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临证医案》 > 卷之二

臌胀水肿门

经停一载有余,肝气不时横逆,胸脘胁肋疼痛,呕吐酸水,大腹日满,青筋绽露,此属血臌。盖由肝气错乱于中,脾土受困,血海凝瘀,日积月大,状如怀子,而实非也。今病已极深,药力恐难见效。

川楝子 丹参 归尾 香附(盐水炒) 延胡索 五灵脂(酷炒) 陈皮 砂仁 红花 淡吴萸

肿胀已退,脉象较前稍大,汗出至膝而止。阳气有流通之象,阴湿有消化之机。今以温理中州,中州得运,庶几决渎流通,寒转为温,否转为泰矣。然须调养百日,庶无反复之虞。

熟附子 冬术 茯苓 通草 桂枝焦六曲 牛膝 陈皮 泽泻 姜皮

又 肿胀由乎脾肾,阳虚水湿偏淫。通阳化湿水邪平,方法原为对证。面目四肢俱瘪,单单大腹膨,更兼遗泄再伤阴,久病恐难胜任。

桂枝 陈皮 冬瓜皮 益智仁 姜皮

另∶六味丸三钱,药汁送下。

湿热素伏下焦,皮肤顽癣。近感风邪着腠理,陡然寒热,面目上部先肿,蔓延中下,今大腹阴囊足胫悉肿。据云阳物暴缩,足冷,似属阴寒,然鼻中热气上冲,此乃阳被湿郁,气不宣通,非阳衰可比。夫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肺主一身气化,俾得肺气宣通,斯风与湿自然而解。

射干 杏仁 大腹皮 苡仁 茯苓 泽泻 桑白皮 冬瓜子 通草 丝瓜络 沉香 琥珀 枇杷叶

渊按∶阳被湿遏,肺气不得宣通,乃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的对。五皮饮虽加杏仁、射干,恐仍不能开泄肺表。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腹满足浮囊肿,水泛而侮土也。腹中气攻胀痛,土虚则木横也。欲泄水,必崇土;欲平气,必疏木。

吴萸炒川连 沉香 白术 葶苈子 茯苓 大腹皮 香附 陈皮 川朴 泽泻

渊按∶中焦阳气伤矣,左金非崇土之方。肺失通调,膀胱不化,何不用桂枝,且能疏木。

面黧腹肿,脉沉而细。此脾肾之阳不化,水湿阻滞于中。症防加剧,姑且渗湿通阳。

肉桂白芍 茯苓 猪苓 白术 大腹皮 细辛 泽泻 川朴 陈皮 焦六曲 麦芽 香橼皮

风湿相搏,一身悉肿,咽痛发热,咳而脉浮,拟越脾法。

麻杏甘石加赤苓、腹皮、通草

风水者,在表之风邪与在里之水湿合而为病也。其症头面肢体浮肿,必兼咳嗽,故为风水。更兼食积,其腹必满。三焦不利,法当开上、疏中、达下治之。

羌活 防风 枳壳 杏仁 大腹皮 川朴 茯苓 橘红 泽泻 莱菔子 桑皮 青葱 生姜

渊按∶羌、防不如麻黄,专开手太阴之风水。故古人有越脾、麻黄赤豆等治表实肿胀,无羌、防等方也。

细参本草,自无此等杂治。

产后数十日,忽发肝风,心荡不寐,继以血崩。今周身浮肿,气逆不得安卧,头眩,口不渴,病势夜重,血虚气胜,木旺土弱也。土弱不制水,水反侮土。土既受木克,又被水侮,是为重虚。欲培土,先补火,佐以泄木。即《内经》虚者补之,盛者泻之之义。

肉桂 冬术 茯苓 泽泻 大腹皮 木香 陈皮 炮姜 神曲 通草 血珀

渊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和养肝脾之气,以招失亡之血,其胀自消。

腹胀足肿,纳食则胀益甚。湿热挟气,填塞太阴,臌胀重症。

川朴 赤苓 大腹皮 青皮 泽泻 枳壳 黑丑 山楂炭 甘遂(面包煨) 通草 生姜

腹胀稍宽,足仍浮肿。运脾化湿,冀其渐平。

川朴 赤苓 大腹皮 川椒目 苍术 泽泻 陈皮 焦六曲 黑丑 通草 枳壳 生姜

渊按∶二方乃湿热实胀治法。

三诊 腹盈月余,得食则胀甚。两进攻消运脾之法,胃脘之胀已松,大腹之满未化,再议疏通消导。

旋复花 五加皮 赤苓 泽泻 槟榔 黑丑 鸡内金 木香 通草 砂仁

腹满,面黄,足肿。近因戽水受寒,又加疝痛。脾虚有湿,肾虚有寒。防其疝气上攻,大腹益满。

平胃散去甘草,加茯苓、小茴香、神曲、吴茱萸。

脉沉,小便不利,面目肢体大腹阴囊悉肿,病属里水。鼻中流血,喉间略痛,肺家有郁热也。拟越婢汤。

蜜炙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白术 赤苓 泽泻 陈皮 防己 淡芩

水湿侵入经络,外溢肌肉。发汗利水诸法,效而不愈。今拟通阳渗泄。

五苓散加巴戟肉、川朴、车前子、陈皮牛膝、五加皮、大腹皮、姜皮。

病后脾虚气滞,浮肿食少,大便溏泄,法当温脾。

党参 茯苓 泽泻 木香 冬术 炮姜 茯神 神曲 砂仁 谷芽

痢后阳虚,水湿不化,腹满面浮足肿,而色青黄,脉来虚细。虑延臌胀重症。

川熟附 猪苓 茯苓 白术 党参肉桂 泽泻 陈皮 神曲 砂仁

又 温通脾肾之阳,疏利决渎之气,冀其胀消肿退。

熟附子 肉桂 白术 猪苓 泽泻 茯苓皮 冬瓜皮 川朴 陈皮 通草

渊按∶两方治半虚半实,乃通阳泄水法。

脾虚木横,腹中结癖,寒热似疟,延及半载。惟脾虚则营卫不和,故寒热;惟肝横则气血凝滞,故结瘕。今食少便溏,舌红口渴,大腹日满,足跗浮肿,形肉瘦削,脾肾阴阳两伤。际此火亢金衰之候,火亢则阴益虚,金衰则木无制,深秋水土败时,虑其增剧。急宜健运和中,稍兼消暑。

喻嘉言所谓刚中柔剂,能变胃而不受胃变。此法是矣。冀其脾胃稍醒为吉。

连理汤加陈皮

时令水湿内袭,与身中素有之湿热相合,骤然浮肿,充斥上下三焦。拟宣表泻里之法,以消其水。

香薷 川朴 通草 大腹皮 赤苓 泽泻 杏仁 滑石 车前子 莱菔子 葶苈子 葱白头

痞块由大疟日久而结,多因水饮痰涎与气相搏而成。久则块散腹满,变为臌胀,所谓癖散成臌也。

脉细如丝,重按至骨乃见弦象,是肝木乘脾也。口干,小便短少,是湿热不运也。匝月腹日加大,急宜疏通水道,泄木和中。

五苓散加川朴、姜汁炒川连、青皮陈皮、大腹皮、木香、车前子、通草

附∶浓朴散

川朴(姜汁炒,三钱) 枳壳(三钱,巴豆七粒合炒黄,去巴豆) 木香(晒干,研,三钱) 青皮(醋炒,三钱) 陈皮(盐水炒,三钱) 甘遂(面包煨,三钱) 大戟(水浸,晒干,炒,三钱) 干姜(炒黄,三钱)

共为末。每服一钱,用砂仁、车前子泡汤调下。是治癖块散大成臌之妙剂。

渊按∶此方诚妙。但可施正气不虚者。若久病及老年气血衰弱之人,恐目前稍松,转瞬而胀益甚,将不可治,用者宜审慎之。

水肿自下而起,腿足阴囊,大腹胸膈,泛滥莫御。今先从上泻下。肺主一身之气,又曰水出高源,古人开鬼门,洁净府,虽从太阳,其实不离乎肺也。

葶苈子 杏仁 川朴 陈皮 茯苓 川椒目 生姜 大枣

控涎丹,每日服五分。

渊按∶水肿实证,治法如是。经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葶苈泻肺,椒目泻肾。控涎丹不及舟车丸合拍。

暑湿伏邪挟积,阻滞肠胃,中州不运,大腹骤满,腹中时痛,痛则大便粘腻,色红如痢,小水短少。脉沉滑数,是积之征也。拟大橘皮汤送下木香槟榔丸。

四苓散加橘红、大腹皮、木香、木通、滑石、砂仁末、川朴。煎汤送木香槟榔丸三钱。

又 气与水相搏,大腹骤满,脉沉,小便不利,大便欲泄不泄。法以疏气逐水。

香薷 大茴香 泽泻 莱菔子 赤苓 大戟 甘遂 枳壳 黑白丑 生姜

内有湿热,外着风邪,风与水搏,一身悉肿。此属风水。当发汗。

羌活 香薷 陈皮 防风 赤芩 焦六曲 通草 葱白 生姜

腹但胀而不满者,属气,乃木乘脾土也。

川连(姜汁炒) 香附 砂仁 川朴 青皮 焦六曲 怀山药 茯苓 陈皮 泽泻

渊按∶黄连治胀,乃开中州湿热也。土虚木乘之胀,大非所宜。

疟后湿热内蕴,脾胃之气不利,为口糜,为腹胀。姑先和中清化为法。

川朴 川连 焦六曲 赤苓 大腹皮 枳壳 泽泻 黑山栀 陈皮 砂仁

渊按∶连、朴此证甚合。

木旺乘脾,腹胀如鼓,形瘦脉细,症属瘅胀。法当温通。

干姜 茯苓 川朴 砂仁 怀山药 吴茱萸 陈皮 泽泻 大腹皮

金匮肾气丸五钱,开水送。

渊按∶虚胀治法,以川朴易党参则善。

年甫十三,断无忧郁之理,而腹满如臌,微微内热,将及两月,其义何居?良以童心太甚,饥饱不调,冷热不节,向有胃寒呕酸之疾,今反不呕,腹渐胀大,饮食不纳,内热时生。是非劳碌伤脾而失运,寒饮停聚而腹胀也。脾虚故内热生,单单腹胀,名之单胀,然治法不同也。今以温利中州,稍佐苦泄,取柔中之刚,能平胃而和脾。

党参 茯苓 半夏 陈皮 白芍 川连(吴萸炒) 炮姜 泽泻 川朴 冬瓜皮

渊按∶饮食不节伤脾胀,宜佐消导,如鸡金、谷虫之类。

疮疥平面浮起,渐至腹满,胸闷气塞,小便不利,肿势日甚。水湿之气,一无出路,证成疮臌,防加气急。发汗而利小便,是两大法门。

麻黄 杏仁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葶苈子 川朴 通草 车前子 姜皮

又 肿势已平,小便通利。前方加减。

防风 白术 半夏 茯苓 陈皮 泽泻 杏仁 川朴 通草 葶苈子 车前子 葱白头 姜皮

脾虚胀满,面浮足肿,小便不利。脉形细数,元气大亏。虑其喘急之变。

党参(元米炒) 牛膝 茯苓 巴戟肉 陈皮 泽泻(盐水炒) 车前子 冬术(土炒) 怀山药 苡仁 杞子炭 生熟谷芽

先泄泻而后目盲。服单方,目明而渐腹满,是脾虚木横。又服草药,寒性伤中,病成臌胀。其根已久,恐难骤效。

白术 冬瓜皮 川朴 茯苓 陈皮 焦六曲 大腹皮 泽泻 砂仁 苡仁 陈香橼皮

两尺脉滑,湿热积滞在于下焦。小便不利,大腹胀满,是下焦不利,中焦气不通也。

肉桂 赤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大戟 神曲 陈皮 冬瓜皮 姜皮

风水相搏,一身面目悉肿,咳嗽,气升不得卧。症势险重,用越婢法。

麻黄 生甘草 杏仁 石膏 赤苓 泽泻 陈皮 葶苈子 大腹皮 生姜 大红枣

又 用越婢法,虽得微汗,手肿稍退,余肿未消,咳嗽气急,良由劳碌之人,脾胃不足,急不行运。

今以扶脾和中理气,宣达三焦,冀其气化流通。

冬术 生 皮 大腹皮 防己 陈皮 防风 茯苓皮 冬瓜皮 姜皮

内有湿热生疮,外受风寒浮肿。风湿相搏,症成疮臌。防加喘急。

防风 羌活 杏仁 大腹皮 橘红 赤苓 桔梗 荆芥 川朴 桑叶 通草

风水相搏,一身暴肿,上则咳嗽,喉有痰声,下则溏泄,小便不利。发汗而利小便,是其大法。

计不出此,迁延匝月,节近清明,天气温暖,肺胃久蕴之风,从中暗化为热。反服肾气汤方,意欲通阳化水,阳未通而阴先劫,水未化而火反起矣。于是舌燥唇焦齿黑,心烦囊缩,胸腹肤红,危险之象,已造极中之极。勉拟清肃肺胃,存阴泄热,以冀转机为幸。

生石膏 杏仁 通草 茯苓皮 豆豉 北沙参 麦冬 川贝 丹皮 芦根 鲜薄荷

绿豆汤代水。

又 肺得热而不降,肝有火而上升,胃居于中,受肝火之冲激,欲降不能而反上逆,由是呕吐不纳矣。

昨用清金以通决渎,幸水道已通,高原得清肃之令。然中焦格拒,艮阳失游溢之权,似宜转运其中。但肝火炽甚,徒运其中无益也。当清肝之亢,以衰木火之威,胃不受肝之克,而中气得和,则呕可以宁矣。

川连(姜汁炒) 黄芩(姜汁炒) 半夏 泽泻 陈皮 黑山栀 竹茹(姜汁炒) 茯苓皮 川贝 芦根 枇杷叶

当归龙荟丸(三钱) 绿豆生姜汤送下。

渊按∶风水坏证也。两方应变俱佳。

疟止之后,腹胀足肿,湿热内归太阴,防成疟臌。但小便清利,是属脾虚。拟浓朴温中汤加味。

川朴 茯苓 陈皮 干姜豆蔻 木香 半夏 冬瓜皮 姜皮

脾有湿热积气,渐渐腹满足肿,纳食则胀,证成气臌。

茯苓 川朴 白术 苡仁 苏梗 五加皮 泽泻 陈皮 砂仁 通草

湿热内阻肠胃之间,横连膜原。膜原者,脏腑之外,肌肉之内,膈膜之所舍,三焦决渎之道路,邪留不去,是为肿胀。胀属气,肿属水。是必理气而疏决渎,以杜肿胀之萌。

黑白丑(各五钱) 莱菔子(一两) 砂仁(一两)

用葫芦大者一枚,将三味纳入,再入陈酒一大杯,隔汤煎一柱香。取出葫芦中药,炒研为末,再以葫芦炙炭共研和。每晨服二钱。

湿伤脾肾之阳,先腰痛而后足肿,脘中作痛,口沃酸水。用甘姜苓术汤合五苓散加味。

甘草 干姜 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肉桂 半夏 陈皮 通草 五加皮

渊按∶沃酸一证,《内经》言热,东垣言寒,究竟辛通药最效。

又 前用辛温通阳,甘淡祛湿,脘痛,足肿,呕酸等症皆除,惟跗肿未退。减其制以调之。

白术 茯苓 泽泻 川断 苡仁 牛膝 陈皮 通草 桑白皮 五加皮

先足肿而后腹满,面浮,寒湿伤于下而渐上攻也。通阳化湿以利小便立法。

桂枝 泽泻 陈皮 川朴 桑白皮 莱菔子 五加皮 茯苓皮 半夏 大腹皮 姜皮

疮之湿热与肝之气郁互结于里,近感风温,寒热咳嗽,骤然浮肿,证属疮臌。

苏梗 杏仁 川朴 桔梗 赤苓 泽泻 枳壳 橘红 大腹皮 茯苓 莱菔子 姜皮

又 湿夹热而生疮,风合湿而为肿。风从外入,故寒热而咳嗽;湿自内生,故腹满而气急。用仲景麻杏苡甘汤加味。

麻黄 杏仁 苡仁 甘草 川朴 滑石 连翘 淡芩 枳壳 莱菔子 元明粉 薄荷

共研粗末,滚汤泡服。

又 四肢面目肿退,而腹满未宽。在表之风寒虽解,在里之湿热未治。今拟宽中理湿。

赤苓 苡仁 陈皮 大腹皮 杏仁 泽泻 莱菔子 川朴 通草 枳壳 姜皮

火炎于上,水溢高原。肺金受邪,面红浮肿,唇鼻俱赤,而有皮烂之形。腹部腿足亦肿,三焦俱受其病矣。行步咳喘,邪在手太阴无疑。用吴鹤皋麦门冬汤泻火泄水为法。

麦冬 冬瓜皮 通草 姜皮 桑白皮 丝瓜络 枇杷叶 陈粳米

渊按∶此水肿之变证也。用轻清宣化上焦,所谓轻可去实。

下有湿热,上受风温,初起寒热,即便周身浮肿,咳嗽气塞,似与风水同例。拟越婢加术汤。

麻黄 葶苈子 半夏 赤苓 焦白术 桑白皮 射干 通草 杏仁 大腹皮 冬瓜皮 姜皮

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盖风伤于上,湿伤于下,气道蕴塞,肺失宣降,脾失转输,上则咳喘,下则溲涩,中则腹满,而水肿成焉。证名风水,载于《金匮》。病在肺脾,法以开上、疏中、渗下,从三焦分泄。

二陈汤 前胡 射干 川朴 泽泻 车前子 羌活 桔梗 桑白皮 大腹皮 通草 姜皮

伏邪湿热,内蕴太阴阳明。身热腹满,面浮足肿,两膝酸痛,小便短少。拟通经络以解表,燥湿热以清里。

独活 防风 川朴 陈皮 大腹皮 苡仁 柴胡 前胡 泽泻 赤苓

渊按∶湿热作胀,病在太阴阳明脾胃,从败毒散加减,以分疏其内伏之邪。既有身热,宜佐苦寒一二味泄之,所谓苦辛通降,甘淡分利之法也。

仁渊曰∶《内经》言胀者,皆在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此气胀也。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此水胀也。

五脏六腑皆有胀,统气与水而言之也。石瘕、肠覃,女子血凝气滞而病胀也。

后贤分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法已大备,似无庸再议。然余观劳损者病在精,肿胀者,病在气,无论气臌、水臌、血臌,最重在肺脏。盖肺主一身治节,管领五脏六腑之气。肺气一伤,周身治节不行,于是脾失健运,肝木横逆而为气臌;肾失枢转,膀胱水道不利而为水臌;肝失疏泄,气滞血凝而为血臌。谓非皆由肺气伤残,不能化水,化血,自化之病乎?虽然,所因甚多,所病各异。从外感而得者多暴、多实、多热,从内伤而得者多缓、多虚、多寒。水肿多实证,其来也暴;气肿多虚证,其来也缓;湿热肿在虚实之间,其来也不暴不缓,必先见别证而后胀满。若水肿之咳逆喘呼,非大实,即大虚,不可不辨。实则肺气壅塞不降,虚则肾气奔逆不纳。虚证固宜温补,实证必须泻降。如水肿实证,即舟车、禹功亦不为峻,但不可过剂。

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或从虚实间进之法,投峻药一服,续投调理药三二日,再进一服最稳。余验过数人。至单腹胀,乃脾肺肾真气败坏,全属虚证。血臌、肠覃、石瘕,虽病在血分,不可专求之血,宜导气以通血。气为血帅,古人明训,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