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心主热

〔钱〕肝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也。)

肺热,手掐眉目,日西热甚,咳嗽寒热,壮热饮水,甘桔汤主之。若肺虚热,唇深红色,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散主之。

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卧,及上窜摇头切牙,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心气热则心胸亦然,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脾热,则目黄肚大,怠惰嗜卧,身热饮水,四肢不收,泻黄散主之。

肾虚,则下窜畏明,地黄丸主之。颊赤,由心脏邪热上攻也,宜服导赤散。

〔钱〕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颊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目内 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浅淡者补之。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主之。(洁古云∶目中五色甚者,泻本脏。色浅者宜补之。又云∶白是寒,小便青,四逆汤。黄赤是热,承气汤,泻本脏。青是腹痛,捻头散主之,桂枝芍药汤亦主之。)

〔《脉》〕小儿脉沉而数者,骨间有热,欲以腹按冷清也。

〔钱〕身热不饮水者,热在外;身热饮水者,热在内。

〔海〕四顺饮子治热在内而不厥。连翘散治热在外而不厥。

〔丹〕小儿发热,手足伏热,痰热,必用吐法。轻剂苦参、赤小豆末;重剂瓜蒂散、淡齑汁调服之。如不吐,用鹅翎探之。

〔钱〕朱监簿子五岁,忽发热。医曰∶此心热也。腮赤而唇红,烦躁引饮。遂用牛黄丸三服,以一物泻心汤下之,来日不愈,反加无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黄沫。钱曰∶心经虚而有留热在内,必被凉药下之,致此虚劳之病也。钱先用白术散,生胃中津液,次以生犀散治之。朱曰∶大便黄沫如何?曰∶胃气正即泻自止,虚热也。朱曰∶医用泻心汤如何?钱曰∶泻心汤者,黄连一物耳。黄连性寒,多服则利,能寒脾胃也。坐久,众医至,皆曰实热。钱曰∶虚热。若实热何以泻心汤下之不安,又加面黄颊赤,五心烦躁,不食而引饮?医曰∶既虚热,何大便黄沫?钱笑曰∶便黄沫者,服泻心汤多故也。钱与胡黄连丸治愈。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其子忽脏热,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饵之,服毕,至三更泻五行,其子困睡。齐言子睡多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三行,加口干身热。齐言尚有微热未尽,又与青金膏。其妻曰∶用药十余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已成虚羸。先用前白术散时时服之,后服香瓜丸,十三日愈。(香瓜丸即香瓜散方,见自汗条。)

〔海〕风热邪热,四君子汤加生姜荆芥煎。

〔云〕小儿客热在内,不思乳食,先用导赤散,次用益黄散。实热在内者,四顺饮之类,在上者吐之。(方见表里条。)

〔丹〕小儿热病,六一散,妙药也。

食伤胃热熏蒸。

白术(一两) 半夏 黄连(各半两)

加平胃散,粥食后白汤下。

〔本》〕治小儿惊热。

全蝎 天南星(取心为末,一钱) 人参(三钱) 蛇蜕(三钱)

上为末,薄荷、蜜汤调下。

〔钱〕风温热,壮热相似。潮热,时间发热,过时即止,来日根据时又热,此欲发惊候也。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甚则发惊痫也。

风温者,身不热而口中气热,又有风温症者,但温而不热。

伤寒热,口热,呵欠顿闷,项急。(治见伤寒部。)

痘疮热,喷嚏,悸动,耳尖冷。(治见痘疮部。)

变蒸热,唇上白泡珠起,耳冷。(不必治。)

疳热,面黄,吃炭土,羸瘦,鼻下赤烂。(治见疳部。)

惊风热,发搐悸痫,脉数,烦躁,颠叫恍惚。(治见急惊部。)

〔《素》〕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通评虚实论《甲乙经》谓妇人乳子者。)

〔钱〕热证疏利,或解化后无虚证,勿温补,热必随生。

 

潮热

热有作止,每日应时而发也。

〔钱〕地骨皮散 治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

知母 甘草(炙) 半夏(洗,七次) 银柴胡(去芦) 人参 地骨皮 赤茯苓(以上各等分)

如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若加秦艽,名秦艽饮子。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水煎,食后温服,量大小加减。(海藏云∶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汤加减法。自汗者地骨皮散,无汗者柴胡汤、三黄汤。仲景所用,钱氏改诸丸散加减,并出古法。)

生犀散 治症同前。

生犀角(锉末,二钱) 地骨皮 赤芍柴胡 葛根(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煎,食后温服。(海藏云∶生犀汤,即犀角地黄汤加减法,此少阳阳明相合也。)

〔田〕犀角散 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

犀角末) 地骨皮 麦门冬 枳壳(麸炒) 大黄(蒸) 柴胡 茯苓 赤芍药 黄 桑白皮 人参鳖甲(醋涂炙。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二钱入青蒿少许,水煎,量儿大小加减,一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小儿潮热盗汗,胡黄连柴胡等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每二丸酒化开,入少水,煎小沸,服。

〔钱〕朱监簿子五岁,夜发热,晓即如故,众医有作伤寒治者,有作热治者,以凉药解之不愈。其候多涎而喜睡。他医以铁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饮。钱曰∶不可下之。乃取白术散一两,煎药汁三升,使任意取足服。朱生曰∶饮多不作泻否?钱曰∶无生水不作泻,纵多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生曰∶先治何病?钱曰∶止泻治痰,退热清神,皆此药也。至晚服尽。钱视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术散三升,服尽得稍愈,第三日,又服白术散三升,其子不渴无涎。又投阿胶散,二服而安。

〔钱〕秦艽 治潮热减食蒸瘦。

秦艽(去头,切,焙) 甘草(炙。各一两) 薄荷叶(切,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洁〕潮热有时,胸满短气者,桃枝丸。(方见小儿积热。)

〔汤〕风痰热,晚热早凉,吃水无时,此候乃痰作潮而生风热,即宜金星丸下之。或气弱者不可下,宜夺命散以控下涎,次服惺惺散加南星、白附子。(夺命散方见惊风门。惺惺散方见痘疹门。)

金星丸 治风热结聚,喉内痰鸣,喘粗咳嗽,面红腮肿,咽膈壅塞,发热,狂躁,多渴。

郁金末 雄黄(另研。各一分) 腻粉(半分) 巴豆(七枚,去油)

上为末,米醋糊丸麻子大,薄荷腊茶下。

〔《脉经》〕云∶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夜热也。海藏云∶夜热属阴,四顺饮之类,此血热在夜也。

 

积热

久热也。疳热亦久,但兼面黄吃炭土,鼻下烂也。

〔无〕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动脏腑,则热去。既去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红绵散加麻黄微发汗,表热乃去。表热去后,又发热者何也?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表,或以谓不可医,误致夭伤者甚多。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热证也。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归内,身体便凉。热重者,用银白散。

清凉饮子 每服二钱,薄荷三钱,同煎。(方见治寒热法。)惺惺散(方见痘疹门。)

红绵散

僵蚕(炒,二两) 天麻(生用,一两) 天南星(切薄片,油浸黄,二两) 苏木节(另研,二两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红绵少许,同煎至六分,温服。凡小儿风热,头目不清,并宜服之。若伤寒有表证发热者,每服入去节麻黄末五分;有里热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钱,同煎服之。

六神散

人参茯苓山药 白术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姜二片,同煎至五分服。此药用处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风症加天麻,治痢加罂粟壳。

银白散

山药 白术茯苓(各半两) 人参 白扁豆 知母 甘草(炙) 升麻(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生姜二片,同煎,温服,不拘时候。

〔钱〕桃枝丸 疏取积热及结胸,又名桃符丸

巴豆大黄 黄柏(各一钱) 轻粉 砂(各半钱)

上细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汤下。一 儿五七丸。五七岁二三十丸,未 儿二三丸,临卧服。

栀豉饮子 治小儿蓄热在中,身热狂躁,昏迷不食。

栀子仁(七枚) 豆豉(半两)

上用水三盏,煎至二盏,看多少服之无时。或吐不吐,立效。

 

变蒸热

变蒸者,阴阳水火蒸于血气,而使形体成就,是五脏之变气,而七情之所由生也。盖儿生之日,至三十二日一变,每变蒸毕,即觉性情有异于前。何者?长生脏腑意智故也。何谓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数,以应期岁,以分十二经络。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生癸,属足少阴肾,藏精与志;六十四日二变一蒸生壬,属足太阳膀胱,其发耳与 冷;至九十六日三变生丁,属手少阴心经,心藏神,其性为喜;一百二十八日四变二蒸生丙,属手太阳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一百六十日五变生乙,属足厥阴肝,肝藏魂,喜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三蒸生甲,属足少阳胆,其发目不闭而赤;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辛,属手太阴肺,肺藏魄,生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四蒸生庚,属手阳明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己,属足太阴脾,脾藏意智;至三百二十日十变五蒸生戊,属足阳明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又手厥阴心包络、手少阳三焦,此二经俱无形状,故不变而不蒸也。前十变五蒸,乃天地之数以生成之,然后始生齿,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为一大蒸,计三百八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手受血故能持握,足受血故能行立。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有余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别治。又六十四日为二大蒸,计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三大蒸,计五百一十二日。共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既毕,儿乃成人也。变者,变生五脏也。蒸者,蒸养六腑也,所以成人。变者上气,蒸者体热。每经一变一蒸,情能既异,轻则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吐或汗,或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与伤寒相似。亦有变蒸之余续感寒邪者,但变蒸则耳冷 冷,上唇发泡,状如泡珠。若寒邪搏之,则寒热交争,腹中作痛,而啼叫之声,日夜不绝。变者易也,蒸于肝则目眩微赤,蒸于肺则嚏嗽毛耸。凡五脏六腑筋脉骨节,循环各有证应,其治法和平之剂微表之,热实者微利之,或不治亦自愈。

〔汤〕《千金》变蒸论云∶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其变蒸之候,变上气者,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鱼目珠子,微汗出。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 ,目白睛微赤,黑精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变蒸毕,自精明矣。此其证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后期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或违日数不歇,切不可妄治及灸刺。(海藏云∶言变蒸通一十八次,盖前三百二十日为十小蒸,后二百五十六日为十大蒸也。 ,乎典切,不呕而吐也。)

〔无〕若身热耳热尻亦热,此乃他病,可作别治。

紫霜丸 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热,汗后热不渴,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 ,食痫,先寒后热者。

代赭石(醋淬,一两) 赤石脂(一两) 巴豆(三十粒,去油)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上先将杏仁、巴霜细研为膏,却入二石相合,更捣一二千杵,当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杵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儿,服如麻子大一粒,与少乳汁令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除热。若未全除,明日更与一粒。百日儿,服如小豆大一粒,以此准定增减。紫霜丸无所不治,虽下亦不虚人。

 

心痛

心痛,当于大人心痛门参用之。

心痛吐水者,虫痛;心痛不吐水者,冷心痛。

〔钱〕灵矾散 治小儿虫咬心痛欲绝。

五灵脂(二钱) 白矾(火飞,半钱)

上同研,每服一二钱,水一钟,煎至五分,温服无时,当吐出虫。

 

弄舌

〔钱〕弄舌,脾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勿用冷药及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田氏云∶若肥实者,用牛黄散治之,)或欲饮水,医疑为热,用冷药下之者,非也。饮水者,脾胃津液少故也,又加面黄肌瘦,五心烦热,即为疳,宜加胡黄连辈。若大病未已,用药弄舌者凶。

 

重舌

〔汤〕重舌,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小,谓之重舌。其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其着颊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其着齿龈上,如此者名重龈,皆刺之去血可也。

〔田〕重舌治法。用苦竹沥渍黄柏末点舌上。如不愈,后用真蒲黄敷之,不过三次愈。(用真蒲黄微炒,纸铺地上出火气,研细,每挑些糁舌下,更以温水蘸熟帛裹指轻轻按之,按罢渗药。)

〔姚〕治小儿重舌。马牙硝涂舌下,日三度。

〔世〕治小儿重舌木舌。先用新水揉口并舌上下,后用皂角针烧灰,入脑子少许,每用半字,糁舌上下,出涎立效。

〔《子母》〕治小儿重舌。烧乌贼鱼骨,细研,和鸡子黄敷喉及舌上。

〔《简》〕治小儿重舌欲死。乱发灰细研,以半钱敷舌下,日不住用之。

〔丹〕重舌。桑白皮煮汁涂乳,饮之。《秘录》又以蜣螂烧末,唾敷之。

 

木舌

〔汤〕木舌者,舌肿渐渐粗大满口,不急治即塞,杀人也。

〔田〕木舌治法。用《局方》中紫雪一分,竹沥半合和之,时时抹入口中,自消。

〔丹〕小儿木舌。百草霜、滑石、芒硝为末,酒调敷。

 

舌白胎

〔丹〕舌上生如粥粒。桑白皮汁敷之,三两次,妙。

 

鼻衄

〔汤〕地黄 治荣中热,及肺壅,鼻血生疮,一切丹毒。

生地 赤芍当归 川芎(各等分)

上 咀,水煎去渣,量大小加减服。如鼻衄,临熟入生蒲黄少许。生疮,加黄 等分。丹毒,加防风等分。同煎,累验。

春冬衄者,用生地黄研取汁,加生蒲黄少许,砂糖井花水浸,服之愈。秋夏衄者,用车前草一握。洗净,同生姜一处研取汁,入生蜜一匙,先拌渣塞鼻,次用新汲水和蜜,并车前草、生姜汁饮之,即愈。

又方 生萝卜取根捣自然汁,仰头滴入鼻管中,即止。次以新汲水和蜜、萝卜汁饮之,良。

 

迟言

〔钱〕菖蒲丸 治小儿心气不足,五六岁不能言。

石菖蒲(三分) 人参(五钱) 丹参(三钱) 天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赤石脂(二钱) 《直指》有当归、川芎、朱砂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温水下十丸至二十丸,日二三服,久服效。又有病后肾虚不语,宜兼服六味地黄丸。(海藏云∶地黄丸足少阴也,与菖蒲丸上下通经。)

鸡头丸 治小儿诸病后不能语。

雄鸡头(炙,一个) 鸣蝉(炙焦,三个) 大黄(煨,一两) 甘草(一两) 当归(三分)木通 黄 (各半两) 川芎 远志(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三分)

上同为细末,炼蜜丸如小绿豆大。平旦米饮下五丸,空心日三四服。儿大者加之,久服取效。鸡、蝉二物,宜求死者用之,不可旋杀。孙真人所谓杀生求生,去生更远矣。

〔海〕百舌鸟,今之莺也,名反舌,主小儿不语,炙食之。又治虫咬。

〔钱〕肾怯失音相似,病吐泻及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语,此非失音,为肾怯不能上接于阳故也,当补肾地黄丸主之。失音乃猝病耳。口噤不止则失音。声迟亦同。

〔《明》〕五六岁不语者∶心 (三壮。)

 

盗汗

〔钱〕黄 散 治虚热盗汗。

牡蛎( ) 黄 生地(各等分)

上为末,煎服,不拘时。

盗汗,睡而自汗出,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香瓜丸主之。

止汗散

用故蒲扇灰研细,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无时。如无,以故蒲代之。

虎杖散 治实热盗汗。

虎杖水煎服,量多少与之,无时。

〔海〕晋郎中子,自婴至童,盗汗凡七年矣,诸药不效。予与凉膈散、三黄丸三日病已。盖肾为五液,化为五湿,相火逼肾,肾水上行,乘心之虚而入手少阴,心火炎上而入肺,欺其不胜己也,皮毛以是而开,腠理玄府不闭而为汗出也,出于睡中者为盗汗,以其觉则无之,故经曰∶寝汗憎风是也。先以凉膈散泻胸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黄丸泻心火以助阴,则肾水还本脏,玄府闭而汗为之自已。

〔世〕治小儿盗汗。用郁金末涂两乳下,立效。

 

自汗

〔钱〕治病有等∶张氏三子病,大者汗遍身,次者上至顶下至胸,小者但额有汗,众医以麦煎散治之不效。钱曰∶大者与香瓜丸,次者与益脾散,小者与石膏汤。各五日而愈。

香瓜丸

黄连 大黄瓜(黄色者,一个) 大黄(湿纸裹,煨) 柴胡(去芦) 鳖甲(醋炙黄)黄柏 黄连 芦荟 青皮(各等分)

上除黄瓜外,同为细末,将黄瓜割其头,填入诸药至满,却盖口,用杖子插定,火内煨熟,将黄瓜及药同用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丸,食后冷浆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不过十丸。

胃怯,汗上至顶,下至脐,此胃虚,当补胃,益黄散主之。

〔钱〕六阳虚,汗上至顶不过胸也,不须治之。喜汗,浓衣卧而额汗出也,止汗散主之。

 

痈疖

〔汤〕凡痈疖未见之初,微见有红头瘰子起隐疼者,急用不语唾,夜半频频涂之。饮酒了,不可用。

治发背痈疖方。

羌活(一两) 穿山甲(炒焦,半两) 生人骨( ,存性,半两) 麝香(少许)

上末,煎麻黄、薄荷酒调。如阴疮头平向内者,服之即突出,其功效不可尽述。若小儿痘疮黑陷者,只一服而起,万不失一。

 

腮肿

〔《本》〕治小儿毒瓦斯攻腮,赤肿可畏者。

皂角(去核,二两) 天南星(生用,二钱) 糯米(一合)

上为细末,姜汁调涂,立效。

 

恶核瘰

〔汤〕小儿恶核生于项颈上,遇风寒所折不消,结成瘰 ,久而溃脓生疮也,宜服四味大黄饮。(即四顺、清凉饮子是也。)

瘰 又方。

升麻 射干 连翘 犀角屑 大黄(微泡) 朴硝(各半两)

上 咀,水煎,大小加减。忌酒面炙爆物。

贴恶核方。

赤小豆 猪牙皂角 硝石 黄药子 木鳖子(各半两)

上末,鸡子清调涂患处。

贴散瘰 神效方。

白胶香 降真香(用心,无土气者) 海螵蛸

上等分,为末,糁患处,外以水纸掩之,一夜而退。

 

赤丹

〔田〕赤游治法,宜服犀角散。一法,先镰去恶血,服上药。(犀角散方见潮热。)

〔汤〕小儿丹毒,乃热毒之气极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故赤肿,及游走遍身者,又名赤游风。入肾入腹,则杀人也。大抵丹毒虽有多种,病源一也。有赤丹毒遍身痒者,或女子十五六而脉未通者,多发丹疹,皆由血有风毒乘之,宜服防己

防己(半两) 朴硝 犀角 黄芩升麻(各一分)

上 咀,竹叶煎,大小加减。

〔丹〕小儿黑斑红斑,疮痒瘾疹,并用防风通圣散治之。

荆芥

防风 天花粉 羌活 生地黄 当归 蝉蜕(各等分) 水煎服。

解毒散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辰砂

上三石等分为末,入辰砂少许,量儿大小,灯心汤下。

又方

赤小豆 木鳖子 橡 子 南星 大黄 朴硝

上为末,用慈姑、薄荷、靛青和蜜水调,涂患处,外用雄黄围之,却服荆芥、解毒二散。

〔《圣》〕小儿发斑,散毒瓦斯,用生葵菜叶,绞取汁,少少与服之。

〔《千》〕治小儿丹发。慎火草生一握,捣取汁,敷之效。

〔《秘录》〕治小儿赤游丹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捣芭蕉根汁煎涂之。

〔《兵部》〕治孩子赤丹不止,以胡荽汁敷,瘥。

〔《秘录》〕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以芒硝纳汤中,取浓汁以拭丹上。

〔钱〕丹瘤热毒瓦斯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皮上,赤如丹,当以白玉散涂之。

白玉粉(即滑石,一分) 寒水石(半两)

上末之,用米醋或新水调,涂。

〔《山》〕火丹。磨铜铁水,调厕上泥敷之。小儿赤游风。用朝南燕巢泥,鸡子清调敷。将肿处用针割破,鲜鱼血涂之,尤妙

〔丹〕小儿天火丹,脐腰起者,赤溜不妨。用蚯蚓泥炒,研细,香油敷之。

〔田〕又法,用牛膝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生锉碎,水煎一大盏,去渣,调伏龙肝涂之。

〔《山》〕小儿赤丹。伏龙肝为末,芭蕉油调敷。又方,用雉鸡毛及鹅毛烧灰,香油调敷。

〔汤〕又敷丹毒方,只一夜消尽。用花蕊石,生姜薄荷自然汁调,鹅毛刷上患处为妙。

张三太尉女,十五岁病此,诸医百药俱试而不能中,召予视之,以生料四物汤加防风黄芩,一日而愈。

生料四物汤 治血热生疮,遍身肿痒,及脾胃常弱,不禁大黄等冷药,尤宜服之。

生地 赤芍药 川芎 当归 防风(各半两) 黄芩(一钱半)

上 咀,水煎,量大小加减。忌酒面猪羊肉豆腐。

〔丹〕小儿赤溜,主伤血热。宜生地黄、木通、荆芥苦药带发表之类,外以芭蕉油涂患处。

〔世〕丹痒者。用韭菜挨些盐与香油,以手摩热,于丹上揩之,立愈。

〔丹〕小儿丹瘤。蓖麻子五个,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调涂之,甚效。

〔《本》〕小儿十种丹瘤肿毒所起形候并方治法∶

一飞灶丹,从顶头起先肿。用葱白研取自然汁涂。

二古灶丹,从头上红肿痛,用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涂。(谭氏方同,不拘何处皆治。)

三鬼火丹,从面起赤肿,用灶心土,鸡子清调涂。(按不拘何处皆治,妙。)

四天火丹,从背起赤点,用桑白皮末,羊脂调涂。

五天灶丹,从两肾赤肿黄色,用柳叶烧灰,水调涂。(“肾”一作“臂”)

六水丹,从两胁虚肿,用生铁屑为末,猪粪调涂。

七胡火丹,从脐上起黄肿,用槟榔为末,米醋调涂。

八野火丹,从两脚赤肿,用乳香末,羊脂调涂。

九烟火丹,从两脚有赤白点,用猪槽下土,麻油调涂。

十胡漏丹,从阴上起黄肿,用屋漏处土,羊脂调涂。

上此十种丹毒,变易非轻,治之或缓,则终不救,故予不惜是方,能逐一仔细辨认,根据此方法治之,万不失一。如经三日不治,攻入脏腑,则终不救,不可缓也。

〔丹〕赤游风,于身上下至心即死。蒴 煎汁洗之。(《子母秘录》蒴 即白花草药也。)

〔世〕百日内发,必死不治。

 

疥癣

〔海〕小儿经络蕴热,头面及身体生疮。四君子加栝蒌根、桔梗各半钱煎服。

〔汤〕小儿恶疮,天气温和,频与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宜服药。小儿不得已而服药,此乃下法。若将养合宜,何疾可侵,更令乳哺有节,勿令过饱,其身乃如药树,此养生之理也。

〔汤〕恶疮方,频浴身安,外宣无病。

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冬用苦参。煎汤洗。

敷疮药方

剪刀草 黄连 苦参

上等分为末,先洗净,次用麻油轻粉调敷。

〔田〕疮癣治法。浸淫疮,宜用苦瓠散涂之。干癣,宜用羊蹄根绞自然汁调腻粉涂之。湿癣,宜用青金散贴之。

苦瓠散 治小儿浸淫疮,渐展不止。

苦瓠(二两) 蛇蜕皮(烧灰,半两) 蜂房(微炒,半两) 梁上尘(一合)

上为细末,生油调涂,摊帛上贴。

青金散 治小儿湿癣、浸淫疮。

白胶香(研,一两) 轻粉(半两) 青黛(二钱半)

上研为细末,干糁疮上。

〔《秘录》〕治小儿风疹不止。白矾十二分,暖热酒投化,用马尾蘸酒涂之。

〔《山》〕小儿头面烂疮。木耳舂细,蜜调敷。又,冷水调平胃散敷,俱干则易之。

 

眉炼

〔田〕眉炼治法。用青金散敷之。如不愈,烧小麦存性研细,好油调涂。

 

耳疮耳冻疮

〔丹〕小儿耳后月蚀疮。蚯蚓粪烧,以猪油和,敷之。耳上生疮。竹叶烧末,猪脂敷之,妙。

杨氏以鸡子白和敷,立瘥。耳月蚀方,胡粉和上敷之。耳后月蚀,黄连末敷之,安。

〔汤〕白蔹 治小儿冻耳成疮,或痒或痛。

黄柏 白蔹(各半两)

上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生油调涂。

 

面疮

〔世〕治小儿面疮,通面烂无全肤,脓水流漓,百药不效者。陈年腊猪油不入盐者,敷之神效。

 

口疮

〔《简》〕如圣散 治小儿口疮不能吃乳者。

江子一粒或二粒,研烂,不去油,入朱砂、黄丹敷纸绢上少许,剃开小儿囟门,贴在囟上。

如四边起粟米泡,便用温水洗去药,恐成疮,更用菖蒲水洗便安,其效如神。

〔世〕南星膏 治口疮,小儿难用药。

以大天南星去皮,取中心龙眼大,为末,却用酸醋调,涂脚心,甚妙。

〔《千》〕治小儿口疮,饮乳不得。以白矾如鸡子大,置醋中,涂儿足底,二七次即愈。

〔无〕牡蛎 治小儿口疮。

牡蛎( 通红,取出候冷,研细,以纸裹入土中七日出火气,三钱) 甘草(炙,为末,一钱)

上和匀,时时挑少许糁口中,或吐,皆无害。

〔田〕口疮治法。乳母同儿宜服洗心散、泻心汤,然后用黄柏末研细糁之。(泻心汤方,黄连一味为末,蜜水调,不可煎。)

〔汤〕治口疮验方。

黄柏(蜜炙赤,半两) 青黛(一分)

上二件为末,频糁口内愈。

〔《斗》〕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宜附子理中汤。

 

癞头疮

〔世〕治久癞头,用黄连细末敷之。治年久癞头。内用苦参丸,食后服之;外用苦参末油敷之,二月愈。

〔丹〕又方 用防风通圣散酒制,除大黄另研为末,再用酒拌晒干为末,每一钱,水煎服,日四五服,至三十帖见效。

又方

川芎 片芩(酒) 芍药(酒) 陈皮(各半两) 白术(酒) 当归(酒。各一两) 天麻(酒)苍耳(七钱半) 黄柏(酒) 粉草(酒) 防风(各三钱)

上 咀,煎服。四五次服之,服过睡片时。

小儿癞头。用烧红炭淬长流水,令热洗之,仍用芫荽子煎猪脂,去子用脂敷患处。又法,用胡荽子、伏龙肝、悬龙尾、黄连白矾为末,油调敷。

头疮方

猪油(一钱,半生半熟) 雄黄 水银(各二钱半)

上研和匀,敷疮上。

又方 治小儿癞头并身癞等证。用松皮烧灰,白胶香、枯矾、大黄黄柏,油调敷患处。又方,用腊月马脂油搽患处,极妙。

〔《简》〕头疮。大笋壳烧为灰,量疮大小,用灰调生油敷,又加腻粉佳。

〔《秘录》〕小儿头身诸疮。烧鸡卵壳和猪脂敷之。

〔世〕治癞头。

松香(一两,干铫溶开,安在石上,俟冷,取起轻轻研细) 黑龙尾(三钱,即屋尘垂挂者)白芷(半两) 松树皮(烧灰,二钱) 水银(二钱) 黄丹(三钱) 雄黄 白矾(各二钱)

上为末,以血余入香油煎烂,调敷患处。

 

脚冻疮

〔汤〕生附散 治烂脚疮。用生附子为末,面水调敷之愈。

 

痘疮治法通论

〔钱〕疮疹,惟用温平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受风冷。(海藏云∶温平者,非热剂,如荆芥薄荷防风、牛蒡子、甘草之类,《活人》鼠粘子汤、洁古解毒防风汤相兼选用是也。丹溪云∶鼠粘子、连翘山楂甘草此四味,痘疮始终必用之药。)

〔钱〕诊睦亲宫中十大王疮疹云∶疮疹始终出,未有他证,不可下,但当用平和药,频与乳食,不受风冷可也。如疮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发之。(鼠粘子汤之类。)如疮发后不多出,即加药。(如一日一帖,即加至二帖。)加药不出,即大发之。(升麻葛根防风、羌活、独活、麻黄、桂枝之类。)如发后不多,及脉平无证,即疮本稀,不可更发也。有大热者,当利小便。小热者,当解毒。(利小便,四圣散之类。)若不快,勿发,勿下攻,止用抱龙丸治之。疮疹若起能食者,大黄丸下,一二行即止。有大热者,当利小便。有小热者,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身热烦躁,腹满而喘,大小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也。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内发热气蒸于皮中,故疮不得焦痂也。宜宣风散导之,用生犀角磨汁解之,使热不生,必着痂矣。

〔洁〕论曰∶ 疹之病,其为证各异。疮发 肿于外,属少阳三焦相火也,谓之 。小红靥行皮肤中不出者,属少阳君火也,谓之疹。凡显 疹,若自吐泻者,不可妄治而多吉,谓邪气上下皆出也。大凡 疹首尾皆不可下,恐动则生变,此谓少阳通表,宜和之也。当先安里解毒,次微发之。解毒须安五脏,防风汤是也。如大便不秘者,须微发之,药宜钱氏方中选而用之。如大便过秘,宜微利之,当归丸、枣变百祥丸是也。初知疹,若使之并出,小儿难禁,是以别生他症也。首尾不可下者,首曰上焦,尾曰下焦,若既吐利,安可下?便宜安里。若不吐泻者,先与安里药三五服。如能食而大便秘结内实者,宜疏利之。若内虚而利者,宜用安里药一二服,末后一服调以微发之药。要之安里之药多,发表之药少,秘则微疏之,令邪气勿壅并而能作番次出,使儿易禁也。身温者顺,身凉者逆,二者宜多服防风汤和之。

安里解毒防风

防风(一两) 地骨皮 黄 芍药 荆芥 枳壳 鼠粘子(各等分)

上为末,水煎四五钱服。若能食而大便实,宜当归丸微利之。

当归丸、枣变百祥丸(二方并见痘疮大便秘门。)

〔海〕夫 之为病,皆由子在母腹中时浸渍,食母血秽,蕴而成毒,皆太阴湿土壅滞君相二火之所作也。因小儿真气既盛,正气又旺,邪无所容,或遇天寒,或因伤表,或因伤里, 由是而出焉。治当何如?外者外治,内者内治,中外皆和,其 自出。至于恶寒者发之,表大热者夺之,渴者清之,大便秘结者下之,小便不通者利之,惊者安之,泄者分之,可以执一为哉,大抵伤寒同治,随经用药,最为高论。假令五日以里,诸病与疹不能别辨者,不可疑作 疹,必须发之。但各从其所伤应见治之,皆不妨 出。若强发之,其变不可胜数矣。前人言首尾俱不可下者,为 未显于表,下则邪气不得伸越,此脉证有表而无里,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为 毒已显于外,内无根蒂,大便不实,无一切里证,下之则 气逆陷,故禁尾不可下也。又言温暖盖覆,不令通风,以 未出或身表凉而恶寒,或天令寒而恶冷,温暖盖覆,不令通风也。 若已出,身热天暄,何必用盖覆而不使之通风乎?后人执此二句首尾俱不敢下,温燠不令通风,不知天令之所加,人身之所盛,致使误人多矣。大抵前人之言,随时应变,后之人不知其变,故常执而不移也。噫,首尾俱不可下者,以其始终脏腑元无凝滞也。若有一切里证,及大便结者,安得不下?温暖不使之通风,以其发在冬时,故如此也。若发在夏时, 虽未出,亦不用此也。 之用药,大率以脉为主,浮中沉之脉,平举按之候,察其虚实,定其中外,则可以万全矣。

如外伤,升麻汤主之。(方见本门。)内伤,枳实丸主之。大便 者,枳术丸主之。若伤冷者温之,神应丸。(三方俱见内伤饮食。)恶寒者发之,宜防风苍术汤。(方见本门前条。)表大热者夺之,此表者通言三阳也,夫阳盛者气必上行,言夺者治之不令上行也。是知无三阳表证,有三阳里证,染于有形也。此言表,总三阳之名也。渴者清之,大渴者白虎汤。(暑月用之。)小渴者,凉膈散。(凉膈散去硝黄加甘桔者稳。)大便秘结者下之,桃仁承气汤、四顺饮子、柴胡饮子选用。察其在气在血,必内实能食而秘者可用,但当微微润之。小便不通者利之,导赤散、八正散之类,当求上下二焦何经而用之。惊者安之,凉惊丸;重者泻之,泻青丸。泄者分之,寒则异功散、四君子汤,热则泽泻茯苓汤。

小儿 疹初发,未能辨认间,但求所出之由,因内因外,及不因外内,随其所伤,如法服饵,防其变故,抑其盛气,比之他证,尤不可缓,或发或泻,或解其肌,或化其毒,求其所起之由,凉血清肺,调其脏腑,平其饮食,谨其禁忌,严其养摄,适其寒温,将理有法,俾尽其道,使出无不快之经,成无不痂之溃。既愈之后,不致游毒流汗虚腠,目疾膜翳,疮疖痈瘤,喉闭嗌肿,潮热汗泄,此治 之大略也。凡未出而发搐者,是外感风寒之邪,内发心热之所作也,当用茶粉下解毒丸、犀角地黄汤主之。一发出便密如针头,情势重者,合轻其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若 已发密重,微喘饮水者,有热证,用去风药微下之。若出不快,清便自调,知其在表不在里,当微发,升麻葛根汤。若青干黑陷,身不大热,大小便涩,则是热在内,煎大黄汤下宣风散。若身表大热者,表证未罢,不可下。若 已出,见小热,小便不利,当以八正散利之。若已发后有余毒未散,复有身热疮肿之类,当茶粉下解毒丸。凡疮疹已出后有声音者,乃形病而气不病也。疮疹未出,先声音不出者,乃形不病而气病也。若疮疹出而声音不出者,是形气俱病也,当清其肺气,宜用八风汤,并凉膈散去硝、黄亦可。

〔丹〕小儿痘疹,分气血虚实,以四君子、四物、酒炒芩、连等服之。气虚,参、术加解毒药。血虚,四物加解毒药。

上加解毒者,酒炒黄芩、炒黄连是也。海藏云∶解毒者,三黄汤、金花丸之类。

〔丹〕痘疮分人之清浊,就形气上取勇怯。痘疮黑,属血热,凉血为主。白属气虚,补气为主。中黑陷而外白色起迟者,则补气中略带凉血药。

〔陈〕痘疮未出已出之间,或泻渴,或腹胀,或气促,谓之里虚,速与十一味木香散治之。如已出之间,其疮不光泽,不起发,根窠不红,谓之表虚,速与十二味异功散治之。如已出之间,其疮不光泽,不起发,根窠不红,或泻渴,或腹胀,或气促,是表里俱虚也,速与十二味异功散送下七味肉豆蔻丸治之。(丹溪云∶木香异功散二药治寒的当,若虚而不寒者,祸不旋踵。)如疮始出一日至十日,浑身壮热,大便黄,是表里俱实也,其疮必光泽,必起发,必饱满,必易靥而不致损伤。若无他疾,不宜服药。表里俱实者,易出易靥;表里俱虚者,易出难靥。表虚难出,里虚难靥,随症治之。

〔张巽之〕治痘要法,吐泻少食为里虚,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全用异功散救之,甚至姜、附、灵砂亦可用。若止里虚,减官桂。若止表虚,减肉豆蔻,不减官桂、丁香。若能食便秘而陷伏倒靥者,为里实,当用钱氏及丹溪下法。若不吐泻能食为里实,里实而补,则结痈毒。红活绽凸为表实,表实而用表药,则溃烂不结痂。凡痘但见 点,便忌葛根汤,恐发得表里俱虚也。

〔丹〕读前人之书,当知其立言之意,苟读其书而不知其意,求适于用不可得也。痘疮之论,钱氏为详。历举源流经络,分明表里虚实,开陈施治之法,而又证以论辨之言,深得着书垂教之体,学人读而用之,如求方员于规矩,较平直于准绳,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可为无穷之应用也。今人不知致病之因,不求立方之意,仓卒之际,据证验方,谩尔一试,设有不应,并其书而废之,不思之甚也。近因《局方》之教久行,《素问》之学不讲,抱疾谈医者,类皆喜温而恶寒,喜补而恶解利,忽得陈氏方论,皆用燥热补剂,其辞确,其文简,欢然用之,翕然信之,遂以为钱氏不及陈氏远矣。或曰∶子以陈氏方为不足欤?曰∶陈氏方,诚一偏之论。虽然,亦可谓善求病情者,其意大率归重于太阴一经。盖以手太阴属肺,主皮毛。足太阴属脾,主肌肉。肺金恶寒而易于感,脾土恶湿而无物不受。观其用丁香、官桂,所以治肺之寒也,用附、术、半夏,所以治脾之湿也。使脾与肺果有寒与湿而兼有虚也,量而与之,中病则已,何伤之有?今也不然,但见出迟者,身热者,泄泻者,惊悸者,气急者,渴思饮者,不问寒热虚实,率投木香散、异功散,间有偶中,随手获效,设或误投,祸不旋踵。何者?古人用药制方,有向导,有监制,有反佐,有因用。若钱氏方,固未尝废细辛丁香白术、参、,率有监制辅佐之药,不专务于温补耳。然其用寒凉者多,而于补助一法,略示端绪,未曾深及,痴人之前,不可说梦,钱氏之虑至矣。亦将以候达者扩充推展用之耳。虽然渴者用温药,痒塌者用补药,自陈氏发之,迥出前辈。然其多用桂、附、丁香辛芳燥热,恐未为适中也。何者?桂、附、丁香辈,当有寒而虚者,固是的当,虚而未必寒者,其为患当何如耶?陈氏立方之时,必有挟寒而用一偏之方,宁不过于热乎?予尝会诸家之粹,求其意而用之,实未敢据其成方。至正甲申,阳气早动,正月间,邑间痘疮不越一家,率投陈氏方,童幼死者百余人。虽由天数,吾恐人事亦或未之尽也。

〔钱〕伤寒男体重面黄,女面赤喘息急,各憎寒,口中气热,呵欠顿闷,项急;疮疹则腮赤躁多,喷嚏悸动,昏倦,四肢冷。伤寒当发散之,疮疹当温平之,有大热者宜解毒。昏睡喜嚏悸者,将发疮疹。

〔垣〕辨 证∶呵欠 喷嚏 睡中急惊 耳尖冷 眼涩辨伤寒∶口热 口中醋气 奶瓣不消 腹中疼痛

〔钱〕疮疹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足稍冷,夜卧惊悸多睡。此疮疹症,天行之病也。

睦亲宫十太尉疮疹,众医治之。王曰∶疹未出属何脏腑?一医言胃气热,一医言伤寒不退,一医言在母腹中有毒。钱氏曰∶若言胃气热,何以乍凉乍热?若言母腹中有毒,属何脏也?医曰∶在脾胃。钱氏曰∶在脾胃何以惊悸?皆无以对。钱氏曰∶夫胎在腹中,月至六七则已成形,食母腹中秽液,入儿五脏,食至十月,即秽液满胃,至生时儿口中犹有不洁,产母以手拭净,则无疾病,俗以黄连、汞粉下其脐粪之秽,此亦母之不洁余气,入儿脏中,本先因微寒入,遇风寒邪气相搏,而成痘疹也。未出欲作之时,热动五脏,则五脏之症先见,初欲病时,先呵欠顿闷惊悸,乍凉乍热,手足冷,面腮颊赤燥,咳嗽喷嚏,此五脏症俱见也。呵欠顿闷者,肝也。时发惊悸者,心也。乍凉乍热手足冷者,脾也。面赤腮颊赤咳嗽喷嚏者,肺也。惟肾无候,以在腑下,不能食秽故也。凡疮疹乃五脏毒,若出归一症,肝水 ,肺脓 ,心为 ,脾为疹,肾虽无症,其候恶者,疮变倒靥而黑陷,则归肾也。此由不慎风冷,而不能食内虚所致也。今太尉疹子无他证,当用平和药为治,因用抱龙丸数服愈。(海藏云∶“本先因微寒入”一句,并“由不慎风冷而不能食内虚”一句,勿认作寒证,用抱龙丸即知 疹多热也。)

疮疹始出之时,五脏症见,惟肾无候,但见平症,耳尻凉耳凉是也。尻耳俱属于肾,其居北方主冷也。

〔垣〕 疹始出之症,必先见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热乍凉,咳嗽喷嚏,足稍冷,多睡,睡惊;并疮疹之症,或生脓泡大 ,或生小红 ,或生瘾疹,此三等不同,何故俱显上症而后乃出?盖以上诸症,太阳寒水起于右肾之下,煎熬左肾;足太阳膀胱寒水夹脊逆流,上头下额,逆手太阳丙火,不得传道,逆于面上,故显是症。盖壬癸寒水,克丙丁热火故也。诸 症皆从寒水逆流而出也,医者当知此理,乃敢用药。夫胞者,一名赤宫,一名丹田,一名命门,男子藏精施化,妇人系胞有孕,俱为生化之源,非五行也,非水亦非火,此天地之异名也,象坤土之生万物也。夫人之始生也,血海始净一日二日,精胜其血则为男子,三日四日五日,血脉已旺,精不胜血,则为女子。乃二物相搏,长先身生谓之神,又谓之精,道与释二门谓之本来面目是也。其子在腹中,十月之间随母呼吸。呼吸者阳气也,而生动作,滋益精气神,饥渴皆随母血,儿随日长,筋骨皮肉血脉形气俱足,十月降生,口中尚有恶血,啼声一发,随吸而下,此恶血复归命门胞中,僻于一隅,隐伏而不发,直至儿因内伤乳食,湿热之气下陷,合于肾中,二火交攻,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恶血乃发。诸 疹皆出于肾水,其疡后聚肉理,归于阳明,故三番 始显之症,皆足太阳壬膀胱克丙小肠,其始出皆见于面,终归于阳明肉理,热化为脓者也。二火炽盛,反胜寒水,遍身俱出,此皆从足太阳传变中来也。

〔钱〕始发潮热,三日以上,热晕入皮肤,即发疮疹,而不甚多者,热留皮腠之间,潮热随脏出,如早食潮热不已,为水泡之类也。(巳午潮热为 ,申酉潮热为脓 ,辰戌丑未潮热为疹也。)

〔王〕验 法∶若三日未觉形迹,当以生酒涂身上,时时看之,状如蚤痕者是也。或曰∶伤寒伤食潮热,与疹不能辨者,宜以辛凉之剂调之,五日已里发出即汗,五日已外无者,非 也,各随应见而治之。

〔阎〕治小儿壮热昏睡,伤风,风热疮疹,伤食皆相似,未能辨认间,服升麻葛根汤、惺惺散、小柴胡汤甚验,盖此数药通治之不致误也。惟伤食则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宜以药下之。(海藏云∶宜以药下之者,当察其所伤何物,生硬寒热不等,不可遽以巴豆之类大毒之药下之。升麻葛根汤,太阴阳明也。惺惺散,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胸胁微痛,少阳也。然欲知其经,当以脉别之。)

小儿耳冷尻冷,手足乍暖乍凉,面赤,时嗽时嚏,惊悸,此疮疹欲发候也。未能辨认间,服升麻汤、消毒散,已发未发皆宜服。仍用胡荽酒、黄柏膏。暑月烦躁,食后与白虎汤、玉露散。热盛,与紫雪。咽喉或生疮,与甘桔汤、甘露散,余根据前说。大人小儿同治法,惟大小不同耳。(海藏云∶消毒散,太阳药也。白虎汤,治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阳明药也。甘露散,肺肾药也。甘桔汤,少阳药也。紫雪,天冬麦冬黄芩、生地为血剂。玉露散,肺肾药也。石膏、寒水石为气剂,以上五方,皆泻时暑之药。)

升麻葛根 治伤寒瘟疫,风热壮热头痛,疮疹已、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

上同为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无时温服。(海藏云∶升麻葛根汤,太阳阳明之药。陈文中云∶身热腹痛者,身热泄泻者,身热惊悸者,身热汗出者,身热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汤。张巽之云∶凡痘见 点,忌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

惺惺散 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唾气壅,鼻塞清涕。

白术 桔梗 细辛 栝蒌根 人参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入薄荷三叶,煎至半盏,时时与服。《活人》云∶加防风、川芎,亦各随经也。(海藏云∶惺惺散,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

上二方发表平剂。

王朝奉四物解肌汤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服。或云∶小儿伤寒疫疠,潮热疮疹,五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别者,并皆辛凉之剂调之,即以四物汤解肌之类。(海藏云∶此论即有表也。若内伤,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发热者,当以食药去其物则可。若得便后仍发热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汤,比钱氏升麻葛根汤减甘草黄芩,以有表热之意也。)

〔田〕防风苍术 治小儿邪热在表,恶风恶寒,疮疹未出,可解表发 疹。

防风(半两) 苍术 石膏(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川芎 黄芩(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薄荷七叶,水煎,日二服。(此方恶寒者宜用之。)

上二方辛凉之剂,表有热者宜之。

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内伤饮食,宜枳术丸。伤冷食饮,神应丸。

〔丹〕一男子年十六岁,发热而昏,目无视,耳无闻,两手脉皆豁大而略数,知其为劳伤矣。时里中多发痘者,虽不知人,与药则饮,与粥则食,遂教以参、 、当归苍术陈皮,大料浓与之,饮至二十余帖,痘始出。又二十帖,则成脓 ,身无全肤。或曰∶病劳可畏,何不用陈氏全方治之?予曰∶此但虚耳,无寒也,只前方守之。又数十帖而安。后询其病因,为先四五日恐有出痘之患,遂极力采樵,连日出汗甚多。

〔钱〕五脏各有一证∶肝脏水 ,肺脏脓 ,心脏 ,脾脏疹,归肾变黑。

〔海〕肝脏水 ,色或青;肺脏脓 ,色或白;脾脏疹,或如麸糠色;心脏 ,其色赤;变归肾则色黑矣。此五色,凡痘疹一色者善,或二色三色相合而作者凶。第一大小不等。

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秽血,生下则其毒当出,故疮疹之状,皆五脏之液。肝主泪,肺主涕,心主血,脾为裹血。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 ,其液出如水,其色青而小;肺为脓 ,以涕稠浊如脓,其色白而大;心为主血,其色赤而小,次于水 ;脾为疹,其色赤黄而小。涕泪出多,故脓 水 皆大。血荣于内,所出不多,故疹皆小。又病水 脓 者,涕泪俱少,以液从疮出故也。譬如泡中容水,水去则泡瘦矣。

上水 者,俗谓之水痘也。脓 者,俗谓之痘子也。 者,俗谓之 子也。疹者,俗谓之麻子也。痘之形状最大,水痘次之, 又次之,麻子最小,隐隐如麻子也。

更看时月重轻。大抵疮疹属阳,出则为顺,故春夏病为顺,秋冬病为逆。冬月肾旺又盛寒,病多归肾变黑。

又当辨春脓 ,夏黑陷,秋 子,冬疹子,亦不顺也。

凡疮疹只出一般者善。先发脓 ,后发疹子者顺。先发水 ,后发疹子者逆。先发脓 ,后水 多者顺,少者逆。先发水 ,后发 子,多者逆,少者顺。先发疹子,后发 子者顺。先发脓 ,后发 子者逆。(海藏云∶此一句足以知杂出者诸脏相合而不齐也,用药亦难矣。前断云五色各随五脏,亦有二色相合,或有三色,即无定也。此与前后脓水 疹大小不同,先后逆顺大意相若。)

凡疮疹若出辨视轻重∶若一发便出尽者,必重也;痘夹疹者,半轻半重也;出稀者轻;里外肥红者轻;外黑里白者微重也;外白里黑者,大重也;疮端里黑如针孔者,热剧也;青干黑陷,昏睡,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凡疮疹当乳母慎口,不可令饥,及受风寒,必归肾变黑难治。(海藏云∶或热极反兼水化者,亦能变黑,当以凉药主之,不可不察,以脉别之可也。或有出色正者,内素有热,头反陷,色或灰青似黑,中有针眼下陷,当急以青凉药疏之。便结者,大黄、牵牛之类。便软者,金花丸之类主之。)

〔陈〕轻者作三次出,大小不一等,头面稀少,眼中无根窠红,肥满光泽。重者一齐并出,密如蚕种,身热腹胀,疮灰白色,稠密无缝,泻渴不止,头温足冷。轻变重,犯房室,不忌口,先曾泻,饮冷水,饵凉药。重变轻,避风寒,常和暖,大便稠,不燥渴,忌生冷,忌外人。

上饮冷水甘凉药,若内有实热者,不须忌之。

二日三日痘疮始见,微微才出,如粟米大,或如黍米大,或如绿豆大,似水珠光泽明净者佳,不须服药。四日五日,痘疮大小不等,根窠红活,光泽明净者轻。如稠密陷顶,灰白色,泻渴者重。六日七日,痘疮肥红光泽者轻。如身温气促,口干腹胀,足指冷者重。八日九日,痘疮长足肥满,苍蜡色者轻。如寒战闷乱,腹胀烦渴,气急切牙者,至重也。十日十一日,痘疮当靥,疮痂欲落而愈。如身热闷乱,腹胀泄泻,寒战切牙者重。

〔钱〕黄柏 如疮疹已出,此药涂面,次用胡荽酒外治法。

黄柏(一两) 绿豆粉(二两) 甘草(四两) 红花(二两)

上同为细末,生油调,从耳前至眼眶并浓涂之,日三两次。如早涂疮不至面,纵有亦少。(彭氏云∶痘疹护眼,人多用胭脂。据亢医云∶不如钱氏黄柏膏最好,诸家护眼法无出此方也。)

〔萧〕痘疮初出,用鼠粘子为末,水调敷囟门,并无患眼,亦妙。

胡荽酒

胡荽一味,细切,四两,以好酒二盏,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时,用物合定,放温,每吸一大口,微喷从顶至足匀遍,勿喷头面,病患左右常令有胡荽气,即能辟去污气,疮疹出快。

〔丹〕痘疹初出时,或未出时,见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令少,重者令轻。以丝瓜近蒂三寸,连皮子烧灰存性,为末,砂糖拌匀,干吃。入朱砂末更妙。

〔垣〕消毒救苦汤 治 症悉具,消化便令不出;若已出稀者,再不生 。十一月立此方,随四时加减,惟通造化,明药性者能之。

麻黄根 羌活 防风(各五分) 柴胡 川芎(各二分) 细辛 本(二分) 升麻(五分) 葛根 黄芩(酒炒。

各二分) 黄连(三分) 黄柏(酒炒,五分) 红花(少许) 苏木(一分) 归身(三分) 吴茱萸(半分) 白术(一分)苍术(二分) 甘草(生) 橘皮(各一分) 连翘(半钱,初出者减,出大者加) 生地(五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疹者因内伤必出 ,乃荣气逆故也,大禁牵牛、巴豆峻药,宜半夏、枳实大黄、益智仁之类去泻止吐。若耳尖冷,呵欠睡惊,嚏喷眼涩,知必出 也。宜升麻 葛根 白芍甘草 归身 连翘(各等分)

上 咀,水煎服。此定法也,后随症加减。

如肺出脓 ,先显喘嗽,或气高而喘促,少加人参黄芩,以泻伏火而补元气。如心出小红 ,必先见嗌干惊悸,身热,肌肉肿,脉弦洪,少加黄连。如命门出瘾疹,必先骨痛身热,其疼痛不敢动摇,少加生地、黄柏。诸 疹皆为阴症疮,皆因内伤乳食,脾胃不足,荣气逆行。虽火势内炽,阴覆其外,故钱氏制四物升麻汤发之。如有传变症,根据加减法服之。

〔世〕如疹痘则发于脾,宜陈氏人参清膈散。(疹者皮肤隐隐如麻,名曰麻子。)水 者多因伤寒热毒而发,宜升麻散及羌活散。

〔丹〕疮干者宜退火,湿者用泻湿。退火止用轻剂,荆芥升麻葛根连翘之类;泻湿乃肌表间湿,宜用风药,防风白芷之类。痘初起时,自汗不妨,盖湿热熏蒸而起故也。

〔世〕痘疮不治症有七∶一戛齿,痘黑陷,喉中涎喘,因先受风冷,血气虚弱,即变此症。二憎寒困倦,痘子缩伏。三疮作坑,内无脓血,或黑色泡,或疮迹作黑色。四痘痈壅肿,痘毒变疳,口臭,龈烂牙落。五声哑气噎,或咽药腹中鸣。六痘初出,而半在皮肤带紫黑色不出者。七误于疏转,气哑者。凡出前后心密,及两手心两足心密者,皆不可治。

〔陈〕论痘不治有五∶痒塌,寒战,切牙,烦躁不止。紫黑色,喘渴不宁。头温,足冷,闷乱欲饮水。目睛上视,啮齿气促,泄泻不止。灰白色,陷顶,腹胀,喘渴不止。

〔《活》〕小儿疮疹,与伤寒相类。头痛,身热,足冷,脉数。疑似之间,只与升麻汤解肌,兼治疮子,已发未发皆可服。但不可疏转,此为大戒。伤寒身热,固不可下。疮疹发热在表,犹不可转。世人不学,乃云初觉以药利之,宣其毒也,误矣。(海藏云∶此论虽当,在经则可,若热甚过极,足冷,或内伤腹热足冷,宜以寒药如洗心调胃及化食药通膈之类主之。然当求责脏腑秘与不秘,脉道何如耳。许氏云∶上热下冷,伤食也。

疹初热,手足亦冷,惟伤寒一身尽热,不与足冷相类,此伤食非伤冷也。若伤冷,不宜用。王德孚用感应丸治之。)痘疮已出,不可疏转。出得已定,脓血太盛,却用疏利,亦非也。(海藏云∶此言若在经而出不尽者为当,若腹胃有垢腻,便时后重如痢疾,及脉滑在里者,亦当微下。)大抵疮疹首尾皆不可下。(海藏云∶脏腑有凝滞者,不可拘此。)小儿身耳尻冷,咳嗽,辄用利药即害人。(海藏云∶此言里和而少阳之气在经热者,故用化毒犀角汤为气出里,若气未出,里未尽,求责疏利亦可。)凡治疹痘,才泻则令内陷,决不可轻易转下。惟大小便多日不利,宜微微利之。及痘已靥,尚有余热停留,或作热,或作疮痍,或成痈,宜四顺饮下之,不特消余毒,亦免生他症,累试累验。每见疹痘者,服发表麻黄药出汗,阳气尽出肤表,遂至 烂脏虚,虚则腹痛自利,或作寒战,或作阴痫,死者多矣。

〔陈〕痘疮自初出至已愈之际,父母切忌房事。

〔世〕凡痘疮,勿令亲近狐臭漏腋者,房中淫欲者,及妇人经候,醉酒荤秽,硫黄蚊药,一切腥臊疫污蒸湿,误烧油发,五辛,泼粪淋尿,熬油煎卵,俱当忌之。

〔海〕疮疹,忌外人及秽触之物,虽不受风冷,亦不可拥遏,常令衣服得中,并温凉处坐卧。

〔陈〕痘疮发热口干,烦渴不止者,切不可与水吃,亦不宜与蜜、红柿、西瓜、橘子等冷物食之。(若脉实,中有实热者,不必忌生冷。)痘疮欲靥已靥之间,忽不能靥,腹胀烦渴,不可与水蜜等冷物食之,或头温足指冷,或泻渴气促,亦不可与之。十二日十三日疮痂已落,其瘢犹黯,或凹或凸,肌肉尚嫩,不可澡浴,亦不宜食炙爆物酸辣五辛有毒之物,恐热毒熏膈,眼目多生翳障。

〔海〕世人徒知怜惜过爱,信其俗而不药,病已成而方忧,摩抚从容,无所不从,岂知爱之适足以害之,惜之适足以弃之,始不早治,治不全终,卒之殒毙,劳而无功,至是咎医,呜呼!其计亦谬矣。

 

痘出太密

〔丹〕疏则无毒,密则有毒。用凉药解之,虽数十帖亦不妨,无害眼之患。

〔洁〕一发便密如针头,情势重者,合轻其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主之。

〔垣〕鼠粘子汤 治 疹已出稠密,身表热。急与此药,防后青干黑陷。

鼠粘子(炒,二钱) 当归身(酒浸) 甘草(炙) 柴胡 连翘 黄芩 黄 (各一钱) 地骨皮(二钱)

上 咀,每服二钱,水煎,去渣温服,空心。服药毕,且勿与乳食。

〔田〕调肝散 治疮疹太盛,宜服,令疮不入眼。

生犀(二钱半) 草龙胆(一钱) 黄 (半两) 大黄(二钱) 桑白皮(炒黄,半两) 麻黄(去节)钩藤子(各一钱) 石膏(半两) 栝蒌仁(去皮) 甘草(炒。各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食后温服,微利效。

〔海〕出太多者,犀角地黄汤、地骨皮鼠粘子汤。(犀角地黄汤方见衄血。地骨皮鼠粘子汤,即地骨皮散,加鼠粘子是也。)

〔丹〕又解疮毒药。

丝瓜 升麻 芍药(酒炒) 甘草(生) 山楂 黑豆 赤小豆 犀角

上 咀,水煎服。

〔洁〕 已发密重,微喘饮水者,有热证,用去风药微下之。

〔丹〕治男子劳伤出痘,昏不知人,身无全肤者。(方见痘未愈。)

 

痘出不快

钱氏消毒散、化毒汤、《活人》鼠粘子汤。(以上三方并见本条。中有鼠粘、荆芥防风,皆发痘之要剂也。)

上三方发疮痘,皆温平温凉药。钱氏所谓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发之者是也。如微发不出者,即就与前项药。该每服二钱者,即加至三四钱,该每日二服者,即加至三四服。如加药又不出者,即用升麻葛根、麻黄、桂枝大发之。如大发后不多,及脉平无事者,即疮稀不可更发。如脉洪有热,有大热者,当用四圣、导赤、八正辈利小便。有大热者,当用芩、连及金花丸辈解毒。若利小便解毒后又不快,则勿发勿下,止用抱龙丸治之,此皆钱氏心法也。

〔丹〕勉奴,痘已出第三日,色淡不肯发,此血气俱虚,与此方。

人参(一钱) 白术(炒) 黄 (酒炙) 归身(酒洗。各二钱) 陈皮(二分) 甘草(炙,少许)诃子(煨,一钱) 豆蔻(煨,一钱半)

上煎,入好酒些饮之。

上治气血俱虚。

〔彭〕疹痘发未透,宜四君子汤加黄 、紫草、糯米煎。凡医百病不可损胃气,故用四君子及糯米等助其胃气。(出阎孝忠续钱氏方中。)

〔世〕六一汤 专发痘疮之脓。

黄 (六钱) 甘草(炙,一钱)

上 咀,每服二钱,水六分,煎入酒二分,同煎至半盏,温服。更加橄榄同煎,尤好。加山药亦得。

上治气虚。

〔活〕活血散 治疮子或出不快。用白芍药末酒调,如欲止痛,只用温热水调,咽下。(海藏云∶张子和之治四肢出不快,加防风大效,此症乃太阴药也。)

〔世〕四物汤 治痘疮出不快,不甚红活,不起根窠,缘血虚故也。此药能活血,调顺痘疾无如此方,自古及今,用之如宝,只加甘草服之。

上治血虚。

〔丹〕女子疟后出痘,血气俱虚,又值冬寒,热易退不出。

丁香(五粒) 附子(五分) 桂(半钱) 甘草(炙,二分) 人参(半两) 黄 (一钱) 陈皮当归(酒洗。各五分)

〔陈〕异功散 治痘疮已出之间,不光泽,不起发,根窠不红,谓之表虚。

木香 当归(各三钱) 桂枝 白术 茯苓(各二钱) 陈皮(去白) 浓朴(姜制) 人参(去芦)肉蔻(各二钱半) 丁香(一钱半) 半夏(姜制,一钱半) 附子(炮,去皮,一钱半)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三枚,煎服。

上治虚寒。(虚而不寒者,宜用前方血气俱虚之剂,不宜用此。必脉虚细,四肢身体冷者,方可用之。)

〔钱〕蓝根散 治疮疹出不快,及倒靥。一名二圣散,救小儿垂死。

板蓝根(一两) 甘草(炙,七钱半)

上末,每服半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调下,无时。甚则三五服,立效。(丹溪云∶蓝能分散败血)

〔洁〕若出不快,清便自调,知其在表不在里,当微发之,宜升麻葛根汤。

〔钱〕消毒散 治疮未出,或已出未能匀遍。又治一切疮,凉膈去痰,治咽喉痛。

牛蒡子(炒,三两) 甘草(炙,半两) 荆芥穗(二钱半)

上同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去渣温服。(海藏云∶此药皆温平之剂,一法加防风薄荷。)

〔《活》〕鼠粘子汤 治小儿痘疮,欲出未能得透,皮肤热,气攻咽喉,眼赤心烦。

鼠粘子(炒,四两) 荆芥甘草(各一两) 防风(半两)

上为细末,沸汤点服,临卧。大利咽喉,化痰涎,止嗽,老幼皆宜。(海藏云∶太阳少阳之剂,首论温平者此也。)

〔海〕又法 用牛蒡子炒熟为末,同荆芥煎服。

上三方,消毒饮加减法也。

〔《活》〕化毒汤 治小儿疮痘已出未出,并宜服之。

紫草茸 升麻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水二钟,粳米五十粒,同煎,此阳明之药也。(海藏云∶出不快者,化毒汤。《本事方》用糯米去粳米。)

〔丹〕亚玉,痘出两日,不甚透,食稍进,汗微出,热略减,但食物口中觉有恶味。此出得迟,发未透,须微微表之。

升麻 甘草(炙) 紫草 白术 陈皮 芍药(炒,半钱)

作一帖,加少酒同煎。白芍须炒,见其大便虽出不多,却白带溏滑。

〔世〕透肌汤 治痘不透。

紫草 白芍升麻 秫米粉(炒。各半两)

上三方,皆化毒汤加减法也。

〔海〕太阳出不快(身之后也,)荆芥甘草防己汤。阳明出不快(身之前也),升麻加紫草汤。(《圣惠方》升麻葛根加紫草。)少阳出不快(身之侧也,)连翘防风汤。(即连翘散。)四肢出不快,防风芍药甘草汤。

痘疹烦不得眠者,甘桔加栀子汤

桔梗 甘草 栀子 各等分,煎服。

〔《活》〕治痘出不快,烦躁不得眠者,水解散、麻黄黄芩汤、升麻黄芩汤主之。(海藏云∶莫若定其气血,用石膏、栀子之类尤佳,麻黄黄芩汤、升麻黄芩汤,亦当求责的是太阳阳明,方可用之。)

水解散 治天行头疼壮热一二日,兼治 疮未出,烦躁,或出尚身体发热者。

麻黄(去节,四两) 大黄 黄芩 桂心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上为粗末,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调下二钱,相次二服,得汗利便瘥。强人服二方寸匕。风实之人,三伏中亦宜用之。若去大黄,春夏通用。

升麻黄芩汤治痘疮出不快,烦躁不得眠。麻黄黄芩汤治痘疮出不快,益烦躁昏愦,或出尚身疼热者。(以上二方见小儿伤寒门。)

〔钱〕四圣散 治疮疹出不快,及倒靥。一方,有黄 。

紫草茸 木通 甘草(炙) 枳壳(麸炒)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钟,煎至八分,温服无时。(刘提点云∶疹痘最要大小分晓,钱氏四圣散用木通、枳壳极好。若大小流利,不必苦泥。)

〔田〕紫草回 散 小儿痘疹出不快,治倒靥,毒瓦斯入腹。

紫草茸 黄 桑白皮 木通 枳壳 白术(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酒各半盏,麝香少许,同煎服。

〔海〕紫草木通散 治小儿疮疹。

紫草 木通 人参 茯苓 粳米(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此小便不利之剂也。

〔世〕人参蝉蜕散 治小便不利,疮痘不散,燥躁多渴,戛牙咬齿,气粗喘满。

人参 蝉蜕 白芍药 木通 赤茯苓 甘草 紫草茸(各等分) 水煎服。

〔钱〕紫草散 发 疹。

钩藤钩子 紫草茸(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钱,温酒调下,无时。

〔海〕小儿疮疹出未快,可浓煎紫草汁服。

上紫草例,为通利腠理要药也。

疮不绽。黄狗蝇四五枚,用常酒研细,服之。未绽,再服。冬月在耳内取之。

〔直〕丝瓜汤 发疮疹最妙。

丝瓜连皮烧灰存性,百沸汤调下。

 

痘痒塌

〔丹〕痒塌者,于形色脉上分虚实,实则脉有力气壮,虚则脉无力气馁,实痒则势 ,虚痒则气怯。

虚痒,以实表之剂加凉血药;实痒,以大黄寒凉之药少许与之,下其结粪。痘疮痒塌不掩。

白术(一钱半) 黄 (炙,半钱) 当归 陈皮(各五分) 甘草(炙些) 水煎温服。

予治一子七岁,痘将出未出之际,腹泄数行,其泄色黑,不发根窠,三日后痒塌,抓即黑色,口渴,其根窠如水疥状,不红泽,不起发,食少,脉浮数有力,按之虚。遂用参、 、归、术、陈皮、肉豆蔻为君,炙甘草诃子、桂为佐使,水煎熟,好酒些少,咽下,痒立止,食立进。根窠红泽而起发,二服全愈。

〔丹〕轻者,用淡蜜水调滑石末,以鸡羽润疮上。

〔陈〕痘痒难任,搔之成疮,或脓或血出者,败草散治之。切不可用牛粪灰贴,则臭秽 瘢多矣。

屋烂草(屋上烂草也,如无,墙头上烂草亦可用。此草经霜雪雨露而感天地之气,善解疮毒)

上一味为末,每研碎筛末,若浑身疮破烂,脓水不绝,粘贴衣裳,难以坐睡,可用二三升摊于床褥上,令儿坐卧,其效如神。

小儿痘疮痒难任,误搔成疮,及疮痂欲落不落。用上好白蜜一味,涂于疮上,其痂易落,可无紫黑瘢痕。(世传痘靥落后,痘毒不尽,变成癞癣,其痒难任,用陈年腊脂油敷,神妙。)

又方 用羊 骨髓,炼一二沸,入轻粉少许,研成白膏,瓷合盛之,涂疮效。

 

痘灰白色

〔丹〕炉灰白色,静者怯者作寒看,躁者勇者 发者作热看。凡痘疹白色将靥如豆壳者,盖因初起时饮水多,其靥不齐,俗呼倒靥,不妨但服实表之剂。如毒瓦斯郁里,消息他大小便,如大便闭,通大便,小便闭,通小便,无妨。

吴店小儿周岁,痘疮色白甚痒,药中每加参、 半两。

白术(五分) 丁香(两个) 当归(一钱) 官桂(三分) 黄 (一两) 水煎服。

予族侄女,笄年出痘,灰白色,身热喘嗽,渴,脉洪有力,与八物汤加连翘桔梗、犀角屑、半夏、木通、紫草、干葛、石膏、杏、枳、连、芩、前胡、栝蒌仁服之,十帖后,色红活,喘嗽缓减渐微,但热未除。

遂于前方减 、杏、胡、枳、连、芩、蒌七味,服三十余帖而安。安后发皆落,月余方起床,虚之盛也。

又一男子二十余岁,出痘已破,未破者灰白色,又杂间以黑陷倒靥者,发热寒战,身痛,脉洪,或时弦,亦与八物加木通、红花、紫草、陈皮连翘,服十余帖而安。

 

痘黑陷倒靥

〔阎〕紫草散 治疮痘黑陷,曾服此方愈。亢、钱皆云∶有枳壳难服。

紫草 甘草 糯米(亢云∶此味极好,助胃气)黄 (各等分)水煎服。

〔丹〕痘疮黑陷二种,因气虚而毒瓦斯不能尽出者,用黄 、人参、酒炒紫草治之。颜色正者,如上治法。(参、 之补,佐以紫草之通利也。)

如将出成就之际,却色淡不正者,属血虚。宜用补血药,当归、川芎、白芍酒洗之类,或加红花

如将成就之际,却色紫不正者,属热。宜用凉药解毒,升麻、芩、连、桔梗连翘之类,甚者用犀角屑。(如用后项诸药,色仍不正者,宜兼用二法治之。)

〔世〕回生散 治疮疹倒靥黑陷。

用人牙烧灰存性,入麝香少许研细,每服半钱,用黄 、白芍药煎汤调下,立效。钱氏方中,用温酒调下。云岐方中,用升麻、紫草煎汤调下。(海藏云∶若平昔油腻肠垢者,通膈丸下之,朱砂为衣,与宣风散相表里。彭氏云∶只用紫草汤自好,钱氏方用麝香及酒,盖疮痘最怕麝香与酒气,触禁不可用。)

〔汤〕治痘疮黑陷,药不能发者,有验。用穿山甲一味烧存性,为细末,入麝香当门子少许,一岁五分,三岁一钱,温酒调下,一服取效。虽半身黑陷欲绝者,亦能暂苏而发红色,但有目闭无魂者,不复生矣。(此方虽验,回生散又佳。今详麝香,恐不宜服。)

〔《衍》〕麻黄汤

用麻黄剪去根节五钱,用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候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渣。病疮倒靥黑者,乘热尽服之,避风,俟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更速。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以此药入表也。(世传此法累用有效。)

〔《活》〕疮黑倒陷,猪尾汤、无比散、龙脑膏子,无不验。(海藏云∶若用草药下之,似胜脑麝,必不得已而后用之可也。)

〔《活》〕猪尾膏 治疮倒靥。

用小猪尾尖刺血两点,入生脑子少许,同研,新汲水调下,食后,立效。

龙脑膏子 治时疫发痘疮,及出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或已发而陷伏,皆宜速治。不治,其毒入脏决死。

用生龙脑一钱,研细,滴猪心血和丸如豆子大,每服一丸。心烦狂躁者,用紫草汤化下。若疮子陷伏者,用温酒化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疹发透,根据常将息取安。(海藏云∶此一法证极而用,故《活人》云不得已也。)

〔海〕四粪散 治 疮倒靥黑陷。(出《御院药方》)

歌曰∶人猫猪犬腊辰烧,每服三钱蜜水调,选甚倒靥并黑陷,万两黄金也合消。(腊月辰日合此药,甚验。)

〔子和〕人中黄,腊月者最佳,通风处以火 成煤,水调下三五钱,陷者自出。丹溪云∶子和黑陷甚者用烧人屎,即此方也。

〔世〕治疹痘不透,干黑危困。用山楂肉一味,为末,每服二钱,紫草酒送下,量儿大小加减,徐徐进三四服即红活。

〔海〕刘守真凉膈散治小儿 疹黑陷亦妙。然止能治大便结硬,小便赤涩为当。若大便小便已通,不宜用此。惟以易老去大黄、硝者,最为稳当。

〔钱〕凡痘疹重者,犹十活四五。黑者无问何如,十难救一。其候或寒战切牙,或身黄肿紫,宜急以百祥丸下之。复恶寒不已,身冷出汗,耳尻反热者死。何以然?肾气大旺,脾虚不能治故也。下后身热气温,欲饮水者,可治。以脾气生,胜肾,寒去而温热也。治之宜解毒,不可妄下,妄下则内虚,多归于肾。若能食而痂头焦起,或未焦而喘实者,可下之,宜四顺饮。疮赤陷而耳尻反热者为逆,用百祥丸、牛李膏各三服,不愈者,死。

百祥丸一名南阳丸。治疮疹黑陷,寒战切牙戛齿,身黄肿紫。

红牙大戟(不以多少,阴干,浆水煮软去骨,日中曝干,复纳汁煮汁尽,焙干为末)

上水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芝麻汤下,吐利同,无时。此方治戛齿甚妙。

牛李膏

用牛李子不以多少,取汁,石器内熬成膏。牛李子生野道边,至秋结实,黑子成穗。如无生者,以干者为末,水熬代用,每服皂子大,煎杏胶汤化下,此药须于九月中取之。

睦亲宅一大王病疮疹,始用一李医,又召钱氏,钱留与抱龙丸三服。李以药下之,其疹稠密。钱氏见,大惊曰∶若非转下,则为逆病。王曰∶李已用药下之。钱曰∶疮疹始出,未有他症,不可下也。但当用平和药,频与乳食,不受风冷可也。疮痂若起能食者,大黄丸泻一二行即止。令先下之,疮疹未能出尽而稠密,甚则难治,此误也。纵得安,其病有三,一者疥,二者痈,三者目赤。李氏不能治,经三日黑陷后,复召钱。曰∶幸不发寒,病未困也。遂用百祥丸为主,牛李膏为助,各二大服。至五日间,疮复红活,七日而愈。盖黑者,归肾水也。肾旺胜脾,土不克水,故脾虚寒战则难治。所用百祥丸者,以泻膀胱之腑。

腑若不实,脏自不盛也。何以不泻肾?由肾主虚,不受泻,如二服不效,即加寒而死矣。

〔子和〕治疮疹黑陷。铁脚威灵仙为末,炒一钱,脑子一分,用温水调服,取下疮痂,为效。

〔《活》〕无比散 治小儿疮疹恶候。

朱砂(先研,一两) 牛黄 麝香 樟脑 腻粉(细研。各一钱)

上同研细,如有患者,小儿一字,大人五分,入水银少许,用小猪尾上血三两点,新水同调服。

宁稳得睡者,然后取转下如烂鱼肠葡萄穗之类涎臭恶物便安。小儿用乳汁调,妙。(海藏云∶此泻内热之极,不能开发于外,则宜此,内虽过泄,外亦开发,即透肌肤之药,与至宝丹同。)

〔云〕小儿 疹黑陷方。

干胭脂(三钱) 胡桃(一个,烧存性)

上为细末,煎胡荽酒调下药一钱,立效。

上治死血黑陷,凡前方用穿山甲及麝香等药治黑陷,皆为气滞者设也。

〔云〕治 疹黑陷。用腊月秃枭脑子一个或二个,以好酒调服。若干者,以好酒浸少时化开,根据上条服立效。(秃枭,百劳鸟也。)

〔无〕箬叶散 治倒靥。

用箬叶一味,烧灰为末,麝香酒下。

〔钱〕疮黑而忽泻,便脓血并痂皮者顺,水谷不消者逆。何以然?且疮黑属肾,脾气本强,或旧服补脾药,脾气得实,肾虽用事,脾可制之,令疮入腹为脓血,及连痂皮得出,是脾强肾退,即病出而安也。泻米谷及泻乳不化者,是脾虚不能制肾,故自泄也,此必难治。(海藏云∶泻出痂皮,根在内也,表里俱病,是为火郁,水谷化者顺,水谷不化者逆。)

未绽一齐黑者为陷,已绽而不齐黑者为将靥。

 

痘寒战

〔世〕憎寒困倦,或发寒战,能令痘子缩伏,宜用陈文中异功散。(方见痘出不快条。)

〔钱〕寒战切牙黑陷者,百祥丸下之。(方见黑靥条。)尝治痘疮寒战,用白术、 、归加芩治之,愈。

 

痘发热

〔丹〕胡宅痘疮发热,此血少有余毒也。

陈皮 白术 归身 白芍药(各三钱) 牛蒡子(研破,炒,二钱) 木通 犀角 生甘节 川芎(各一钱半)

分六帖,水盏半,煎。食前稍热,服。

〔《活》〕连翘 治一切热,兼治疮疹如神。

连翘 防风 栀子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水煎服。(海藏云∶治热在外而不厥,此少阳药也。)

易老云∶凉膈去大黄芒硝者,能解六经中热。此不惟解热,治小儿 疹热候,亦使发之。则本药与防风荆芥二物各半,白水煎服。

〔河〕栀子金花丸

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炒。各等分)

上末,滴水丸如豆子大,每服五丸,白汤下。

〔钱〕三黄丸 治诸热。

黄芩(半两) 大黄(煨) 黄连(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食后米饮送下。

上钱氏云∶有小热者解毒。海藏谓解毒者,三黄丸、金花丸之类是也。

四圣散(方见出不快。) 海藏紫草木通汤(方见同上。) 导赤散(方见治虚实。) 八正散(方见淋部。)

〔丹〕有初起烦躁谵语,狂渴引饮,若饮水则后来靥不齐,急以凉药解其标,如益元散之类可用。

上五方,利小便退热之剂。钱氏云∶有大热者利小便。又云∶身热烦渴,腹满而喘,大小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盖此用导赤散之类是也。

〔钱〕宣风散

槟榔(两个) 陈皮 甘草(各半两) 牵牛(四两,生半熟半)

上为细末,三二岁蜜汤调下五分,以上一钱,食前。易老加防风

〔云〕通膈丸 利上下气血药也。

大黄 牵牛 木通(各等分)

上为细末,滴水丸如粟粒大。每服三五十丸,量儿大小虚实加减。

上钱氏云∶有大热,利小便,不瘥者,宜宣风下之。

〔子和〕蔡河有舟师,偶见败蒲一束,沿流而下。渐泊舟次,似闻啼声而微,开视之,惊见一儿,四五岁许,疮 周匝,密不容隙,两目皎然,饥而索食,因以粥食之。其妻怒曰∶自家儿女多,惹疮传染奈何?私料蔡河流缓,必不远,持儿一鞋逆流而上,遍问皆曰无此儿。行二十里,又至一村落。舟师呼于市曰∶有儿年状如许疮 ,死弃河中,今复活。忽酒邸中有人出,曰∶我某村某人也,儿四五岁,死于疮 。舟师出其鞋,其人泣曰∶是吾儿也。奔往视,惊见儿活,流涕拜谢舟师,抱儿归,今二十余矣。此儿本死,得水而生,第未谂其疮 之疾,寒耶热耶。

 

痘寒热

太和散 治疮痘后寒热往来,嗜卧,顿闷躁乱。

生地 当归 地骨皮 人参 甘草(炙) 白芍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渣温服。

 

痘渴

〔丹〕陈十妹,年二十岁出痘而有孕七个半月,大渴,不甚出透,寒热交作,血虚气虚。

人参 白术陈皮 甘草(炙) 归身(各一钱) 姜三片,酒水各半盏,煎服。

〔海〕疮疹大肠闭涩,或发渴。四君子加栝蒌根、桔梗主之。若身热小渴者,六味人参麦门冬散治之。如不愈,或身热大渴者,七味人参白术散治之。又不愈,十一味木香散。

六味人参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一两) 人参(去芦) 甘草(炙) 陈皮 白术 浓朴(姜制。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虚人减浓朴。

七味人参白术散(方见消渴门。以上四方,四君子加减法也。)

〔丹〕初起烦躁渴引饮者,急以凉药解其标。

〔钱〕身热烦渴,腹满而喘,大小便涩而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

〔陈〕十一味木香散,《集验方》本治疮痘身热作渴。(方见后渴泻条。)

文中云∶腹胀渴者,泻渴者,足指冷渴者,惊悸渴者,身温渴者,身热面 白色渴者,寒战渴不止者,气急切牙渴者,饮水转水泻不已者,以上九证,即非热也,乃津液少,脾胃肌肉虚故也,宜木香散治之。如不愈,更加丁香、官桂。(此说必加审用之。胀渴、泻渴、惊悸渴、寒战渴、切牙渴,亦多属热者,不可不察。)

 

痘渴泻

〔丹〕陈牙儿十九岁,出痘有红 ,吐泻而渴。

苍术(一钱) 白术(三钱) 黄 (一钱半) 陈皮(二钱) 茯苓 甘草(炙) 缩砂 当归(各一钱半)

姜三片,同煎服。

从子六七岁时患疮痘,发热微渴,自利。一小方脉视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窃疑焉。观其出迟,因问,自利而气弱,察其所下皆臭滞陈积,因肠胃热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虚,遂急止之,已投一帖矣。继以黄连解毒汤加白术与十帖,以解丁香之热,利止疮亦出,其后肌常有微热,而手足生痈疖,与凉剂调补,逾月而安。

一男子十余岁出痘,热时出,根脚密,呕吐不食,腰背骨节痛,大渴喉痛,腹亦痛,全不食者半月余,脉浮弦洪而数。与参、 、归、术、炙甘草陈皮、半、茯、生姜煎服之。至五日色淡,又加桂些少,归、 再用酒制。至七日痒甚,加丁香三粒,附子些少,痒止。至八日九日渴大作而腹泄泻,痒甚,至十日寒战,遂用白术为君, 、陈、苓、炙甘、芩、归为臣。至十一日不靥,或痒或谵语,但守前药。半月后,自吐出痰多而安。

〔陈〕十一味木香散 治疹痘腹胀渴,其效如神。(必须密察的是寒症,六脉虚细,身不甚热,或发寒,或呕吐,肚腹痛,或身体四肢俱冷者,可用此方。出《集验》。)

木香 大腹皮 人参 官桂 赤茯苓 青皮(去白) 前胡 诃子皮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两)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空心温服。

异功散《集验方》,疮痘头温足冷,腹胀泻渴。(方见痘出不快。)

张巽之云∶吐泻渴少食为里虚,异功散减官桂主之。此症泻渴,不可吃蜜水。痘出之间不光泽,不起发,根窠不红,或泻渴,或腹胀,或气促,是为表里俱虚,与异功散,送下七味肉豆蔻丸治之。(异功散方见痘出不快。)

 

痘泻不渴

〔海〕疮疹不渴,脏寒下利,四君子加干姜减半主之。

痘疹大便不固,痘渐黑陷,小儿乳母同服。

人参茯苓豆蔻 黄 (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

上 咀,每服一钱,水半盏,姜五片,枣二枚,煎三分,乳母倍服。若大泻,手足厥冷,加附子用验。

〔陈〕豆蔻 治痘疹泄泻。

木香 砂仁 白龙骨 诃子肉 肉蔻(面裹煨。各半两) 赤石脂 白矾(枯。各七钱半)

上为末,糊丸如黍米大。一岁三十丸,三岁百丸,温米饮下。泻止,勿服。

 

痘吐逆

〔世〕痘疮吐逆无痰,益黄散;有痰,二陈汤或橘皮半夏汤。不止者加丁香。若吐而泻者,亦宜益黄散及陈氏木香散、异功散。吐而身热烦渴,腹满喘,大小便涩,面赤者,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全文见大法。)

 

痘腹胀

〔丹〕勉奴,痘后渴,肚急,小便少,发热。

芍药(五分) 川芎(三分) 白术(五分) 陈皮(五分) 干葛(三分) 甘草(炙,一钱半) 木通(二分)

水煎服。

寄子五岁,痘后肚急。

白术(一钱) 陈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 川芎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三分) 水煎服。

〔陈文中〕木香散治痘疮腹胀渴泻。(方见痘渴泻。)

腹满而喘,大小便涩,身热面赤,闷乱大吐者,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全文见大法。)

 

痘腹痛

痘腹痛多是痘毒,当临证消息。

〔丹〕吴店子出痘疮,腹痛。

丁香(二枚) 官桂 芍药(各一钱) 白术 当归(各五分)

上作一帖服。常治痘始出,腹痛,或身痛,脉洪数者,解表,凉药加芍药、甘草渐安。

 

痘喘

〔世〕疮痘出后,喘急痰盛,宜杏甘汤、人参清膈散。

杏甘汤 治疮痘,烦喘渴躁。

麻黄 桑白皮 杏仁 甘草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食后服。

〔海〕疮疹,肺不利,紫草甘草枳壳汤。

〔陈〕人参清膈散

人参 桑白皮 柴胡 当归 芍药 知毋 茯苓(各半两) 白术 黄 紫 地骨皮 滑石(各一两半)甘草 桔梗(各一两) 黄芩(半两) 石膏(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温服。

痰实壮热,胸中壅闷,卧则喘急,前胡枳壳主之。

前胡枳壳茯苓 甘草(炙。各五钱) 大黄(量儿加减)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旋服。

喘而腹满,大小便涩者,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钱氏法。)

痘出之间,或气促者,木香散主之。

 

痘大便秘

〔海〕治疮疹已出未出,大便秘涩,或时发渴,四君子加栝蒌根、桔梗治之。

当归

当归(半两) 甘草(一分) 黄连 大黄(各二钱半)

先将当归熬膏子,入药末三味为丸,加服之,以利为度。

〔海〕枣变百祥丸 治 疹大便秘结。

红牙大戟(去骨,一两) 青州枣(去核,十枚)

上用水二盏,同煎至水尽为度,去大戟,将枣焙干,可和作剂,旋丸。从少至多,以利为度。

〔《活》〕洗心散 治痘疮壮热,大小便不利,狂言多渴。

大黄 甘草 当归 麻黄(去节)白术 芍药 荆芥(各等分)

上 咀,量病轻重多少,姜、薄荷煎,温服则平,热服则溏。

〔陈〕四五日不大便者。可用肥嫩猪脂一块,白水煮熟,切如豆大,与儿食之,令脏腑滋润,疮痂易落,百无碍滞。

 

痘余毒

〔海〕 疮余毒,或肝虚入眼目,或肺虚为癣疥,或为痈疖。发在骨节,肾之虚也,发在肌肉,脾之虚也。

或在筋,或在头,或在面,或牙齿疳蚀,或咽喉肿痛,各随经而见,皆毒不散,蕴积而成。或病患始不早治,或医者失治,遗于经络,其所由来,盖有自矣。宜服解毒等剂。

〔世〕痘毒,攻脾则泄泻身浮,攻肝则眼生翳膜,攻心则烦躁啼哭,攻肾则耳疼脓聚,攻肺则咳嗽痰涎。

〔丹〕治小儿痘疮余毒未散,食谷太早,补住毒瓦斯。

鼠粘子(六钱) 甘草(五分) 犀角(三钱) 荆芥 防风(各一钱) 白术(三钱) 枳壳(一钱) 水煎温服。

 

痘入目

〔丹〕如痘伤眼,必用山栀、赤芍、决明、归须、连翘防风桔梗升麻,小剂末之调服。如眼无光,过百日后,血气完复,则自明矣。

〔张炳〕治疮疹后毒瓦斯攻眼,或生翳膜赤黑之类。宜用四物汤加荆芥防风煎服,兼用黑豆皮、谷精草、海蛤、甘草等分为末,用熟猪肝切片蘸服,神妙。(一方,治痘毒目翳,用江西蛤粉、黑豆皮、甘草、密蒙花等分为末,调服。)

〔丹〕痘后生翳数服效,用威灵仙、仙灵脾等分,洗净,不见火与日,为细末。每服随时,宜第三次米泔下。

钱氏黄柏膏痘初出涂面护眼。(方见痘大法。)调肝散治疮疹大盛,服之不入眼。(方见痘密。)

羊肝散(即下密蒙散,方见《活人》条。)

蝉蜕散 治 疮入眼,半年已里者,一月取效。

猪羊蹄甲(二两,入罐子内,盐泥固封,烧存性) 蝉壳(去土,取末,一两)

上二味,研入羚羊角细末二分,拌匀。每服一字,百日外儿一二分,三岁三四分,浆水或新水调下,日三四,夜一二,食后。一年以上者,不治。

治疮疹入眼。

马屁勃(半两) 皂荚子(十四粒) 蛇皮(半两)

上入小罐子内,盐泥封固,烧存性,研细,温酒调下三钱,食后。

治疮疹入眼或翳。

栝蒌根(半两) 蛇皮(二钱)

上为细末,用羊肝一个,批开,入药末二钱,麻线缠定,米泔煮熟,频与食之。儿未能食肝,乳母多食之。

又方 用蝉蜕末,以水煮羊肝汤调服二三钱。

〔海〕地黄 治小儿心肝壅热,目赤肿痛,生赤翳,或白膜遮睛。四边散漫者,尤易治。若暴遮黑睛者多致失明,宜速用此方。亦治疮疹入眼。

熟地 当归(各一分) 黄连 大黄(煨。各一钱) 生地(去心) 木通(各一钱半) 防风 羌活 生犀(末) 蝉蜕(去土) 木贼 谷精草 白蒺藜(各一钱) 甘草(一钱半) 玄参(五分)沙苑蒺藜(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量儿大小加减,煎羊肝汤,食后调下,日三夜一。忌口将息。大人亦治。

〔垣〕治痘疮风热毒翳,膜晕遮睛,以泻青丸治之,大效。初觉易治。

〔云〕用竹叶汤和砂糖水,化下泻青丸二丸,渐至微利,神效。

〔《活》〕 入眼。用决明、拨云、密蒙花、通圣、蛤粉散之类,然无出此书。(海藏云∶莫若病时随经而取,不使毒瓦斯转入眼中为尤妙,然眼有五轮亦当求责,此言为失治者说也。)

决明散 治疮痘疹入眼。海藏云∶此少阳太阴之剂。

决明子 栝蒌仁(各半两) 赤芍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令匀,每服二钱,生米泔调下,临卧服。

拨云散 治疮痘入眼及生翳。

用桑螵蛸真者一两,炙令焦,细研,捣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泔调下。

密蒙花散 治小儿痘疮入眼,及无辜疳气入眼。

密蒙花(三两) 青葙子 决明子 车前子(各一两)

上末拌匀,用羊肝一大片,薄批糁上,湿纸裹煨熟,量多少,空心服之。(钱氏、海藏云∶即羊肝散。)

通圣散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菊花(如无,甘菊代之,然不如白菊好) 绿豆 谷精草(去根,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柿干一个,米泔水一盏,同煎,候米泔尽,只将柿干去核食之,不拘时,日三枚。

日近者五七日,远者半月取效。

蛤粉散 治小儿疮子入眼。

谷精草 蛤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一钱匕,猪肝一两许批开,掺药卷了,用竹箬裹,麻线缚定。水一碗,煮令熟,入收口瓷瓶熏眼。候温,取食之。日作,不过十日退。

〔《明》〕 疮入眼∶大杼(一壮。)

 

痘咽痛

〔《活》〕如圣饼子 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肿痛。(海藏云随经,此一方即是随经。)

牛蒡子(炒) 甘草(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半两) 桔梗(一两)

上为末,加竹叶同煎,细细服之。(海藏云∶减门冬、竹叶,甘桔鼠子汤,治咽喉不利。)

鼠粘子汤、消毒饮(二方并见前痘出不快条。)

〔云〕小儿 出欲透,皮肤身热,咽喉不利,甘草桔梗升麻

甘草(半两) 桔梗(一两) 升麻(半两)

上锉细,每服一大钱,水煎服。

〔钱〕甘露饮子 治心热,咽喉痛,口舌生疮,并疮疹已发未发,并可服之。治热上攻,牙根肿痛动摇。

生地 熟地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枇杷叶(去毛) 枳壳(炒) 黄芩(去心) 石斛(去苗)甘草(炒) 山茵陈

上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食后温服。牙齿肿痛,则含漱并服。(海藏云∶甘露饮为血剂。)

〔田〕地黄 治小儿痘疹,口疮,咽肿痛,牙疳臭烂。

天门冬 麦门冬 玄参(各三两) 甘草 薄荷(各一两)

上为细末,生熟地黄汁和丸樱桃大,每服一丸,温蜜水化服。

 

痘风

〔丹〕痘风分气血虚实,以日子守之,多带气血不足。虚则黄 生血之剂助之,略佐以风药。实则白芍黄芩为君,连翘白芷、续断之类为佐。若属寒,陈氏方可用。

杨氏女年十余岁,痘发不透,靥落后骨节痛,食少,夜间或热。此余毒在内,虚甚难于疏导,须在补中有通,此方主之。

当归 白术(各一钱) 犀角(二分) 陈皮(一钱) 通草 甘草根(炙。各三分) 牛膝(五分)苏梗(三分)

上 咀,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男子七岁,痘疮初出不透,毒瓦斯攻内,骨节作痛,两足不可直,瘢痕欠红活,脉浮而和,小便赤少。

归身 白术(各一钱) 陈皮 木通 犀角屑 人参 茯苓(各五分) 甘草(炙些)

上分二帖煎服。

 

痘痫搐

〔钱〕疮疹搐,由风火相胜也,惟 疹能作搐。疹为脾所生,脾虚而肝旺乘之,木来胜土,热气相击,动于心神,心喜为热,神气不安,因搐成痫。 子为心所生,心生热,热则生风,风属于肝,二脏相搏,风火相争,故发搐也。治之当泻心肝补其母,栝蒌汤主之。(海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无论虚实,皆从心火上说。脾虚则肝乘之,肝与心火相合,故用栝蒌汤。若脾土实,火旺逆乘而成痫者,此实邪也。便结者泻青丸,便软者泻青汤,亦当以脉别之。)

栝蒌汤(方见惊风。)

〔洁〕凡未出而发搐者,是外感风寒之邪,内发心热之所作也,当用茶粉下解毒丸、犀角地黄汤主之。

〔世〕治疮痘欲出,身热烦躁,忽发惊搐,宜驱风膏、小如圣饮;小便不通,八正散;涎盛,利惊丸、抱龙丸,量症施之。

〔丹〕欲发疮疹,先身热惊跳搐搦,此非惊风,宜发散药。

〔世〕麻痘风搐方

人参 羌活 防风 僵蚕(醋炒) 南星(姜制) 白附(姜制) 甘草(炙)

上等分,生姜三片,水煎服,其搐立止。

〔钱〕 疹病后欲发痫,余疮难发痫以木胜脾,木归心故也。若凉惊,用凉惊丸,温惊用粉红丸。(即温惊丸。)

 

痘疮痛

〔《活》〕治痘疮痛,用温惊丸,水化下。(方见前惊搐条。)

〔海〕治疮出烦痛,五物木香散

青木香(二两) 丁香 零凌香(各一两) 麝香(一分) 白矾(一两)

每服四钱,水一小盏半,煎服之。热盛者,加犀角一两。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轻者,一服大效。

又方 以芒硝和猪胆涂疮上,令动,痂落无瘢,仍用黄土抹之良。此病小便涩有血者,中坏。疮背黑靥不出脓者,死不疗。

〔世〕痘将结靥,干硬而痛,宜涂酥润之,靥可揭去则去之。如无酥,用猪油煎汁代之。此痛非服药可免也。

 

痘脓而不痂

(痂,居牙切,疮靥曰痂)

〔海〕 疹脓而不焦,此本治失清凉之气。有如五谷得阳气而成熟,非凉风至则不能实也,天地严肃之气一加,则万物秀而实矣,与 疹何异?须察何经而清凉之,或下而成严肃之气,则疮气必不至于脓而不痂矣。要当知之,余毒不尽而疾作,盖出于此。(当是清凉饮子下之是也。)非阳和则苗不秀,非严肃则秀不实。刘洙疮子诀云∶痘发如脓窠不肯靥者,但调砂糖水与吃。刘提点云∶亦曾试用,但后来结瘢痕白。

〔钱〕五七日痂不焦,是内发热蒸于外,故不得焦痂也,宜宣风散导之,用生犀磨汁解之,必着痂矣。

〔陈〕痘已靥未愈之间,忽被风邪搏之,成疳疮,宜雄黄散、绵茧散治之。又不愈,多渍骨伤筋杀人。

雄黄 治小儿牙龈生疳蚀疮。

雄黄(一钱) 铜绿(二钱)

上二味,同研极细。每用,量疮大小干贴。

绵茧散 治小儿因痘疮身体及肢节上生疳蚀疮,脓水不绝。

用出蛾绵茧,以生白矾捶碎入茧内令满,炭火烧,令白矾汁尽,取出,研极细。每用,干贴疮口上。

〔钱〕凡痘疮方才着痂,即用菜油不住润之,可揭则揭,若不润及迟揭,疮痂硬即隐成瘢痕矣。

〔陈〕痘痂虽落,其瘢犹黯,或凹凸肉起,当用灭瘢药涂之。

韶粉(一两) 轻粉(一字)

上研细,入炼过猪脂油拌和如膏,涂瘢上。

 

痘后疮疖

〔世〕连翘 治小儿疮疹疖痘疹余毒作楚,或生于头面,耳疼颊赤,生疮。

连翘 黄芩 瞿麦 木通 滑石 柴胡 荆芥 牛蒡子 防风 羌活 亦芍药 甘草(各等分)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半盏。又入生薄荷尤好。

 

痘痈

〔丹〕痘痈多是实毒血热成痈,分上下用药,一日不可缓。成脓必用清热凉血为主,赤芍药、甘草节、连翘桔梗之类,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槟榔、牛膝,更助以贝母、忍冬草、白芷、栝蒌,大便燥用大黄,寒热用芩、柏,此法累效。

〔《保》〕木香散 治小儿 后生痈如神。

地骨皮(一两) 木瓜(半两) 穿山甲(炙黄,三钱半) 麝香(一字)

上为末,米饮下二钱。

〔丹〕痘痈敷药。用贝母、南星、僵蚕、天花粉、寒水石、白芷、草乌、大黄、猪牙皂角,醋调敷患处,效。

 

中恶

〔杨〕小儿神守则强,邪不干正,若真气衰弱,则鬼毒恶气中之,其状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是也。凡中恶,腹大而满,诊其脉紧细而微者生,脉大而浮者死。即服苏合香丸。未醒,以皂角末搐鼻,次服沉香降气汤人参茯苓,又能辟邪,客忤亦宜服。

降真香 白胶香 沉香 虎胫骨(酥炙) 人参 鬼箭草 草龙胆(各五钱)

上为末,次入雄黄五钱,麝香一钱,炼蜜丸,乳香汤化。又令儿带及烧卧内,尤妙。

〔《广》〕治中恶客忤,唾化麝香一钱,重研,和醋二合服之,即瘥。

〔海〕龙脑膏治小儿发热在心胃,卒不知人。(方见痘黑陷门,即《活人》方。)

〔汤〕凡中暑闷倒,急扶在阴凉处,切忌与冷,若得冷即死,当用补药及热汤熨脐腹间,暖即瘥。如无汤,即掬热土晕于脐上,仍拨小窝子尿于中,可代汤。熨之良久,嚼大姜一块,以水咽下,续用解暑药。

〔《甲》〕小儿口中腥臭,胁膈气满,劳宫主之。

 

客忤

〔汤〕客忤者,小儿神气软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经识见之人触之,或经历神庙佛寺与鬼神气相忤也,故谓之客忤,亦名中客。其状吐下青黄白色,水谷将下时,腹痛反倒,面变五色,其状若痫,但目不上插耳,其脉数者是也。亦宜服苏合香丸并真珠散。

真珠散 治客忤惊风,鬼疰惊邪,痰热,心舍不宁,精神不定,心常怔忡,睡中惊跳,时或切牙,五心烦热,有汗兼喘,面赤舌白,呵欠烦渴,小便赤泻,或吐利黄沫。常服,辟邪安神。

真珠 海螵蛸 滑石(各一钱) 白茯苓 人参 白附子 甘草(炙) 全蝎 麝香 脑子(另研。各五钱)生朱(另研,一钱) 金银箔(金三十片,银二十片)

上末,和匀半钱,煎灯心麦门冬汤,入蜜少许调服,日午、临卧各一服。

〔田〕客忤因而惊忤者,治法用灶中黄土研二两,鸡子一枚去壳,二件相和,入少许水调,先以桃柳枝汤浴儿,后将此药涂五心及顶门上。(陈无择法用灶中黄土、蚯蚓屎等分,如此法涂之。)

〔《外》〕治卒客忤,噤口不能言,细辛、桂心等分,纳口中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