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 四、皮肤病症

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疾患。是由于素体脾虚湿重,内蕴胎毒,外感风热而成;或因消化不良,衣物摩擦,肥皂或热水洗拭等刺激而诱发。好发于两颊、前额、颈项、胸腋,波及全身。皮疹为多形性,有斑疹、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分布对称。患部瘙痒剧烈,愈后容易复发成慢性。多见于生后2个月左右的婴幼儿,约在1~2岁断奶后,绝大多数能自愈,不留疤痕。冬季较重,夏季较轻。

湿热蕴蒸(相当于急性湿疹) 红斑水疱,糜烂渗液,味腥而粘,渐次结痂,瘙痒难忍,或痒痛兼作,口苦胸闷,小便短赤。治以清热利湿。

(一)

处方:土茯苓15克,大枣10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二)

处方:绿豆30克,鱼腥草15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鱼腥草洗净,同绿豆煮熟。喝汤,吃绿豆,每日1剂。连服5~7剂。

(三)

处方:银花9克,连翘9克,地肤子12克,白鲜皮12克,青黛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

(四)

处方:青黛3克,紫草10克,荷叶15克,败酱草12克,地肤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五)

处方:白芷4克,青黛3克,生地、地肤子、马齿苋、败酱草、紫草、荷叶、白鲜皮各9克。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浓煎1次,去渣,滤取清汁备用。每日服用2~3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顽固性湿疹。

(六)

处方:黄连15克,黄芩20克,黄柏30克,滑石15克,炉甘石3克。

用法:共研细末,纱布包裹,外扑患处,每日数次。

(七)

处方:生石灰(块状)15克,香油15克。

用法:石灰浸于水中30分钟后,取上部清水液,加入香油制为糊状。先用浓茶汁清洗患部,后涂药糊,每日1次。

(八)

处方:苦参、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朴硝各20克。

用法:煎水温热浴。

(九)

处方:黄芩黄柏大黄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使用时取药5克,加蒸馏水100毫升、明矾5克,混匀,棉签沾水搽患处。

(十)

处方:黑豆半碗。

用法:将豆放在尺许长的白铁筒内,一头用黄泥封固,另一头用细铁丝绕成团塞住。另用铁丝吊起,架在炭火上干烧,塞铁丝的一头向下方,待干馏黑豆油滴出时,以碗接住,即黑豆油。以此油涂于患部。

(十一)

处方:大枫子肉、黄柏各15克,蛇床子9克,枯矾、雄黄各3克,轻粉3.6克。

用法:共研成细末,调腊猪油搽患处。

脾虚湿胜 皮损暗红不鲜,表面水疱渗液,口淡食少,大便溏。治宜健脾利湿。

(一)

处方:冬瓜皮15克,薏米15克,车前子9克。

用法:水煎,喝汤,吃薏米,每日1剂,连服7~10剂。

(二)

处方:扁豆10克,陈皮3克,苡仁10克,苦参6克,白鲜皮6克,蝉衣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三)

处方,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大枫子、黄药子各15克。

用法:以上药煎水洗患处。

血虚风燥 相当于慢性湿疹,病情较长,阵发性瘙痒,皮损浸润肥厚、粗糙,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或呈苔藓样改变。治宜养血祛风渗湿。

(一)

处方:当归6克,玉竹10克。

用法:煎汤,每日1剂,连服10~15剂。

(二)

处方:桑椹15克,百合15克,大枣5枚。

用法:煎汤,每日1剂。

(三)

处方:当归6克,生地12克,黑芝麻9克,贯众9克,云苓皮9克,赤白芍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四)

处方:当归6克,赤白芍各6克,生地6克,白蒺藜6克,白鲜皮6克,蝉退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五)

处方:海桐皮、五加皮、白鲜皮、地骨皮、川槿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煎水外洗。

(六)

处方:杏仁、核桃仁各30克,雄黄硫黄各20克,藤黄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香油调匀成糊状,搽患处,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