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乳食经口而出的常见证候。本证多由乳食不节,积滞中脘;或过食辛辣炙煿之品,积热胃中;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或所欲不遂,肝气不畅;或骤见异物,暴受惊恐,肝胆不宁所致。
伤食呕吐 吐出物多呈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患儿不思乳食,脘腹胀满或疼痛不适,吐后觉安,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治以导滞和胃。
(一)
用法:煎服可止。
(二)
处方:米。
用法:将米7粒烧黑,水半酒杯,乳半酒杯,煎至5分服,即效。
(三)
处方:大米50克。
用法:将大米放入锅内炒至变黑,用水1杯煎煮饮汤。
(四)
处方:炒麦芽10克,炒山楂片3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糖调饮。
(五)
处方:藿香6克,山楂10克,谷麦芽各10克。
用法:先煎山楂、谷麦芽,沸后入藿香,取汁饮。
(六)
处方:麦芽25克,谷芽18克。
用法:先将麦芽、谷芽分别炒至焦黄,然后加清水适量共放锅内煮浓取汁100~200毫升,候温可用。每日早、晚各1剂,疗程不限,以愈为度。
(七)
处方:鸡内金10克,神曲15克。
用法:先取鸡内金放锅内加水适量煎浓取汁100毫升,放入打碎的神曲,盖焗片刻,取出用纱布滤去渣滓。每日1剂,趁热饮服,疗程不限,以愈为度。
(八)
处方:麦芽6克,山楂12克,神曲3克,鱼腥草2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九)
处方:南瓜蒂12克,苏叶6克,苦瓜根3克,炒山楂6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十)
处方:虎杖12克,仙人掌6克,白芝麻10克,五倍子2个。
用法:将药物捣烂,调拌麻油,外敷贴中脘处。
胃热呕吐 食入即吐,呕吐酸臭,口渴喜饮,身热烦躁,大便气秽或秘结。治宜清热和胃。
(一)
处方:鲜芦根30~75克,竹茹5~7克,粳米30克,生姜1片。
用法: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取汁,去渣,再与粳米同煮为稀粥。粥将熟时,入生姜,稍煮即可。每日2次。
(二)
处方:绿豆15~30克。
用法:绿豆洗净,煎汤徐饮。
(三)
处方:南瓜蒂3枚,莲藕100克。
用法:将二者洗净切碎,置锅内加水500毫升煮取350毫升,去渣,入食盐少许调味,取出凉后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意服食,连服3~5剂。
(四)
处方:猪胆1个,生姜汁若干。
用法:取新鲜猪胆用线扎牢,然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熟,取出置碗内刺穿,与等量生姜汁混和,装入干净的眼药水瓶中备用。每日数次,每次3~5滴,点滴在病孩的舌头上,慢慢咽下。疗程不限。
(五)
处方:蚯蚓3克。
用法:将蚯蚓去泥土洗净烤干研细末服。
(六)
处方:苦瓜根6克。
用法:将苦瓜根水煎服。
(七)
处方:仙人杖10克。
用法:将仙人杖煎水服。
(八)
处方:白矾12克。
用法:将明矾研细末,用米饭作饼贴于脚心。
本方适用于小儿急性呕吐。
(九)
处方:甘蔗汁、萝卜汁各1杯。
用法:频服。
(十)
处方:白芝麻12克。
用法:将白芝麻煎水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呕吐不止。
胃寒呕吐 呕吐时作,遇寒加重,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残余乳食,不酸不臭,神疲肢倦,四肢欠温。治以温中散寒。
(一)
用法:为末,常掺入小儿口中。
(二)
用法:将药物研细末,调拌红糖水冲服,每日2次。
(三)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2次。
(四)
处方:陈醋60克,明矾6克,面粉20克,生姜12克。
用法:将药物捣烂,炒热调拌后外敷贴足心。
(五)
处方:紫苏叶30克。
用法:将鲜紫苏叶洗净,捣至极烂,冲入沸开水150毫升,盖焗15分钟,滤去渣滓。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5~7剂。2岁以下小儿减半。
(六)
处方:淮山30克,半夏10克,红糖24克。
用法:先将淮山用温水泡软,置碗中擂成浆状;另取半夏放锅内加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滤去药渣,取汁趁沸冲入淮山浆内搅匀,盖焗片刻,再冲入红糖调化。每日1剂,分1~2次饮服。疗程不限,以愈为度。
(七)
(八)
处方:柿盖3~5只,波蔻10克,公丁香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4次,连服7~10天。
(九)
处方:葱白2个。
肝气犯胃 呕吐酸水、嗳气频频,胸胁满痛,精神郁闷,易怒多啼。治宜疏肝理气。
(一)
处方:活地龙(蚯蚓)数条。
用法:将活地龙捣烂如泥,敷足心,用纱布包扎。半小时后可见效。
(二)
用法:先煮粳米,待粥将成时,加入梅花、姜汁,同煮片刻即成,每日分2次空腹温服。
(三)
处方:砂仁1.5克,木香1克,藕粉、白糖各适量。
用法:砂仁、木香研末,与藕粉、白糖加适量开水调服。
惊恐呕吐 以呕吐清涎,面色忽青忽白,心神烦乱,睡卧不安或惊惕哭闹为主证。治以镇惊止吐。
(一)
处方:丁香21粒,蝎尾49条,半夏9克。
用法:为末,枣肉为丸,每服2~3克,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