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 > 第六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第二十一节 油风

油风为一种头部毛发突然发生斑块状脱落的慢性皮肤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毛发千焦,成片税落,皮红光亮,痒如虫行,俗名鬼剃头。由毛孔开张,邪风乘虚袭人,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宜服神应养真丹,以治其本;外以海艾汤洗之,以治其标。”本病以脱发区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为临床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年,男女均可发病。相当于西医的斑秃。

[病因病机]

过食辛辣炙博、醇甘厚味,或情志抑郁化火,损阴耗血,血热生风,风热上窜巅顶,毛发失于阴血濡养而突然脱落;或跌仆损伤,瘀血阻络,血不畅达,清窍失养,发脱不生;或久病致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精不化血,血不养发.肌腠失润,发无生长之源,毛根空虚而发落成片。

[诊断]

头发突然成片迅速脱落,脱发区皮肤光滑,边缘的头发松动,很易拔出,拔出时可见发干近端萎缩,呈上粗下细的“感叹号”(!)样。脱发区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可相互连接成片,或头发全部脱光,而呈全秃。严重者,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甚至毳毛等全身毛发脱落而呈普秃。

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在无意中发现。常在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受刺激后发生。

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多数能自愈,但也有反复发作或边长边脱者,开始长新发时,往往纤细柔软,呈灰白色,类似毫毛,以后逐渐变粗变黑,最后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一、面游风头发呈稀疏,散在性脱落,脱发多从额角开始,延及前头及颅顶部,头皮覆有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二、白秃疮好发于儿童,为不完全脱发,毛发多数折断,残留毛根,附有白色鳞屑和结痂,断发中易查到真菌。

三、肥疮多见于儿童,头部有典型的碟形癣痂,其间有毛发穿过,头皮有萎缩性的疤痕,真菌检查阳性。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血热风燥突然脱发成片,偶有头皮瘙痒,或伴头部烘热;心烦易怒,急躁不安;苔薄,脉弦。

辨证分析:过食辛辣炙博,情志抑郁,化火耗伤阴血,血热生风,风热上窜巅顶,气血失和,发失所养,故突然脱发成片,头皮瘙痒,头部烘热;肝郁化火则心烦易怒,急躁不安;苔薄、脉弦为血热风燥之象。

治法:凉血熄风,养阴护发。

方药: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若风热偏胜,脱发迅猛者,宜养血散风、清热护发,治以神应养真丹。

(二)气滞血瘀病程较长,头发脱落前先有头痛或胸胁疼痛等症;伴夜多恶梦,烦热难眠;舌有瘀斑,脉沉细。

辨证分析:忧思郁结气滞、跌仆或久病或瘀,阻滞于头窍胸胁,故病程较长,头发脱落前先有头痛或胸胁疼痛等症;气滞血瘀,发失所养,故头发脱落;瘀滞郁热,内扰心神,故伴夜多恶梦,烦热难眠;舌有瘀斑、脉沉细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通窍活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三)气血两虚多在病后或产后,头发呈斑块状脱落,并呈渐进性加重,范围由小而大,毛发稀疏枯槁,触摸易脱;伴唇白,心悸,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脉细弱。

辨证分析:病后产后,气血虚弱,发失所养,故头发呈斑块状脱落,并呈渐进性加重,范围由小而大,毛发稀疏枯搞,触摸易脱;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气虚则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唇白、舌淡、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四)肝肾不足病程日久,平素头发焦黄或花白,发病时呈大片均匀脱落,甚或全身毛发脱落;伴头昏,耳鸣,目眩,腰膝酸软;舌淡,苔剥,脉细。

辨证分析:禀赋不足,或劳损久病,致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发失滋荣,故平素头发焦黄或花白,发病时呈大片均匀脱落,甚或全身毛发脱落;肝肾不足,清窍、筋络失养,故头昏,耳鸣,目眩,腰膝酸软;舌淡、苔剥、脉细为肝肾不足之象。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七宝美髯丹加减。

二、外治法

(一)鲜毛姜(或生姜)切片,烤热后涂擦脱发区,每天数次。

(二)5%~10%斑蝥酊、10%补骨脂酊、10%辣椒酊外搽,每天数次。

[其他疗法]

针刺疗法主穴取百会、头维、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中点),配翳明、上星、太阳、风池、鱼腰透丝竹空。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次取3—5穴,每日或隔日1次。

如病期延长,可在脱发区和沿头皮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用梅花针移动叩击,每天1次。

[预防与调摄]

1.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悲观、忧愁、动怒等情志因素。

2,加强营养,注意摄人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

3.注意头发已生,加强头发护理,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发,少用电吹风吹烫头发。

[结语]

油风相当于西医的斑秃。其特点是脱发区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应与面游风、白秃疮、肥疮相鉴别。血热风燥证,治宜凉血熄风、养阴护发,方用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通窍活血,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八珍汤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滋补肝肾,方用七宝美髯丹加减。外治可选用鲜毛姜、斑蝥酊、补骨脂酊、辣椒酊等外搽,并配合针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