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是指小儿睡梦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病症。多见于3岁~10岁小儿。小儿3岁以内,由于神经发育尚未健全,排尿习惯未养成而尿床不作病论,若发生于3岁以上,则作病论。本病表现为入夜不自主排尿,遇疲劳、阴雨天加重,轻者数夜1次,重者一夜数次。可伴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头晕腰酸,四肢不温,年龄大的患儿有怕羞、紧张感等。除少数由于尿路病变、脊柱裂等器质性病所致,大多数是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而引起。
中医认为本病形成是因小儿素体虚弱,肾气不足,或病后体弱、下元虚寒,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不能制约水道,则发生遗尿症。
本症若病情顽固,或治疗不得法,往往迁延不愈,使患儿精神抑郁,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一)起居调养法
患遗尿症的小儿多数身体虚弱,平素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晚饭前后控制饮水量,晚饭菜食中适当加盐,使夜间膀胱中积蓄的尿量相对减少,不能引起排尿反射。注意避免患儿过度疲劳和紧张,睡前令小儿排空小便,被子不要过重。夜间适时叫醒小孩排尿,也有利于形成条件反射。
有些孩子遗尿是由于梦中错觉或睡眠姿式造成的。可在孩子入睡前,将两条毛巾包扎于腰腹部,毛巾的两端各缚打成结,正好腹背各一个,这样孩子仰卧和俯卧就会被毛巾结阻挡,从而使小儿养成侧卧习惯。采取这一措施后,孩子睡梦和熟睡程度都有较大改变,有尿时也易醒来,自己起床排尿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已养成侧卧习惯,就不必用毛巾了。
(二)心理调养法
患遗尿症的小儿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易有紧张、羞怯等症状。家长与医生应注意分析小儿遗尿的原因,排除患儿的心理压力。不应采取任何呵斥、挖苦,甚至恐吓、羞辱的作法,防止伤害小儿的自尊心,而不利于纠正小儿遗尿症。
(三)饮食调养法
(1)韭菜籽9克,研末,做在饼内,蒸熟后分2次吃,连服3~5天。
(2)取鸡蛋1个,一端扎一孔,塞入白胡椒5~7粒,堵住小孔,蒸熟后食用鸡蛋。每3天服1次。
(3)狗肉250克,黑豆100克,炖汤顿服。
(四)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桑螵蛸3克,炒焦研末,加白糖适量,调服。口服2~3次。主治小儿肾气不足,膀胱失约引起之遗尿。
(2)益智仁10克,醋炒研末,水冲调服。每次3克,每日3次。
(3)党参6克,黄芪7克,茯苓6克,升麻3克,白术6克,五味子3克,益智仁5克,补骨脂3克,乌药5克,怀山药7克,鸡内金5克。每日1剂,一般5~7剂为1疗程。
2.中成药方
(1)缩泉丸,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
(2)金匮肾气丸,每日2次,每次8粒,淡盐汤吞服,主治下元虚寒之遗尿。
(3)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10克,吞服,主治脾肺气虚之患儿。
(五)针灸调养法
(1)针刺夜尿点(在小指掌面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每次留针15分钟,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2)针刺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针后加灸或采用温针灸,每日下午1次。
(3)将耳针刺入长强、三阴交后,以十字胶布固定,留针12~18小时。
(4)主穴关元,配穴三阴交、神门,采用艾炷直接灸法,艾炷如绿豆大,连续灸10壮。可配合针刺三阴交、神门。6岁以下小儿用迅速浅刺法,不留针;6岁以上小儿用补法,留针15~20分钟。
(4)针刺双侧三阴交,强刺激不留针;神阙、关元拔火罐,留罐3~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5)耳针取肾、膀胱、尿道、皮质下、交感、肾上腺、神门。采用穴位贴压法。左右两侧穴位可轮换使用。
(六)推拿调养法
(1)捏脊:患儿俯卧,从长强(尾骨尖端下)起,沿脊柱两侧双手捏提皮肤,逐渐向上移至大椎穴,每5~6次捏提一下,共7遍。再行推拿法:仰卧,两手拇指分别从脐部沿腹白线直推到耻骨联合,推100~200次,随后在脐下即两髂前上棘间连线中点处,用两手拇指向左右分推100~200次。
(2)耳穴按摩:将胶布剪成约0.5平方厘米的小块,中间贴1粒绿豆,贴在耳壳所须按摩穴位上。选用肾、膀胱、皮质下、枕、耳尖、外生殖器、交感。每日早晚按摩1次,每次20分钟,第1天晚按摩40分钟。手法由轻到重,以不痛为度,使耳部发热。7日后换贴对侧耳穴,1~4周为1疗程。
(七)其他调养法
1.刮痧法
于肾俞、膀胱俞、尺泽、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采用刮痧法。
2.敷脐法
(1)葱白(连根)6~7厘米3支,硫黄30克,共捣烂埋脐,固定8~10小时。
(2)黑胡椒适量,伤湿膏1张。每晚睡前将适量黑胡椒放脐窝中,以填满为度,用伤湿膏贴好压紧。24小时后去掉或更换,7次为1疗程。敷后微有热感,偶有大便干燥的现象,停药后即可消失。