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心法要诀》 > 卷五

眼部

 

眼胞菌毒

菌毒生于眼睫边,如菌黄亮水 圆,头大蒂小渐垂出,脾湿郁热结凝坚。

【注】此证生于上下眼胞睫边,初如菌形,头大蒂小,黄亮水 ,或有头小蒂大者,渐长垂出,坚凝不痛;有缠绵经年不愈者,以致目病。盖眼胞属脾,其经素有湿热,思郁气结而生也。初起宜用清凉丸洗即消。有经年皮浓,消之不应者,法当用软绵纸蘸水润眼皮菌毒处,少顷,用左手大指甲垫于患根,右手持铍针尖头齐根切下,血出不妨,即用翠云锭磨浓涂之,其血即止,内服凉膈清脾饮。忌海腥、煎炒。

眼胞菌毒图(图缺)

清凉丸

当归尾 石菖蒲赤芍药(各二钱) 川黄连(生) 地肤子 杏仁(生,各一钱) 羌活(五分)胆矾(二分)

共研粗末,以大红绸包之,如樱桃大,甜滚水浸泡,乘热蘸洗,勿见尘土。

【方歌】清凉丸内用川连,归尾菖蒲芍胆矾,羌活杏仁地肤子,菌毒初起洗之痊。

翠云锭子

杭粉(五两) 铜绿 黄连(各一两) 轻粉(一钱)

共为细末,用糯米百粒,水一碗,煎半碗去米;再煎至三分,和药作锭,阴干。用时不磨令浓,以鸡翎蘸涂患处。

【方歌】翠云锭子能止血,铜绿轻杭黄连强,共为细末和成锭,菌毒切后涂之良。

凉膈清脾饮

地黄 连翘(去心) 栀子(生研) 薄荷 荆芥 防风 石膏 黄芩 赤芍(各一钱) 甘草(生,五分)水二盅,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凉膈清脾生地黄连翘栀子薄荆防,石膏芩芍兼甘草,医治菌毒服即康。

 

眼丹

眼丹眼胞上下生,红热肿痛软偏风, 热紫硬偏于热,荆防败毒服有功。

【注】此证由脾胃湿热,受风而成,红肿疼痛。若肿软下垂,不能视物者,偏于风盛也,浮肿易消;若 红色,紫坚硬者,偏于热盛也,肿硬难消。初起俱宜荆防败毒散散其风。口渴便燥者,宜内疏黄连汤泻其热;有日久消之不应者,宜服透脓散,脓熟针之。肿用如意金黄散洗之,溃用琥珀膏或白膏药贴之。此证宜速溃,迟则溃深穿透眼胞,成漏难敛。

眼丹图(图缺)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内疏黄连汤 如意金黄散 透脓散(俱见肿疡门)

琥珀膏(见头部发际疮)

白膏药(见溃疡门)

 

针眼

针眼眼睫豆粒形,轻者洗消脓不成,甚则赤痛脓针愈,破后风侵浮肿生。

【注】此证生于眼皮毛睫间,由脾经风热而成,形如豆粒有尖。初起轻者,宜用如意金黄散,盐汤冲洗,脓不成即消矣。风热甚者,色赤多痛,洗之不消,脓已成也,候熟针之,贴黄连膏。亦有破后邪风侵入疮口,令人头面浮肿、目赤涩痛者,外仍洗之,内服芎皮散即愈。

针眼图(图缺)

芎皮散

川芎(二两) 青皮(一两)

共为末,每服二钱,菊花汤调服。

外以枯矾末,鸡子清调敷肿处。

又用南星末,同生地黄捣膏,贴太阳穴自消。

【方歌】芎皮散内用川芎,青皮减半用最灵,为末菊花汤调服,医治针眼自成功。

如意金黄散(见肿疡门)

黄连(见鼻部鼻疮内)

 

眼胞痰核

眼胞痰核湿气郁,核结如枣如豆形,皮里肉外推之动,皮色如常硬不疼。

【注】此证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宜服化坚二陈丸,外用生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日数浅者即消。日数深者虽不能即消,常涂令皮薄,微微拨损,以手指甲挤出如白粉汁即消,贴贝叶膏收口。从眼皮里溃破者难敛。

眼胞痰核图(图缺)

化坚二陈丸

陈皮 半夏(制,各一两) 白茯苓(一两五钱) 甘草(生,三钱) 白僵蚕(炒,二两) 川黄连(三钱)

共研细末,荷叶熬汤合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白滚水送下。

【方歌】化坚二陈丸消痰,周身结核服更痊,陈皮半夏茯苓草,僵蚕荷叶川黄连

贝叶膏(见溃疡门)

 

椒疮、粟疮

椒疮粟疮生胞里,脾胃血热是根苗,粟疮黄软湿易散,椒疮赤硬热难消。

椒疮图(图缺)

粟疮图(图缺)

【注】此二证生于眼胞之里,虽皆由脾胃血热所致。然粟疮偏于湿盛,故色黄形软,其证易愈;椒疮偏于热盛,故色赤形硬,其疮难消。俱宜服清脾凉血汤,外以清凉丸洗之。

若眼皮里有红丝堆累者,乃血热有瘀也,法以灯草刮疮处,令血出即愈。

清脾凉血汤

荆芥 防风 赤芍 黑参 陈皮 蝉蜕苍术(炒) 白鲜皮(各一钱) 连翘(去心) 生大黄(酒洗,各一钱五分) 浓朴(姜炒) 甘草(生,各五分)

竹叶三十片,水煎,食远服。

【方歌】清脾凉血椒粟疮,浓朴陈皮翘芍苍,蝉蜕黑参荆防草,白鲜皮与生大黄

清凉丸(见菌毒)

 

皮翻证

皮翻证系眼胞翻,状如舌舐唇一般,翻因胞肿睫紧故,血壅气滞胃经原。

【注】此证由胃经血壅气滞而成,小儿多有之。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又如痘风眼烂,胞肿弦紧者,则眼皮亦翻。治宜泻脾胃之积热,以泻黄散服之即愈。亦有内翻者,即目科拳毛倒睫。弦弛不内外翻者,即目科胞垂难视之证也。

皮翻证图(图缺)

泻黄散

石膏( ,五钱) 栀子仁(生,一两) 甘草(生,三两) 防风(酒拌,微炒香,二两)草(酒蒸,晒干,四两)

共研细末。壮人二钱,弱人一钱,小儿六七分,白滚水调下。

【方歌】泻黄散治皮翻证,石膏栀子草防风, 草同研细末,滚水调下有奇功。

 

漏睛疮

漏睛疮在大 生,肝热风湿病睛明,红肿痛溃脓稠易,青黑脓稀难长平。

【注】此证生于目大 ,由肝热风湿病,发于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其穴之处,系藏泪之所,初起如豆如枣,红肿疼痛,疮势虽小,根源甚深。溃破出粘白脓者顺;出青黑脓或如膏者险。初宜服疏风清肝汤,溃后用黄灵药,捻入疮口,兼贴万应膏,其口渐渐收敛。

有脓从大 内出者,成漏难敛。亦有疮口过出泪液,以致目内干涩者,收敛更迟;若溃断眼边弦者不治。

漏睛疮图(图缺)

疏风清肝汤

当归赤芍 荆芥防风 川芎 菊花 生栀 薄荷(各一钱) 柴胡 连翘(去心,各一钱五分) 金银花(二钱) 甘草(生,五分)

灯心五十寸,水煎,食远服。

【方歌】疏风清肝漏睛疮,又除肝热散风强,归芍银花芎菊草,柴翘栀子薄荆防。

黄灵药 万应膏(俱见溃疡门)

 

目中肉

目中 肉心火成,实火大 色深红,小 红丝淡虚火, 肉时觉或胀疼。

【注】此证生于目两 ,瘀肉努出,时觉疼痛,总属心火所成。然火有虚实,如大红肉色深红者,心经实火也,宜黑参汤服之;小 红丝色淡红者,心经虚火也,宜决明散主之。外俱用清凉丸泡洗,久久自愈。

目中 肉图(图缺)

黑参汤

黑参 苦参 栀子(研) 菊花 黄连 枳壳(麸炒) 草决明 车前子 防风 大黄(炒)升麻(各二钱)

水煎,食后服。

【方歌】黑参汤治大 疼,内生 肉实火成,苦参栀菊黄连壳,草决车防大黄升。

决明散

玉竹 黄连 枳壳(麸炒) 川芎 甘草(生) 羚羊角(镑,各一两) 车前子 青葙子 草决明(各五钱)

共研细末,每服三钱。食后服,卧时再用一服。

【方歌】决明 肉虚火攻,玉竹黄连枳壳芎,车前青葙羚羊草,研末水调最有功。

清凉丸(见菌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