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前准备
1.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2.取周围血涂血片
3.器械及药品,无菌骨髓穿刺包及手套,推片、玻片、培养基、1~2%普鲁卡因。
(二)操作方法
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穿刺点可选在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柄、脊椎棘突和胫骨前侧,以前三者多用。
1.髂后上棘穿刺术(图13-5-1)
图13-5-1髂后上棘穿刺术
(1)体位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向胸前,使腰骶部向后突出,易于触到髂后上棘。
(2)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1~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达骨膜。
(3)左手固定局部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选择穿刺点与背部垂直方向刺入抵达骨膜后,左右旋转式钻入,通过骨皮质,达骨髓腔时突感空松,再时针1cm,针头即可固定不动。
(4)取出针芯,接10ml干燥注射器,缓缓用力抽吸,当血液一出现于针管时立即停止抽吸,此时抽得的骨髓量约0.2ml,过多则混进血稀释,若行骨髓培养,则需抽取5~10ml。
(5)拔下注射器及穿刺,迅速将骨髓液注至玻片上,供推片制标本。局部碘酒消毒,并盖纱布,压迫1~2分钟,以胶布固定。
2.髂前上棘穿刺术
患者仰卧或测卧位,取髂前上嵴向后约2~3cm髂缘最宽处或在其旁侧为穿刺点(图13-5-2),其余步骤同上。
3.胸骨柄穿刺术
患者仰卧,头尽量后仰并转向一侧,肩背部垫高,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选择胸骨柄为穿刺点(图13-5-4)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成30°角度,由胸骨柄上缘进针,刺入皮肤,进入骨髓腔约1cm。其余步骤同上。
4.脊椎棘突穿刺术
患者坐位,两臂置于椅背上,头枕臂上;或取侧卧位,头向前胸及两膝向腹屈曲,充分暴露脊俗语棘突。穿刺点定于第11、12胸椎或第1、2、3、腰椎之棘突顶点或旁侧。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于棘突中央或侧方垂直刺入进骨髓腔(图13-5-5)。其余步骤同上。
图13-5-2髂前上棘穿刺点
图13-5-3胸骨穿刺点
5.胫骨前穿刺术(仅用于2岁以下小儿)
患儿仰卧,助手固定下肢。穿刺点定于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厘米(或胫骨中、上1/3交界处)之内侧面胫骨。其余步骤同前。
(三)术后处理
1.术后应压迫止血,对有出血倾向者,防止骨膜下血肿形成或流血不止。
2.术后3日内,穿刺部位勿用水洗,防止感染。
(四)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各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如疟疾、黑热病及伤寒等。
3.疑有骨髓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4.借助骨髓内发现特殊细胞诊断高雪氏病,尼曼匹克氏病。
5.败血症可行骨髓培养了解病原菌。
图13-5-4胸骨穿刺时手固定胸骨的姿势
图13-5-5棘突穿刺剖面
(五)禁忌证
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