳宫。
操作:取患侧,患者伸手自然放手桌面上,医者左手轻轻撑开患者合谷穴局部皮肤,直刺进针,向劳宫透刺。并提插捻转1分钟,留针30分钟,根据病程长短、每年发作次数决定治疗时间。
方法2:
选穴:四缝。
操作:用较粗毫针,对准穴位,深刺入皮下,轻轻捻转3~5次,不留针。
(二)七星针疗法
选穴:病变局部。
操作:先用0.1%的新吉尔灭或生理盐水洗手消毒,以右手持针柄,用叩刺法,每分钟100次左右,叩击时,针尖要垂直下去,用力均匀,使局部皮肤微有渗血。
(三)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十王。
操作:用粗毫针或三棱针轻轻点刺,放出少许血液,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
(四)艾熏疗法
选穴:患病指甲。
操作:用火点燃艾叶或艾条,用艾叶烟熏灸,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手穴治萃】
针刺合谷透劳宫治疗指甲癣16例/冯继申等/中国针灸1992—(5)—46
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0~39岁;病程一年以内6例,1年以上者10例,有2例长达10余年。16例均为单手患病,病在一指者9例,二指者4例,三指者1例,四指者2例。治疗方法:取患侧合谷透劳宫,留针30分钟。每年针刺3~5次,每次间隔1月,伴手癣瘙痒者,随时针刺。甲癣愈后,再继续治疗1~3年,每年针刺1次。结果:16例中,指甲恢复正常,无自觉症状,随访2年未复发者14例。另2例于瘙痒消失后中断治疗,后又复发。
【概述】丹毒俗称“流火”,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常继发于足癣、炎症或外伤之后。患者突然发病,先有寒热,继则局部出现红斑,迅速向四周蔓延。患处皮肤呈鲜红色,表面紧张光滑,略高起,有胀痛。附近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白细胞增高,尿中可出现蛋白。如下肢丹毒长期反复发作,可使淋巴管阻塞,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象皮肿。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四缝。
操作:用三棱针,常规消毒后,刺四缝穴,挤出粘液,取同侧刺法,即病在右侧取右手,病在左侧取左手。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二)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十宣。
操作: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规消毒后,十宣每次选穴3~5个穴位,点刺放血,交替进行,每日1次。
【手穴治萃】
针刺四缝穴治疗丹毒44例。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刺四缝穴,挤出粘液。病在左侧刺左手,病在右侧刺右手,病在中刺两手。病情轻时只刺中指一穴即可。隔天一次。3次无效改用他法。疗效观察:痊愈38例,其中针刺1次10例,针刺2次19例,针刺3次9例。显效(即针刺3次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症状明显好转)4例,无效2例。祖国医学认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有奇效。四缝穴与脾胃关系密切,通过针刺四缝穴调整脏腑功能,使经络通畅,气血和顺,治丹毒而收功。(王清彦陕西中医1986(11)—528)
【概述】
疔疮是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此证随处可生,但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如处理不当,发于颜面的疔疮,更容易走黄,而导致生命危险;发于手足的,则可以损筋伤骨,影响手足功能。
【手穴治法】
(一)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商阳。
操作:手足疔放患侧,面部放对侧,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
另外,治疗期间可配合内服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可配合玉露散、九一丹生肌散,用于初期、中期、后期。
(二)割治疗法
选穴:患病部位。
操作:手指疗在指掌侧面作一纵形切口,切开后用药线蘸八二丹或九一丹插入疮口,外敷金黄膏,切口不可在指掌正中,以免术后形成瘢痕。手掌部疔疮沿手掌纹切开排脓依上法。
【手穴治萃】
商阳穴治面疔举案:
患者、男性、35岁。
主诉:鼻旁疼痛2天,加重1天。
患者两天前感觉鼻旁痒痛,只见鼻翼外方有一粟粒样小疮,未加注意。今日局部感觉发热,且疼痛加剧。查患者左侧鼻旁恰在迎香穴处生一小疮如粟粒,坚硬似钉,周围皮肤微红,范围0.5厘米左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素嗜酒,大便秘,常2—3天1行。
治疗经过:选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用三棱针点刺放出浓稠鲜血5~6滴。(先右侧后左侧)。翌日二诊,疼痛大减。面部红肿已消,于该穴再放血1次。三诊,已基本无痛感,以两剂五味消毒饮善其后。
按语:商阳穴为手阳明经井穴,在此穴放血,迅速泻其热毒,故能治疗其经所至的颜面疔疮。适应于疔疮的早期,如肿势增大,脓头破溃,甚则出现走黄危证,则本法不宜。(王惠玲天津中医—19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